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陈颖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语义场理论角度分析《哈姆雷特》的语义层级,并阐释“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原因。通过语义场理论解读《哈姆雷特》,为文学作品等的解读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关键词:哈姆雷特 语义层级 语义场 科学

    《哈姆雷特(Hamlet)》是英国戏剧之父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的四大悲剧之一,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受老国王鬼魂的引领向叔父克劳狄斯报仇。“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流传很广。对于其出处也有很多推测,但都未被证实。

    字面而言,“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指一千个读者有一千种不同的解读。但读者对文学形象的解读是否凭空出现?又是什么使读者对文本意义的解读出现差异?本文从认知的角度解析。实际上,文本意义的解读和创造在很大程度上与读者自身的情感态度相关。即在品读文本时,读者自身的情感倾向性无疑使其在解读时会根据自身理解,主动建构出不同的联系网,从而创造出不同的文本意义和价值。而读者主动构建出的文本联系网必然与自身生活经验、性格气质、认知水平和审美意趣等价值取向相吻合。由此可知,读者在建构文本意义的过程中融合了自身的想象和联系,对文本进行了加工和再创造,实现了文本意义的重塑。但由于读者本身语言水平的不确定性,其产生的心理词库也有差异,从而激活的语义场也不同。

    因此本文首先简要介绍语义场的相关理论,并分析利用语义场解读作品的意义,再通过对《哈姆雷特》语义场结构的分析来解释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原因。

    一.语义场解读作品的意义

    本文对已有文献考察分析,发现大多从人物特点、时代背景和人文主义等文学视角对《哈姆雷特》进行研究。有学者强调“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并指出读者有其解读标准,且读者对文本意义的解读是主动的、有意识的。故文本意义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创造的,而这种文本的再创造则是解读作品的关键因素。但这些解读是基于作者的意图,由作者指引和控制,因此读者对文本的解读最終会趋向于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

    具体来看,有学者自女性主义立场分析《哈姆雷特》中的现实问题,尽管人文主义精神被歌颂,但是它的光辉并未照耀到女性。女性角色依旧接受着传统的夫权和父权的压迫,奥菲利亚和王后乔特鲁德的死亡正是悲剧的真实写照。[1]也有学者从《哈姆雷特》中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来分析,将其塑造的艺术形象作为《哈姆雷特》的成功之处,以哈姆雷特这个人文主义者的故事为缩影,由个体上升到社会意识,集中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肯定了《哈姆雷特》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2]

    这些分析从不同角度展现出“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确有其独特意义和先进性。但这些解读仅停留在文学和社会价值层面,回避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通俗而言,即已有研究停留在对于文本本身文学意义的分析,却未能透过文学现象看清文本意义产生分歧的原因。而语义场视角可以较为圆满地解读为什么“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弥补了这一缺失。

    “场”原是物理学术语,语言学借用“场”的概念,用它表示反映同类事物的——组词之间存在的语义关系。[3]同理,汉语语义场中同一语义场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词构成,场内的每个词并非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同时在意义上紧密相联。即语义场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的词项构成,语义关系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但语义场不是固定的,它的类型和结构也有变化。而读者正是这些语义关系的联系者,但读者受限于自身知识体系、语言能力及个人经验,使其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产生分歧。换言之,读者在阅读文本时会不自觉地在头脑中构建语义链条,赋予作品一种独有的逻辑体系,从而建立语义场。这种语义场的建立与作品本身的线索之间形成的语义映射也让作品产生独特的意义。

    此外,语义场并非停留于单个语义本身,将词义割裂,而是从表达同类事物的一系列词进行研究,探索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语义场能更直观地呈现语义单位之间存在的关系,反映人们通过语言认知同类事物的特点。这也对本文基于语义场理论研究《哈姆雷特》提供了科学性和可行性保障。

    综上,本文以《哈姆雷特》语义场结构为依托,通过分析语义场结构和绘制图表的方式来解释“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原因。

