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作者群研究

【摘 要】 文章运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法对中文核心期刊《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在2011—2015年间出版的60期、1821篇论文作者进行统计分析与研究,即可看出这本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刊物的发展变化:载文量呈逐年递减趋势,说明有分量的优秀研究成果逐渐增多;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研究成果数量总体呈增加状态,说明刊物层次在努力提升;作者群分布地域不均衡,说明刊物吸引力和学术竞争力还有拓展空间;论文作者的合著度较低,且核心作者占比偏小,说明刊物在发展中面临更大挑战。作者群的构成状态和所反映的问题,在西部地区同类刊物中有一定共性。
【关 键 词】《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文献计量学;作者群分析
【作者单位】张桂玲,宁夏师范学院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20.011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以下简称“《理论与实践》”)系宁夏图书馆学会、宁夏图书馆主办的集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和信息学为一体的专业性、学术性期刊,曾连续五届蝉联“全国图书馆学优秀期刊奖”,连续四届蝉联“中国核心期刊”,连续两次入选“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等,在学界具有较高影响力。
由于作者群是学术刊物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决定刊物质量的核心因素,因此,笔者尝试对《理论与实践》在2011—2015年间出版发行的60期、1821篇论文的作者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研究,主要包括对刊物五年载文量、作者群年龄、职称、作者群分布区域与合著度及作者学历等方面的信息加以计量统计与分析讨论,以期有所发现,提供办刊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笔者利用中国知网(CNKI)中“出版物检索”栏目内的“出版来源检索”,把《理论与实践》在2011—2015年期间所刊载的60期、1821篇论文作者的年龄、职称、籍贯和基金项目等基本情况作为统计分析与讨论研究的对象,并通过逐篇查阅对每期载文量、基金项目和第一作者职称、年龄、地区和合著度等众多相关数据加以统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与研究的准确性。
2.研究方法
(1)文献计量学
文献计量学主要是采用定量手段来对各类文献交流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类数学规律加以研究,并对学科发展趋势、文献量变规律和文献情报科学管理等方面做出定量分析[1]。因此,本文以《理论与实践》2011—2015年所载学术文章为基本研究对象,具体统计每期每篇的载文情况、载文作者情况,并进行必要的数据统计,最后以文献计量学基本方法加以统计分析。
(2)合著度计算法
合著度主要是指在期刊研究中对一定时期内每篇论文平均作者数的计算,是文献计量学中衡量作者合作程度的重要指标[2]。基于此,笔者通过对《理论与实践》2011—2015年这一期间论文作者的署名数与该署名论文所出现的频次分别相乘后求和,再除以这一期间总发表论文数量后,得到结果。就是说,我们通过下面公式可以求得合著度。
说明:Iavg代表合著度,i表示论文的署名数,fi表示署名数为i的论文所出现的频次,n为署名数最多的论文,m为统计期间期刊发表的论文总数。
(3)核心作者计算法
核心作者是指在期刊中发文量较多、学术影响力较大的作者。据普莱斯定律,科学家的总数趋近于杰出科学家数量的平方,我们通过以下公式可以求得某一学术期刊在一段时期内核心作者的发文篇数。
说明:M表示核心作者应发文的最少篇数,Nmax表示论文发表最多的作者所发表的论文数量。
二、統计结果与分析讨论
通过对《理论与实践》在2011—2015年期间所刊发的60期、1821篇论文和作者群年龄结构等基本情况加以统计与分析,我们可看出这一图书情报类学术期刊作者群的变化情况和这一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发展情况。
1.载文量
载文量是表示某一学术期刊在一定时间内所登载与刊发的研究成果数量,即论文的数量。数量虽不直接反映质量,但在一定程度上可折射出刊物的质量与影响力。《理论与实践》载文量在各年度的数量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
