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肝潜阳方配合心理疗法治疗儿童抽动症的临床观察
李轶峰
摘要:目的探讨平肝潜阳方配合心理疗法治疗儿童抽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6例儿童抽动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观察组给予平肝潜阳方配合心理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单一的平肝潜阳方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运动性抽动评分及发声性抽动评分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运动性抽动评分及发声性抽动评分差异不明显,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肝潜阳方配合心理疗法治疗儿童抽动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心理疗法配合中医治疗能进一步缓解抽动症儿童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平肝潜阳方;心理疗法;儿童;抽动症
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1-0039-02
中医认为儿童抽动症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1],中医辨证治疗在儿童抽动症中也取得了不错成效,但由于现代社会儿童的精神压力较大,影响了实际疗效。我院通过大量文献及临床实践发现[2],给予抽动症儿童中医治疗的同时再给予心理疗法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本次研究为了探讨平肝潜阳方配合心理疗法在儿童抽动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就我院收治的76例儿童抽动症患者分别给予平肝潜阳方配合心理疗法治疗与单一的平肝潜阳方治疗进行研究,现有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6例儿童抽动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10例,2~5岁儿童7例,5~7岁儿童9例,7~12岁儿童8例、12~15岁儿童11例及15~18岁儿童3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9例,2~5岁儿童6例,5~7岁儿童10例,7~12岁儿童9例、12~15岁儿童10例及15~18岁儿童3例;两组抽动症儿童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给予平肝潜阳方配合心理疗法治疗,药方为:龙骨30 g,牡蛎30 g,丹参30 g,合欢皮30 g,桑叶15 g,钩藤15 g,葛根15 g,川芎15 g,郁金15 g,赤白芍15 g,柴胡10 g,天麻10 g及菖蒲10 g,依据儿童的症状加减,1剂/1d水煎服。方剂药量随患者年龄变化而酌情加减。心理疗法为:①与儿童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帮助儿童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消除儿童的不良心理,建立自信心;对年龄较大具有自主调节能力的儿童,可通过心理暗示帮助控制症状,对年龄较小儿童可通过分散注意力控制症状。②帮助儿童家属提高对疾病的认知[3],避免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同时指导儿童家属正确教育孩子,多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态度。③对儿童的家庭管理进行干预[4],指导儿童进行正确的生活、饮食及作息等,鼓励儿童多参加社会活动,但要避免儿童的过度紧张劳累;良好的家庭氛围也是控制症状、预防疾病复发的关键。
1.3判定标准采用显效、有效及无效3个标准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判定,其中显效为儿童的症状有效控制,偶有轻度发作可自行缓解;有效为儿童的症状得到部分控制,偶有发作不能自行缓解;无效为儿童的症状未得到控制且频繁发作,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处理,使用(x±s)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对比分析,使用率(%)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对比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2.2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经观察发现,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中医证候积分观察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2组运动性抽动评分及发声性抽动评分比较经观察发现,治疗前2组患者的运动性抽动评分及发声性抽动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运动性抽动评分及发声性抽动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两项评分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讨论
儿童抽动症是临床常见的儿童遗传性神经精神疾病,以慢性、波动性、多发性及运动性为主要特征[5],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目前儿童抽动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弄清,临床表明可能与遗传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及神经生化改变等多因素有关[6],也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抽动症儿童临床多表现为不自主眨眼、点头、摇头及四肢抽动等[7],同时会伴有抽鼻、干咳及清嗓等,患儿情绪紧张时会加重病情,这对儿童的健康发育产生了严重影响。中医认为儿童抽动症属于“慢惊风”,“肝风”,“瘛疭”等范畴[8],主要与儿童阳常、肝常、心常三有余及阴常、脾常、肺常、肾常四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有密切关联,“治神为本”是为治疗基础原则[9]。平肝潜阳方是常用治疗的儿童抽动症的药方,其中牡蛎平肝息风、龙骨镇静、丹参养血安神、合欢皮安神解郁、桑叶清肺、钩藤清热平肝、葛根解表退热、川芎活血祛瘀、郁金行气解郁、赤白芍益气、柴胡清虚热、天麻安眠、菖蒲补心气,诸药合用起到益气健脾、宁心安神等作用。有学者提出心理疗法对抽动症儿童的治疗有重要作用[10],提高儿童及其家属的认知、指导儿童正确的生活习性及干预家庭管理可有效消除儿童的不良情绪,帮助建立规律的生活、学习。因此平肝潜阳方与心理疗法在儿童抽动症治疗中可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并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正常发育。本次研究中也发现,给予平肝潜阳方配合心理疗法治疗的观察组在临床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运动性抽动评分及发声性抽动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给予单一平肝潜阳方治疗的对照组,充分证实了平肝潜阳方配合心理疗法在儿童抽动症治疗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丽娜,马丙祥,潘焕焕.马丙祥教授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临床经验[J].光明中医,2013,28(5):909-910.
[2]李珉景,张雯,南源釋,等.从小儿体质辨治多发性抽动症[J].现代中医临床,2014,1(2):51-53.
[3]王红利.加味逍遥散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5,1(4):787-788.
[4]周莉丽,陈宜,何维佳,等.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文献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9):86-87.
[5]张燕,邱秀娟.儿童抽动症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5,1(42):103-105.
[6]张新光,薛征,刘芳,等.虞坚尔教授“肝肺同治”儿童抽动症合并咳喘1例及临床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5,10(12):1909-1911.
[7]赵玉敏,胡香玉.中医药辨证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28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2):160-161.
[8]王华富.心理与中医结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30例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1,3(21):41.
[9]刘惠瑾,马辉,贾庆红,等.补肾益智汤对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4):71-74.
[10]徐佩莉.中医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进展[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2):225-226.
