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流动对货币供应的作用机制
龙云安
摘 要:人民币国际流动的速度日益加快,人民币作为投资产品的形式越来越丰富。通过分析当前人民币国际流动的路径,以及人民币国际流动对外汇占款的作用,研究主动人民币外债的影响机制,以及贸易和非贸易人民币跨境流通对境内基础货币供给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人民币国际流动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和风险是可以控制的,但必须重视长期风险的危害。
关 键 词:人民币国际流动;边境贸易;货币供给
中图分类号: F8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4)01-0028-02
一、引言
威廉姆·戈登(1969)、诺伯特·戴维斯(1979)、博登·里(1973)、弗里德曼(1973)等学者研究了欧洲美元及欧洲美元市场对美国美元及美国国内经济与货币政策的影响,发现欧洲美元影响着美国国内货币和信贷调控的非预期影响,影响了美联储对货币及信贷的调控,但获得了美元国际化的收益。而对于人民币国际流动对中国货币供给的影响, 李翀(2004)、裴平和张谊浩(2005)、马骏(2011)、吴宇(2012)、梦浩(2012)、金艳平,王家辉(2012)等研究发现,人民币国际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货币的供给政策,降低了对资本项目下人民币管制水平。 人民币国际化起步较晚,2009年才开始边境贸易中人民币结算,近两年来取得快速增长。本文主要探索人民币国际流动的基本路径,研究人民币国际流动对我国外汇占款持续增长以及机构人民币外债对我国货币调控的作用机制。为了快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必须在风险可以控制的条件下,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稳健运行。
二、人民币国际流动路径
(一)建立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
目前, 我国已有近200家银行在香港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平台, 主要从事外资流转或其他境外经营业务。 他们所开设的人民币代理账目超过1100余个, 其应付和应收款项合计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全方位为全球不同地区的人民币金融业务提供优质服务。 现实来看,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规模日益扩大。 针对企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2010年国务院批准试点地区扩大至20个省, 业务拓展至全球。结算规模扩大至2012年6月的3038亿元人民币; 海外人民币存款规模不断增长。 最初驱动人民币存款增长的主要是商品贸易。2009年跨境贸易开始试行人民币结算, 截至2012年10月境外人民币存款总额达5547.77亿元, 共140家认可机构从事境外人民币相关业务。人民币国际流动路径日益拓宽,境外人民币产品品种越来越丰富。
(一)现有人民币国际流动路径
1. 双边本币互换业务。2008年中国央行与20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或货币管理当局签订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为海外贸易商提供人民币资金服务。目前亚洲及中国周边国家人民币国际业务占71.26%,金额超过19562亿元。新加坡央行用于人民币贸易结算金额超过2500万元。
2. 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2009年开始试行人民币在边境贸易中的结算业务。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进出口业务采用人民币结算,也可以通过境内商业银行代理境外商业银行进行人民币资金的跨境结算。
3. 建立人民币清算系统。 通过中国人民银行跨境清算系统和境内银行代理行实现境外人民币存款。截至2012年,通过香港人民币清算行收付的跨境人民币金额达2562.15亿元, 人民币清算在银行间同业拆借198.4亿元,拆入321.97亿元,净拆入人民币132.57亿元 ① 。
4. 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 海外直接投资的人民币结算相关业务,主要有对外直接投资的人民币结算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人民币结算。国内金融机构在获得人民币海外直接投资批准后,可办理海外直接投资或前期费用人民币资金或利润的汇出汇入。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主要预防热钱流入,外国投资者可将人民币用于增资和提供股东贷款。2012年底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金额达2802亿元。
5. 居民旅游消费支出。截至2012年9月,已开立12000余个人民币个人账户,存款额超过8亿元。中国海外旅游人数增加到3532.7万人次。
6. 海外人民币贷款业务。 国内商业银行按照规定向境内机构在海外投资的企业或项目发放人民币贷款,2012年6月由汇丰控股和大华银行开展了首笔纯离岸人民币贷款,授信企业统一企业中国,金额达6亿元, 三年期循环贷款。2012年人民币境外贷款额达1967.82亿元。
7. 参与境外人民币发行与交易。2012年已有境内合格机构投资者28家、证券类机构44家、保险类机构27家和信托类机构6家。
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速度的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日益完善,对人民币国际流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实现人民币资金国际流动的良性循环,使境外人民币市场从结算功能向投融资等领域深化,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将不断开拓创新。
三、 人民币国际流动对中国货币供给的作用机制
境外人民币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人民币资金流动主要通过境内和境外人民币市场之间的资本流动来实现, 对整个人民币市场的人民币资金流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央行的货币调控效果,进而调节货币供给,从而出现央行货币政策力度的弱化。
1. 过高的外汇占款弱化货币调控。 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外汇占款比例越来越高,人民币国际流通,边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收支不平衡会引起外汇占款比例变化,货币供给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使货币政策的量化调控失效。 外汇占款比例过高使货币政策自主性弱化, 央行的外汇成本无法回落,2012年我国被动货币供给比率降低了27.54%。
2. 外债管理干扰货币调控。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我国企业涉外经济贸易中产生了大量的本币外债,内资机构与外资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或取得人民币贷款,然后回流境内,称为主动型本币外债。内资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如果当境内紧缩货币政策时,流动性趋紧,内资机构可绕开从紧的货币调控,趋向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动,必然弱化从紧的货币调控效果。外资机构在海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回流境内, 并纳入外债管理,必然影响人民币供给政策。
3.央行基础影响货币调控。央行基础货币投放与信贷调控必然受人民币国际流动的影响。 从现金(C)和存款准备金(R)的角度分析,M=mB=m(C+R),如果人民币以现钞形式跨境流动, 通常由国内游客携带或地下金融组织偷运流出, 再以境外居民投资方式回流。当人民币现金跨境流通为净流出时,境内流通现钞(C)减少;当人民币现金跨境流通为净流入时,境内流通现钞(C)增加。现金漏损与公众支付习惯相关, 通常境内银行系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现金漏损率较低,而境外银行系统现金漏损率较高,境外货币创造功能下降。人民币国际流动可能表现为净流出,但短期内会弱化央行基础货币控制。
四、总结
随着人民币国际结算规模增长、 离岸人民币交投产品不断丰富,必须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及相关配套改革。 同时又要减少对境内货币调控的冲击,以放松资本项目交易限制,鼓励人民币贸易结算,推进对外直接投资,鼓励外资企业使用人民币, 加快推进金融借贷, 跨境投资自由化。控制中资企业人民币融资回流,需加强结构调整与规模控制。加强协调监管,建立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动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
参考文献:
[1]马骏. 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对境内货币和金融的影响[J]. 国际融资,2011(5).
[2]方亦思. 人民币外债管理模式探析[J]. 中国金融,2011(21).
[3]孟浩. 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对内地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时变参数分析[J]. 吉林金融研究,2012(1).
[4]吴宇. 离岸货币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兼论海外人民币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影响[J]. 福建金融,2012(2).
[5]周先平. 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宏观经济研究,2012(5).
[6]金艳平,王家辉. 跨境人民币结算对货币供应量和基础货币统计的影响[J]. 新金融,2012(7).
(责任编辑:郄彦平;校对: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