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国际合作中的精品打造与国家软实力提升
【摘 要】 在党的十九大之后,精品出版战略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出版界要通过树立精品意识、打造精品产品、铸造精品品牌、建立精品标准、培养精品人才队伍,扩大在国际出版领域的文化影响力。文章以商务印书馆和牛津大学出版社的39年合作为例,思考和分析如何通过精品出版,以及国际合作中的精品意识来赢得国际合作伙伴的尊重与友谊,获得良好的双向交流与传播效果,从而切实助推我国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使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得到国际社会进一步的认可。
【关 键 词】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国际合作;国家软实力
【作者单位】马浩岚,商务印书馆。
【中图分类号】G239.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20.004
当今世界,是各国之间较量国家软实力、以文化求发展的舞台,文化代表着国家身份和民族形象,对比政治与经济,文化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为持久,是国家软实力的主要载体和具体体现。
从历史上讲,中国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文化大国,但在近现代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下,我国文化软实力展示和运用与世界上的一些文化大国相比仍有很大不足,存在巨大的发展提升空间。在党的十九大之后,精品出版战略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出版界要通过树立精品意识、打造精品产品、铸造精品品牌、建立精品标准、培养精品人才队伍,在国际出版领域扩大的文化影响力,在国际合作和交流中以打造精品的工匠精神赢得国际合作伙伴的尊重与友谊,让出版文化不再是单向传播,而是在合作中双向交流与多方传播,用过硬的产品和自强自信的精神得人心,真正助推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本文以商务印书馆(以下简称“商务”)和牛津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牛津”)的数十年合作为例,思考和分析如何通过精品出版,以及国际合作中的精品意识来赢得国际合作伙伴的尊重与友谊,获得良好的双向交流与傳播效果,从而切实助推我国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使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得到国际社会的进一步认可。
一、发扬品牌传统,弘扬共同宗旨与追求
商务和牛津的合作自1979年始,至今已有近40年。双方之所能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保持紧密且不断深化的合作关系,其根本在于两家出版企业具有相同的精品意识和文化追求,信守“在商言商,文化当先”的商业理念,追求以出版推动文明的传播和进步。这样的共同理想跨越了国界、跨越了历史,使双方建立起强强联手的优质品牌,持续为社会贡献精品工具书。
从商业理念和追求来看,牛津是最高品质英文工具书的代名词,而“优异品质、诚信经营”是商务的品牌精神内核,商务以这种诚信吸引了众多国外知名出版企业成为合作伙伴。中国是1992年正式加入《国际版权公约》,但商务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主动向外国出版商付版税,在引进出版《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3版时,还主动申请动用当时难得的外汇去支付版税。这些都为双方的合作打下坚实可持续的基础,从版权引进、合作编写、人员交流、品牌共建到合作成立国际编辑部,商务与牛津成为中英文化交流合作的一个典范。
追溯商务和牛津的合作发展历史,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20世纪80年代——合作奠基期
1979年,时任商务总经理、总编辑的陈原邀请牛津大学出版社谈辞书编撰的讲演全文被译成中文出版,这本名为《词典编撰学》的小册子拉开了商务与牛津合作的大幕[1]。1983年,牛津香港分社辞书部负责人斯恪(AlastairScott)率领编辑小组访问商务,双方初步达成协议,合作出版《精选英汉汉英词典》,其中的汉英部分由商务编写。1986年,双方合作的第一个图书产品——《精选英汉汉英词典》问世并大获成功,至今行销30多年,销量达数百万册。这部词典奠定了双方的合作模式从一开始就是伙伴关系,而不是大多数中外出版合作所采用的版权引进购买模式。1985年,双方正式签约,牛津授权商务在中国内地出版《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1988年,《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出版,在一定时期内填补了国内词典的空白,成为国人学习英语的首选工具书。《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多年来凭借高质量的内容,稳居中国英语工具书榜首,至今引进了7个版本,累计销售超2000万册。
2.20世纪90年代——合作发展期
