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甘肃陇南油橄榄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
周一虹 贵瑞洁
【摘 要】 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将“绿水青山”有效转化为“金山银山”,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与模式是必要的,其作用在于通过实施运行适当的路径模式提高生态产品的交易效率,实现其生态价值。以甘肃陇南油橄榄生态产品为例进行研究,从生态环境特征、具体开发实践以及经验总结三大方面讨论了陇南油橄榄产业生态价值的识别与实现过程。首先,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河流资源、地形地势四个方面描述了陇南生态环境特征,发现陇南油橄榄主要種植区与地中海沿岸油橄榄主产国同处一个维度,是油橄榄生长的“黄金带”,并从油橄榄产业价值理论和价值实现模式角度讨论了其经济和生态价值,具体描述了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其次,分析梳理了政府、科研机构、金融行业、企业和农户等不同要素在陇南油橄榄生态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最后,分析得出陇南油橄榄产业生态价值实现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油橄榄系列产品的生产销售,二是打造油橄榄生态产业链。
【关键词】 生态(产品)价值; 价值实现; 甘肃陇南; 油橄榄产业
一、引言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两山”理论为生态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至少可以划分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此时二者处于对立的状态,人们一味地索取资源,用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第二层次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此时二者关系趋于相互协调的状态,强调发展必须可持续。第三层次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此时二者的关系上升到更高的境界,达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统一的状态,该状态下生态优势可以变成经济优势,绿水青山能够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1]。陇南依托其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条件发展油橄榄产业恰是经济建设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典型案例,是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二者之间关系的生动实践。首先,陇南政府部门准确识别与发现了陇南生态环境种植油橄榄的适宜性,并积极引导与带动农户退耕还林种植油橄榄。其次,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油橄榄加工厂,成立油橄榄龙头企业,生产销售橄榄油等系列产品。再者,积极吸引金融行业的加入,获取贷款和投资,保障油橄榄产业发展中资金的需求。最后,为保证产业可持续、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发展衍生品,成立了油橄榄科研机构,吸引更多科研人员参与到油橄榄研究当中。本文梳理了各要素在陇南油橄榄产业生态价值实现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后,总结出陇南实现油橄榄生态价值的两种主要方式即产品销售和生态旅游,并得出陇南合理利用其原生态自然环境发展油橄榄产业,实现陇南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的重要启示,真正实现陇南油橄榄生态产品价值。
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与模式分析
(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生态产品”这一概念由中国政府的政策文件提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2010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文件)首次提出“生态产品”概念,将生态产品定义为“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产品,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茂盛的森林、适宜的气候等”,并认为生态产品是一种自然要素及其提供的生态服务[2]。由此可见,生态产品是自然的产物,在人类出现以前就客观存在。