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移植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

    吴琼

    

    

    

    摘要:《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由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因其炫技性和艺术性高超被移植在各个乐器中进行演奏。近年来,为了提高二胡技术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移植作品应运而生,本文将从二胡移植作品的角度分析《引子与回旋随想曲》这首作品的艺术特色,从而阐述移植作品对二胡演奏技法的影响。

    关键词:圣桑 ? 《引子与回旋随想曲》 ? 二胡移植作品

    中图分类号:J605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4-0065-03

    一、二胡移植作品现状

    20世纪20-30年代,刘天华先生致力于国乐的改革,在音乐创作、音乐教学、器乐演奏和革新方面对近代中国器乐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创作中他借鉴了中西乐器的演奏技术,如古琴的泛音、单弦卡戏的大幅度移动把位、小提琴弓法、乐曲多段体结构、变奏曲式、和弦琶音和近关系转调等等,都极大的促进了二胡的作品和演奏技法的发展。[2]近年来,为了提高二胡技术训练的系统性与科学性,丰富二胡演奏技巧,许多音乐家在练习曲和乐曲方面都借鉴和移植了适合二胡技术训练的作品,如《开塞》《流浪者之歌》《引子与回旋随想曲》《卡门主题幻想曲》等,通过对二胡移植作品的训练,极大地提高了二胡演奏技术。

    目前二胡移植作品数量约有两百多首,虽然作品数量很多,但是经常活跃在舞台上的曲目却屈指可数。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高难度演奏技术的局限和音乐旋律的流畅性让人望而却步,而留存下来又被普遍演奏的作品已堪称二胡移植作品中的经典。《引子与回旋随想曲》因其炫技性和高超的艺术性被移植在各个乐器中进行演奏,本文将从二胡移植的角度对这首作品的演奏技法进行分析,从而来阐述移植作品对二胡演奏技法的影响。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夏尔·卡米尔·圣-桑(Charles Camille Saint-Saens,1835-1921),法国钢琴家、管风琴演奏家,是浪漫主义时期一位多产的作曲家。[1]《引子与回旋随想曲》(Op.28)创作于1863年,是圣-桑为西班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创作的小提琴与乐队作品。

    这首作品是一首具有西班牙风格的艺术性与炫技性结合的作品,几乎用到了所有的音域和丰富的技巧,而音乐的艺术性高于炫技。1865年圣桑亲自指挥,由萨拉萨蒂首演。圣-桑巧妙的将西班牙民间舞蹈音乐元素和法国式的浪漫相融合,使这首作品既充满激情又赋予浓烈的浪漫情怀。音乐分为引子与回旋曲两大部分,作品借鉴哈巴涅拉舞曲型的旋律,整體音乐风格具有西班牙民间舞曲的特征。2001年,于川将这首作品移植为二胡曲,极大的拓宽了二胡演奏技巧进一步的发展,意味着民族乐器也可以演奏高难度的世界名曲。

    三、移植作品中的二胡演奏技法

    在众多风格的二胡作品中,移植作品已成为二胡艺术中重要的风格之一,在曲式结构、节奏节拍、和声调性、演奏技巧等方面极大的革新了传统的二胡演奏技法。整首作品采用了回旋曲式,由引子和回旋两部分组成,作品中所用到的演奏技法也相当考究,充分的体现了二胡这一民族乐器演奏移植作品所表现出的技巧多样性和音乐感染力,投射出二胡演奏技法发展的系统、科学、规范性。

    引子部分前两个音一放一收,带入感极强,有一种静谧忧郁的气息和娓娓道来的叙事感,层层递进又收放自如,有着浓郁的西班牙音调,优美旋律的诉说体现了二胡音色的细腻和缠绵悱恻的情感内涵。连顿弓结合和一弓多音营造出了连绵起伏层出不穷的效果,将引子推向了高潮。

    (一)颤音

    装饰音的运用可谓是作品中的点睛之笔,颤音、倚音、回音、滑音等装饰音的运用为整首作品增添了音乐的感染力和灵动性。演奏颤音时左手手掌放松,运用保留指的同时手指抬打琴弦,指尖落弦力量要集中。为了保证颤音的松弛度和持续性,一般都是由慢至快循序渐进地训练,从而达到颗粒性的清晰效果。一旦走捷径没有经过系统化的训练,手掌在快速抬打时会越来越紧张导致手指僵硬、颤音时值不均匀、音色模糊、音准偏差等一系列问题。所以演奏者要准确把握装饰音时值,不宜占用主音时值形成音响上的滞后感,手指起落要放松且迅速,颤音要清晰有颗粒性,给人以轻盈活泼、灵动自如的感觉。

