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技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文化传承探微

    摘要:动画再现是数字媒体技术传承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方式之一。《韩熙载夜宴》动画视频,通过独特的动画艺术造型、编导,对中国传统艺术语言进行了再创作。全剧以《韩熙载夜宴图》原图、历史背景与主要人物跳出的形式,进行合成,促进传统艺术作品的活化,并有效借鉴了影视镜头语言,在传承历史艺术的同时,也为欣赏者提供了想象的自由。《韩熙载夜宴》动画,在传统艺术的文化传承方面作了一定的尝试,而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工作任重道远,需要继续努力。

    关键词:韩熙载夜宴图 动画 文化传承 造型

    新媒体技术使传统文化的传承途径更为宽广,并且将一些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历史要素通过声、光、电进行表达。《韩熙载夜宴图》成功地刻画了南唐当朝中书侍郎韩熙载的复杂心境,描绘了在政治生涯上不得志的韩熙载纵情声色、夜宴宾客的生活状态。五代南宋著名人物画家顾闳中奉李后主之命潜进韩府,对其生活进行考证、窥视后完成了这幅追记之作。《韩熙载夜宴图》蕴藏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元素,但毕竟是纸质作品,要明白其中的就理,离不开一定的文史知识的积累。《韩熙载夜宴》动画设计,希望籍于新媒体的视觉、听觉的合成体验与娱乐形式,帮助受众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传统文化作品所涉及的时空事件,更直观地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的精要所在。

    一、《韩熙载夜宴图》的主要文化要素

    (一)充分研究、突出主角形象,使传统纸质作品呈现立体感

    各历史时期美术作品中人物造型,绝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当时约定俗成的已经标准化的人物造型。《韩熙载夜宴图》全卷共五段,分别是“听乐”、“观舞”、“歇息”、“清吹”和“散宴”。根据情节的连续性,各段内容独立呈现,描绘出韩府夜宴的全过程,是通过屏风相隔。每一个段落中均可看到韩熙载的身影。夜宴体现的是夜宴上的韩熙载是位“肆情坦率、伤时忧国”的才高气傲、放荡不羁的南唐士大夫形象。观察各段落中的韩熙载可以发现其有如下人物个性特点:

    1.仕大夫的慎独、忧思。第一段“听乐”,夜宴方开始,众人静听琵琶。人物俯身凝神,以手按拍,十分传神。案几上酒果杂陈,众宾或坐或立,男女相错。吸引着众人目光的是一端坐弹琵琶的女子。旁人则随着乐声的优美韵律,有人垂立,有人回顾,有人侧耳,有人抱手。而此时的韩熙载高冠长髯,坐于榻边,垂手注目,人虽凝神静听,神却游离其外,若有所思,情绪沉重。韩熙载的出场就令人有一种世人皆醉而独其清醒的意味。

    再看第五段“散宴”。宴席结束,宾客或携妾离去,或安置歇息,而韩熙载却一人独自站在那里,神态茫然,若有所思。初看,是韩熙载在夜宴散后热情留客;细想,这与第一段首尾相接。韩熙载的政治家独思、忧郁神情一览无余。

    2.才高放纵,但又合伴。第二段“观舞”,韩熙载亲自击鼓伴奏,小巧玲珑的名妓王屋山按鼓点节奏,应声起舞,韩熙载手握鼓槌,神态自若,专心致志,兴致无比高涨。热闹非凡景象的宴间舞场上,韩熙载才能出众,并且合群。

    3.安逸而平和。第三、四段,载歌载舞过后,韩熙载退回内室“歇息”。侍婢端水而入,供他洗盥。完毕,韩熙载随性再次脱去一层外衣,敞开胸膛,坐于椅上,聆听箫笛合奏:“清吹”。韩熙载手执摇扇,神态随和地与侍女闲聊,五位女子在他面前箫笛齐吹,与拍板相映成趣。画面真实、具体、自然,把韩熙载的家常生活表现处淋漓尽致。

    (二)选取主色调,穿越时空,逼近真实场景

    关于灯光,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唐代,灯笼、灯轮、灯树、灯楼灯婢、走马灯、松脂灯、孔明灯、风灯等实用兼装饰或纯装饰性质的灯开始大量出现在宫廷和灯节之中。这些独具特色的灯具或灯俗侧面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繁荣。综观全卷,虽然此图画的是夜间,但画面明亮,画中吸只有“歇息”一段,表现韩熙载内室盥濯时,桌前有一金属灯架,应是可移动的。比较可以看出,内室与客厅的灯光布局是不一样的。客厅的灯光是在观察者的身旁或不在视线之中,较大的可能是壁灯或较高的挂灯;而内室不设固定的灯。从内室的金属灯架看,应是烛光照明。

    所以,整幅画卷是烛光的主色调为温暖的淡黄色,这与歌舞升平的场景是交相辉映的。从另一历史角度分析,一般认为,《韩熙载夜宴图》被认为是宋代摹本,而摹本的基材为绢上创作,绢被加工得又厚又韧,画完之后,在每一根线条上扎上无数的小洞,一幅好不容易创作成的画作被扎得千疮百孔,这就叫粉本。将粉本铺在另一张绢上,撒上炭粉,揭开后就留下了无数的粉点,画师再根据这些粉点勾线、上色,这个过程叫渡本,这就是中国古代的绘画复制技术。所以,我们看到的版本是底色为绢黄色。

    从着装的色彩看,全卷绘制女21人,男28,仕女的素妆艳服与男宾的青黑色衣衫形成鲜明对照,女饰为“高髻、上糯、小簇团花长裙、披帛盛装”,色彩比较淡雅娟秀,不似唐代仕女的艳丽多彩。“图中男子除韩熙载及另一僧人以外,都若棋头栩袍,栩袍的颜色,一律用绿,似与当时制度有关。韩熙载本人,则头旅纱相,身穿宽衫,脚著练鞋。完全是一种家常便服。

