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编辑如何提高逻辑素养
【摘 要】 在日常传播中,逻辑性差错经常出现。导致逻辑性差错的原因很多,既有对词项概念、词项种类认识不透彻, 也有内容违背逻辑规律、推理违反逻辑规则等。编辑应具备一定的逻辑素养,在逻辑意识和逻辑思维中编辑, 以有效避免逻辑性差错的存在。提高逻辑素养的前提是夯实逻辑知识,在此基础上,于长期的编辑工作中逐步锤炼逻辑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相互滋养。
【关 键 词】传媒中差错;编辑工作;逻辑因素;逻辑意识;逻辑思维
【作者单位】吴键,《南海法学》杂志。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20.018
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一个多义词,表示思维的规律、客观的规律性、逻辑学三层含义。近些年来,社会上非理性思维现象不断增加,在争论一些重大问题的过程中,经常存在词项混淆、判断失当、论证无理等逻辑错误。显然,这与某些人忽视逻辑知识学习、逻辑素养不高有很大的关联。例如,我们在媒体上时常可以看到类似“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取得好成绩,那么就是没有努力学习”的表述。可是,导致“没有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弱、记忆力差、遗传因素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并不只限于“没有努力学习”。由于上述两个句子不是等价关系,所以不能用“换句话说” 作为变换语进行补充说明。该例用后句来解释前句,犯了不当否定后件的逻辑错误。在这里,作者固然难辞其咎,但把关者——编辑也没能履行“为全社会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做出榜样”[1]的职责。
一、书稿中常见的逻辑性差错
作为一名拥有较高学历的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素养,在逻辑意识和逻辑思维中编辑,以有效避免逻辑性差错。不管这种逻辑素养是在实践中磨炼出来的,还是专业训练的,总之,这是从事编辑工作的必备条件。笔者在长期的审读工作和闲暇阅读中,经常遇见存在逻辑性差错的语句,下面摘取一二逐一给予逻辑学剖析。
1.词项的概念模糊
(1)同一个词语表达的概念模糊
例如,“到2017年年底,X公司还欠我社5万元购书款。”其中的“还”字是多音字,如果不注明是取huán含义还是取hái含义,那么该例就是歧义句。所以,编辑必须联系具体语境来妥善处理,如修改为“X公司归还了欠我社的5万元购书款”或者“X公司仍然欠我社5万元购书款”。
(2)词项的内涵和外延模糊
①空白词项。事实上,有些词项尽管没有外延,但却是很有价值的,人们也不希望这样的词项消失,如“孙悟空”“林黛玉”等。有些词项不然,若其是一个具有空外延的词项(即外延为零),则所表达的内容无任何意义。例如,“即便审读书稿,那也是在读未成书之前的书。”[2]乍一看,好像理解了作者所表达的意思,但仔细揣摩,“未成书之前的书”这一词项的外延为零。因此,应去掉“未” 字,“成书之前的书”即指编辑处理的书稿。
②赘用词项。例如,“小姜今年大约30岁左右。”“大约”和“左右”的意思相同,保留一个即可。这类差错在书稿中出现的频次极高,乃至编辑见怪不怪。赘用词项的常见性表达如“凯旋归来”(“凯旋”意为“战胜归来”,不必再用“归来”)、“邂逅相遇”(“邂逅”意为“偶然遇见”,不必再用“相遇”),以及“截至目前为止”“莘莘学子们”“所谓的词项”“啰唆重复”“重复累赘”“亲自品尝”“人际之间”“人脉关系”“迅速蹿红”“一致公认”“卫冕冠军”“不妨可以”“然后再”“而且还”“来自于”“可谓是”“不乏有”等[3]。
2.词项的种类混淆