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人类无时无刻不在消费生态产品,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早期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未遭到破坏,人们不必为享受生态产品而支付任何费用,人们对生态产品的认识是具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的扩大,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引起了环境污染、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问题,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和支持功能也不断下降,优质的生态产品成为稀缺资源。为了发展的可持续性,人们必须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技术等资源来帮助生态系统恢复自我修复能力,最终达到恢复生态系统功能的目的,使得生态系统能够生产优质的生态产品,实现生态产品应有价值。反之,要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人们必须采取符合生态环境规律的生产消费行为,找出符合某地区生态系统功能特点的发展路径和模式,有效地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价值实现路径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方式和途径,合理选择是其生态价值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可根据产权归属是否明晰进行划分。第一,产权明晰的生态产品与服务如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景区等可通过当地地方政府或政府授权的企业通过市场化路径实现其生态价值。第二,产权模糊不易清晰辨识的生态服务如江河水源涵养、风沙防治、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等则需要政府部门通过生态补偿路径实现其生态价值。第三,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部分生态产品和服务的产权需要一步步梳理才能够逐步明晰产权,这种情况下需要联合运用市场和政府的力量进行生态价值实现制度和机制设计,该路径为准市场化路径。根据权属分布,以产权视角可将其划分为政府补偿路径、市场化路径和准市场化路径三类。
(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
价值实现模式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逻辑过程,由具有特定内在联系和结构关系的要素构成,根据不同研究背景、动机、目的和视角,可呈现出不同的组成元素。本文以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阈值为标准,将其分为原生态环境条件下生态价值实现模式、生态环境保护条件下生态价值实现模式与生态环境治理条件下生态价值实现模式三种。当区域生态系统开发力度尚未突破系统自身的修复能力时,以此为基础识别和发掘的生态价值即为原生态环境条件下生态价值。当区域生态系统中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已接近生态系统自我修复的临界值,尚未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时,以此为基础进行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将生态产品与服务的利用水平维持在持续可得的状态,该状态下识别和发掘的生态价值即为生态环境保护条件下生态价值。当区域生态系统开发和利用程度已突破系统自身的修复能力,出现严重的生态环境损害,以此为基础运用生态治理措施恢复生态系统的活力,力争使生态系统恢复至可持续发展状态,该状态下识别和发掘的生态价值即为生态环境治理条件下生态价值。
三、陇南生态环境与油橄榄产业生态价值实现分析
(一)陇南地区生态环境特征
陇南地处北纬之间,长江流域嘉陵江上游,是甘肃省唯一属于长江水系并拥有亚热带气候的地区,被誉为“陇上江南”。从四个方面阐述陇南地区生态环境。(1)地理位置。陇南地处西秦岭东西向褶皱带发育的山地,秦巴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大地形交汇区域,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地形的过渡带。(2)气候条件。陇南两个热量高值区,白龙江和白水江沿岸河谷及浅山区,处于北纬33度以南,属亚热带边缘区,年平均气温在2℃—14℃≥10℃的积温4 000℃—4 800℃,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3)河流资源。白龙江、白水江均为嘉陵江上游的支流,白龙江和白水江沿岸的山坡,经过多年实践,证实是油橄榄最佳的适生区。(4)地形地势。南秦岭西延部分和岷山山系东延部分相互交错地带,包括康县、武都区、文县全境,海拔大多在900—2 500米左右,山势较高、沟壑纵横,高山河谷交错[3]。
陇南的生态环境使得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油橄榄种植优势[4]。第一,陇南市武都区地处北纬,与地中海沿岸油橄榄主产国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处在同一个纬度,属于油橄榄“黄金生长带”。第二,白龙江河谷属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4.9℃,年无霜期210—240天以上,年日照时数1 911小时,空气湿度60%,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特别是每年十多天零下4℃左右的低温天气与油橄榄花蕾分化期吻合。第三,白龙江河谷两岸沉积千年腐殖土,土壤中性偏碱,pH值在7—8之间,各类微量元素含量高,土壤具有质地疏松、通透性强、蓄水保肥的特点,适宜油橄榄根系扩展。