(收稿日期:2017-09-22)
摘要:目的探讨平肝潜阳方配合心理疗法治疗儿童抽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6例儿童抽动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观察组给予平肝潜阳方配合心理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单一的平肝潜阳方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运动性抽动评分及发声性抽动评分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运动性抽动评分及发声性抽动评分差异不明显,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肝潜阳方配合心理疗法治疗儿童抽动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心理疗法配合中医治疗能进一步缓解抽动症儿童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平肝潜阳方;心理疗法;儿童;抽动症
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1-0039-02
中医认为儿童抽动症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1],中医辨证治疗在儿童抽动症中也取得了不错成效,但由于现代社会儿童的精神压力较大,影响了实际疗效。我院通过大量文献及临床实践发现[2],给予抽动症儿童中医治疗的同时再给予心理疗法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本次研究为了探讨平肝潜阳方配合心理疗法在儿童抽动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就我院收治的76例儿童抽动症患者分别给予平肝潜阳方配合心理疗法治疗与单一的平肝潜阳方治疗进行研究,现有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6例儿童抽动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10例,2~5岁儿童7例,5~7岁儿童9例,7~12岁儿童8例、12~15岁儿童11例及15~18岁儿童3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9例,2~5岁儿童6例,5~7岁儿童10例,7~12岁儿童9例、12~15岁儿童10例及15~18岁儿童3例;两组抽动症儿童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给予平肝潜阳方配合心理疗法治疗,药方为:龙骨30 g,牡蛎30 g,丹参30 g,合欢皮30 g,桑叶15 g,钩藤15 g,葛根15 g,川芎15 g,郁金15 g,赤白芍15 g,柴胡10 g,天麻10 g及菖蒲10 g,依据儿童的症状加减,1剂/1d水煎服。方剂药量随患者年龄变化而酌情加减。心理疗法为:①与儿童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帮助儿童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消除儿童的不良心理,建立自信心;对年龄较大具有自主调节能力的儿童,可通过心理暗示帮助控制症状,对年龄较小儿童可通过分散注意力控制症状。②帮助儿童家属提高对疾病的认知[3],避免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同时指导儿童家属正确教育孩子,多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态度。③对儿童的家庭管理进行干预[4],指导儿童进行正确的生活、饮食及作息等,鼓励儿童多参加社会活动,但要避免儿童的过度紧张劳累;良好的家庭氛围也是控制症状、预防疾病复发的关键。
1.3判定标准采用显效、有效及无效3个标准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判定,其中显效为儿童的症状有效控制,偶有轻度发作可自行缓解;有效为儿童的症状得到部分控制,偶有发作不能自行缓解;无效为儿童的症状未得到控制且频繁发作,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处理,使用(x±s)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对比分析,使用率(%)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对比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2.2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经观察发现,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中医证候积分观察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2组运动性抽动评分及发声性抽动评分比较经观察发现,治疗前2组患者的运动性抽动评分及发声性抽动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运动性抽动评分及发声性抽动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两项评分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讨论
儿童抽动症是临床常见的儿童遗传性神经精神疾病,以慢性、波动性、多发性及运动性为主要特征[5],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目前儿童抽动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弄清,临床表明可能与遗传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及神经生化改变等多因素有关[6],也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抽动症儿童临床多表现为不自主眨眼、点头、摇头及四肢抽动等[7],同时会伴有抽鼻、干咳及清嗓等,患儿情绪紧张时会加重病情,这对儿童的健康发育产生了严重影响。中医认为儿童抽动症属于“慢惊风”,“肝风”,“瘛疭”等范畴[8],主要与儿童阳常、肝常、心常三有余及阴常、脾常、肺常、肾常四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有密切关联,“治神为本”是为治疗基础原则[9]。平肝潜阳方是常用治疗的儿童抽动症的药方,其中牡蛎平肝息风、龙骨镇静、丹参养血安神、合欢皮安神解郁、桑叶清肺、钩藤清热平肝、葛根解表退热、川芎活血祛瘀、郁金行气解郁、赤白芍益气、柴胡清虚热、天麻安眠、菖蒲补心气,诸药合用起到益气健脾、宁心安神等作用。有学者提出心理疗法对抽动症儿童的治疗有重要作用[10],提高儿童及其家属的认知、指导儿童正确的生活习性及干预家庭管理可有效消除儿童的不良情绪,帮助建立规律的生活、学习。因此平肝潜阳方与心理疗法在儿童抽动症治疗中可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并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正常发育。本次研究中也发现,给予平肝潜阳方配合心理疗法治疗的观察组在临床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运动性抽动评分及发声性抽动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给予单一平肝潜阳方治疗的对照组,充分证实了平肝潜阳方配合心理疗法在儿童抽动症治疗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丽娜,马丙祥,潘焕焕.马丙祥教授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临床经验[J].光明中医,2013,28(5):909-910.
[2]李珉景,张雯,南源釋,等.从小儿体质辨治多发性抽动症[J].现代中医临床,2014,1(2):51-53.
[3]王红利.加味逍遥散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5,1(4):787-788.
[4]周莉丽,陈宜,何维佳,等.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文献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9):86-87.
[5]张燕,邱秀娟.儿童抽动症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5,1(42):103-105.
[6]张新光,薛征,刘芳,等.虞坚尔教授“肝肺同治”儿童抽动症合并咳喘1例及临床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5,10(12):1909-1911.
[7]赵玉敏,胡香玉.中医药辨证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28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2):160-161.
[8]王华富.心理与中医结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30例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1,3(21):41.
[9]刘惠瑾,马辉,贾庆红,等.补肾益智汤对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4):71-74.
[10]徐佩莉.中医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进展[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2):225-226.
(收稿日期:2017-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