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当代女油画家在艺术市场的独特价值

    摘要:近30年来中国的经济持续发展并稳定高速增长,这使得中国油画市场得到了健康有序的蓬勃发展。大批优秀的油画作品,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自然地进入了拍卖市场,当然这也引发了当代中国油画市场的泡沫化现象。在前景不太乐观的当代油画市场中,陈淑霞、喻红、阎平、王俊英等人作为当代女性油画艺术家的代表,不仅在传统的技艺上下功夫,更具备了较强的学术创新性。她们的作品在形式性、形象性、意味性上融入在“当代”标签,不一味迎合市场却在市场上立足,实现了当代女画家在当代中国油画市场了独特价值。

    关键词:当代油画市场 当代女油画家 形式性 形象性 意味性

    一、当代中国油画市场的概况

    追溯下来,中国油画艺术市场始于20世纪的80年代初期,由于当时我国的市场经济并不十分发达,人民的生活消费水平也较低,以至于当时的画价很低。在那时还是比较传统的理念中,艺术与商业互不搭边,艺术只是纯粹的,更是高尚的。即使是作为先锋者的艺术家本人也没有想过自己的作品还可以用来自由买卖和交易。艺术家只是将艺术作为表达内心情感、经历的一种方式。

    近30年来中国的经济持续发展并稳定高速的增长,这使得中国油画市场得到了健康有序的蓬勃发展。艺术家们在此大环境下,创作更是如鱼得水。市场经济作用下,大批优秀作品进入了拍卖市场,当今中国油画作品的交易成交价格从几十万元到数百万、上千万元不等。高额的拍卖成交价格就意味着市场前景良好吗?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著名油画家靳尚谊先生这样分析过,在漫长而又稳定的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艺术品的价格才会合理,而我国当代艺术品的价格只是通过短时间在艺术市场,特别是拍卖市场疯涨。究其原因是发展的问题,发展太快。就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但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引发了环境问题,中国油画市场的超速发展也将引发油画市场、艺术市场甚至于市场经济的一系列问题。可见当代中国油画市场的泡沫现象严重,前景未必乐观。

    二、当代中国女油画家的发展

    1990年5月期间,一场名为“女画家的世界”的八人美术联展在中央美院举行。这八名女画家分别为陈淑霞、喻红、宁方倩、李辰、余陈、姜雪鹰、刘丽萍、韦蓉。同年的9月,《美术》杂志发表了评论文章《<女画家的世界>中的几幅画》。文中高度评价了这场美展,并且拿20世纪60年代被普遍认可的创作规范与这八名女画家的作品对比,赞扬这八名在60年代出生的年轻画家已经形成了她们日趋成熟而又不拘一格的创作风貌。这批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女性艺术家以其充满探索意味的新作,预示着一个女性美术多元时代的到来。这是当代中国女性油画家开始在油画界立足一战,也是女性油画家开始崭露头角的序幕。其中陈淑霞、喻红、韦蓉三位分别凭借《午餐》、《肖像系列》、《自画像》一展成名。不久后的1991年,阎平凭借在中央美院油画研习班的毕业作品《母与子系列》为她赢得了“中国的卡萨特”的美誉。自1990年的首展后,女画家们以“女画家的世界”为名基本保持着每隔五年一展的频率,分别在1995年、2000年举行了第二回展及第三回展。自此,“女画家的世界”画展成为了这群女油画家成长为国内女画家领军人物的代表作,也是她们一路成长的记录。同为60后女画家,王俊英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旅居欧美,多年来向世界顶级油画大师学习并在欧美艺术届脱颖而出。近年的油画作品《龙种》、《四大才女图》、《怀王游春图》更是在国际艺术博览会等艺术市场受到热烈欢迎。

    在前景不太乐观的当代油画市场中,作为当代女性油画艺术家,她们不仅在传统的技艺上下功夫,更具备了较强的学术创新性,在当代上下功夫,不一味迎合市场却在市场上立足。

    三、浅谈女油画家的独特价值

    (一)形式性:原始的沉淀

    究竟是“艺术在先还是美感在先”?这是个长久争议未决的问题,却必须有哲学的回答。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用鲜明的图片资料去阐明:是由鱼、鸟、蛙等具体的动物形象而演变成的,并且这些纹线是从写实开始继而慢慢演变为抽象线条的。李公在《美的历程》中提到:“最早的审美感受并不是什么对具体‘艺术作品的感受,而是对形式规律的把握,对自然秩序的感受。”

    女画家们敏锐地捕捉到了对自然环境、生活场景,甚至是规律的审美感受,巧妙地应用了客观的美的形式及其衍对应的主观的对美的感知力,带给了我们最原始的美感及感动。除了1990年的“女画家的世界”展,还有1991年的“新生代艺术奖”展览,这两个展览奠定了陈淑霞在当代油画界的地位,也确立了她后来的艺术探索和发展的方向。她的作品在关注身边的日常生活的同时,又表达着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这一点和西方美术从古典主义向印象派转变后的情况相似,陈淑霞同样获得了独立的地位。

    陈淑霞在1990年的“女画家的世界”上展出的《午餐》中,用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物件,如黄色的方墙、圆形的绿色桌子、红色的椅子、蓝色的画、白碗,用绚丽的色彩和有张力的构图组合了画面关系。充满动态感的绿衣女子位于画中央,又轻易打破了方圆对峙的平衡感,形成新的动静张力。《午餐》中以培根式的色块和马蒂斯式的抽象构形相拼接的形式,与以往的写实绘画注重细节的写真绘画的套路是相当不同的,形成了画面强烈的情绪效果。所以,陈淑霞的艺术目的不是用油画语言再现人们眼中的绘画对象,而是以独特而又陌生的形式描绘人们欲望中的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和人。

