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陈湖嗨子戏班调查研究

吴凯
摘要:陈湖嗨子班距今近两百年的历史,仍积极活跃在广大的农村舞台。本文对陈湖嗨子戏班的演出人员构成、演出剧目以及演出音乐进行调查研究,以期探究其特有的规律和价值。
关键词:陈湖嗨子戏班 人员构成 剧目 唱腔 伴奏
陈湖嗨子戏班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包信镇陈湖村,在众多戏班的百花园里,其只能算是一朵不起眼的小花,可它历史悠久,且充满着乡土气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据《息县戏曲志》记载:“清嘉庆末年,陈湖嗨子戏班由陈湖村翁广泰成立的跑大灯班,后逐步发展而成。”①陈湖嗨子戏班由陈湖村高、翁、陈三个姓氏的户族组成,代代相传,现已有传至八代。其班主传承谱系如下:翁广泰→陈星三→陈洪芦→陈洪迁→翁文玉→陈洪宇→翁金芳→高金保。虽然陈湖嗨子戏班在传承过程中有中断过演出,但其凭借着家族传承的独特优势,从而能够迅速的起死回生,并积极的活跃在广大的农村舞台。
一、演出人员构成
陈湖嗨子戏班目前的班主为高金保,演出人员全部由本村的人员构成,其人员精简,仍保持着“七忙八不忙,九人打满堂”的演出特点。目前其经常演出的人员情况表如下②(部分):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陈湖嗨子戏班人员构成年龄都趋向老龄化,而青年一代演员比较缺乏,同时演员们的文化程度都在初中以下。随着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变化,陈湖村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在外务工,而不愿入梨园行当,所以陈湖嗨子戏班的传承出现了断层,其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
二、演出剧目
陈湖嗨子戏早期演出的看家剧目有传统戏:《盘窑》(又名《别窑》)、《王员外休妻》、《李逵下山》、《贺太后骂殿》、《二进宫》、《绣鞋记》、《三告李彦明》、《张荣贵赶考》、《西唐》(又名《樊梨花征西》)等。1968年前后,演出过《迎接知青到农村》、《找书记》(又名《焦裕禄》)、《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而目前常演出的有《打桃花》、《站花墙》、《王三姐》、《秦雪梅吊孝》、《探窑》等。
三、演出音乐
(一)唱腔特色
陈湖嗨子戏音乐是以大灯调为主,吸收了地灯调、花鼓调、民间小调的音乐特点,形成了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以“嗨”字起音的嗨子戏音乐,所以陈湖嗨子戏唱腔与别的地区嗨子戏具有“剧同腔不同”的特点。
陈湖嗨子戏的唱腔音乐分为主调和花调两大类。主调包括【苦娃子】、【喜娃子】、【老生调】,【苦娃子】速度较慢,多表现悲伤哀怨的情绪,旋律多以小三度的下行进行为主,如:
【喜娃子】速度较快,多表现活泼、欢快的情绪;【老生调】旋律平朴,多表现稳重、激昂的情绪。花调包括【放鹦哥】、【三清板】、【祭塔】、【打货】等。
陈湖嗨子戏以羽调式居多,其次是宫调式和徵调式,唱词采用当地的方言土语,通俗易懂,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唱念多用本腔(真声),有时在部分高音区和甩腔中也用二本腔(假声)。
(二)伴奏特点
陈湖嗨子戏的伴奏没有管弦乐,只有打击乐,目前演出时常用的打击乐器有:大锣、小锣、堂鼓、边鼓、镲、梆子、手板。其伴奏不分文武场,通常分为“长唱短打”和“短唱长打”。短打为四至五锤,为长唱加强节奏感,长打为九至十一锤,为演员身段表演烘托气氛。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陈湖嗨子戏班虽历经百年,但其凭借着独特的人员构成,从而存活至今,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并在戏曲的百花园中绽放光彩。随着社会大环境的不变化,戏曲艺术不断的式微,而戏班也逐渐的发生着变化,陈湖嗨子戏班应跟随时代的脉搏而不断做出调适,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息县文化局编.息县戏曲志[M].息县:文化局出版,1988.
[2]编辑委员会编著.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河南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1993.
注释:
①雷桂华主编:《叶息县戏曲志曳》,息县:息县文化局出版(内部资料),1988.
②班主高金保和村长陈明华口述,笔者整理。——笔者注。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