20世纪90年代,商务和牛津继续《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出版合作,并在此基础上陆续出版了《牛津初阶英汉双解词典》和《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形成了完整的牛津进阶英语学习词典系列,为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提供全程助力。
3.21世纪初——密切合作期
1998年,商务与牛津签订合作协议备忘录,牛津委托商务在中国内地为《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组织翻译团队。2000年,翻译团队的组建工作开始。2003年,商务与牛津在上海光大会馆联合召开发布会,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除了继续进行牛津进阶英语学习词典系列的合作,商务还对牛津进阶系列产品的细分市场进行深度开发,推出低成本、易携带的缩印本,16开布面精装大字本和16开充皮本等。至此,牛津进阶系列辞书已经成为中外合作出版工具书的成功典范。
4.21世纪10年代——全面深化合作期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在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政策的引领下,商务进一步加快与牛津的合作步伐,扩大、深化合作范围。除了延续传统经典项目的合作,双方还在工具书和其他图书方面展开更多更广的合作,出版了众多图书品种。更为重要的是,双方开启了数字出版领域的新尝试,合作开发了《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APP,《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第8版IOS版先后完成并上线运营,在数字市场获得了良好的反响。同时,双方的互动和交流也更加深入和频繁,从高层定期会谈到普通编辑甚至排版人员的交流研讨合作,双方在运营机制、人员培训、出版理念等各方面都保持密切的交流和相互学习[2]。
2018年,商务与牛津合作成立国际编辑部,实现了双方人员、出版资源、技术力量真正意义上的合体,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优秀的品质满足全球市场对高质量英语、汉语和其他外语工具书的需求,即时整合传播英语、汉语两大世界的学术成果,在融媒体出版等新的出版领域共同探索开拓。在不断磨合、交流、相互促进中,商务和牛津把中英这两个历史悠久、追求高远的品牌打造得越发卓越,在促进中英文化交流和提升英语国家人民对中国的了解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以精品成果提升国家软实力,以核心工具书传扬民族文化
在衡量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在各类文化产品中,语言是信息传播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作为一种无形的社会资源与精神资源,语言不仅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软实力的基础,更是软实力领域竞争的重要手段[3]。只有语言相通,才能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传播,也才能彰显一个民族和其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为了维护自己的语言文化利益,扩大在国际传播中的份额,许多国家都在有计划地实施语言战略,努力扩大语言的国际影响力。对中国来说,这个工作也格外重要而紧迫。
汉语是全球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要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必须实现汉语的国际化,通过架设语言的桥梁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全球化背景下,汉语的开放包容及与外国语言的融合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文化血液,尤其是大量网络词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代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当今,虽然汉语的国际化传播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汉语在国际通用性、使用范围和除母语国家以外的应用人口数量上与英语等强势语言还难以相提并论[4]。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做好汉语和英语等强势语言之间的转换工作,使世界上其他语种的人群能够通过准确的语言转换媒介来正确理解中国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让中国文化不失真、不走样地传播出去。在商务与牛津的品牌合作中,以精品工具书为代表的语言类图书出版,就是實现这一目标的有力手段。