(1)普遍词项和单独词项混淆。例如,“对某些不溶于水的污斑(如油斑、蜡斑、漆斑等),可用汽油、究竟、丙酮、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去除。”汽油、丙酮、苯、四氯化碳都是表示有机溶剂的专有名词,而“究竟”在此处与它们的属性风马牛不相及,何以插足其中?在手写时代,原稿中虽然可能存在错别字,但其错误程度还算靠谱, 比较容易辨识。电子时代,出版单位虽然节省了许多文字录入时间,但编辑耗费在猜测谐音词方面的工作量却以几何级数增长。多年与差错“亲密接触”的笔者一眼就辨别出“究竟”实为“酒精”之误, 原因是采用拼音录入法时,这两个词毗邻出现。因此,稍有疏忽, 便会酿成失之千里之谬,而且这种差错是黑马校对软件等无法处理的,只有经过一定强度和若干时间磨砺的编辑方能甄别。
(2)集合词项和非集合词项混淆。例如,“退休前,他共完成130余项工程设计,有3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出版书籍2部,發表科技论文10余篇。”书籍是表示总称的集合词项,故不能与说明具体数量的数字配合使用, 因此,该例应使用与书籍相对应的非集合词项——图书来表达。
3.内容违背逻辑规律
(1)违背同一律。例如,“某人对本单位某领导经常用公款吃喝提出意见,认为这是腐败行为。但这个领导却诡辩:‘谁不吃喝?吃喝是腐败的话,大家都在腐败!”这个领导的辩词,除犯了认识上的错误外,还犯了借助“吃喝” 的多义性来故意偷换词项的逻辑错误。某人对某领导用公款吃喝的意见中,“吃喝”指的是“运用公共权力牟利”,而这个领导辩词中的“吃喝”表达的是“人们生活中的正常饮食”。前后两个“吃喝”不是在同一意义上使用的词项,这个领导玩弄的是词语游戏。
(2)违背矛盾律。例如,“夜晚,远远望去,整栋楼漆黑一团,只有一个房间还灯火辉煌。”既然整栋楼“漆黑一团”,何以有一个房间还“灯火辉煌”?再如,“电站外挂着一块告示牌,上面写着:‘严禁触摸电线,500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既然触摸电线者“一触即死”,何谈“法办”?从逻辑上分析,就是同时用两个相互否定的词项,即“漆黑一团”和“灯火辉煌”、“死者”和“法办”指称同一对象。在日常生活中,违背矛盾律的典型是某一段时间内频繁晃动于电视屏幕上的一对动画老夫妻说的广告词:“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
(3)违背排中律。例如,“在一场关于有无鬼神问题的讨论中,基本意见有两种:一是大多数人认为无鬼,二是少数人认为有鬼。有人提出了第三种意见,认为既不能承认有鬼, 也不能承认无鬼,对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因人而异。” 第三种意见看似客观,还提出了所谓“具体分析”,但其实质上违背了排中律的要求,犯了“两不可” 的逻辑错误。
4.推理违反逻辑规则
有时,作者为了提升作品的品位,需要引用一些伟人或者名人的箴言,这种做法本无可厚非,但编辑经常遇到所引用内容为“赝品”的情况。如“我们学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直接违反马克思主义的。”笔者读罢一头雾水——这完全不合乎逻辑。根据以往积累的经验,笔者在中国理论网《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下搜索“我们学的是马克思主义”,页面显示如下内容:
可见,作者本想引经据典支撑自己的观点,却由于引文残缺(串行了)导致重大差错,这不能简单地算作逻辑性差错,甚至可以上升为导向性事故。
二、编辑如何培养逻辑思维
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人们要通过思维得到真实可靠的结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前提真实,二是推论符合逻辑规则。因此,所谓逻辑意识,就是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首先应当努力得到真实的前提,然后根据事物之间的逻辑关联性,按照逻辑规则的要求去展开思维活动,最终得到真实可靠的结论。
列宁指出:“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4]因而,文字要有效地反映生活,不可以没有相应的逻辑形式。果欲著书立说,那功夫不仅体现在书稿内,更隐含在书稿外[5]。既然逻辑对作品、对编辑如此重要,那么怎样培养编辑的逻辑素养呢?
