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艺韵沃土,初绽创新之花

马波++董文浩
摘要:值华南理工大学甲子校庆之际,年仅八龄的艺术学院一力承担了建校60周年庆典晚会筹备、创作、排演之重任。本文以执行者、创编着、亲历者的角度审视和记叙了庆典晚会从筹办到演出的全过程。展现了华南理工大学不畏艰难、一马当先的开拓精神;展示了华南理工大学以工见长、综合发展的骄人成果;体现了华南理工大学艺术教育立足传统、勇于发展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庆典晚会 音乐舞蹈创作 艺术教育 岭南文化
花开花落,几度寒暑;月盈月亏,几番春秋。雄处岭南之麓的知名学府——华南理工大学,迎来了自己第60个生日。踏入21世纪,在“建设以工科见长,理工结合,管、经、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型大学”方针指引下,艺术学院、法学院等文、法院系在风光秀丽的广州大学城校区建成。华南理工大学正式成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2012年11月17日晚8点整,经过近半年的紧张筹备,华南理工大学60周年校庆庆典晚会在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体育馆隆重上演。整场晚会气势恢宏,精彩不断,不仅给学生、老师及校友们带来了一场艺术盛宴,还集中地体现了华南理工大学文科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的成果和水准。为母校建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战略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笔者作为整场晚会导演组、创作组成员及音响总监,亲历了晚会从启动到演出的整个过程,其中艰难、困惑、喜悦、收获的点滴都历历在目。
一、启动:勇挑大梁
2012年4月,艺术学院荣幸地接到了“华南理工大学建校60周年庆典晚会”全场节目的策划、导演及排演任务。在第一次庆典晚会策划会议中,总监制张振刚副书记便提出“绿色庆典”的概念。不请明星大腕,不铺张浪费,不搞大排场,整场庆典晚会的所有节目必须由华南理工大学师生来完成。但不请明星并不代表允许不精彩,低成本支出并不等同于非专业。“绿色庆典”的提法并不能成为降低节目质量和降低艺术水准的理由。总导演何平教授更提出:“力争每个节目都是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原创产品”。如此之高的要求意味着一切有关晚会大小的工作全部都由艺术学院来协调和完成。
二、执行:迎难而上
对于庆典晚会节目高水准、高质量的艺术要求,总导演何平院长提出:艺术学院作为庆典晚会的执行团队,具有三个优势,其一,拥有全编制的青年交响乐团与合唱团;其二,拥有强大的音乐创作力量;其三,拥有舞蹈编演一体的青年舞蹈团。晚会要充分体现华南理工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的实力和特色就要将这三个优势极尽全力地发挥出来。在2012年6月召开的创作策划会上,确定了庆典晚会以交响音乐为基础、大型舞蹈为主导、歌唱节目为亮点、语言节目为点缀的主导构思。成立了以张晓峰老师为组长的音乐创作组;以陶琳老师为组长的舞蹈创作组;响乐团、合唱团、舞蹈团全力配合表演。整场节目遵循总导演把关,各节目导演责任制的执行办法。7月,全院师生进入跨专业、跨领域的创作、训练阶段。
摆在艺术学院面前的难题首先是如何处理日常教学任务和节目排练时间冲突的问题。由于演出几乎动用了艺术学院全体师生,为使学院能够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保质保量地完成排练和演出任务,院领导及各系主任专门讨论晚会排演与教学工作安排。并积极向学校教务部门协调在保证学生完成学业的前提下,高质高效地完成庆典晚会演出任务。
众所周知,庆典晚会不同于单纯的演唱、演奏音乐会,也区别于通俗、娱乐的联欢会。高等学府的校庆庆典晚会更应以高雅之格调、艺术之表达、专业之表演立足、立意。规格之高,难度之巨,时间之紧迫,是艺术学院建院以来前所未有得,华南理工大学建校以来从未遇到。即便是专业的文艺团体也要经过长时间的策划、训练、排演以及舞台各部门的配合才能完成。