商务和牛津合作出版的《精选英汉汉英词典》在汉语国际化传播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创了中英出版机构共同编写、共享知识产权、共同冠名的先河。《精选英汉汉英词典》英汉部分由牛津编写,汉英部分由商务编写,汉语词条的选择、编写、翻译等工作都是由商务组织的编写团队独立完成,体现了中国社会文化发展、语言使用的最新趋势和普通话标准的执行,乃至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汉英部分编写完成后,牛津方审读稿件十分满意。这本词典以特殊的便携式口袋本形式出版,出版后马上风靡国内外市场,畅销整个东南亚地区,被亲切称为“小红宝书”。此后,牛津和商务又将这本词典的内容授权卡西欧电子词典等数字平台,使双方打造的优质内容不断提高汉语的影响力,让中国文化借助语言的翅膀走向全球。
商务与牛津至今在英语学习型词典领域共计合作出版了23部不同形式、类别和层次的学习型词典,以平均每两年1部以上的出版频率推出新的牛津英语学习型辞书产品。这些词典不仅成为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精品工具书,还成为牛津在全球范围提供英汉对照语料的内容资源,通过牛津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将商务打造的科学精确的汉语内容推向世界,成为世界了解汉语变化和中国社会文化最新发展趋势的一个桥梁。牛津词典中收录了越来越多反映中国传统、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的词条,如“tofu豆腐”“cheongsam旗袍”“pakchoi白菜”“kungfu功夫”“Taoism道家”等,经过双方在词条选择、译文打磨、例证优化上的合作,使中国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传播到英语世界,从语言到文化、从话语到思想,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助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三、打造精品人才队伍,以工匠精神赢得国际尊重
文化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的竞争。人的竞争着力点在于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不仅包括掌握文化知识、现代科学技术和接受先进思想观念,也包括树立理想和信念。
对出版机构来说,为了能够达到打造精品、助推国家软实力的要求,新时代的编辑不仅要专业储备丰富、知识结构合理,具备沟通协调、组织安排、流程掌控等能力,还要在工作中有意识地坚持我们的文化自信,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有了这样的精品人才队伍,我国出版机构才能在国际合作中不断向世界贡献我们的优秀文化成果和中国发展的智慧,才有底气与国外出版伙伴不断探讨共同开发、共享版权、共拓市场的平等互利合作模式,多维度、多层面、多形式地深化合作。凭借高水准的人才,不断提升打造精品的标准,不仅要与国际水准接轨,还要在严谨性、科学性、专业性上超越国际水平,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认可,让国际社会自发自愿自觉地了解中国,认可中国精神。
仅以《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的翻译和编辑工作为例。在与牛津的合作中,商务组建了最精干的编辑、校对、出版团队,合作双方从共同选择翻译、进行试译审读判断开始,共同确定翻译原则、执行标准、工作流程。全过程编辑人员密切参与,中英出版机构团队始终保持同步工作。虽然《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英文的编写一贯以准确性、权威性和科学性著称,原书质量很高,但在合作过程中,商务编辑团队依然本着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对英文原书进行详细审读,发现原文在对一些专业术语、语言表述的处理上不够严谨,有时甚至出现严重的错误。商务编辑团队对《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英文原书的不合理处提出质疑共计133条,其中近100条得到英国牛津总部的认可,并对原文做了修改。这看起来只是一些小小的语言陈述、字词之争,但实际上是中国工匠精神对一个最权威的英国词典出版机构编纂的一本世界上最畅销的英语词典做出的修正,也是中国智慧对世界语言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在这个事实面前,包括英国牛津总部、香港编辑团队在内的牛津方,对商务代表的中国文化软实力有了全新的认识和认可。商务不仅赢得了国际合作伙伴的尊重,也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和实力。
四、在文化战争中坚守政治立场,在意识形态领域寸土必争
事实上,文化战争从二战结束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就已经开始,我们在进行国际合作时,一方面要积极密切地交流配合,另一方面要时刻警醒和认识到新形势和新时代里存在的矛盾、危险和挑战。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所以,在国际合作中,我们要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方面“寸土必争”,绝不做立场动摇、自损利益的事情。只要我们信心坚定、标准明确,毫不退让,有理有据,国际合作方就会认识到我们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也会达到我们坚持的目的。
