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格利特的绘画哲学理性与创作特色解读
摘要:作为杰出的超现实主义代表画家之一,马格利特擅于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哲学性思考赋予作品以新的意境和高度,同时在绘画风格上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在创作风格方面,马格利特擅长通过置换组合来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感悟,通过时空重构、图文背离以及设置悬念等形式使绘画作品传递出更为深远的意义,进一步拓展了绘画创作的思维及视觉空间,为艺术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马格利特 超现实主义 哲学理性 诗意 创作特色
马格利特是比利时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也是超现实主义运动的重要成员之一,他的绘画作品注重探索隐藏于人们潜意识中和源于人之外的形而上的神秘感,这种诗意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超现实主义画派的发展。此外,马格利特通过对人本体的探索和思考意图重构人们的思维方式,促使人们由线性思维向空间性思维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其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
一、马格利特绘画作品的哲学理性
超现实主义源于“达达派”,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弗洛伊德的梦幻心理理论、直觉主义和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影响。这种文学艺术流派不注重通过了解某一问题的因果关系去解决问题,而致力于通过探求人类的内心世界及潜意识心理来解决人生问题。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艺术与哲学是相通的,真正的艺术家必然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马格利特的作品通常富于哲思性,具有有悖理性的哲学味道,易引发人们进行哲学上的思考。从思想性来看,马格利特深受黑格尔否定辨证论的影响,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渗透着这种理念和风格。因此,马格利特不仅是一位艺术家,更是一位哲学家。在作品《黑格尔的假日》中,他描绘了一把伞,伞上面放着一杯水。这幅作品充分体现了马格利特绘画思维的独特性,也是一种哲理性悖论的思考。悖理是与常规理性相反的另类思考,通过设置导致矛盾的命题来展现其与生俱来的矛盾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马格利特更像是在扭转和改变人们欣赏艺术品的固有习惯。在正常情况下,人们欣赏某件作品时往往习惯于通过浏览标题和文字解说来理解其意义所在。而马格利特所讨论的问题并非来自问题本身,而是擅长引发人们用一种非常规或另类的思维去进行悖理性的思考,以此唤起人们的问题性认识,让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真正放纵自己的思想,这是马格利特一生的追求。
马格利特认为,人类从本质上喜欢尚未明确的、未知的东西,喜欢某种不为人所知的意象。因此,在作品中,马格利特不仅在描绘和表现事物,同时还在不断地思考和提问。他的作品已脱离了单纯描绘人物或物体形象的桎梏,更多地透露出一种深刻的哲学理性。正因为如此,马格利特常习惯于通过作品促使人们对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本质进行追问,让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平常物品脱离现实后的深层意义并积极探索这些物品与他们自身可能存在的联系。《这不是烟斗》原本画的就是烟斗,但文字说明却提示人们这不是烟斗。“不是烟斗”的烟斗体现了语言与形象之间的相悖,这种堂而皇之的悖离与对立让人不知所措,令人产生迷惑,人们在品味过程中能感受到一种浓郁的哲学味道。但从另一层面来看,这种矛盾虽然不符合语言的逻辑惯性,但可引发人们去思考被再现物再现之后的意义和其中的复杂关系,让人们意识到物体的形象与其名称并非是不能转移的。马格利特在挑战人们欣赏习惯的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轻易相信自己的所见所闻,因为“人们所做的往往仅是建立各种与‘真实的关系而已,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未为人知的领域”。无独有偶,在施展词与形的技巧方面,马格利特显然地游刃有余。《谈话之艺术》描绘了两个壮汉的谈话画面,其谈话内容是未知的,他们之间的低语回荡于岩石与巨石砌成的大墙的静寂中,而画面局部所呈现的却是由字母所构成的形象——“梦”。虽然从表现形式上与《这不是烟斗》存在着天壤之别,但同样体现的是词与形的技巧,这种技巧充分体现了马格利特作品的哲理与梦幻,也是马格利特擅长和极力想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对于马格利特来说,绘画只是表达其哲学性思考的途径和手段,也是其创作的初衷之一。马格利特不仅是一位通过绘画来抒发情感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通过绘画来进行思考的哲学家。因此,欣赏马格利特的作品往往能感受到那种梦幻般的诗意和富于哲理性的意境。如马格利特所言,绘画是表达其哲学冥思的重要手段,而其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哲学味道和想象力在令世人震撼与惊叹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人们去进行思考和解读的欲望。由此可见,艺术创作离不开积极的思考与探索,马格利特将绘画与哲学相结合无疑为后世画家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坐标,也进一步拓宽了绘画创作的领域与空间,对绘画艺术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也极大提升了作品的意境与高度,是促使其走向未来的关键性因素。
二、马格利特绘画作品的创作特色