舞台方面,由于交响乐团的演奏担任了整场庆典晚会的开场和压轴,成为了演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给舞台设计带来了非常棘手的问题。首先,体育馆内没有交响乐团专用的乐池,这给70人的乐队上场下场带来了极大地困难。其次,庆典晚会的开场,乐队是在主舞台进行演奏,三个节目之后,主舞台要立刻让给舞蹈类的节目,在最后的两个节目乐队再次出现,但这时乐队不能出现在主舞台,因为这两个节目都有舞蹈的表演及歌手演唱。如果不能处理好乐队上下场、转场的问题,那么不仅极大地影响观众的观赏效果,还大大降低了整台节目的演出效果和艺术水准。经过反复商讨和勘查,终于确定了一套很好的方案:即在主舞台正下方开辟一个区域作为乐池,然后适当提高主舞台的高度,使得乐池中的乐队既不遮挡主舞台的表演,也不影响坐在前排的观众观看演出,这样便很好地解决了乐队转场的难题。
舞台音响是晚会的生命,音响出现任何问题,则可以直接导致全场晚会停止或失败。总导演一再强调整场庆典晚会所有演唱和演奏都必须是真唱和真奏,这种高标准正是华南理工大学所崇尚和追求的,同时也体现了所有演职人员对观众的尊重。当然,这也给现场拾音与扩音带来了极大地挑战,更由于乐队的转场,使得拾音和扩音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控制。经过音响总监马波老师与相关人员的反复论证,最终确定实施两套并行的扩音方案,即主舞台和乐池同时设置同样型号和指向性的话筒,音响经过排练不断地比对和修正,终于在正式演出时达到了台上、台下、观众区统一的音响效果。
为突出晚会的时代风格与艺术气质,明炫的灯光及LED大屏幕的渲染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舞台工具。为此,学员专门召开专项策划会,汇集所有节目导演和舞蹈编导进行专门讨论,最终由舞蹈编导提交灯光及LED大屏幕的设计方案,通过在彩排时与灯光师、LED师的反复沟通和演练,最终向大家呈现了一个个虚实相映、光影相交的庆典舞台。
庆典晚会中的困难当然不仅于此,就乐队进入乐池的路线、顺序、时间都经过反复实验,仅时间就要严格控制在20秒内。诸如此类的问题数不胜数。总导演何平院长常常比喻说:“艺术演出实践和理工科科学实验的本质是高度一致的!演出实践中任何一个环节的闪失和错位都将导致整场晚会的失败,这和科学实验是同一个道理”舞台上一分的精彩,是舞台下百分的努力。
三、回报:精彩背后
(一)大学节日序曲
晚会的首个闪光点无疑是开场序曲——《大学节日序曲》。其作者是世界著名美籍华裔作曲家、普利策奖获奖者、现任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校区音乐舞蹈学院作曲教授,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周龙。这首作品便是周龙应华南理工大学委约而为华南理工大学建校60周年专门创作的一首混声合唱与管弦乐队的交响序曲。全曲以号角声开始,以颂歌式的交响合唱结束。各乐器组层次分明、紧密衔接,呈阶梯状清晰呈现。赞美诗般的四部混声合唱时而清澈空灵,时而雄健有力。它清晰地反映了青年学生奋发进取的思想意志与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演出前夕,周龙更亲自指导乐团,给乐团讲解如何更好地表达乐曲的含义。
(二)一个甲子的追寻
配乐诗朗诵《一个甲子的追寻》由谭元亨教授创作诗稿,华南理工大学青年交响乐团伴奏,艺术学院声乐系青年教师陈刚毅、黎丹诵读。诗歌真情之至、款款情深。从华南理工大学建校之初开始,一路艰辛、坎坷,历数成长岁月中的骄人成绩,站在新的高度与起点,展望母校无限前程。值得一提的是配乐诗朗诵中的音乐使用了艺术学院青年教师刘丁所创作的钢琴曲《摇曳的歌》,此曲获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钢琴作品银奖。
(三)鼓动年华
舞蹈《鼓动年华》采用安塞腰鼓为创作素材,通过艺术化的处理,以简单的肢体动作生动翔实地呈现出刚劲激昂,坚忍不拔的华南理工精神。舞蹈中不仅有排山倒海的鼓舞场面,还有精心设计、鲜活生动的斗鼓情节。在舞蹈的高潮部分,音乐采用唢呐作为色彩渲染的主要工具,并采用两条并行的唢呐声部,而且是对比复调的写法,两个唢呐声部“互斗”的复调写法,在创作中还是比较少见的。这既是舞蹈中‘斗鼓情节的需要,又充分体现出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华南理工精神。
(四)回母校
合唱《回母校》是由华南理工大学校友周文林作曲,退休教工杨和文填词的合唱歌曲。歌曲情深款款、词曲融融。百步梯、金银岛、古红楼,它以一颗虔诚的赤子之心,唱出了每个华南理工人温馨的回忆。晚会排练中,老教师们从不迟到早退,每次都严谨的坐在台下等待排演,虽然节目形式相对简单,但老师们认真对待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辞藻的专业态度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在场的人,这不正是华南理工人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吗!
