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贫困成因研究综述
刘海军
摘要:对农村贫困成因的研究一直是经济学和社会学者们颇为关注的重要课题,并在研究中得出了很多有意义的成果。文章从制度、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保障等角度对近年来有关农村贫困成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综述结果对进一步研究农村贫困的成因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村贫困;成因;研究综述
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农村贫困仍然是困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目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因此,研究中国农村贫困的成因,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学术界对农村贫困成因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并出现了很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制度缺乏导致农村贫困
制度是人为制定的在一定社会中起普遍约束作用的控制个体行为以确保他们权利义务等内容的规范体系。如政治权利分配制度、就业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社会服务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制度在本质上决定了各种资源在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和个人之间的分配方法。因此,制度不公或制度缺乏将导致某些区域、某些群体和某些个人的资源被相对剥夺,从而引发这些区域、群体和个人的贫困问题。1971年,汤森德(Townsend)首先注意到了制度与贫困的关系,他认为贫困的原因不仅在于资源短缺,还在于分配不公和相对剥夺。因此,基于中国的情境,研究中国农村的贫困成因时,必须考虑制度因素。近年来,中国很多学者正是基于制度这一视角,对农村贫困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陈小伍等从结构制度、农地产权制度、文化与教育制度以及民主与法律制度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农民贫困的成因,认为有效的制度供给不足是造成目前中国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出路在于合理的制度设计。赵乐东分析了中国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对人口流动的影响,认为两种制度变迁的综合结果是将城市的贫困和失业问题,转化成了农村的贫困和失业问题,因此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需要制度的进一步变迁。秦初生通过对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演变的分析,认为应建立规范的逐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对农村贫困学生的教育资助制度。赵慧珠等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角度,探讨了建立农村完整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问题的重要意义。
二、文化匮乏导致农村贫困
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精神活动是人区别于一切动物的根本标志,文化则是人精神(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文化匮乏或文化落后就会导致人的思维或精神僵化,从而使人缺乏改变自身现状的斗志。中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城乡并存的二元户籍制度和有利于城市的文化与教育制度是导致城乡交流严重不足、农村信息闭塞、农村文化极度匮乏或落后的主要原因。农村文化的匮乏和落后使得农民缺少了来自城市富裕的刺激,甘愿贫困,不愿改变自身。因此,刘龙等认为农村贫困根源于其积淀的贫困文化,要实现农村富裕,关键在于解决农村的贫困文化问题,“输血”或“造血”式扶贫之所以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归根结底是由于传统的贫困文化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制约着人们的行动,从而影响着人们的脱贫致富。辛秋水认为文化贫困从根本上说是产生贫困的主要根源,要想根治贫困,必须从贫困的主体——“人”入手,走文化扶贫之路,即向他们输入新的文化、知识和价值观念,传授适用科技,并开拓交通,输入各方信息,从整体上提高贫困群体的素质,驱散笼罩在贫困乡民头上的贫困文化的乌云,让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变当地的潜在财富为现实财富,这才是投入最少、产出最多、从根本上扭转贫困的正确道路。邢红认为价值观的贫困是造成贫困地区贫困的思想根源,而价值观的贫困与文化贫困无不紧密相连。
三、教育匮乏导致农村贫困
在当代社会,教育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而知识则是改变人们自身命运的主要工具,因此,不断接受教育,获取新的知识是当代公民迎接挑战,不断改变自身,获得更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然而在中国农村,由于不合理的教育制度以及国家对农村教育投资的不足,导致农村教育资源至今仍然稀缺,农民知识贫乏、科技文化素质低下现象仍然普遍。据统计,2001年全国劳动力综合文化程度指数农村平均为7.77年,贫困人口6.72年,贫困及低收入人口文盲率仍高达15.2%。据湖南农业信息网显示,2008年,湖南省益阳市全市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8.6年,综合文化素质还未达初中水平,其中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占到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5%,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仅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0%。在经济高速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日新月异的时代,低素质劳动力既难以接受现代农业科技,又难以适应非农产业新技术、新要求,特别是目前金融危机触及到实体经济,企业景气指数下降,农民外出务工受阻,低素质劳动力转移渠道越来越窄,恋土情结更加浓厚。康涛等认为,由于贫困农民的文化水平低,对科学技术接受能力和应用能力差,新的经营管理理念接受不了,新的生产经营技术掌握不了,劳动生产率就低,产出就少,收入增加困难,贫困难以避免。孙雪霞等从文化教育缺乏、农业职业教育的普及率低、法制教育缺乏等方面分析了农村教育缺乏导致农村贫困的原因,认为农村贫困虽然是由多种因素复合而成的,但加强发展农村教育则是打破农村贫困的重要突破点。