在商务与牛津打造精品工具书的过程中,由于工具书是语言文字规范的载体,双语工具书又是文明交流沟通的桥梁,对意识形态和价值标准的坚持就更加重要。任何理念若想得到快速、有效的传播,必须具有极强的文字表达效果,这种表达效果要求描述性文字必须准确、清晰和简洁,否则人们无法理解和记忆[6],一旦在词典中形成固定的文字描述,人们就会形成具体、确定的概念理解,其中的思想文化內核就会得到有效的传播。因此,在词典的编写和编辑过程中,往往一字之争就会带来思想认识的巨大差异。商务编辑团队在遇到可能造成不正确导向的词条、释义、例证时,都一一向牛津提出并坚持修改,最终所有坚持都得到接受。
如《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中,所有出现MountEverest(指“珠穆朗玛峰”,但我国官方不认可这个英文名称)的词条及例证,商务都做了相对应的替代处理。又如abandon词条有一个例句是By 1930 he had abandoned his Marxist principles.(1930年时他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信念。)商务编辑团队认为此处以负面形式出现“马克思主义”不妥,经与牛津沟通后,英国编写团队将这个例句改为Critics accused him of abandoning his principles.(批评者指责他背弃了自己的原则)。
在出版像《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这样影响力巨大、覆盖面极广的精品工具书时,文化品质、市场效益、合作效果固然是我们的追求目标,但守住意识形态底线,在规范语言文字使用的同时不丢失一寸文化战争的阵地,也是出版人需要坚持的精品意识之一。
五、加强团队共建和学术交流,实现文化双向交流多方传播
在商务和牛津多年的合作中,双方通过团队共建、人员交流、出版内容研讨和宣传平台搭建,形成了超越出版范围的伙伴关系。在合作出版图书之外,双方还进行生产经营、品牌管理、人员培训、学术研讨等多方面的交流。在这样的交流中,并不是中国团队单方面向英国团队学习先进的技术、知识和经验,而是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互换经验,贡献来自各自民族、国家、历史和文化的智慧,在一次次的碰撞和交融中产生新的火花,结出新的硕果。仅以近几年双方的交流为例,即可看到双方合作的深度、广度都在不断突破和创新。
2014年6月,商务与牛津在英国组织了一次中英词典编纂研讨会文化交流活动,由双方人员及相关专家共同参与,交流在词典编纂方面的经验,研讨双语学习词典编纂的前景与现状,以及学习词典编纂数字平台的技术和工作流程。这次活动,不仅有牛津的编辑主任MargaretDeuter介绍牛津的辞书出版经验,讲解《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的历史和制作流程,以及英国学者做了关于“《牛津英语大辞典》编纂历史、研究辞源和其他语言对英语的影响”的发言;也有中国学者做了题为“中国读者对英语词典的需求特点分析”(魏向清)、“英语词典双语化中的翻译问题分析”(邹晓玲)、“英语学习词典对英语教师和学生的辅助作用”(向明友)、“牛津英语学习词典双语化的意义和作用”(于海江)的发言。双方人员充分交流沟通,研讨双语学习词典编纂的前景与现状,共商全球出版业的未来和趋势,切实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
2015年11月,商务和牛津共同举办的数字出版培训研讨活动,既有商务和牛津作为出版社代表分享出版界在数字出版方面的新举措和新思路,也有海词网、扇贝网等数字公司代表分享中国数字开发公司的发展情况、业务分布、市场运营、技术功能等。商务和牛津还开展数字出版战略合作研讨,分享数字出版愿景,提出针对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探讨数字出版业务模式。这是中英出版界在数字出版方面进行的创新探索,也是中西文化在新时代适应新需求的又一次深入交融。
2016年6月,商务派员赴香港参加“牛津—商务合作洽谈及人员培训交流活动”,双方通过交流具体落实了合作项目,通过培训提高了双方编辑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共同学习了英汉辞书翻译和编审技巧,制订了数字出版规划并讨论了具体操作和技术演示等问题,还参观了牛津出版社(中国)设计出版部,学习工作流程。除了开展业务项目的交流培训,双方团队还分享了统筹组织工作环境中的管理软技巧并进行小组练习,帮助编辑人员提高应对工作压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交流和磨合,对双方共同打造精品队伍和精品品牌,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团队建设和人才储备,具有深层次意义。
六、结语
在39年的国际合作中,商务坚持精品意识,打造精品工具书,铸就精品品牌,秉持精品标准,培养精品人才队伍,以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赢得了国际合作伙伴的尊重与友谊,实现了文化双向交流与多方传播,通过切实践行精品出版理念以及对卓越出版品质的不懈追求,在助推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虽然中国与真正意义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强国还有一定距离,但只要坚持走在铸造精品的道路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商务印书馆. 品牌之道[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王齐. 风雨同舟共赢未来——商务—牛津35年合作的回顾与展望[R]. 2014.
