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迁都进行时
史英静
“迁都”,其实不能算是一件新鲜事。纵览古今、放眼世界,许多国家或政权,都曾由于种种原因放弃旧都城,迁移到别处。
对于埃及而言,迁都主要由城市发展的问题——过于膨胀,不堪重负所导致:作为埃及的首都,开罗拥有数千年历史,是整个非洲乃至阿拉伯世界最大的城市,在大约3000平方公里的城市空间里,容纳了超过两千万人口,而且还在日益增加中。尤其是21世纪以来,过度的人口集中,给开罗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此,埃及政府不得不重新规划、建造一座新首都。
非洲和阿拉伯世界最大城市逐渐走向鼎盛的发展之路
任何城市的发展、壮大,都基于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开罗也不例外。要讲开罗,先说埃及。埃及位于非洲东北端,是非洲、亚洲、欧洲之间的连接点,北临地中海、沟通欧洲,东接红海、遥望西亚,又以贯穿南北的尼罗河与非洲各国休戚与共。
得益于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埃及孕育了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并且历来都是各方政权争夺的焦点。早在公元前32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开启了法老统治的时代,此后经历31个王朝,奠定了古埃及的辉煌。但自公元前525年开始,埃及都处于纷争之中,不断轮换着统治者: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甚至是19世纪后的英国。直到二战结束的1952年,英国国力衰退,亚非拉各殖民地纷纷崛起,埃及才实现独立。
埃及长期的繁荣富庶,很大程度上都体现在首都城市开罗上。开罗位于埃及东北部,堪称非、亚、欧的交通枢纽,而它的前身,本是一座军事要塞,7世纪时,阿拉伯人击败东罗马军队并占领这里,正式开始对埃及长达一千余年的伊斯兰化。969年,阿拉伯人在更偏北的位置建立起一座新的方形城市,称为曼苏里耶城,“绿衣大食”法蒂玛王朝便迁都于此,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数年后,这座城市更名,“开罗”(意为“胜利”)正式诞生。
1179年,军事家萨拉丁推翻法蒂玛王朝,建立了阿尤布王朝,进一步大肆扩建城市。也是在这段时期,开罗的建设如火如荼,一座座雄伟的建筑拔地而起(有许多都保留至今),威尼斯商贸的刺激,更使它形成了闻名世界的贸易市场。开罗逐渐走向鼎盛。
此后,轮番上位的管理者,不断给开罗留下不同时代、风格迥异的文化遗产:1517年,土耳其人攻入埃及,将开罗作为省会,继续城市建设;1805年,埃及本土领袖穆罕默德·阿里王朝定都于此;直到1865年,工业国家英国攻入,开始了近代城市的建设,在开罗古城以西建造欧洲样式的新城,促使开罗西方化。该时期尤其重要的是,由法国人投资开挖、英国人收买控股的苏伊士运河开通,连接了地中海与印度洋,不仅繁荣了国际海商贸易,更进一步带动了开罗经济的发展。二战后,美国也对埃及展开了行动。美国人在开罗推广可口可乐文化,建立“美国大学”,推动开罗走向现代化,维持该城在非洲和阿拉伯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
如今的开罗囊括开罗省、吉萨省和尤卜省,通称大开罗。在这里,王朝与政府不断更迭留下的印迹清晰可见:一面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城,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雄伟的寺宇、古老的商贸集市;另一面则是熙熙攘攘的现代都市,有摩天大楼、高速公路、现代商场和购物中心。
繁华之下的巨大危机迁都是迫于无奈的选择
在表面的繁华之下,其实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和无奈。
纵观埃及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竟有96.5%的面积属于沙漠,黄沙漫天,根本不适合人类生存;剩余3.5%的国土则是珍贵的绿洲,多为传统的农耕区,主要分布在尼罗河两侧3~16公里宽的河谷地带,以及下游的冲击平原——这些地方,才是埃及人的生命之源,容纳了埃及约97%的人口。
尤其是尼罗河的下游平原,开罗所在的扇形三角洲,这里拥有最肥沃的绿洲。每年5~8月,尼罗河水会定期泛滥,河水退去后,河床和谷地上会沉积一层肥厚的土壤,它们是埃及农业赖以发展的基础,也是古埃及人称自己国家为“凯迈特”(意为“黑土地”)的原因。千年以来,大多数古埃及人都聚集在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播种、收获、生活,这里几乎可以说是整个埃及的中心。
3.5%的国土,容纳97%的人口,这种人口密集程度令人惊叹。对开罗而言,不论是处于肥沃绿洲地区的天然优势,或是历代王朝统治造就的高度城市化,又或者国家资源的过度集中,都是当地人口不断积聚的关键因素。据统计,开罗仅凭借3085平方公里的城市占地,容纳了超过2280万人口,这一密度远远高于北京。据预测,到2050年,开罗人口还将翻一番,达到4000万!
而在新首都的所有建设项目中,最令人瞩目的,便是建筑面积约170平方米的超高规格的CBD,这也是新首都一期工程的核心。在规划中,它将囊括12栋高层商业办公楼、5栋高层公寓楼、2栋星级酒店,以及未来的非洲第一高楼,如此巨额大单,引来了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基建团队的纷纷争夺,最终由中国建筑集团中标承建。
建设CBD无疑具有极大挑战性,其“大”,便在于建筑体量和投资金额。
尤其是中心标志塔,未来的非洲最高建筑:地下2层、地上78层,结构高度373.2米,塔冠最高点385.8米,非常宏伟,但施工难度极高。“在埃及,特别是沙漠地区,地形条件表面上看好像是比较均匀一致的,但实际上地下的地质年代形成非常复杂,所以说在这个区域建造超高层建筑,在地基处理及它的耐久性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挑战,应该说是没有经验可循。”中国建筑埃及分公司总经理常伟才说:“为此,我们浇筑的标志塔底板是埃及历史上最大的建筑底板,由1.85万立方米的混凝土连续浇筑而成。”
此外,巨额投资也由中方先提供贷款支持,中国建筑集团埃及分公司副总经理赵强表示,中国银行将为该项目提供85%的贷款资金,还款期长达10年,还款期前,埃及还将获得36个月至42个月的宽限期,直至施工完成,这也是中国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国家提供的最大优惠。
中方的施建效率较高,历时约4年,2021年6月17日,新首都CBD标志塔主体结构便宣告封顶。中东媒体纷纷感慨:在中国的帮助下,埃及建设一个“沙漠中的迪拜”指日可待。
随着建设步伐的加快,从2021年11月底,埃及政府就通过奖励,让5万多名机关工作人员陆续、分批迁往新首都,还开始计划50多个国家大使馆的迁移。分批迁移人口,无疑能进一步缓解开罗的城市压力,保护开罗文化遗产,还能为国民提供就业机会。埃及总统塞西表示,新首都的建设以及苏伊士运河的扩建等项目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同时也为埃及1亿多人创造了就业机会。为了便于旧城人口迁徙,新旧首都之间还会建设单轨和电动火车,提供穿梭巴士等运输服务。
如今,新首都的规划设计中,剩下的部分还在有条不紊地建设中,对于这项伟大工程,埃及政府始终觉得还差个“点睛之笔”——新首都的名字。2021年10月底,埃及政府在网上公开宣布举行新首都征名比赛,提出最佳名称的获胜者,会获得5万埃镑(约合人民币2万元)的奖金。而获得首都最佳广告活动设计奖的,也会获得10万埃镑(约合人民币4万元)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