从“宏大叙事”油画看中国油画题材的发展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油画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中国油画家创作出了许多与时代的政治、社会、意识形态联系密切的作品,充分体现了油画的“宏大叙事”功能。虽然现代艺术流派纷繁复杂,且在风格和题材上对传统绘画进行了颠覆,但依然是承载“重大题材”的有力形式,当然这与传统的“重大题材”绘画有着本质的区别。

    关键词:“宏大叙事” 题材 油画

    一、“宏大叙事”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油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并且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油画艺术紧密地与时代的政治、社会、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在那个时期,油画比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符合那个时代的需要,正是因为油画的“宏大叙事”功能。

    建国初期的革命美术工作者们曾有计划有组织地创作了许多符合新中国宣传教育需求的大型作品,这些作品以热烈的情感表现了对新的时代到来的激情,体现了当时油画家的政治热情与现实革命斗争的真实体验。这些革命历史画虽然在技法上并不成熟,却恰恰体现了油画相较于其它艺术形式的优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宏大叙事”功能。1952年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抛开当时的形式特点不论,这幅画的内容显然是典型的“重大题材”,它之所以能成为建国初期的代表作品,也正是因为它的重要历史意义。

    在经过了建国初期的政治运动以后,多样的油画创作开始逐渐恢复起来。许多留学归来的画家又拿出了拿手的风景、静物和人物画,在油画技法上有所提高。这一时期的中国油画本土气息浓厚,极富创造力,代表便有吴作人的《齐白石像》。

    1958年党中央从全国召集画家创作革命历史画,其中有罗工柳的《毛主席在井冈山上》、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靳尚谊的《毛主席在十二月会议上》等作品。这是当代中国艺术的代表成果,充分表现了那个时期的主流审美倾向,非常有特色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中国本土的思想和时代性!

    文革时期的到来使国内艺术陷入了僵化、空虚的境地,但同时也使油画与政治走得更近了,油画成了政治斗争的一个阵地,许多命题的创作都是为满足政治斗争的需要,这些作品之所以备受关注,并非是因为它的艺术内涵或者绘画效果,更多的是因为其背后的政治意味。直到文革结束,这些代表了“四人帮”阴谋的作品才消失,当人们终于脱离了文革时期的枷锁,欢欣鼓舞的心情便开始在油画作品中被体现出来。有趣的是当我们回头看到这些油画时,我们就能清晰地从中看到历史的进程,这也许就是油画的力量,忠实地记录着文明的脚步。

    当艺术家们走出文革的伤痛,自然而然地感到了个性自由的重要性,于是对个性的追求逐渐成为了中国画坛的主旋律。期间也有“伤痕”艺术的画家,以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了文革这一时代,极具批判性地表现现实,其意义自然高于许多装饰性的绘画。

    二、关于油画题材的讨论

    如今的中国油画市场,资本的力量远远超过艺术的力量,这也造成了如今市场上的许多油画成了简单的装饰品,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失去了深层次的意义,而仅仅作为欣赏的对象被量产。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优秀的作品,和一些有思想的艺术家在尝试改变这一困境。

    从19世纪末开始的现代派艺术纷繁复杂,流派繁多,不仅仅是从风格上,也从题材上颠覆着传统油画,现代派艺术的本质就是抛弃主题的,是对内容、题材持否定态度的,现代艺术追求的是纯粹的、不依赖内容而独立存在的艺术,追求的是纯形式的美,这显然是对油画题材的挑战,然而其中也不乏一些反复。例如现代艺术的大师,立体派的创始人毕加索,他在初年各方面都以古典绘画为对立面,就如同他那《亚威农少女》。西方传统艺术的美常常与女性的身体有关,而他偏用几何形体表现出来,这无疑是对传统绘画题材的批判。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反对内容对绘画束缚的画家,他的巅峰之作却恰恰是描绘德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小镇的《格尔尼卡》,诚然如果我们不知道画的背景,是无法像观看传统绘画那么直观地理解它的,毕竟这幅画使用的仍然是立体主义的风格,但是其题材却无疑是叙事的、重大的历史题材,这是一幅现代主义的历史画。这幅画显然有着政治上的目的和讯息,这也正是“重大题材”油画的特点。

    现在的艺术氛围是多元化的,因此并非现代艺术强大了传统绘画就要消亡,尤其是在现代艺术并不发达的中国。现在中国有许多画家竖起了古典主义的旗帜,然而却没有做到传统绘画对题材的追求。可以说现代派之前的油画艺术一直都重视题材的追求,现代派之后则是风格的追求占了上风,那么在古典主义的绘画技法基础上,实现对题材的追求才应当是古典主义追求者们应该专注的课题,而不应仅仅去研究古典主义的油画技法。

    而我认为现代艺术也应该用自己的方式展示油画的积极意义,现代艺术虽然与传统绘画不同,却也有着自身的优势,现代艺术并不像传统艺术那样直观地去表现,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的,更主观的表现方式。如果说传统艺术是用主观意识去模仿客观事物,那么现代艺术追求的就是纯粹的主观意识或是纯粹的客观事物,真实地去反映他们,无关美丑。在这样的基础上,许多现代主义艺术作品都做到了比传统艺术更震撼、更纯粹的艺术表现力。