[3]陈伟. 词典出版: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不可忽视的元素[J]. 中国出版,2011(9).
[4]杨英法,张骥. 中华文化软实力提升与汉语弘扬间关系讨论[J].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7).
[5]于殿利. 文化自觉与国际竞争力[N]. 人民政协报,2013-12-09.
【关 键 词】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国际合作;国家软实力
【作者单位】马浩岚,商务印书馆。
【中图分类号】G239.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20.004
当今世界,是各国之间较量国家软实力、以文化求发展的舞台,文化代表着国家身份和民族形象,对比政治与经济,文化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为持久,是国家软实力的主要载体和具体体现。
从历史上讲,中国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文化大国,但在近现代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下,我国文化软实力展示和运用与世界上的一些文化大国相比仍有很大不足,存在巨大的发展提升空间。在党的十九大之后,精品出版战略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出版界要通过树立精品意识、打造精品产品、铸造精品品牌、建立精品标准、培养精品人才队伍,在国际出版领域扩大的文化影响力,在国际合作和交流中以打造精品的工匠精神赢得国际合作伙伴的尊重与友谊,让出版文化不再是单向传播,而是在合作中双向交流与多方传播,用过硬的产品和自强自信的精神得人心,真正助推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本文以商务印书馆(以下简称“商务”)和牛津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牛津”)的数十年合作为例,思考和分析如何通过精品出版,以及国际合作中的精品意识来赢得国际合作伙伴的尊重与友谊,获得良好的双向交流与傳播效果,从而切实助推我国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使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得到国际社会的进一步认可。
一、发扬品牌传统,弘扬共同宗旨与追求
商务和牛津的合作自1979年始,至今已有近40年。双方之所能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保持紧密且不断深化的合作关系,其根本在于两家出版企业具有相同的精品意识和文化追求,信守“在商言商,文化当先”的商业理念,追求以出版推动文明的传播和进步。这样的共同理想跨越了国界、跨越了历史,使双方建立起强强联手的优质品牌,持续为社会贡献精品工具书。
从商业理念和追求来看,牛津是最高品质英文工具书的代名词,而“优异品质、诚信经营”是商务的品牌精神内核,商务以这种诚信吸引了众多国外知名出版企业成为合作伙伴。中国是1992年正式加入《国际版权公约》,但商务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主动向外国出版商付版税,在引进出版《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3版时,还主动申请动用当时难得的外汇去支付版税。这些都为双方的合作打下坚实可持续的基础,从版权引进、合作编写、人员交流、品牌共建到合作成立国际编辑部,商务与牛津成为中英文化交流合作的一个典范。
追溯商务和牛津的合作发展历史,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20世纪80年代——合作奠基期
1979年,时任商务总经理、总编辑的陈原邀请牛津大学出版社谈辞书编撰的讲演全文被译成中文出版,这本名为《词典编撰学》的小册子拉开了商务与牛津合作的大幕[1]。1983年,牛津香港分社辞书部负责人斯恪(AlastairScott)率领编辑小组访问商务,双方初步达成协议,合作出版《精选英汉汉英词典》,其中的汉英部分由商务编写。1986年,双方合作的第一个图书产品——《精选英汉汉英词典》问世并大获成功,至今行销30多年,销量达数百万册。这部词典奠定了双方的合作模式从一开始就是伙伴关系,而不是大多数中外出版合作所采用的版权引进购买模式。1985年,双方正式签约,牛津授权商务在中国内地出版《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1988年,《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出版,在一定时期内填补了国内词典的空白,成为国人学习英语的首选工具书。《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多年来凭借高质量的内容,稳居中国英语工具书榜首,至今引进了7个版本,累计销售超2000万册。
2.20世纪90年代——合作发展期
20世纪90年代,商务和牛津继续《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出版合作,并在此基础上陆续出版了《牛津初阶英汉双解词典》和《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形成了完整的牛津进阶英语学习词典系列,为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提供全程助力。