    二.《哈姆雷特》语义场结构阐释

    莎士比亚通过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复仇,反映了特定时代的社会矛盾,抨击了中世纪封建邪恶势力的阴谋野心和残酷权术,充分肯定了人文主义的崇高理想。但读者解读作品的侧重点有其主观性。如读者通过哈姆雷特的复仇过程等,以下述形式构建出《哈姆雷特》的语义层级场域。如图所示。

    图表1直观展示了语义场的层次性。由于词项的语义内涵不同,它的概括能力也不同,所以概括能力大的词项通常处于较高的层次。[4]因此图示“哈姆雷特”作为故事的主要人物,处于最高层级语义。而概括能力小的词项处于较低的层次[5],“王子”、“复仇”、“社会关系”属于下位语义,再通过“王子”这个语义可以联系“丹麦王子”、“复仇王子”等;通过“复仇”这个语义建立“向篡夺王位的叔叔复仇”、“雷欧提斯的复仇对象”的语义场;由“社会关系”这个语义又可以激发“乔特鲁德的儿子”、“奥菲利亚的爱人”的语义场。语义层级场域经过层层递进,由哈姆雷特这个节点可以向外延伸出无限的排列组合,构建出新的语义场。

    而这些语义场的建构是基于人的大脑语言机构的一部分——词汇所形成的,也就是人的心理词库[6]。词库是经过人的语言学习和运用等逐步建立起来的,受到人的教育水平、社会经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读者自身知识体系、语言能力以及个人体验的不同,由此产生的心理词库中的词汇必然也是不同的,这就使得人的大脑词库中的词语分布和排列也不会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复杂多样的。基于这些复杂的联系会产生不同的语义场。这也就表明由《哈姆雷特》这个上位语义能够激发不同的语义场。例如下图:

    图表2中“哈姆雷特”语义场由“个人经历”和“社会经历”构成,这两个义项逻辑上同属于“哈姆雷特”的语义范畴。而构成“哈姆雷特”这个语义场的诸要素又同更低一级的语义场相联系。这些词语的分布和排列正是人的心理词库发挥作用的表现,由于人的心理词库的不同,所产生的词语之间的联系也有所不同,这就导致其激发的语义场也可能不同。

    图表3以“复仇”为最高语义层级,这个层次又包含“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两个义项。这两个义项在语义上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但同时也是相互制约、相互区别的。如果再分别以这两个义项为语义场的最高层级,仍可以不断延伸出新的语义层级,这些新的语义层级之间的排列组合和分布是复杂多变的,但也是有逻辑的。

    三张图表展示了不同读者会产生不同的上位语义,并由此激活不同的语义场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哈姆雷特》的不同语义层级清晰地展現了最高语义引发的不同语义场,而这些语义场的逻辑基础和场中的语义关系又受到人的心理词库的影响。事实上,读者在解读《哈姆雷特》时就已经在脑中构建了语义场的逻辑思路。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汉姆雷特”。哈姆雷特作为一个上位节点,可以引发出“王子”、“复仇”等开放式集合,这中间存在无限的排列组合的可能性。

    综上,本文通过建立《哈姆雷特》语义场的方式,简要分析并阐释人们在解读《哈姆雷特》时的语义层级场域,由此解释“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原因。读者本身的心理词库,即其由于自身的生活经历、审美水平等所内化的语言,是建立语义场的基础,再通过对于某一个节点的随机联想激活其语义场,而这个语义场又存在着无限的排列组合的可能性。故这一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语义场视角的研究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是解读文学作品的新角度。

    参考文献

    [1]王世鹏.自女性主义立场论出发分析《哈姆雷特》中展现的社会现实[J].长江丛刊,2020,(30):7-9+2.

    [2]王惜凡,戚朝辉,谢冰清.浅析《哈姆雷特》中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J].戏剧之家,2020,(09):28-29.

    [3]韩宝育主编;张文元,柯西钢副主编.现代汉语上[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06.

    [4][5][6]周国光.语义场的结构和类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77-85+159.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文学院)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