    画中韩熙载共出现五次,但均形神不改,有时以右侧,有时为左侧形态出现,有时又以四分之三正面出现。随着晚宴情节的发展,韩公屡次更衣:从着黑袍听乐,到脱去黄衫击鼓,再到穿上黑袍休息,而后只穿一件内衣清吹,最后又套上黄衫送客。仔细观察他的神态,一直是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值得留意的是,图中色彩最亮点是当年新科状元郎粲所着红袍。这虽然可能与与当时制度有关,但一位失落的仕途道中人与新科状元的着装形成鲜明对比的同时,其当时的心态也呈现无遗。

    (三)明晰构图结构,确定视角与镜头方位

    《韩熙载夜宴图》的构图特点是5段连环长卷,各段以屏风相隔,前后连续又各自独立。在作画结构上,画家分别使用三件大的立屏将画面分成四个部分,而后又通过斜置的榻、几案、屏风等物件的对称布局来强调每部分的空间深度感。

    画面中的屏风,真正起到了“云断山连”的作用。屏风在古文献中已有记载,《国语·卷十九·吴语》:“王乃入命夫人,王背屏而立,夫人向屏(韦昭注:屏, 寝门内屏也。王北向, 夫人南向) 。……王遂出,王不出屏”。

    《韩熙载夜宴图》的画面被3件屏风分开而创立了别具一格的章法。“画中的屏风至少有着三种不同的结构作用:它有助于界定单独的绘画空间;它结束了前一个场景;它同时又开启了后一个场景。”从屏风的内容看,“听乐”中弹琵琶女子身后的屏面为山水、山石、松树;“清吹”一段中,即韩熙载椅前一侍女手中长柄扇扇面也是山水画。

    二、《韩熙载夜宴图》动画再现中的传统文化要素

    表现方法初探

    (一)镜头角度

    其镜头角度明显以偷窥者视角,以屏风为基点进行镜子头切换。

    《韩熙载夜宴图》中屏风的图像作为一种“反透视”的现象出现展现的是中国古代画家特有的绘画创作观念,并非是对一种程式法则的应用,而是一种精神的物化。“屏风最初的定义是遮蔽。因此屏风是最理想的分割物——不仅分开单个的场景,而且把观赏者和观看对象隔开。展开《韩熙载夜宴图》,观赏者的动作和视线将会阶段性地被画中的屏风打断,这些屏风不断重新调整着与画面的关系——确保一定的距离,防止靠得太近,并对欣赏者和画面之间既联系又分离的程度进行确切衡量。”《韩熙载夜宴图》中,屏风以“反透视”的形象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独具特色的视觉观察方式。它的表现形式也打破了绘画研究中物质实体、图像和媒介之间的相互割裂的局面。

    文化传承的精妙,莫过于异曲同工。《韩熙载夜宴》动画选取的山石画法与《韩熙载夜宴图》屏风中的山石画法极为相似,采用的是南唐至北宋年间郭熙的《窠石平远图》、南宋佚名《春江饱帆图》为屏面,并以屏面作为人物出场的片头,以体现人物的喜好。

    (二)主色调

    从画面呈现看,场面的色调应是暖色有淡黄色,而韩熙载的内心应是忧伤与意冷。所以,《韩熙载夜宴图》动画再现的主色调选择灰色向淡黄色的交叉出现 ,从灰色战乱浮雕中切入夜宴场景,以示韩熙载内心与现实的反差。

    (三)对音乐的再现

    《韩熙载夜宴》动画采用现场音乐、主要人物内心心声与窥视者感觉交替出现的形式,立意反差,充分反映画外的历史背景与作画者的窥视心态。

    (四)主要人物刻画的路线图

    《韩熙载夜宴》动画通过单反摄像机将《韩熙载夜宴图》的高仿真版本读入计算机,然后通过Adobe Photoshop软件将其中的人物、事物逐一抠出并在不改变其原始风貌的基础上进行修补,通过一系列艺术设计及分镜头设计完成动画设计的最初构想;在对主要人物韩熙载的刻画上,使用Adobe Premiere、Adobe After Effect、3Dmax等特效软件表现服装变换、人物胡须等特写,借鉴皮影的造型、唱腔、表演、技术等特质,重构人物心理;利用数字动画设计技术将电影拍摄中的长镜、短镜及蒙太奇手法应用其中,动态展示韩熙载在各个阶段的体态、心态变化,通过元素库模、造型设计、镜头运用及空间安排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和大胆的尝试,充分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韩熙载夜宴》动画全剧以《韩熙载夜宴图》原图、历史背景与主要人物跳出的形式,进行合成,促进传统艺术作品的活化,并有效借鉴了影视镜头语言,在传承历史艺术的同时,也为欣赏者提供了想象的自由。《韩熙载夜宴》动画,在传统艺术的文化传承方面作了一定的尝试,而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工作任重道远,需要继续努力。

    [该论文由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支持,南京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基于数字媒体技术对<韩熙载夜宴图>历史情景动画再现的设计》,项目编号:SYB2013020(校),201310293065Y(省)]

    参考文献:

    [1] http://www.blogbus.com/malingcat-logs/45861912.html

    [2] 张立川.艺术设计史论[J].2007(04):37页,38页

    [3] 王芳芳.艺术理论[J].2009(06):17页

    [4] 邵晓峰.南京艺术学院学报[J].2006(01):13页

    作者简介:

    陈天成,南京邮电大学学生。研究方向:数字媒体技术。指导老师:杨振和。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