1.夯实逻辑基础
词项具有两个重要的逻辑特征,即任何词项都有内涵和外延。内涵是词项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外延是词项所反映的一类对象,这些对象都具有词项的内涵所反映的属性。词项有不同的种类,各种词项之间存在不同的关系,词项是通过语词来表达的,词项和语词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
逻辑学提供的词项的基本知识,是正确应用词项的必要条件。诡辩者的言论貌似正确,却极具迷惑性,他们往往借助于逻辑上的混乱,故意颠倒是非。他们惯常采用的诡辩手法主要有玩弄语词游戏,利用歧义词、谐音词混淆词项,故意曲解词项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主观地应用词项的灵活性,等等。词项、判断、推理、论证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判断是由词项组成的,推理是由判断组成的, 所以词项是思维的细胞,是思维得以进行的基础。逻辑学要求在思维过程中,力求做到词项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
2.锻炼逻辑能力
从本质上说,作为思维工具的逻辑既是人们应该掌握的一门知识,又是人们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知识主要靠学习获取,能力主要靠培养获得[6]。一定要将学到的逻辑知识转化为自身的逻辑能力,这样才能说自己具备逻辑素养,因此具有逻辑能力是具备逻辑素养的根本体现。
(1) 看悬疑类、破案类图书或者电影。这类图书或者电影会让头脑里的每一个细胞都不断地跳动,使它们一直处于思考和探索的状态,这样能够起到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经常用脑,人才会越来越聪明。
(2) 遇事要先观察再做决断。观察过后,思考的过程就是把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在脑子里迅速地过一遍,然后把它们组织起来,做出决断。思考的过程就是培养思维能力,遇事要三思而后行。
(3) 磨炼脾气秉性。如果一个人是点火就着的性格, 那么他不会有什么逻辑思维能力可言。一般来说,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都是心里已经发火,但表面看上去还是坦然自若。
(4) 养成随手记的习惯。随手记说的就是,你突然有个奇特的想法,或者有个好的思路,要立刻记录下来,记在手机的备忘录里或者随身携带的小本本上都可以,在不忙的时候,看看都记了什么东西,好好整理一下。
三、结语
培根指出,逻辑“为一切法之法,一切学之学”,强调了逻辑方法的普遍意义和逻辑学的基础性地位。逻辑学的基本理论在思维中被当作普遍适用的原则和方法,为人们的思维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手段,成为人们认识事物、表达思想、论证观点时必须运用的一种思维工具。逻辑学所研究的思维规则、规律对任何人都具有同等的规范性, 它的规范作用对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地位的人都一视同仁。
编辑是一个高度概括的称谓。新时代编辑不能囿于昔日简单地、机械地、刚性地对字、词、句及标点符号进行规范与修饰的技术人员角色,而应该将由字、词、句及标点符号连接起来的文章表达的整体融入有學理联系的语境中,从而在深层次上判断孤立的字、词、句及标点符号在文章中的张力是否符合所依托语境的逻辑意义,运用逻辑知识来扛起编辑的重任。
限于学识和篇幅,本文只列举了笔者搜集的初级逻辑性差错,未涉及命题、归纳、推理、论证等高深学问,但足以窥见书稿中逻辑性差错之一隅,希望对同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EB/OL].(2016-02-15)[2018-10-08]. http://www.wenming.cn/ziliao/wenjian/jigou/zhonggongzhongyang/201602/t20160215_3144989.shtml.
[2]杨牧之. 我对编辑文化修养的认识[J]. 编辑学刊, 2010(6):39-45.
[3]刘莹. 重复现象之是与非[J]. 科技与出版,2017(3): 42-44.
[4]列宁. 列宁全集:第55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51.
[5]林振嵩. 诗人的逻辑素养[J]. 思维与智慧,1996(4): 35.
[6]王仁法. 司法逻辑能力基础[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
【关 键 词】传媒中差错;编辑工作;逻辑因素;逻辑意识;逻辑思维
【作者单位】吴键,《南海法学》杂志。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20.018
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一个多义词,表示思维的规律、客观的规律性、逻辑学三层含义。近些年来,社会上非理性思维现象不断增加,在争论一些重大问题的过程中,经常存在词项混淆、判断失当、论证无理等逻辑错误。显然,这与某些人忽视逻辑知识学习、逻辑素养不高有很大的关联。例如,我们在媒体上时常可以看到类似“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取得好成绩,那么就是没有努力学习”的表述。可是,导致“没有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弱、记忆力差、遗传因素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并不只限于“没有努力学习”。由于上述两个句子不是等价关系,所以不能用“换句话说” 作为变换语进行补充说明。该例用后句来解释前句,犯了不当否定后件的逻辑错误。在这里,作者固然难辞其咎,但把关者——编辑也没能履行“为全社会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做出榜样”[1]的职责。
一、书稿中常见的逻辑性差错