陇南油橄榄种植地域因山大沟深,其生态环境受到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很小,自身修复能力未被干扰,仍保持着自然环境的生态原状。所以,陇南油橄榄产业能够称为原自然环境下发展的生态产业。
(二)油橄榄生态产业价值实现理论分析
良好的生态系统能够通过生态系统资产与服务为人类提供生态价值,生态产品在产权清晰的情况下,均可经过市场化的路径进入社会和经济系统,通过市场交易实现其生态价值。陇南油橄榄系列产品即为产权清晰情况下的生态产品,其价值通过市场化的路径即可实现。油橄榄的品种和变种很多,分为油用品种、果用品种和油果兼用品种,油橄榄果实可制作罐头和蜜饯。油橄榄木材质地坚硬、纹理细致,可制作各种器具和手工艺品。油橄榄种子榨油即橄榄油,其可食用,是高级食用油,品质居食用植物油中首位,几乎不含胆固醇,可防止人体肝脏油脂脱化,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同时,橄榄油还可以用于化妆品、医药、食品等行业。随着国内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高以及橄榄油的大量进口,预示着油橄欖系列产品的市场潜力非常大。油橄榄树属四季常绿树种,存活期可达百年之久。因为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成为了河谷区绿化荒山、恢复生态的最佳树种,具有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等生态作用。陇南地区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种植油橄榄树雨季时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泥石流,旱季可减轻土壤水分蒸发,增加河流水量。因此,油橄榄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三)陇南油橄榄生态价值实现模式分析
油橄榄生态价值主要通过三个环节实现其价值,依次为种植—加工生产—销售。在种植环节,农户发挥主要作用,通过正确的田间管理,使油橄榄健康生长。加工生产环节,企业发挥主要作用,企业通过向农户收购油橄榄果实获得原料,再以其自身的加工条件进行橄榄油等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主要是企业的各销售网点进行运作,包括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促使油橄榄系列产品的市场化,积极打造油橄榄品牌,树立企业形象。在陇南油橄榄生态产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主要是起到引导、支持和支撑作用,政府主要是通过出台优惠政策以引导和支持油橄榄生态产业的发展。金融机构主要是向油橄榄生态产业的发展提供金融贷款服务,例如通过小额贷款的方式支持农户扩大油橄榄的种植。科研院所主要是通过对油橄榄的种植、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科技研发,以保障油橄榄以及油橄榄系列产品的质量持续提高。例如培育优质品种,提高油橄榄的种植技术、研发新产品,以促进油橄榄产品的多样化和提高油橄榄产品的附加值等等。
四、陇南油橄榄生态产业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实践
(一)陇南油橄榄产业的发展历程
196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阿尔巴尼亚时,阿政府赠送了5个品种10 800株的油橄榄树苗作为“中阿友谊树”正式引入中国,在长江流域8个省区12个引种点试种,油橄榄辗转桂林、柳州、重庆、贵州等地,试种效果都不尽如人意。陇南引种油橄榄始于1975年,前后经历了四个阶段[5-6]。如表1所示。
(二)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对陇南油橄榄生态产业的支持力度很大,先后出台政策予以支持。针对陇南油橄榄产业的发展,国家和地方层面上都给予了大量的财政支持。从国家层面,相关部委下达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从地方层面,甘肃省、陇南市以及武都区都积极安排资金倾力支持陇南油橄榄产业发展。表2所列为主要财政资金支持项目。
在具体政策上,陇南市和武都区针对油橄榄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做了相应的政策安排,武都区还针对油橄榄实际栽培、种植和采收等方面出台了相应的技术规程和标准,促进油橄榄树栽培种植以及果实采收的标准化、科学化。表3所列为具体政策。
(三)陇南发展油橄榄产业的具体实践经验
陇南油橄榄产业的生态价值是通过政府、科研机构、金融部门、企业以及农户等不同的要素共同发挥作用而实现的。政府主要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角度出发,识别和发现了适合陇南自然环境条件的油橄榄产业的生态价值,并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促进了油橄榄产业的发展;科研机构主要从科技创新角出发,通过对油橄榄种植和产品的科技研发工作,维护与提高了油橄榄产业的生态价值;金融行业为油橄榄产业提供了资金融通服务,保证了油橄榄产业生态价值的实现;企业通过研制生产销售橄榄油系列产品,开发和实现了油橄榄产业的生态价值;农户通过油橄榄种植,为企业生产加工提供原料,在整个油橄榄产业链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1.政府识别和发现了陇南自然环境的生态价值