四、医疗卫生保障缺乏导致农村贫困
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系统的建立决定了国家医疗卫生保障资源在农村的分配比例,因此农村医疗卫生保障资源的缺乏或城乡医疗卫生保障资源的分配不均为学者研究医疗卫生保障缺乏导致农村贫困提供了视角。王延中从中国二元经济体制导致的人为城乡分割使得国家政权对城乡居民的医疗投资、政策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农民医疗卫生保健缺乏制度保障的现状,分析了为数众多的贫困农民无钱看病、吃药的原因,得出了大量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结论。王国祥从健康投资与农村贫困的关系角度分析了农村贫困形成的原因。他认为,中国医疗、养老等福利保障待遇基本上只施惠于城镇居民(根据民政部统计,2001年,国家用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支出为27.2亿元,而用于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仅7.3亿元)。因此,在医疗方面,农民基本没有医疗保险,医疗费用基本自理。由于收入低,一般都承受不了高昂的医疗费,即使拥有医疗保险,其报销部分比例还非常低,一般都在10%以下。郑小琦从反贫困的角度研究了医疗卫生保障缺乏与农村贫困的关系,他认为在医疗方面,农民没有医疗保险,基本上是自费,由于收入低,贫困人口基本上承受不了高昂的医疗费。他引用卫生部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在贫困地区患病未就诊的达72%,应住院而未住院的高达89%,因病致贫和返贫的达50%。程瑶的研究认为,由于医疗费用的剧增,农村因贫致病、因病更贫现象日益突出,农村“小病拖,大病扛”的情况屡有发生,贫困人口中50%左右因病致穷或因病更贫。
总之,引发农村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目前学术界而言,对贫困成因的研究主要是从制度、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保障等方面进行的,当然也有部分学者从人口增加、自然资源匮乏、交通闭塞等角度研究农村贫困的原因。然而,无论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保障不足还是人口增加、自然资源匮乏导致了农村贫困,归根结底都是不合理的制度设计导致了农村贫困。近年来,中国政府为了减轻农村贫困,进一步缩少东西差距和城乡差距,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探索,先后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对减轻农村负担,缓解农村贫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新制度实施的效果如何还需等待时间的校验。因此,在新的形势下,从制度层面继续探索农村贫困的成因,为农村贫困设计出一套合理可行的制度安排仍是广大学者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参考文献:
1、王承艳.制度伦理与制度创新[J].中国集体经济,2009(4).
2、康晓光.中国贫困与反贫困理论[M].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
3、林卡,范晓光.贫困和反贫困——对中国贫困类型变迁及反贫困政策的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6(1).
4、陈小伍,王绪朗.农村贫困问题的制度性分析[J].乡镇经济,2007(6).
5、赵乐东.制度变迁中的中国人口流动[J].统计与决策,2006(2).
6、秦初生.建立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资新体制的思考[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7、赵慧珠,陈景云.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义[J].理论前沿,2008(18).
8、叶育新.科学发展观之先进文化含义[J].广西社会科学,2007(2).
9、刘龙,李丰春.论农村贫困文化的表现、成因及其消解[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9).
10、辛秋水.重视农村的文化扶贫[J].瞭望新闻周刊,2006(2).
11、邢红,党凤兰,刘俊昌.我国农村贫困问题探究[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
12、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3、康涛,陈斐.关于我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4).
14、孙雪霞,刘桂玉.关于农村教育与农村贫困的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05(4).
15、王延中.试论国家在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中的作用[J].战略与管理,2001(3).
16、王国祥.健康投资及其与农村贫困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7.
17、郑小琦.中国反贫困三大重点[J].瞭望新闻周刊,2003(15).
18、程瑶.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现状分析[J].软科学,2005(4).
*本文为河南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新时期河南农村贫困与返贫困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作者为在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