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语境下的设计专业素描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素描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多年来一直延续着纯艺术专业的素描教学体系,使得素描课与专业课产生了巨大的鸿沟。要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可以通过教学实践,借鉴包豪斯基础课程的教学理念,从设计专业所应具备的能力出发设计素描课程内容,使素描课的学习不仅掌握造型方法,还成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过程。

    关键词:设计专业 素描教学

    目前,艺术设计教育正面临着极大的困境,传统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着艺术与设计的分离,基础与专业分离的现象。新时期的艺术设计教育,应当以当代艺术作为平台,打破原有专业学科的壁垒,通过课程的链接与穿插,弥合基础课与专业课的鸿沟。

    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素描教学的研究是改变原有模式,重新塑造学生对于艺术与设计认知的关键环节。对于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学生而言,对于艺术与设计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考前写实性绘画阶段。大多数学生在经过考前明暗调子写实训练之后,对于素描形成了相对较为固定的认识,那就是——“照着画”、“画得像”,整日沉浸在瓶瓶罐罐或人像的写生中。传统写实绘画训练所带来的创造力的缺失和表达手段单一等弊端显而易见。作为当代语境下的艺术设计教育,素描课程应当通过一些简单的材料来探索造型的基本形式问题,研究视觉艺术的发展及形式风格的演变。素描不仅是形式和技术的基础,通过这种实践和体验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同时它更表现为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素描课程致力于能够使学生发展出一些有趣的想法,并为之寻找到有效的表现形式。素描教学应当是一扇门,成为学生了解广阔艺术世界的通道;素描教学应当是一粒种子,在每一位设计专业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一、包豪斯的启示

    包豪斯是20世纪设计教育中的一个无法逾越的典范,它的基础课程教学是其教育体系中独特并吸引人们研究的一部分。由最早的约翰内斯·伊顿到莫霍利·纳吉、艾伯斯,再到康定斯基和保罗·克利,包豪斯的基础课教学在艺术与技术、感性与理性、个人体验与形式美法则的结合中不断完善,不同导师对基础课程教学所做出的探索为当今的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方法。

    在包豪斯的基础课教学中,教师们通过造型要素研究、自然的分析研究,空间、透视的研究,不同材质质感练习以及古代名画分析等方面的教授,将学生从传统的审美经验和偏见中解放出来,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见解。

    包豪斯教师们首先提出造型基本要素的研究,将点、线、面这些抽象元素作为构成画面形态的基础,这一理论在现代设计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约翰内斯·伊顿对于形态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中指出,抽象形态的构成练习的目的在于增强造型的思维能力,这有助于学生对于新表现手法的研究。肌理的研究和材料练习是包豪斯基础课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在包豪斯任基础课的诸位教师大都提倡学生探索不同材料所带来的新体验。如伊顿编纂了各种材料的详细目录,在每类材料旁描述它的具体视觉特征,帮助学生真正体会到不同材质的不同特性,使学生在材料的运用方面敏锐起来。纳吉课程中的不同材料结合的平衡练习,铁丝、木材结合练习,艾伯斯的纸造型练习,铁板、铁丝、玻璃造型练习等均在视觉表达方面拓宽了学生的表现手段,使得包豪斯的基础课程呈现出迷人的魅力。

    二、素描课程教学实践

    借鉴包豪斯的基础课教学内容,在素描课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将课程分为形式与风格、媒介与材料、造型与表现三个单元。

    (一)形式与风格

    在形式与风格单元中,主要引导学生转变固有认识,建立艺术多元化的意识。通过对造型要素及形态的研究,探讨造型的诸要素点、线、面、形、色、体的构成关系。康定斯基在《论点线面的构成》一书中提到,点线面是从几何学的角度,以抽象观念去观察与表现绘画的主题。点线面本身不具有充足的信息量,但通过点的空间排列、线的曲直粗细变化、面的虚实与面积对比,以及点线面综合表达,就可以体现丰富的信息与内容。依据此理论,专门设计了与之相适应的课题,如情感表达课题,要求学生运用点、线、面等抽象要素准确地表达不同的情绪。又如,在线和明暗课题中,要求学生运用具有不同特质的线条和明暗色块表达同一组静物。在完成的作业中,学生通过纤细的线、流畅的线、粗壮的线、实面、虚面、不同深浅、不同肌理表达的面……构成完全不同于写实性绘画的静物画。

