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演唱中的自我意识
关丽颖
摘要:中国有句古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包含了一个概念——自我意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是客观的了解和评价自己,是调节自我的重要条件。本文从声乐学习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学习经历和体会,重点阐述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意识的几个具体体现,以及自我意识在声乐演唱中的意义与作用。
关键词:声乐 ? 自我意识 ? 演唱
中图分类号:J617.13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4-0051-03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自我意识即自我认识,是客观的了解和评价自己,是自我认识条件的重要条件。而早在我国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在《道德经》里记载:“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自胜者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是客观的了解和评价自己,是调节自我的重要条件,它分别为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观念、自我体验等等。
二、声乐演唱中的自我意识
声乐是一门特立独行的学科,歌唱是歌者个人主观意识表达的一种方式,歌者自己对声音的审美、对自身演唱水平的客观判定、对作品的表达理解都是对自我意识的一种体现,自我意识对歌者声音的形成、发展起着调节、反思和不断修正的作用,因此,在声乐学习过程中,自我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之一,它对声乐学习者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对于学习声乐的歌者而言,“了解你自己”比对其他职业都更适用[2]。在声乐演唱中的自我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声音唯一性的自我认知
对声音唯一性的自我认知是声乐演唱中应具备的能力与要求。我们知道,声音是歌唱的基础,每个声乐学习者在进行发声训练前必须了解自己的发声器官,其中包括发声器官的构成和作用,可是仅仅了解发声器官的构造和发声原理是远远不够的,这里存在一个唯一性的问题。我们经常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哪怕是同卵双生的双胞胎也不尽相同,人类的声音也如此,这是人声具有其独特魅力之所在。我们知道,人的声音的产生是由各个发声器官共同协调工作下的结果,而人的个体是存在差异的,人体的发声器官也存在差异,具体体现为声带的长短、厚薄差异;软腭的高低、口腔的大小、肺部的形态等差异,都会使我们产生不同的音色、音强和音质,因此,我们歌者自身发声器官是具有唯一性的,两个不同的声音只能相似并不存在相同。声乐是门抽象的学科,在声乐演唱学习中最难在于我们不能像其他器乐教授中手把手的实触,学习器乐演奏的学生,教师可以直接告诉你每个技术动作,手指的高低、把位、形态,就会知道怎样发声,但是对于声乐演唱的学习,我们大多数是通过老师传达的意念,老师对于自己演唱的切身体会和范唱去体会和领悟发声技术,那么这里就会存在一个个体差异的问题,同样的技术要领,放在一个人身上管用,很可能另一个人就不管用,这与我们发声器官的唯一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正确的认知自己的声音类型、音色特点、声部的种类,从而在发声训练中进行有所针对的练习,在演唱中,对于曲目和角色的选择上选择适合自己声音类型的角色与曲目,合适的曲目对声乐学习来说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对声音唯一性的自我认识还可以避免在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模仿,例如自身是个女高音却错误模仿女中音的音色、腔体,那么无论怎么唱,女高音都不可能达到女中音的音响效果,盲目的模仿甚至会对声音产生一定的危害,养成不好的肌肉习惯或者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同时,对声音唯一性的自我认知也是对今后声乐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法的一种自我检验。在歌唱界誉有天山童姥之称的捷克斯洛伐克花腔女高音格鲁贝洛娃(Edita Gruberova)曾在一个采访里说过:“我一直不断挖掘我自己的可能性,自己的声音潜力,我从来不违背我声音的本性,不去唱太难太重的角色,不去太频繁的演唱”。格鲁贝洛娃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具备良好的了自我认知能力,才使已经70岁高龄的她还可以保持像十七八岁少女嗓音一样纯净、灵动。
(二)对演唱水平的客观自我评价