    (二)形象性:艺术的沉淀

    艺术不等同于审美,审美没有实用目的,不是故意追求的结果,是在生产劳动等实践活动中自然获得的。艺术不然,它有很明确的实用的功利的目的。在艺术作品中,形象性的构成就是艺术作品的题材、主体或内容,因为艺术作品的形象层大体与人们心理的情欲人化相联系。

    改革开放以后,人的个体价值重新得到肯定和尊重,大量的西方现代文艺理论、现代艺术思潮影响着国人,90年代的女画家果断开始了“自我凝视”。“自我凝视”是指对“自我”形象的注视和审察,当然这个“自我”有时是抽象化的,而大多数时候往往是女画家的自画像,其中以喻红和阎平最为有代表性。

    在20世纪90年的“女画家的世界”画展中,喻红的《肖像系列》,运用写实的手法将女性肖像画带入到表现性的情绪铺写阶段。在这组当代少女肖像画中,饱含了画家自己作为一个文革期间出生并在这一大环境下长大的女艺术家对于存在感的特别关注和对于生命的细腻感怀。这组画作刻意略过背景,着重刻画人物的面部细节,强调了人物的个体化、个别化和个性化。如《紫色肖像》画中人物形象是用夸张的方式处理的,给人一种被逼近的感觉,在色彩方面也是强烈渲染画面的情绪。以这幅画作为标记点,喻红的创作开始关注“追忆似水流年”,画了一批被认为有自传性质的油画,这组自画像从色彩到构图均为强烈的个人情绪所笼罩,凸显了画家的主观感受,也标志着中国女性自画像的成熟。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女画家自画像的作画模式开始着重于表现“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及“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这是很有意思的,这在阎平的《母与子》系列中得到了淋漓的体现。当时的阎平刚做母亲不久,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构图,强烈的色彩、粗狂的笔触把居于杂乱家中的母子嬉戏、洗脸、喂饭、晒太阳、下棋等场景,同时还有床、桌椅板凳、衣服被单等。从日常生活用品演化而来的线面、形体以及绚丽色彩构成的色块,共同构成了一幅幅充满动态美的母子和谐相处的画面。画家用纯熟技法使这种家常的温情场景完全不受制于客观的限制与束缚,并且把自己的情绪深情地贯穿在画面中,不仅使画面的结构造型精准,而且使画面的情感效果强烈、真挚,这与画家本身的“母亲”身份与角色是密不可分的。对此阎平也总结自己,因为不仅是女人,更有“母亲”的身份,对生活充满的热爱更加促使着她强烈的艺术表达。阎平的“母与子”组画,为女性角色添加了新的诠释,新时代女性不再是单一的“自我”,而是与外部世界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互为参禅、互为启迪的。

    (三)意味性:生活的积淀

    艺术作品的“意味”不脱离“感知”、“形象”或“形式”,但又超越了它们。这种超越不只是从五官感知的,也不只是从情欲感知的,更不会是让情感在艺术幻象中实现和满足。为什么有些作品可以轰动一时,争相传阅,而时日一过便被人们所遗忘?为什么有些作品初次接触时使人激动兴奋,再品却乏然无味,没有长久的生命力?

    今年三月间,旅法女油画家王俊英创作的《新四大美男图》在长沙展览期间被一名参观民众怒砸的新闻成为热点。知名画家作品被砸,原因是砸画者不满莫言、刘翔、李玉刚、陈光标四人入选美男,并质疑画家将他们定义为“智慧之美”、“速度之美”、“妩媚之美”和“心灵之美”。其实此画一经展出便受到热议,相较于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和近代中国四大美男,不少民众质疑为何莫言和陈光标可以入选?在网上,网友更是热议:“以前的四大美男不止内涵和修养是一等的,样貌也是让人心服口服的美,现在所谓的新四大美男不过就是四个话题人物。”的确,艺术的“意味性”是不止人化整个心理状态,还要有一种长久的持续的可品味性。当艺术家将内容完全地表现出来,观众亦不觉得其有缺陷之处,这便是理想的内容与形式的调和。反之有令人不满处,虽然不能否认作品的艺术性,但“意味性”确实大打折扣。当然这是从审美角度所讲的艺术作品的“意味性”,这个“意味性”似乎就构成了艺术批评的准则,所以这使得“意味性”随着审美者的不同而变化。但是在艺术市场中,“意味性”不只是审美者所主宰的,作品自身的价值包括画家的价值以及舆论的导向最终才构成了在艺术市场上艺术品的“意味”。

    画家王俊英近年的作品虽然饱受争议,她还是以具有独特的表现领域、表现方式和表现语言的《龙种》、《四大才女图》、《怀王游春图》等作品,在国际艺术博览会等艺术市场受到热烈欢迎,取得市价15万/平方尺的拍卖成绩。

    在当代泡沫经济严重的艺术市场中,女画家们凭借直觉和感性,用触动自己内心的东西作为创作题材,显示了自身独特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万康.艺术市场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 宗白华.宗白华讲稿[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3] 李泽厚.美学四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4

    [4] 让·吕克·夏吕姆.解读艺术[M].刘芳,吴启雯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刘思扬,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