3.21世纪初——密切合作期
1998年,商务与牛津签订合作协议备忘录,牛津委托商务在中国内地为《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组织翻译团队。2000年,翻译团队的组建工作开始。2003年,商务与牛津在上海光大会馆联合召开发布会,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除了继续进行牛津进阶英语学习词典系列的合作,商务还对牛津进阶系列产品的细分市场进行深度开发,推出低成本、易携带的缩印本,16开布面精装大字本和16开充皮本等。至此,牛津进阶系列辞书已经成为中外合作出版工具书的成功典范。
4.21世纪10年代——全面深化合作期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在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政策的引领下,商务进一步加快与牛津的合作步伐,扩大、深化合作范围。除了延续传统经典项目的合作,双方还在工具书和其他图书方面展开更多更广的合作,出版了众多图书品种。更为重要的是,双方开启了数字出版领域的新尝试,合作开发了《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APP,《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第8版IOS版先后完成并上线运营,在数字市场获得了良好的反响。同时,双方的互动和交流也更加深入和频繁,从高层定期会谈到普通编辑甚至排版人员的交流研讨合作,双方在运营机制、人员培训、出版理念等各方面都保持密切的交流和相互学习[2]。
2018年,商务与牛津合作成立国际编辑部,实现了双方人员、出版资源、技术力量真正意义上的合体,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优秀的品质满足全球市场对高质量英语、汉语和其他外语工具书的需求,即时整合传播英语、汉语两大世界的学术成果,在融媒体出版等新的出版领域共同探索开拓。在不断磨合、交流、相互促进中,商务和牛津把中英这两个历史悠久、追求高远的品牌打造得越发卓越,在促进中英文化交流和提升英语国家人民对中国的了解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以精品成果提升国家软实力,以核心工具书传扬民族文化
在衡量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在各类文化产品中,语言是信息传播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作为一种无形的社会资源与精神资源,语言不仅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软实力的基础,更是软实力领域竞争的重要手段[3]。只有语言相通,才能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传播,也才能彰显一个民族和其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为了维护自己的语言文化利益,扩大在国际传播中的份额,许多国家都在有计划地实施语言战略,努力扩大语言的国际影响力。对中国来说,这个工作也格外重要而紧迫。
汉语是全球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要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必须实现汉语的国际化,通过架设语言的桥梁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全球化背景下,汉语的开放包容及与外国语言的融合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文化血液,尤其是大量网络词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代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当今,虽然汉语的国际化传播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汉语在国际通用性、使用范围和除母语国家以外的应用人口数量上与英语等强势语言还难以相提并论[4]。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做好汉语和英语等强势语言之间的转换工作,使世界上其他语种的人群能够通过准确的语言转换媒介来正确理解中国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让中国文化不失真、不走样地传播出去。在商务与牛津的品牌合作中,以精品工具书为代表的语言类图书出版,就是實现这一目标的有力手段。
商务和牛津合作出版的《精选英汉汉英词典》在汉语国际化传播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创了中英出版机构共同编写、共享知识产权、共同冠名的先河。《精选英汉汉英词典》英汉部分由牛津编写,汉英部分由商务编写,汉语词条的选择、编写、翻译等工作都是由商务组织的编写团队独立完成,体现了中国社会文化发展、语言使用的最新趋势和普通话标准的执行,乃至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汉英部分编写完成后,牛津方审读稿件十分满意。这本词典以特殊的便携式口袋本形式出版,出版后马上风靡国内外市场,畅销整个东南亚地区,被亲切称为“小红宝书”。此后,牛津和商务又将这本词典的内容授权卡西欧电子词典等数字平台,使双方打造的优质内容不断提高汉语的影响力,让中国文化借助语言的翅膀走向全球。
