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地方特色 打造文化强县
李英
四川省苍溪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道教文化、红军文化、民间文化和生态庭院文化特色鲜明。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文化工作先进地区(县)、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广播电视标准化建设先进集体、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县、全省首批农村文化建设示范培育县和全省文化工作先进县,建成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个、省级先进文化乡镇8个、省级民间艺术特色之乡7个。近年来,苍溪县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文化大县”向“文化强县”转变,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加快,文化事业持续蓬勃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创新机制中促进文化发展。一是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2010年底,全县有线电视网络实现了事转企改制;2011年8月,成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2012年9月,完成了文化、广播影视和新闻出版机构重组,成立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在县文化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推行全员聘用制、岗位绩效管理制,对基层文化建设队伍实行定岗定员,文化体制基本理顺。目前全县文艺社团发展到400多个,发展书法、诗词楹联、舞蹈等专业协会12个,其中有国家级会员40多人、省级会员120多人。二是完善领导机制。将文化建设纳入地方政府和领导政绩评价考核,纳入各项荣誉申报、创建的必要条件。充实调整了文化建设、“扫黄打非”、出版物市场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等领导小组,充分整合政府组成部门的力量,合力推进文化建设。形成了党政齐抓、社会参与、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文化建设新格局。三是健全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加大政府投入和扶持力度,公共文化机构的各项经费足额预算,重点项目、免费开放等县级配套资金足额到位。设立了县文化事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年、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创作资助奖励专项基金50万元/年、对外宣传奖励基金30万元/年。同时采取企业赞助、社会捐助等形式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设各类文化设施,举办公益文化活动,赞助公益文化事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使之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苍溪县举办梨花节、春晚等大型文化活动以及“送文化下乡活动”,均采取市场运作、社会捐助或政府购买等投入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在完善体系中夯实文化阵地。紧紧抓住“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四川省农村文化建设示范县”等建设机遇,强化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整合利用,不断完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了县有馆、乡镇有站、村有室、组有栏、农家有户四级文化网络格局,全县城乡文化体育活动阵地总建筑面积达到30多万平方米。一是县级文化阵地巩固加强。投资1.1亿元新建成面积2.7万余平方米的县文化艺术广播影视中心,集广播电视台、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宫、影剧院等多功能于一体,成为全县人民享受精神文化大餐的家园。县图书馆建成国家一级图书馆,县文化馆建成国家二级文化馆。二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面建成。全县建成3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其中省级示范站7个。三是村级文化阵地辐射农村。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村级文化阵地不断健全。全县已建成519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打造了白鹤乡柳池村、石门乡文家角村等8处文化院坝。村(社区)文化活动广场总量达到88个,27000余平方米。建成了以“永宁火龙文化”为主题的金兰生态文化园、以“苏维埃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岳文生态文化园、以“元坝狮舞文化”为主题的大金生态文化园,提升了新村建设文化内涵,充分发挥了特色文化园的核心示范和辐射带动功能。
——融合苍溪地方特色,在传承创新中打造文化品牌。依托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积极开展文物和非遗项目抢救保护,着力打造三大特色文化品牌。一是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加快发展红色旅游文化产业。以保护开发红军渡、黄猫垭等红色资源为重点,统筹规划建设红色旅游景点,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体验项目和旅游产品,以红色文化带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二是打造道教文化品牌,积极发展道教文化旅游产业。深度挖掘云台山、西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积极开发和利用,道教文化已逐步成为全县文化新品牌。三是打造生态庭院文化品牌。立足山区农业县实际,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开发利用房前屋后发展庭院种植、养殖和加工业,同时建设自己的文化娱乐室,并注重改善美化居室及周边环境,由此形成了“实用科技型、文化知识型、信息通道型、休闲娱乐型、旅游观光型、科普推广型、特色文化型”7种生态庭院文化建设模式,并获得文化部“创新奖”,被列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项目。目前,全县共创建成市级小康文化村73个、生态庭院文化户3万余户,元坝镇陈冶先被评为全国先进文化大户。
——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在资源转化中壮大文化产业。一是促进群众文化消费,推进文化活动经常化。组织文艺表演团体和文艺工作者开展每月“百场文艺下乡”和每周“百姓大舞台”活动,引导开展广场文艺活动300余场次。充分利用乡镇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开展小型文艺演出或地方戏曲演出,实现了每个村每年看到2场以上舞台文艺节目,全县群众文化活动每年达到2500场次以上。常年组织开展“龙腾狮舞闹元宵”“正月十六游百病”等系列民间活动,其中“全民健身龙腾狮跃闹元宵”活动,近三年连续荣获全国龙狮大联动活动民族传统特别奖。开展的漓江镇农民运动会、运山镇魔芋文化节、石马镇社区文化节等地方文化活动,也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建成灯戏、龙灯等业余文艺骨干队伍200多支,川北灯戏《撞亲》,民俗舞蹈《独角兽》《梨花龙》等文艺节目走进央视、香港凤凰卫视,多项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群众文化星光奖。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成立了电影放映队41个,确保了农村每村每月一场、学校每学期两场公益电影的放映。二是坚持文旅融合发展,推进文化产品商品化。依托深厚文化资源,将14个现代农业园区打造成集休闲度假、餐饮住宿、娱乐观光、商务会务、旅游购物、猕猴桃种植、畜禽养殖、淡水养殖、农产品加工为一体的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景区,成为游客体验风土人情、享受绿色健康生活的好去处。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企业,推进文化产业多元化。组建了苍溪县文化产业商会。引导发展了中外合资企业御楼兰丝毯厂、川北古玩艺术城等四川省文化旅游品牌企业,支持发展了鹏飞杂技团等知名文化产业公司,培养出“东方卓别林”左国武、军旅歌手陈红等一批文化名人。初步形成了以歌舞娱乐、文化演艺、康乐健身、休闲旅游为主体的文化产业集群,成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全县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3.33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6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