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校公共音乐课中的意义及运用

    李凡凡

    摘要:素质教育作为我国当代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都已经得到基本的实施。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其能力培养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基于此,在高校中普及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高校公共音乐课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其中的意义和具体运用。

    关键词:高校 ? 公共音乐课 ?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 意义 ? 应用

    中图分类号:J60-05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4-0116-03

    高校中的公共音乐课是实施素质教育最为基本的形式,主要针对非艺术大学生群体,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健康的心理,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当下高校公共音乐课的实施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诸多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作为教育者应当充分重视这些问题的存在,探索和实施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能够更好的发挥公共音乐课的作用。[1]

    一、高校公共音乐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从当前高校公共音乐课现状和存在问题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课程开设问题。公共音乐课的存在形式主要是以公共课和选修课为主,这两类课程不属于必修课程之列,而是由学生自主选择,因此在课程执行上很难实现全面性和普及性。正是这一问题的存在,导致高校在公共音乐课程的管理方面也难以实现规范化,甚至在选修课方面,由于达不到规定的选修人数,所以很多情况下并不开设公共音乐课程;二是教材的统一性和单一性问题。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在课程的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高校公共音乐课中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两种,即正式出版的大学音乐公共教材和学校自编教材,然而在真正的运用上则是五花八门,缺乏统一性;所谓单一性指的是在教学中所运用的教材主要是以音乐欣赏为主,并没有真正的把创作、表演、欣赏三种音乐形式有机的整合起来,这也是造成大学生缺乏音乐操作技能的主要原因之一。三是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兴趣是音乐学习的主要动力,在大学公共音乐教学中,由于选修的学生多是非艺术生,这一部分学生之所以选修音乐,主要原因在于对音乐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和提高,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教学模式的问题,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兴趣方面有所减弱,从而使公共音乐课不能形成长效机制。[2]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校公共音乐课中的意义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由20世纪德国著名作曲家、教育家奥尔夫(1895-1982)在长期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创立的一种音乐教育体系,此体系基本上由语言节奏教学、动作教学、器乐教学三个主要子类构成,注重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近二十年来此体系在我国部分中小学音乐课堂和校本活动课中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当前高校公共音乐课中所存在的问题,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到公共音乐课中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首先,此种教学法可以促进大学生音乐知识的积累与音乐技能的提高。音乐的学习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即音乐知识和操作技能。奥尔夫教学法的根本思想源于人本主义,即做到以培养人为中心,结合音乐的人文性特点,以人文知识作为传播媒介,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知识作为教学内容,特别是通过对作曲家、音乐作品的介绍和欣赏来熟悉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进而促进音乐知识的积累。在音乐技能培养方面,奥尔夫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通过一系列的身体动作和节奏表现相结合,从而掌握不同的节奏、节拍,实现身体动作的协调,从而提高学生的节奏掌握能力。

    其次是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奥尔夫教学法在对教学对象的认识上,有两个基本的观点,既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同时又要从集体的角度实现学生的合作化。所謂个性化指的是,因为每一个学生在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差异,对于音乐各项技能的操作是不同的,如内向型与外向型的学生在音乐操作方面就有着很大的差异;合作化指的是在集体教学中,以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为基础,在充分发挥个性化的同时,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深度交流,从而更好的创造出美的音乐。如奥尔夫乐器的使用,就是通过各种不同的节奏乐器和旋律乐器形成各种声部和织体,在训练过程中把这些声部和织体有机的协调统一起来,与其说是乐器或者声部的协调,实际上都是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因此在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中,采用奥尔夫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再次是能够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凡是选修公共音乐课的学生有两个共同的特征,即对音乐感兴趣,想了解音乐艺术和想通过学习音乐来表现自我。因此如果单纯的以欣赏音乐的模式来实施教学,而没有实际的操作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下降。奥尔夫教学法除了教授学生基本的节奏技能、乐器操作技能外,还有歌唱教学与音乐戏剧表演,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而言有着十分突出的意义,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教学和表演的途径来培养自信心,从而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校公共音乐课中的具体运用

    (一)声势节奏的教学

    声势指的是以身体作为发音源,充当乐器的角色,并通过不同身体部分的运动而表现出不同的音色。[3]声势的特点在于不受自然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听力、反映能力,是最为学生所接受而且能够有效提高乐感的方法。声势的基本形态有捻指、拍手、跺脚、拍腿等,这些动作基本上涵盖了人的四肢,而且不同的形态呈现出不同的音色,当把这些形态以不同的节奏表现出来时,便形成了不同的声部织体,成为一种简易的打击乐合奏。在公共音乐课教学中,以分组的形式让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这样基本上就可以分为四个声部,其次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节奏型,以不同的声势表现出来。按照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可以先训练不同声势的结合,如拍手、拍腿与跺脚的结合、捻指、拍手、拍腿的结合等,当学生练习到一定水平后,可以加入相应的民族音乐的内容,如以中国锣鼓经改编的节奏声势训练等。

    (二)奥尔夫乐器的教学

    奥尔夫乐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打击乐器和音条乐器。打击乐器包括固定音高乐器和无固定音高乐器两种,如手鼓、铃鼓、双响筒等;音条乐器指的是旋律乐器,如钢片琴、铝板琴等。以上两类乐器的共同点在于操作简单、便于携带、价格便宜,便于学生进行即兴演奏和创作。在学生掌握一定节奏的基础上,可以引入奥尔夫乐器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音色的讲解,因为不同乐器由于制作材料的不同,所发出的音色是不同的,而人们对于音乐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赖于音色,音色表现的越丰富,人们对音乐的兴趣会更加的浓厚。所以从教学内容的角度看,在教材的编著上要突出音色的丰富性,注重多声部织体的教学。其次就是要注重即兴演奏教学,即兴演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也是对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考察,让学生通过演奏乐器来提高音乐技能水平,是体现高校公共音乐教学的意义所在。

    (三)音乐戏剧教学

    音乐戏剧教学是奥尔夫教学体系中最为特色的部分,音乐戏剧属于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体裁形式,融合了文学、音乐、舞台表演等多种艺术。[4]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包括剧本的编写、演员的遴选以及剧目的排练等,都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则是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通过音乐戏剧的教学,可以体现出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和艺术修养,是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中的高级形式。

    综上所述,高校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人才培养基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说是势在必行,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经济、文化等高速发展的大格局背景下,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的注重多元化和综合性。高校公共音乐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要从根本上培养大学生优秀的品格、健康的心理、高尚的情操,从而提高人的社會价值。奥尔夫教学法作为当今音乐教学中的科学方法之一,经过数十年的实践证明此种教学方法对于提高人们的音乐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把此教学法引入到大学校园中,可以弥补和解决当今公共音乐课的诸多问题,从具体的实施上看,仍然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教师们的不懈努力,让高校公共音乐课能够充分体现出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卉.审美教育视域下高校音乐鉴赏教学探析[J].当代音乐,2019,(08).

    [2]刘焱.奥尔夫音乐教育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J].艺术评鉴,2019,(14).

    [3]李艳芳.奥尔夫“原本性”教育观念幼儿歌曲游唱课程的构建[J].当代音乐,2016,(16).

    [4]舒思雨.激活幼儿的自然天性——基于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思想[J].当代音乐,2017,(01).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