    (二)顿弓的运用

    6/8拍切分节奏的运用是这首作品的一大亮点,使得这部分音乐性和舞蹈韵味十足,回旋主题节奏感很强,休止符的出现更加突出切分节奏的特点,既要突出重音和休止符时值的把握,又要有很强的跳跃性,听起来富有弹性。

    小提琴演奏顿弓是依靠一定的惯性顺势做出的动作,用手腕和右手食指带动惯性运弓,右手持弓要放松有弹性。前半弓演奏能够更好的控制弓毛与琴弦的摩擦力,右手下弓松弛有度,避免弓毛用力下压造成音色发紧的音响效果;二胡演奏顿弓时右手手腕发力,同时手指要紧贴弓毛、控制运弓速度和拉弓长度,发力要迅速、集中,保证音色干净且铿锵有力。换弓时音头的重音要突出,既要表现出音与音之间颗粒性的顿挫感,又不失“声断气不断”的连贯性。

    两种乐器虽然形制上不同,但是缩短运弓长度、集中发力、手腕占主导的方法却不尽相同。右手拉弓集中发力形成瞬间的爆发力来突出连续切分节奏的舞蹈性,使得音乐发展更加紧凑,加强了音乐的动力性和跳跃感,每句尾音收音时稍带揉弦会有意犹未尽的韵味,营造出深层次的律动感。

    (三)快速换把

    作品中多次出现连续的快速换把和上下行的琶音。由于小提琴与二胡乐器形制和演奏技法的区别,二胡演奏大段落的快速换把跳把时对左右手的要求都是极大的挑战。左手手指要呈放松状态,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手指肌肉记忆的形成对音位距离的准确把握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右手手臂、手腕、手掌都要处于放松的状态,在换弓的过程中,演奏的速度与拉推弓的速度相符合,也就是说弓长随着曲速的快慢做以长短的变化来保证换弓时音与音之间衔接的连贯性,可以一定程度地减少换弓和换把的痕迹。

    二胡与小提琴的运弓原则是一致的,都要求运弓的自然和松弛性。所以在快板部分强调松弛的同时,要保证每个音符的颗粒性和清晰度,避免由于双手配合不到位造成的滞后或抢拍的问题。要达到这一演奏水准则慢练至关重要,加之节拍器的辅助练习,循序渐进才能达到速度与清晰度的高度统一。

    整首作品结构严谨,用二胡来演奏这首作品充分的展示了其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和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内涵,结合西方音乐理论中十二平均律的特点对二胡音准的训练和要求提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四、结语

    在圣桑的音乐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古典主义创作的传统的原则,如曲式结构、和声运用、调性的转换等都建立在严谨的基础之上。其音乐作品中所透出博学多才的哲学思维、配器编排的创新以及特有的美学思想让他与同时代的音乐家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圣-桑的音乐作品不仅有着法国的浪漫传统,而且又保持著古典主义严谨的创作思路,《引子与回旋随想曲》这首作品就是其既保留了法国的传统,又将高度的技巧和古典曲式巧妙结合的最好体现。

    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移植作品对二胡的演奏技巧和音准把控都具有很大的挑战和创新,为二胡这门传统乐器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但在演奏曲目的选择上,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炫技性的作品而忽视传统曲目的练习,应在继承传统音乐的基础上求发展,美美与共,民族乐器之所以能够国际化的普及,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和熏陶,这正是民族音乐传统韵味和民族文化“根”的体现。

    挖掘其新意,保留其韵味是致力于二胡这门乐器发展的生存之道,如何合理的权衡和拿捏移植作品与传统曲目的选择,怎样西学东鉴取其精华来拓展和丰富二胡演奏技法,如何把握好借鉴尺度才能更好的诠释音乐作品,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2]孙继南,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3]闫洁敏.二胡与世界名曲[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

    [4]周远成.兼容并蓄,求同存异——浅谈二胡《引子与塔兰泰拉》的作品移植与演奏技法[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7年.

    [5]练雯琦.圣桑引子与回旋随想曲演奏分析与思考[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6]张奉恺.又一次“西学东鉴”的尝试[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4年.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