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陈寿才 周 蕾

    摘要: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科研是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关键要素。文章在分析国内高职学生参与科研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高职学生科研的内涵及其特点,实践了一套符合高职学生参与科研的新途径,将对促进我国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职学生;产学研;工学结合;科研;能力;技术

    高等职业教育是有别于本专科教育以外的一个独立层次,主要侧重于培养有理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高职学生的科研也有别于本专科学生,是运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知识与成果,来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科研是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关键要素。一方面,社会科学、技术日益发展,要求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科学素养;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技术的支持。如何促使高职学生积极参加科学实践活动,提高科学实践能力,是摆在高职教育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高职学生科研的内涵及意义

    (一)高职学生科研的内涵

    中国科学院将自然科学研究分为4大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推广研究。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科研的特有对象、内涵、形式,特有科研的精神和路径,不同于一般大学。高职学生科研是对技术、实践操作及各种生产工艺进行的研究,是完整科学研究上的一个环节,也可以是研究某个具体的、细小、部分的问题,科技活动的经费和时间十分有限。科研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基本方法的技能,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主观能动性,训练创造性思维能力,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使其具备开拓创新素质。从形式上看主要包括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与创新服务。开发研究可以细分为工具研究、产品设计研究、生产工艺研究、管理研究、流通研究、销售研究、使用研究和回收研究等多个方面,把研究过程完全融合到经济领域的设计、生产、管理、使用、消费等全过程。开发研究是高职院校科研的重点。技术服务是开发研究的延伸,是指对企业在技改、工艺条件优化、售后服务和科学配方等诸多方面的技术支持,通常不被视为研究,这其实是一个不小的误解,严重限制了高职院校的科研思路,技术服务是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的主要内容。

    (二)高职学生科研的意义

    我国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和本科生相比基础比较差,或许有人认为让这样的学生参与科研,让其在研究中学习,建立研究-教学-学习的联结体,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以高考的成绩来评价高职院校的学生有失偏颇,现行的高考招生考试是一张试卷定结果,以学生认知发展为标准,而不是以“制作”智慧为标准,所以在一般本科学校招生中落选的学生只可能在认知智慧方面阶段不优,但并不能以此判断学生“制作”智慧也低。高职院校的科研,无论是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和服务创新,恰恰更需要的是较高的“制作”智慧。科学和技术的研究遵循着不同的逻辑,前者是认知取向,后者是行动取向。

    高职院校走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内涵特别丰富,形式也可以多样,但并不是都有现成的做法可参照。而现代高科技迅速更新换代的特点,更加呼唤高职院校为现代社会提供的服务要迅速地创新。

    二、高职学生科研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高职院校产学研一体化的不断引向深入,学生参与科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成绩的背后,还有一些困难与不足有待解决。总结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方面。

    第一,为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一挑战,国家对高校进行了几次颇有力度的调整,原有的应试型、填鸭式教育虽有所淡化,根本改观还须继续努力。特别是涉及高校人才培养的教学和科研两个关键环节,首先在认识上的问题须亟待解决。

    第二,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学生从教学中获得包括职业道德在内的充实的专业知识,科研在此基础上才会出成果。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来源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近年来高校师资的断代现象不容忽视,特别重要的是,不是一层不变的职业道德的缺失与时俱进的传承无法链接;专业上仅以文凭观之高学历不乏其人,本应“高、精、尖”却良莠不齐。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的指导教师都身兼科研、教学双重工作,其工作强度和工作量可想而知,带领或引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等于加重了教师的工作、教学负担。

    第三,科研工作本身就具有创新性,因此,其结果具有很强的未知性,有很多的科研课题在运行过程中因为实验条件、科研经费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下而夭折,大大地影响了科研教师以及学生的科研积极性。

    第四,学生科研的科研计划缺乏长期性,学生凭借兴趣与有关老师进行合作,往往是断续性完成一些科研任务,缺乏系统、长期的计划。而场地更是不能得到保障。这一切无法为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持,更无法为学生进行科研工作提供一个长期的目标指导。

    第五,部分学生在从事科研活动时出现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过分重视成果的产出而忽略了研究过程,或者注重论文的数量而忽视了质量,与科研本身的严谨作风相悖,导致学生科研活动流于形式,无法突现科研实践的真正意义。不能提高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对培养真正意义上的科研人员有害无利。

    三、高职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以技术服务为科研的重点

    创新型社会所需要的服务创新,技术服务是高职高专院校科研的主要内容能够体现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的优势。一些较大的项目,由于其涉及面广、开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并不适合高职高专院校承担,一些小的技术服务类项目更适合于高职高专的科研开发。如湖南商务职院在与长城信息、三德电子等企业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通过参与企业工艺改进、技术革新等科研活动,使校企合作深入持久。近年来湖南商务职院师生与企业合作了十多个科研项目,完成技术革新十多项。使相关企业产品结构档次、参与市场竞争、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都有所提高,深受企业欢迎。企业也把先进的仪器设备搬到了学校,共同建设研究所、实验室。

    (二)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为企业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科研的主战场在企业,要面对企业找项目,针对工艺、产品找课题。高职高专的科研工作如果脱离了企业,就会失去立足点,如果脱离了学生就不会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在老师的指导工作下,结合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科研条件和环境,通过科学论证,确立研究课题,以学生的创新研究为主。让学生领会“做学”统一的含义,在“做”的过程中“学”,在“学”的过程中强调“做”,通过“做”达到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目的。通过以上实践,让学生了解科研过程,认清科研的实质和内涵,从而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创新实践是关键,实践出真知,人类所有的发明创造都是通过实践得到的。因此,高职学院的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实践。

    (三)科研项目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实践

    将科研项目融入毕业设计过程中,在对学生进行自主创新、科研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按照科研的实际课题去体会社会的实际要求,进行实战性训练,能使高职毕业生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就业中处于较为优越的地位。高职学生毕业设计,应打破传统的选题思路,从生产企业或实习单位寻找合适的课题,将实际的科研项目与毕业设计教学相结合,使毕业设计做到“真题真做”的形式。

    针对校企合作单位技改项目多的特点,将毕业设计选题结合生产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科研、设计能力。如湖南商务职院电子系教师在被长城信息公司请去参与税控加油机改造项目的过程中,将该项目分解成若干子项目,又把子项目拟定为相应的设计课题,让大三学生去完成,学生在完成各自毕业设计的同时,也为推进该技改项目提供了一些成果。学生由于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设计经验。毕业后不但很快适应了岗位,而且显现出一定的优势。

    四、结论

    引导高职学生搞科研是可行的,同时也是必要的。高职学生搞科研不是为搞科研而搞科研,而是为了学会搞科研而搞科研,更是为了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改变了长期以来只有教师才能参与科研实践而高职学生只限于书本知识或简单重复性工作的局面,也改变了传统教育理念中对感性理解、动手能力、跳跃性思维培养重视不足的弊端,使高职生早期接触科研实践成为可能,开创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金玉.高职院校科研的内涵探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4).

    2、曹子英.高职高专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1).

    3、刘自华.关于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科研创新的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

    4、程蓓.在高职毕业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J].中国电力教育,2007(3).

    5、陈洪捷.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影响[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美)罗伯特.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M].商务印书馆,2000.

    *本文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高职教育规划课题“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下介入科研活动的研究”(课题编号:GXXH0811)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