    在本单元中自然形态研究与人工形态研究是另一组重要的课题。要求学生对于自然形态研究的目的在于自然界中丰富的形态提供了充足的表现元素,针对不同自然物的研究,在形态、肌理、质感上均有不同的特征。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表现自然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这一工作促进学生真正的观察,使学生从简单机械的模仿中解脱出来,鼓励他们恢复到本性的创作中,从而进一步在主观造型中发展个性化的表达。人工形态研究是工业化社会中不可回避的一项研究内容,人工形态具有对称、重复、标准化、几何化等特征。如果说自然形态研究开启了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的意识,那么人工形态的研究则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人工造型的规律和特点,以便与日后的专业课形成有效的衔接。

    在形式与风格研究单元中还有一项重要内容,那便是风格研究。风格研究将分析研究艺术史上著名艺术家的表现风格和表现方法,特别是20世纪以来的现代主义艺术家的作品和风格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经过考前训练的学生大多对于绘画的理解停留在较为浅显和片面的认识上。风格研究课题中介绍的现代艺术家及作品为学生提供了理解现代艺术的途径,并且通过绘画实践,使得学生对于不同风格、不同观念的现代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如“我与毕加索”这一课题,要求学生理解并按照毕加索的方式为自己画一幅肖像画。学生经过前期的毕加索作品分析,了解立体主义的绘画方式与原则,在为自己创作立体主义肖像画的过程中,掌握和理解了立体主义的观念和手段,从而对于毕加索和立体主义建立起完整的认知。本课题不拘泥于单一的艺术家或艺术流派,而是依照学生兴趣,可针对不同艺术家及艺术作品展开研究。

    (二)媒介与材料

    媒介与材料单元主要通过对不同材料的研究与尝试,探索造型语言的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体现一种创造性的表达。通过综合材料的运用,拓展多维性的视觉思维,使材料和创意形态有机结合,从而投射到绘画载体上。学生摆脱常用绘画工具的限制,运用更多的材料,如铁笔、白卡纸、油画颜料、墨水、刷子、印刷品、毛巾、棉纱……进行的拼贴、转印、脱胶等练习,使得学生在探索新材料、新媒介的过程中寻找新的视觉语言。如脱胶课题,让学生使用脱胶的技法做一张自画像练习。大多数学生习惯了用笔画出的肖像,然而脱胶技法则使用类似版画制作的工序,将图像呈现在画面上。整个过程与以往的绘画截然不同,在印刷及胶水冲洗的过程中,偶然出现的形态和肌理也成为画面趣味性的一部分。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在研究新材料、新技法时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尝试表现特殊的肌理和绘画语言方面往往超越了教师。

    (三)造型与表现

    素描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通过视觉表达来传递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并以此拓展到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中。造型与表现正是这一教学目标集中实现的单元。课程单元通过“我的体验”、“我的生活”等课题,鼓励学生将之前所积累的视觉表达经验综合运用,创造出富有个性化的绘画语言。

    三、素描课程的两个关键点

    素描课程的规划和实施以及在很多课题的设计上借鉴了包豪斯基础课程的教学经验,紧密联系现代艺术与设计专业的发展,使素描学习摆脱了被动的模仿,从而建立起主动思考、主动表达、主动创造的思维模式,在教学中还应当注意把握两个关键点。

    (一)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游戏是学生发现掌握重要理论和知识的方法之一。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会同学生通过游戏、去体验感受所要表达的想法或主题,从而使得作品带有比普通人更加深切的体会。如在表达味觉体验时,教师会鼓励学生先尝一尝各种味道,再将切身的体验转化为绘画作品。又如在音乐的视觉表达课题中,教师通过和学生一起聆听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感受音乐带来的不同情绪,将其转化为视觉语言。素描课的教学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学生练习,作品发表等一系列的学习,使得学生接受新观念,将创造性充分发挥。

    (二)素描课程与多门基础课程的穿插与链接

    以往的素描课程教学是单一课程的学习,学生并不清楚该门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联系,前置课程与后续课程衔接上有缺失,使得课程被划分为一个个独立的模块,制约了整个教学的效果。新的教学尝试将素描课程同造型基础、艺术史、摄影、计算机表现等课程内容进行穿插,在课题设计上有意识地与后续课程产生链接,使得学生在学习素描课的同时不断与日后所学专业课程建立起联系,从而将素描课程所学能够融入专业设计当中。

    结 语

    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是具有时代性的,它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的产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不应沿用纯艺术的教学模式,而应该是建立在当代语境下的素描教学,它输送给学生的应当是鲜活的营养,而不是死的知识。

    [西安欧亚学院2012年度教育创新基金项目,“搭建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实现辅导员分级管理制度”,项目编号:120201]

    参考文献:

    [1] 约翰尼斯·伊顿.设计与形态[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2] 莫里斯·德·索斯马兹.视觉形态设计基础[M].第二版,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3] 贝蒂·爱德华.新素描[M].四川:四川美术出版社,1991

    [4] 林家阳.设计素描教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钱钧,西亚欧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