    三、今天油画题材发展的设想

    那么现代艺术又是如何体现这种价值的呢,让我们来看几个例子吧。

    德国当代艺术大师约瑟夫·博伊斯的《油脂椅子》是西方艺术的经典,这个将油脂抹在一把破旧椅子上的丑陋作品实际体现的是作者在战争期间驾驶的战机被敌人击落后,被当地原始居民所救之后的感想。这个作品是对先进文明将科技用于战争,最后却被落后文明所救助的讽刺。这样的象征手法是对作者思想感受的直接表达,对于他人却是晦涩难懂的,甚至不知道背景的人会感到反胃,然而这样的表达却比传统绘画更加震撼,这种丑陋也正是对于战争行为的最好表达。

    方力均画中的那些“光头泼皮”的形象也与传统意义的美相去甚远,然而这些作品却从一个社会人的角度,将一个时代的人民情感表达出来,用变形的人物形象,将一种茫然的情绪表达在画布上,这也是对传统绘画题材的超越,没有事件,也没有具体的背景,却又那么深入人心。

    可见现代艺术的表现力度完全可以超越古典主义的风景与美女,也完全可以胜任其历史责任,现代主义独特的“重大题材”绘画并非不现实的,当然这必然与传统的“重大题材”绘画有着本质的区别。

    那么传统绘画在今天又当如何呢?如今“宏大叙事”题材已经不是那么流行了,多元化的格局,市场的影响等,都使宏大的叙事性油画不那么吃香了。但是现实主义的油画却在近几年流行起来,从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罗中立的《父亲》中,人们开始对现实主义产生了浓厚兴趣,而现实主义油画也是承载“重大题材”最有力的形式,因为要描绘“重大题材”必然需要现实主义的手法来实现其宏大的、庄严的气氛,同时发挥现实主义绘画的象征意义,就如同《父亲》运用伟人画的手法来绘制劳动人民形象一样,这是现实主义的成果,也是象征意义的胜利。

    可见现实主义的题材具有独有的生命力,而非转瞬即逝的光辉,就好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于中立国瑞士苏黎世的达达主义一般,短暂而不可理喻,对于战争的逃避,让这些来自各地的艺术家选择了虚无的艺术理念,抛弃一切现实,叫嚣着:破坏就是创造!而当一战结束,达达主义便解散了,这样的艺术只能波及一时,却不能长久地造成影响。

    而当达达派及其荒谬程度走到极端后,出现的“超现实主义”呢?是不是我们中国油画今天所需要的方向?首先“超现实主义”来源于佛洛依德的梦的解析,提倡精神的自动主义,这也成为后来许多现代艺术的创作灵感。但是对于中国的环境来说,这样的形式是不合适的,就像靳尚谊在《把劳动者作为艺术主体,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最重要的特点》中曾经说过,“西方传统的绘画技法(先不谈流派)还没有完全弄好就向后现代过渡,现代主义我们还没有认真研究,现代就成了后现代了。 观念艺术出现了,观念艺术跟绘画是两回事儿。”现代的中国艺术最应该面对现实,面对市场经济的现实,面对改革开放的各方面现实,也应该面对中国艺术环境的现实,更应该面对人民、社会的现实。

    另外除了当今的现实,是否还应关注过去的现实呢?历史画的传统悠久,是各个民族国家充分发挥美术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的有力武器。历史画的意义,与其说是对历史的纪录,倒不如说是对民族和国家精神的思考追索。在姜国芳的历史油画中我们看到的仿佛就不是历史书上的历史,而是画家心中的历史,虽然画的是宫廷,但是却能看到现代的理解,可以说这是现代人的历史画。是借历史的题材,表现画家的历史观,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如今历史画已经十分稀少了,这种忽视,实际上某种程度也是对本土文化的一种忽视,是对自身文明的不重视,而这也正是中国艺术最需要的,也是许多中国艺术家,尤其是油画家一直追求的,也就是油画民族化、本土化的问题。

    四、结 语

    油画的题材问题不应该被忽视,在现代主义的浪潮中,很容易在追求形式的过程里忽视了题材,甚至是人为地摒弃题材,当然不否认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需要,但是从大的方向来说,题材依然是重要的,也是我国目前油画艺术环境下所需要的。中国的大部分群众对于艺术的关注度并不够高,究其原因,除了美术教育方面的缺乏以外,还因为现在的许多艺术,尤其是现代艺术比较脱离群众,题材与人民生活有距离,不利于人们理解。

    “宏大叙事”题材的油画并非刻意追求的产物,它与社会背景有着密切关系,这需要艺术家对本国乃至世界的政治坏境、历史事件密切关注的同时拥有独到的眼光、政治敏感性,以艺术家的理解结合历史事件的艺术表达,才是“宏大叙事”成功的前提。从“宏大叙事”题材,我们应该得到启示,油画艺术应该更加积极地“入世”,以现实为根基不断开拓新的题材!

    参考文献:

    [1] 崔庆忠.现代派美术史话[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 水中天.新中国油画60年[J].美术,2009(11)

    作者简介:

    刘亚凯,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