作为一名拥有较高学历的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素养,在逻辑意识和逻辑思维中编辑,以有效避免逻辑性差错。不管这种逻辑素养是在实践中磨炼出来的,还是专业训练的,总之,这是从事编辑工作的必备条件。笔者在长期的审读工作和闲暇阅读中,经常遇见存在逻辑性差错的语句,下面摘取一二逐一给予逻辑学剖析。
1.词项的概念模糊
(1)同一个词语表达的概念模糊
例如,“到2017年年底,X公司还欠我社5万元购书款。”其中的“还”字是多音字,如果不注明是取huán含义还是取hái含义,那么该例就是歧义句。所以,编辑必须联系具体语境来妥善处理,如修改为“X公司归还了欠我社的5万元购书款”或者“X公司仍然欠我社5万元购书款”。
(2)词项的内涵和外延模糊
①空白词项。事实上,有些词项尽管没有外延,但却是很有价值的,人们也不希望这样的词项消失,如“孙悟空”“林黛玉”等。有些词项不然,若其是一个具有空外延的词项(即外延为零),则所表达的内容无任何意义。例如,“即便审读书稿,那也是在读未成书之前的书。”[2]乍一看,好像理解了作者所表达的意思,但仔细揣摩,“未成书之前的书”这一词项的外延为零。因此,应去掉“未” 字,“成书之前的书”即指编辑处理的书稿。
②赘用词项。例如,“小姜今年大约30岁左右。”“大约”和“左右”的意思相同,保留一个即可。这类差错在书稿中出现的频次极高,乃至编辑见怪不怪。赘用词项的常见性表达如“凯旋归来”(“凯旋”意为“战胜归来”,不必再用“归来”)、“邂逅相遇”(“邂逅”意为“偶然遇见”,不必再用“相遇”),以及“截至目前为止”“莘莘学子们”“所谓的词项”“啰唆重复”“重复累赘”“亲自品尝”“人际之间”“人脉关系”“迅速蹿红”“一致公认”“卫冕冠军”“不妨可以”“然后再”“而且还”“来自于”“可谓是”“不乏有”等[3]。
2.词项的种类混淆
(1)普遍词项和单独词项混淆。例如,“对某些不溶于水的污斑(如油斑、蜡斑、漆斑等),可用汽油、究竟、丙酮、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去除。”汽油、丙酮、苯、四氯化碳都是表示有机溶剂的专有名词,而“究竟”在此处与它们的属性风马牛不相及,何以插足其中?在手写时代,原稿中虽然可能存在错别字,但其错误程度还算靠谱, 比较容易辨识。电子时代,出版单位虽然节省了许多文字录入时间,但编辑耗费在猜测谐音词方面的工作量却以几何级数增长。多年与差错“亲密接触”的笔者一眼就辨别出“究竟”实为“酒精”之误, 原因是采用拼音录入法时,这两个词毗邻出现。因此,稍有疏忽, 便会酿成失之千里之谬,而且这种差错是黑马校对软件等无法处理的,只有经过一定强度和若干时间磨砺的编辑方能甄别。
(2)集合词项和非集合词项混淆。例如,“退休前,他共完成130余项工程设计,有3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出版书籍2部,發表科技论文10余篇。”书籍是表示总称的集合词项,故不能与说明具体数量的数字配合使用, 因此,该例应使用与书籍相对应的非集合词项——图书来表达。
3.内容违背逻辑规律
(1)违背同一律。例如,“某人对本单位某领导经常用公款吃喝提出意见,认为这是腐败行为。但这个领导却诡辩:‘谁不吃喝?吃喝是腐败的话,大家都在腐败!”这个领导的辩词,除犯了认识上的错误外,还犯了借助“吃喝” 的多义性来故意偷换词项的逻辑错误。某人对某领导用公款吃喝的意见中,“吃喝”指的是“运用公共权力牟利”,而这个领导辩词中的“吃喝”表达的是“人们生活中的正常饮食”。前后两个“吃喝”不是在同一意义上使用的词项,这个领导玩弄的是词语游戏。
(2)违背矛盾律。例如,“夜晚,远远望去,整栋楼漆黑一团,只有一个房间还灯火辉煌。”既然整栋楼“漆黑一团”,何以有一个房间还“灯火辉煌”?再如,“电站外挂着一块告示牌,上面写着:‘严禁触摸电线,500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既然触摸电线者“一触即死”,何谈“法办”?从逻辑上分析,就是同时用两个相互否定的词项,即“漆黑一团”和“灯火辉煌”、“死者”和“法办”指称同一对象。在日常生活中,违背矛盾律的典型是某一段时间内频繁晃动于电视屏幕上的一对动画老夫妻说的广告词:“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
(3)违背排中律。例如,“在一场关于有无鬼神问题的讨论中,基本意见有两种:一是大多数人认为无鬼,二是少数人认为有鬼。有人提出了第三种意见,认为既不能承认有鬼, 也不能承认无鬼,对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因人而异。” 第三种意见看似客观,还提出了所谓“具体分析”,但其实质上违背了排中律的要求,犯了“两不可” 的逻辑错误。
4.推理违反逻辑规则
有时,作者为了提升作品的品位,需要引用一些伟人或者名人的箴言,这种做法本无可厚非,但编辑经常遇到所引用内容为“赝品”的情况。如“我们学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直接违反马克思主义的。”笔者读罢一头雾水——这完全不合乎逻辑。根据以往积累的经验,笔者在中国理论网《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下搜索“我们学的是马克思主义”,页面显示如下内容:
可见,作者本想引经据典支撑自己的观点,却由于引文残缺(串行了)导致重大差错,这不能简单地算作逻辑性差错,甚至可以上升为导向性事故。
二、编辑如何培养逻辑思维
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人们要通过思维得到真实可靠的结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前提真实,二是推论符合逻辑规则。因此,所谓逻辑意识,就是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首先应当努力得到真实的前提,然后根据事物之间的逻辑关联性,按照逻辑规则的要求去展开思维活动,最终得到真实可靠的结论。
列宁指出:“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4]因而,文字要有效地反映生活,不可以没有相应的逻辑形式。果欲著书立说,那功夫不仅体现在书稿内,更隐含在书稿外[5]。既然逻辑对作品、对编辑如此重要,那么怎样培养编辑的逻辑素养呢?