商务与牛津至今在英语学习型词典领域共计合作出版了23部不同形式、类别和层次的学习型词典,以平均每两年1部以上的出版频率推出新的牛津英语学习型辞书产品。这些词典不仅成为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精品工具书,还成为牛津在全球范围提供英汉对照语料的内容资源,通过牛津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将商务打造的科学精确的汉语内容推向世界,成为世界了解汉语变化和中国社会文化最新发展趋势的一个桥梁。牛津词典中收录了越来越多反映中国传统、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的词条,如“tofu豆腐”“cheongsam旗袍”“pakchoi白菜”“kungfu功夫”“Taoism道家”等,经过双方在词条选择、译文打磨、例证优化上的合作,使中国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传播到英语世界,从语言到文化、从话语到思想,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助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三、打造精品人才队伍,以工匠精神赢得国际尊重
文化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的竞争。人的竞争着力点在于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不仅包括掌握文化知识、现代科学技术和接受先进思想观念,也包括树立理想和信念。
对出版机构来说,为了能够达到打造精品、助推国家软实力的要求,新时代的编辑不仅要专业储备丰富、知识结构合理,具备沟通协调、组织安排、流程掌控等能力,还要在工作中有意识地坚持我们的文化自信,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有了这样的精品人才队伍,我国出版机构才能在国际合作中不断向世界贡献我们的优秀文化成果和中国发展的智慧,才有底气与国外出版伙伴不断探讨共同开发、共享版权、共拓市场的平等互利合作模式,多维度、多层面、多形式地深化合作。凭借高水准的人才,不断提升打造精品的标准,不仅要与国际水准接轨,还要在严谨性、科学性、专业性上超越国际水平,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认可,让国际社会自发自愿自觉地了解中国,认可中国精神。
仅以《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的翻译和编辑工作为例。在与牛津的合作中,商务组建了最精干的编辑、校对、出版团队,合作双方从共同选择翻译、进行试译审读判断开始,共同确定翻译原则、执行标准、工作流程。全过程编辑人员密切参与,中英出版机构团队始终保持同步工作。虽然《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英文的编写一贯以准确性、权威性和科学性著称,原书质量很高,但在合作过程中,商务编辑团队依然本着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对英文原书进行详细审读,发现原文在对一些专业术语、语言表述的处理上不够严谨,有时甚至出现严重的错误。商务编辑团队对《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英文原书的不合理处提出质疑共计133条,其中近100条得到英国牛津总部的认可,并对原文做了修改。这看起来只是一些小小的语言陈述、字词之争,但实际上是中国工匠精神对一个最权威的英国词典出版机构编纂的一本世界上最畅销的英语词典做出的修正,也是中国智慧对世界语言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在这个事实面前,包括英国牛津总部、香港编辑团队在内的牛津方,对商务代表的中国文化软实力有了全新的认识和认可。商务不仅赢得了国际合作伙伴的尊重,也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和实力。
四、在文化战争中坚守政治立场,在意识形态领域寸土必争
事实上,文化战争从二战结束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就已经开始,我们在进行国际合作时,一方面要积极密切地交流配合,另一方面要时刻警醒和认识到新形势和新时代里存在的矛盾、危险和挑战。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所以,在国际合作中,我们要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方面“寸土必争”,绝不做立场动摇、自损利益的事情。只要我们信心坚定、标准明确,毫不退让,有理有据,国际合作方就会认识到我们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也会达到我们坚持的目的。
在商务与牛津打造精品工具书的过程中,由于工具书是语言文字规范的载体,双语工具书又是文明交流沟通的桥梁,对意识形态和价值标准的坚持就更加重要。任何理念若想得到快速、有效的传播,必须具有极强的文字表达效果,这种表达效果要求描述性文字必须准确、清晰和简洁,否则人们无法理解和记忆[6],一旦在词典中形成固定的文字描述,人们就会形成具体、确定的概念理解,其中的思想文化內核就会得到有效的传播。因此,在词典的编写和编辑过程中,往往一字之争就会带来思想认识的巨大差异。商务编辑团队在遇到可能造成不正确导向的词条、释义、例证时,都一一向牛津提出并坚持修改,最终所有坚持都得到接受。
