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出自哪里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出自《战国策·齐策三》,比喻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开。
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著名的学者名叫淳于鬆。他博学多才,能言善辩,被任命为齐国的大夫。齐宣王喜欢招贤纳士,于是让淳于凭举荐人才。淳于髨一天之内接连向齐宣王推荐了七位贤能之士。
齐宣王很惊讶,就问淳于髨说: “寡人听说,人才是很难得的,如果一千年之内能找到一位贤人,那贤人就好像多得像肩并肩站着一样:如果一百年能出现一个圣人,那圣人就像脚跟挨着脚跟来到一样。现在,你一天之内就推荐了七个贤士,那贤士是不是太多了?”
淳于髨回答说: “不能这样说。要知道,同类的鸟儿总是聚在一起飞翔,同类的野兽总是聚在一起行动。 人们要寻找柴胡、桔梗这类药材,如果到水泽洼地去找, 恐怕永远也找不到;要是到梁文山的背面去找, 那就可以成车地找到,这是因为天下同类的事物, 总是要相聚在一起的。我淳于髨大概也算一个贤士, 所以让我举荐贤士,就如同在黄河里取水,在石中取火一样容易。我还要给您再推荐一些贤士,何止这七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