表1统计数据显示,2011—2015年,《理论与实践》载文量随时间变化呈现较为明显的递减趋势:在数量上,从2011年的380篇减少到2015年的332篇;在占比上,从2011年的20.87%下降到2015年的18.23%。学术刊物的载文数量变化与刊物的作者数量变化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相关性,载文数量趋于增加意味着作者数量趋于增加,载文数量趋于减少意味着作者数量趋于减少。在学术研究成果以创新性、科学性和权威性为主要依据的评价尺度之下,刊物的载文量与刊物质量成反比关系,即质量越高,载文量就会越少,反之亦然。这主要是稿件审阅与评价标准的逐步提高、审阅过程的趋于严格和刊发措施的具体全面所致,从而使载文量逐步减少,作者数量相应下降。依据图书情报系统学者们对刊物质量评价的共识,我们可看出《理论与实践》在2011—2015年期间办刊质量的逐步提高与学术影响力的逐步扩大。
2.基金论文
学术期刊界基本公认,基金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某一学科研究领域的最新趋势与研究成果的制高点。一些学者主张,在期刊评价各项指标构建中,应适当增加“基金论文比”的权重,因为,“基金论文比”有时甚至比“影响因子”更能代表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在学术期刊竞争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越是层级高、影响力大和优秀作者多的学术期刊,其所登载的基金项目资助产出论文数量就会越多,占比也就越大。鉴于此,我们通过对基金论文文献量加以具体统计分析,也可看出期刊的质量与学术影响力。在2011—2015年期间,《理论与实践》基金论文登载的基金论文文献数量如下表2所示。
表2表明,《理论与实践》五年总载文量是1821篇,属于基金项目所产出的论文总数为722篇,占39.54%。这一占比是较高的,也能具体表明《理论与实践》的作者群大多具有较高研究水平与较强创新能力,并使刊物具有较高的质量与学术影响力。同时,通过表2我们还可看出,该刊五年间所刊载的基金产出论文数量是随时间变化而趋于缓慢增长的,在数量上,从2011年的108篇增长到2015年的146篇;在占比上,从2011年的22.55%增加到2015年的35.27%。这组数据说明,在过去五年内,该刊登载的基金论文占比相对较高,较为重视基金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集中反映了作者群的原创性和创新能力在逐年提高,从而带动了刊物的质量与学术影响力的提高。
3.作者合著度
在文献计量学与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中,合著度主要是指某一刊物在一定时期内每篇研究论文的平均作者数。合著度也是反映某一刊物质量与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常常代表着研究团队的集体智慧与研究成果。笔者利用上文所列合著度计算方法,对《理论与实践》作者的合著度进行计算研究,结果如表3所示。
表3计算结果表明,《理论与实践》在2011—2015年期间所登载的1821篇论文中,其中属于独立作者的有1199篇,占论文总数的65.85%;属于合著的有622篇,占论文总数的34.15%。计算结果还表明,在合著的论文中,系两人合著的为434篇,占全部文献的23.83%;系三人合著的有123篇,占全部文献的6.75%;系四人及以上合著的有65篇,占全部文献的3.57%。此外,依据公式,我们还可得出该刊五年间的平均合著度为1.51人/篇,占比相对较低。这说明,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学术研究水准相对较低的西部地区,刊物质量的不断提高常常面临更多、更大的现实挑战。
4.作者年龄结构
作者群的年龄结构与科研能力存在一定关系,对此,曾有学者将2004年美国高校教授作为实证研究对象,以发表同行评审期刊文章数量为判定科研能力的基本依据,通过具体与大量的统计分析后指出,研究者(作者)的年龄对科研能力具有明显正面效应,且科研能力的巅峰不只是出现在一个年龄段,而是出现于多个年龄段[3]。基于这一认识,我们也对《理论与实践》的第一作者年龄进行统计,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
通过表4我们可看出,《理论与实践》在2011—2015年间作者年龄结构的基本状况是30—39岁、40—49岁这两个年龄段是作者队伍中的主力军,占比之和为70.53%;50—59岁这一年龄段的作者数量偏少,占比较低,与20—29岁的作者一样,都不是该刊的主要作者群。这组数据说明,该刊在五年期间作者群的年龄结构整体呈现为中间高、两头低的特征,年龄偏小与年龄偏大的作者较少,中年作者较多。年轻作者数量与占比较低是正常现象,因为科研人员需要一个较长的专业成长期,而50—59岁及以上年龄段作者数量偏少、占比偏低,则反映了当前我国科研人员、高校教师中较为广泛的职业倦怠现象。也就是说,部分研究者在职称已评、年事稍高之际对学术研究与学科探究就逐渐懈怠。这对学术人才的传帮带和学术研究、创造发明都有较大影响,也对学术刊物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
5.作者学历与学位