常常會听到一些去参加声乐比赛选手回来愤愤不平地说:“我明明唱的比他好,怎么他进了,我没进!”又或者是看到刚上完大师课的学生被大师批得体无完肤以至对今后歌唱出现缺乏自信、迷茫甚至想放弃,这些都是对自身演唱水平缺乏客观自我评价而导致心理缺失的一种表现。对自身演唱水平的自我认知首先指的是自己在现阶段学习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人们总是很容易发现别人的缺点而忽视自己自身存在的问题,由于声乐演唱存在主客观的差异,在聆听别人的演唱中我们能很快感觉到有什么问题,并且说得头头是道,但是在自己演唱时却完全意识不到。有时候我们甚至不愿意去正视自己的问题,不敢、不愿意听或者看自己的录音或者录像。马克思认为:“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实践”[1]。作为一个声乐学习者必须知道自身的不足,才会去寻求解决的途径去完善我们歌唱问题。其次,我们还应当对自身演唱水平优点的自我认知,每个人的发声器官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声音都具备他人所没有的特质,知道自己的优点所在,不仅能够扬长避短,且不轻易根据他人对你的评判而失去信心,同时能够帮助我们在曲目的选择上扬长避短,例如气息不好的歌者可以避免选择大线条较多的作品,花腔女高音声部的歌者可以选择突出自己声部灵动性特点的曲目,能人所不能,发挥长处,才能获得成功。很多人在评判一个歌者歌唱的好坏与否,通常只是根据他现阶段的演唱水平,但是他们不知道歌者将往哪个方向继续努力前进,这个前进的方向尤为重要,方向一错,再努力也只能是徒劳,甚至还会误入歧途、走火入魔,而声乐学习者想获得自己正确的前进方向的前提必须建立在客观地对自身演唱的自我认知。
(三)对声音的自我审美
审美是个人对事物的理解,欣赏和评判。艺术是美的体现,而艺术之美的体现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声乐艺术之美体现在声音的音色,以及对作品的诠释,二者相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建立声音的自我审美意识,是声乐演唱学习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因为意识作用于头脑,并影响着人的行动,一个好的歌者想要获得一个好的声音首先在头脑中必须建立一个好的声音的形象,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好”,一个适合自己的、好的声音形象对歌唱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经常说,歌唱的开始来自模仿,绝大部分歌手在成名前都有一个自己喜爱并且和自己音色相似的模仿对象,这个模仿对象就是对声音的自我审美意识,好的审美会影响到自己的歌唱音响效果并且一定程度上对声音的发展起着引领的作用,在绘画艺术中,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画家在作画前大脑中已经有画的影像一般,歌者在声音的训练中也应该有一个良好审美标准,这好比是一个标杆,所有的行动都往这个标杆上靠,正如一些伟大的歌唱家常说:“在一个好的声音出来之前,必须已经有一个好的声音在头脑中”“首先,是在思想上建立我的歌唱”。
三、自我意识在声乐演唱中的意义与作用
Jerome Hines的《声乐谈歌唱奥秘》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作者在序前一页写了一句话:“This book may be injurious to your vocal health.”(此书可能对你的嗓音有害)。[3]试问一本记载了那么多声乐大家谈发声体会的书怎么会对歌者有害呢?其中一段写道:学生独自阅读此书,没有有经验的人从旁指导的话,肯定会迷惑不解,因为书中收集了纷谈不一的各家之见,其实,任何一个专业歌唱家迟早都必然会遇到这类相反意见的,他必须有能力从中选取合几所用的。[3]从客观上来说,艺术是主观的,艺术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每人对艺术的好坏、美丑理解均有不同,“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回想自己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几乎每个老师针对个人提出观点和给予的方法都不尽相同,如果没有对自我一个良好的认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恐怕將会人云亦云。一个歌者想要取得成功,首先,教师给予指导的方向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刻保有自我意识,懂得去思考,懂得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前进的方向,才能事半功倍。所以人们经常说歌唱家不是老师教出来的,他自己就是自己的老师。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美]弗·兰皮尔蒂等.嗓音遗训[M].李维渤,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3][美]Jerome Hines.声乐家谈歌唱的奥秘[M].连理,译.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