1.夯实逻辑基础
词项具有两个重要的逻辑特征,即任何词项都有内涵和外延。内涵是词项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外延是词项所反映的一类对象,这些对象都具有词项的内涵所反映的属性。词项有不同的种类,各种词项之间存在不同的关系,词项是通过语词来表达的,词项和语词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
逻辑学提供的词项的基本知识,是正确应用词项的必要条件。诡辩者的言论貌似正确,却极具迷惑性,他们往往借助于逻辑上的混乱,故意颠倒是非。他们惯常采用的诡辩手法主要有玩弄语词游戏,利用歧义词、谐音词混淆词项,故意曲解词项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主观地应用词项的灵活性,等等。词项、判断、推理、论证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判断是由词项组成的,推理是由判断组成的, 所以词项是思维的细胞,是思维得以进行的基础。逻辑学要求在思维过程中,力求做到词项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
2.锻炼逻辑能力
从本质上说,作为思维工具的逻辑既是人们应该掌握的一门知识,又是人们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知识主要靠学习获取,能力主要靠培养获得[6]。一定要将学到的逻辑知识转化为自身的逻辑能力,这样才能说自己具备逻辑素养,因此具有逻辑能力是具备逻辑素养的根本体现。
(1) 看悬疑类、破案类图书或者电影。这类图书或者电影会让头脑里的每一个细胞都不断地跳动,使它们一直处于思考和探索的状态,这样能够起到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经常用脑,人才会越来越聪明。
(2) 遇事要先观察再做决断。观察过后,思考的过程就是把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在脑子里迅速地过一遍,然后把它们组织起来,做出决断。思考的过程就是培养思维能力,遇事要三思而后行。
(3) 磨炼脾气秉性。如果一个人是点火就着的性格, 那么他不会有什么逻辑思维能力可言。一般来说,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都是心里已经发火,但表面看上去还是坦然自若。
(4) 养成随手记的习惯。随手记说的就是,你突然有个奇特的想法,或者有个好的思路,要立刻记录下来,记在手机的备忘录里或者随身携带的小本本上都可以,在不忙的时候,看看都记了什么东西,好好整理一下。
三、结语
培根指出,逻辑“为一切法之法,一切学之学”,强调了逻辑方法的普遍意义和逻辑学的基础性地位。逻辑学的基本理论在思维中被当作普遍适用的原则和方法,为人们的思维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手段,成为人们认识事物、表达思想、论证观点时必须运用的一种思维工具。逻辑学所研究的思维规则、规律对任何人都具有同等的规范性, 它的规范作用对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地位的人都一视同仁。
编辑是一个高度概括的称谓。新时代编辑不能囿于昔日简单地、机械地、刚性地对字、词、句及标点符号进行规范与修饰的技术人员角色,而应该将由字、词、句及标点符号连接起来的文章表达的整体融入有學理联系的语境中,从而在深层次上判断孤立的字、词、句及标点符号在文章中的张力是否符合所依托语境的逻辑意义,运用逻辑知识来扛起编辑的重任。
限于学识和篇幅,本文只列举了笔者搜集的初级逻辑性差错,未涉及命题、归纳、推理、论证等高深学问,但足以窥见书稿中逻辑性差错之一隅,希望对同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EB/OL].(2016-02-15)[2018-10-08]. http://www.wenming.cn/ziliao/wenjian/jigou/zhonggongzhongyang/201602/t20160215_3144989.shtml.
[2]杨牧之. 我对编辑文化修养的认识[J]. 编辑学刊, 2010(6):39-45.
[3]刘莹. 重复现象之是与非[J]. 科技与出版,2017(3): 42-44.
[4]列宁. 列宁全集:第55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51.
[5]林振嵩. 诗人的逻辑素养[J]. 思维与智慧,1996(4): 35.
[6]王仁法. 司法逻辑能力基础[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