作者群的学历、学位情况也常常直接影响到刊物的质量与学术影响力。作者学历与学位越高,一般来说研究能力就会越强,其学术成果质量也会越高,并使刊物质量同步提高;相反,刊物质量与学术影响力就会降低。《理论与实践》作者群学历与学位情况的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
表5数据所示,《理论与实践》作者群学历中研究生为209人,本科学历的作者为89人,研究生学历作者数量占比明显高于本科学历作者。在刊物作者群的学位中,學士学位作者为11人,硕士学位作者为404人,博士学位作者为380人,其他作者为1958人。这表明,该刊作者群中,硕士学位作者数量要明显高于博士学位作者,无学位作者数量要明显高于有学位作者。
6.作者分布地域
作者的地域分布也常常反映与标志着刊物的质量与学术影响力。比如,作者分布地域广,说明该刊物的质量与学术影响力较高,反之则较低。《理论与实践》刊物的作者群分布地域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该图数据较为清晰地表明,2011—2015年,《理论与实践》作者群分布地域在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主要区域外,还涵盖14个省区,浙江、北京、河南和山东省(市)作者数量都超过70人,且区域间数量相差不大;而吉林、新疆、青海和黑龙江等省(区)作者的数量均低于70人,且相互之间文章数量相差不大。以上统计可说明该刊作者群区域数量分布状况,其主要分布在15个省(市、自治区),说明作者分布区域不是很广泛;只有5个省(市、自治区)的作者超过70人,说明作者人数相对较多区域与人数较少区域之间的数量相差非常明显,从而折射出作者分布区域不适中。《理论与实践》的作者群区域分布状况表明该刊的学术影响力局限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尚不具备全国性学术辐射面。
7.核心作者
依E·加菲尔德的观点来看,作者的论文数量与科学成果呈正比关系,而且核心(优秀)作者的学术成就和影响力与其发表的论文数量更有着直接关系。因此,我们对《理论与实践》核心作者所发表的论文数量也进行了统计,其结果如表6所示。
表6数据较为清晰地显示,《理论与实践》作者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为1594人,占94.04%;发表论文数大于1篇的作者只有101人,占5.96%;发表论文最多篇数15篇的只有1人。根据这些数量并利用普莱斯公式,笔者计算出该刊核心作者发文篇数为2.901篇。据此,我们可把发表论文数量为2篇或2篇以上的作者视为核心作者。以此来看,《理论与实践》核心作者为101人,只占5.96%。这一偏低占比说明该刊在壮大核心作者队伍方面还面临较为艰巨的挑战。
三、主要结论与简要建议
如前所述,由于刊物质量与影响力主要取决于作者群的基本素质,因此,在对《理论与实践》作者群加以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得出一些粗浅认识,并就西部地区同类刊物的发展提出两点简要建议。
1.培育优秀作者队伍,促进刊物质量的不断提高
从载文量看,《理论与实践》在2011—2015年期间呈现缓慢递减态势,表明该刊质量较为稳定,与《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等图书情报类刊物大多在质量上都较为稳定的状况相一致。《理论与实践》具有博士学位作者的数量极为有限,说明其对高学历优秀作者的吸引力有限。《理论与实践》作者群中间大、两头小的结构,说明要注重培育作者队伍,特别是优秀作者队伍,要以有效方式吸纳年轻、年长和高学历的作者,促使刊物质量不断提高。
2.逐步提高刊物的学术影响力
从基金项目看,《理论与实践》刊发的数量比例较高且有逐年增高态势,表明作者群具有较高研究水平与较强创新能力,并同步使刊物具有较高质量与学术影响力。但从合著度来看,该刊在2015年只有1.60%,占比明显偏低,这与《中国图书馆学报》在2001年作者合著度就达36.55%形成了显著对比[4]。除此之外,作者区域分布不均衡与核心作者占比偏低,这一状况直接影响学术期刊的学术竞争力。这表明西部地区学术刊物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区位影响而与发达地区学术刊物有着明显差距,西部地区图书情报类期刊要追赶发达地区期刊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张锦波. 2001—2015年载文统计分析《成都大学学报》[J].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
[2]邱均平. 文献计量学[ 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
[3]林曾. 夕阳无限好——从美国大学教授发表期刊文章看年龄与科研能力之间的关系[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1).
[4]王惠翔,高凡. 我国8种图书馆学主要期刊载文、作者及引文的定量分析[J]. 图书馆杂志,2002:(8).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