(五)禾楼印象
舞蹈《禾楼印象》由艺术学院青年教师马波担任作曲,王娜担任编导的节目,是整场晚会中艺术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较高的舞台作品之一。华南理工大学前党委书记刘树道在观看排练后指出:艺术学院师生能够扎根岭南,以传统的岭南文化为根基进行创作,这也是华南理工人治学于岭南大地,发扬于岭南大地的集中体现。禾楼舞是民族舞蹈中的“活化石”,也是广东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禾楼印象》以传统禾楼舞为素材,通过夸张的舞蹈动作与缜密的音乐处理,对传统禾楼舞通过祭祀祈求丰收的表现目的进行了新的诠释,体现了人类从一开始祈求神灵的保佑,进而改为依靠自身力量,最终实现丰收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六)人在华园
《人在华园》是华南理工学子白烨同学创作,学生艺术团话剧社演出的情景剧,是整台晚会唯一一个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的语言类节目。节目经过多次删减和精炼,最后着眼于学生日常的生活点滴,以小见大,由生活化的语言表达和肢体表现巧妙抒发了华南理工学子对大学生活及母校深深的热爱。
(七)同桌的你
《同桌的你》是以高晓松同名作品为蓝本进行大胆改编而成。在编曲与服装设计方面,创作者也着实下了一番功夫。“眼保健操”作为歌曲前奏的创意标新立异,给人以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立刻展现出生动的教室情景。全曲通过三个对比迥异的段落:圆舞曲风格的美声对唱配以白裙子、绿裤子、绿书包的华尔兹舞蹈;现代说唱配以当代街舞;流行男女声对唱配以休闲T恤及“扳手腕”的生活化场景,再现了不同时代的同学场面。作品在充分尊重原作和还原历史原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充分体现了华南理工人崇古尚今、敢于创新的学术精神。
(八)金银岛之约
金银岛,是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西湖美景之一,正如清华荷塘、北大博雅之盛名。金银岛见证着一代又一代华南理工人的追求与希望。舞蹈《金银岛之约》,正是以五山美景“金银岛”为创作题材,它赞誉金银岛之美,也赞誉几代华南理工人艰苦创业的不屈之精神。梁军老师创作的舞蹈音乐清淡时不乏柔美、浓烈中饱含深情。舞蹈编导邓晨霞老师和霍蕾老师更几易其稿,直到演出前一天还在精心的修改舞蹈动作。
(九)校园记忆
歌曲联唱《校园记忆》是由华南理工大学青年教师、各学院学生以及附属小学学生共同演出。选曲以时间为主线,演绎了不同年代耳熟能详的经典校园歌曲。虽然是非原创性舞台作品。但是,全新的演绎和表现形式依然具有浓郁的舞台创新性。特别是《龙的传人》,将现场年过中年校友们的心,带回了那幸福而又青涩的校园时代。
(十)夙愿
艺术学院陶琳老师编排的舞蹈《夙愿》,其灵感来源于艺术学院张晓峰老师创作的同名交响幻想曲中浓郁的西域曲调风格和节奏特征。舞蹈语言以敦煌舞为基础素材,融新疆维吾尔族舞蹈与原生态生活于其中。在祥瑞、和谐的肢体语言中体现了华南理工大学博纳四海学子的宽厚胸襟与兼容并包的文化情怀。作品立意独特,舞台画面精美,还寓以全国各少数民族团结和睦之意。
(十一)祖国
《祖国》由王玉婷作词,艺术学院白翎教授作曲,是一首抒情的领唱与合唱歌曲。全曲前后呼应,荡气回肠。歌曲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澎湃的胸襟抒发了几代华南理工人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与眷恋。
四、展望:任重道远
当热烈的掌声伴着熟悉的《华工之歌》响起,当全场观众随着青年交响乐团的伴奏引吭高歌时,我们感到了些许欣慰、些许自豪,但更多的是责任。艺术学院作为学校大家庭的一份子应以更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更高远的目标激励自己;以锐利的目光洞察世界文化之瞬息万变,以独特的视角审视华夏文化之传统艺术;立足岭南,面向世界,富有创造性的发掘和开创岭南独特艺术文化。为将华南理工大学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而竭尽全力。
绽岭南文明之花蕊,结华园艺术之硕果,任重道远。
作者简介:
[1]马波: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2]董文浩:广州青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