在绘画创作上,马格利特善于将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通过物象组合等方式使题材情景趋于悖理性和逆逻辑性,进而赋予事物以新鲜感和再生能力。因此,欣赏马格利特的作品会感受到一种明显的荒诞与神秘意味,使观赏者产生视觉上的错觉与幻觉。总体来说,马格利特绘画作品的创作特色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置换组合
所谓置换组合,是指采用“换位法”将事物以非逻辑性的方式并列,通过探索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的某种内在联系来产生奇特的现象,进而引发观赏者思考和感悟的一种创作手法。马格利特认为,原本看上去毫无交集的两种或多种事物之间其实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将这种具有亲近性和内在相似性的物体组合在一起可体现出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感觉。例如在《光的帝国》、《强奸》、《集体创造》以及《欧几里德几何学的漫步场所》等作品中,马格利特充分发挥了置换组合的作用,使人们获得别样观感的同时也启发其主动探求事物之间的潜在必然联系。这种非理性的组合方式体现了马格利特的高明之处,其绘画风格在人们的印象中也更为生动、独特与别具一格。
(二)形象与语言的不一致
通常来说,语言在发挥其表述作用时必须与具体的语境相契合,这也是保持其生命力的重要方式。但在马格利特看来,现实矛盾原本具有二重性,而认识的局限性与经验性往往难以准确地对其进行表述和解释。在马格利特的形象与语言相结合的作品中,有着一种与正常经验和习惯思维不一致的混乱。例如在《这不是烟斗》中,画面上呈献给人们的是一只烟斗,但法文标注的却是“这不是一个烟斗”的字样。这种不同寻常的表达方式放大了语言与思想的矛盾,也促使人们去思考那些平时不易发觉的潜在性矛盾。按常理来看,这确实是一只烟斗,但画中的烟斗却永远不能实现其功能。因此,它可以理解为只具有画面意义的烟斗。在《轻率的人》中,作者探讨了形象与相似物的问题,进一步说明了相似物仅仅是相似而已,并不是同一个个体,也不能替代。马格利特认为,使用文字等方式对绘画进行解释本身就是一种对自由的抑制,也是扼杀灵感的不智之举。因此,语言文字的应用毫无疑问是其作品的又一特色,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思考。
(三)时空重构
在时空表现方面,马格利特的作品同样具有鲜明的特点。在他的作品中,时空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而无意识则是表现这种不确定性的常用方式。一般来说,无意识是一种单纯的心理状态,它可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人们的动机和行为。而马格利特的作品将其所理解的无意识视觉化,使人们产生一种复杂的视觉感受,时空的界限对于他来说反而失去了本来意义。在《定住的时间》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时空凝固的魅力;在《自由决定》中,人们可以感知到时空交错的幻象;在《剽窃》中,人们可以体会到另类空间并置的玄妙之处;在《读报的人》中,人们可从中发现摄像、电影等新手段和新媒介的介入对于马格利特的影响程度,这种类似于电影画面的绘画方式极为独特地表现了光线与时间流逝的具体过程,这无疑也是马格利特绘画创作的独到之处。《迷路的骑士》是马格利特最具代表意义的拼贴画之一,描绘了一位女骑士在树林中行走的画面:在树木及其间隙的遮挡下,马的形象并不完整,树与马的前后空间让人迷惑,分不清树在马前,还是马在树前。这种作品不仅投射出深刻的哲学性寓意,也是反映时空重构的典型作品,充分显示了马格利特在时空重构方面的驾驭能力和超强的想象力。
(四)设置悬念
就艺术创作而言,悬念是为加强艺术感染力和加剧矛盾冲突而人为设置的。马格利特善于应用云波诡谲的艺术手法为自己的作品设置悬念,仅留下一些可供思考的线索,激发人们去探索、去想象。例如《午夜婚礼》、《神秘的游戏者》和《受威胁的凶手》等作品就是如此,其中《受威胁的凶手》能让人产生类似于读侦探小说的感觉,其中的隐喻与悬念让人体会到内敛含蓄的同时却又觉得后劲十足。在《窥视》中,作者描绘了两部分画面,房门左边是一幅面无表情的女人头像,而房门右边则是一个正从门外锁孔往屋内偷窥的男人。人们从这种作品中可以体会到一种诡异的气氛和神秘的感觉,观赏者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作品进行解读。在《巨人的日子》中,作者通过描绘黑衣男子与裸体女子的结合体让人产生一种无法挣脱的感觉,似乎有某种危险正在滋生或某一恐怖事件正在上演。毫无疑问,悬念的设置是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马格利特的创作特色之一。
结 语
综上所述,马格利特善于移植并颠覆人们已熟知并已习以为常的思维模式,通过反常理的设置提出问题,引发人们去思考和探索,唤醒人们对周边所存在事物的问题性认识。对于马格利特来说,绘画只是表达其哲学性思考的手段,他的作品在表面形象的掩盖下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创作风格方面,马格利特擅长通过置换组合来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感悟,通过时空重构、图文背离以及设置悬念等形式使绘画作品传递出更为深远的意义,进一步拓展了绘画创作的思维及视觉空间,为艺术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现代艺术及绘画创作具有深刻的启迪与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怡静.无意识的梦境——浅析马格利特的绘画哲学[J].大众文艺,2012(14)
[2] 王欣.马格利特绘画的时空表现探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3(02)
[3] 吴丹丹,郭凯.马格利特的绘画哲学理性与创作特色解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4] 岳燕.绘画中的空间重构——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之窗[J].大众文艺,2013(15)
[5] 华劲松.世界因此而现身——解读马格利特绘画艺术风格[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07)
作者简介:
李慧,枣庄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装饰绘画、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