如《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中,所有出现MountEverest(指“珠穆朗玛峰”,但我国官方不认可这个英文名称)的词条及例证,商务都做了相对应的替代处理。又如abandon词条有一个例句是By 1930 he had abandoned his Marxist principles.(1930年时他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信念。)商务编辑团队认为此处以负面形式出现“马克思主义”不妥,经与牛津沟通后,英国编写团队将这个例句改为Critics accused him of abandoning his principles.(批评者指责他背弃了自己的原则)。
在出版像《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这样影响力巨大、覆盖面极广的精品工具书时,文化品质、市场效益、合作效果固然是我们的追求目标,但守住意识形态底线,在规范语言文字使用的同时不丢失一寸文化战争的阵地,也是出版人需要坚持的精品意识之一。
五、加强团队共建和学术交流,实现文化双向交流多方传播
在商务和牛津多年的合作中,双方通过团队共建、人员交流、出版内容研讨和宣传平台搭建,形成了超越出版范围的伙伴关系。在合作出版图书之外,双方还进行生产经营、品牌管理、人员培训、学术研讨等多方面的交流。在这样的交流中,并不是中国团队单方面向英国团队学习先进的技术、知识和经验,而是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互换经验,贡献来自各自民族、国家、历史和文化的智慧,在一次次的碰撞和交融中产生新的火花,结出新的硕果。仅以近几年双方的交流为例,即可看到双方合作的深度、广度都在不断突破和创新。
2014年6月,商务与牛津在英国组织了一次中英词典编纂研讨会文化交流活动,由双方人员及相关专家共同参与,交流在词典编纂方面的经验,研讨双语学习词典编纂的前景与现状,以及学习词典编纂数字平台的技术和工作流程。这次活动,不仅有牛津的编辑主任MargaretDeuter介绍牛津的辞书出版经验,讲解《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的历史和制作流程,以及英国学者做了关于“《牛津英语大辞典》编纂历史、研究辞源和其他语言对英语的影响”的发言;也有中国学者做了题为“中国读者对英语词典的需求特点分析”(魏向清)、“英语词典双语化中的翻译问题分析”(邹晓玲)、“英语学习词典对英语教师和学生的辅助作用”(向明友)、“牛津英语学习词典双语化的意义和作用”(于海江)的发言。双方人员充分交流沟通,研讨双语学习词典编纂的前景与现状,共商全球出版业的未来和趋势,切实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
2015年11月,商务和牛津共同举办的数字出版培训研讨活动,既有商务和牛津作为出版社代表分享出版界在数字出版方面的新举措和新思路,也有海词网、扇贝网等数字公司代表分享中国数字开发公司的发展情况、业务分布、市场运营、技术功能等。商务和牛津还开展数字出版战略合作研讨,分享数字出版愿景,提出针对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探讨数字出版业务模式。这是中英出版界在数字出版方面进行的创新探索,也是中西文化在新时代适应新需求的又一次深入交融。
2016年6月,商务派员赴香港参加“牛津—商务合作洽谈及人员培训交流活动”,双方通过交流具体落实了合作项目,通过培训提高了双方编辑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共同学习了英汉辞书翻译和编审技巧,制订了数字出版规划并讨论了具体操作和技术演示等问题,还参观了牛津出版社(中国)设计出版部,学习工作流程。除了开展业务项目的交流培训,双方团队还分享了统筹组织工作环境中的管理软技巧并进行小组练习,帮助编辑人员提高应对工作压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交流和磨合,对双方共同打造精品队伍和精品品牌,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团队建设和人才储备,具有深层次意义。
六、结语
在39年的国际合作中,商务坚持精品意识,打造精品工具书,铸就精品品牌,秉持精品标准,培养精品人才队伍,以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赢得了国际合作伙伴的尊重与友谊,实现了文化双向交流与多方传播,通过切实践行精品出版理念以及对卓越出版品质的不懈追求,在助推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虽然中国与真正意义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强国还有一定距离,但只要坚持走在铸造精品的道路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商务印书馆. 品牌之道[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王齐. 风雨同舟共赢未来——商务—牛津35年合作的回顾与展望[R]. 2014.
[3]陈伟. 词典出版: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不可忽视的元素[J]. 中国出版,2011(9).
[4]杨英法,张骥. 中华文化软实力提升与汉语弘扬间关系讨论[J].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7).
[5]于殿利. 文化自觉与国际竞争力[N]. 人民政协报,201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