在引种试验阶段,陇南油橄榄产业发展经历了数次挫折与反复。1975年,时任甘肃省委书记宋平同志倡导在陇南引种栽培油橄榄。但对于陇南地区来说,油橄榄是新事物,其未来的效益不确定,所以群众的积极性都不高。政府为提高群众积极性,就在退耕还林区域土地里发展试验田,进行示范性种植。2 100亩高标准国有示范园、3.5万亩大户私有橄榄园、39.29万亩的整流域开发、连片栽植橄榄园相继建成并发挥了示范效应,加之政府免费提供油橄榄树苗和发放退耕还林补助,群众主动在自家地里种上了油橄榄树。武都区汉王镇农民罗永祥首先响应号召,种植了12亩186株油橄榄,并于之后建起了种植园,1986年开始挂果,1989年迎来了第一次丰收。
之后的三个阶段里,政府积极构建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的油橄榄产业发展格局,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激发了油橄榄产业的发展活力。在示范推广阶段,政府把适生区满足油橄榄种植条件的所有土地纳入退耕还林范围,通过鼓励成立油橄榄专业合作社,大办私有林业实体,采取拍卖、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全市有60%以上的橄榄园通过流转,由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林业部门根据鲜果成熟的不同时期及时发布信息,指导农户适时采收;在产业开发阶段,政府将过去建设的成年油橄榄园纳入林改范围,逐块确定面积,按户颁发林权证;陇南还积极开展“一注册”“两标准”“三认证”工作,注册了“祥宇”“田园品味”等油橄榄产品商标43件,无公害产地认证14项[7]。在创新驱动阶段,陇南提出了“一城两带”的发展规划,计划建成“一城两带三园四中心十基地”。“一城”指将武都城区建设成为中国油橄榄城。“两带”指白龙江、白水江流域油橄榄林带。“三园”分别指新建油橄榄良种繁育园、建设油橄榄科技展示园、建设油橄榄工业园区。“四中心”分别指建设油橄榄种质资源中心、国家油橄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县区油橄榄技术服务培训中心、全国油橄榄产品集散中心。“十基地”是指分别以白龙江、白水江两条干流沿线十流域为重点,建设武都区境内十条河流流域生态文明。
2.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通过对油橄榄种植和产品的科技研发工作,维护与提高了油橄榄产业的生态价值
科技创新不断促进陇南油橄榄产业的发展。1988年,武都油橄榄优良品质被邓明全教授发现,引起专家们的高度重视。1989年年初,徐纬英教授通过实地考察,确认了武都区白龙江流域海拔1 500米以下的河谷及半山地带是全国油橄榄最佳适生区。之后,徐教授又多次带领中国林科院以及北京农业大学的专家奔赴武都,在武都两水镇大湾沟开展油橄榄种植试验示范园建设,带动了陇南油橄榄产业的迅猛发展。1997年,陇南市成立了油橄榄开发中心,主要负责油橄榄产业开发规划的实施、技术指导和协调服务工作。陇南還与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组建专家创新团队和课题组,联合开展科研攻关,连续两年开展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活动。2010年,陇南油橄榄研究所成立,主要进行油橄榄的科学研究、成果推广、技术服务。陇南还组建了3个油橄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出了食用橄榄油、橄榄油系列化妆品等10大类80多种产品,被原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唯一的“国家油橄榄示范基地”。陇南橄榄油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6年,为了进一步推动油橄榄产业快速发展,60多家科研院所、单位和企业等共同发起成立了行业性社会组织——中国油橄榄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搭建起了技术转化、信息交流和人才培养的平台[8]。在40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突破了扦插育苗、种植和初榨油生产三个关键技术。
3.金融行业为油橄榄产业提供资金融通服务,保证了油橄榄产业生态价值的实现
金融行业的支持主要是为加工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以确保加工企业在鲜果季顺利收购鲜果。以扶贫的方式给油橄榄种植农户提供资金支持,尤其是在油橄榄种植前期,正是农户需要资金的时候。截至2018年,陇南全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9家、各类机构网点453个,保险公司18家、担保公司13家、金融机构行业协会3家、证券公司2家,小额贷款公司等民间金融机构73家,金融便民服务点5 041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9])。建成了竞争性金融服务市场,为油橄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
4.企业通过研制生产销售橄榄油系列产品,开发和实现了油橄榄产业的生态价值。
经过40多年的发展,陇南油橄榄产业以种植大户和示范基地为依托,建成了以祥宇油橄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15家油橄榄加工企业,注册了“祥宇”“世博林”“田园品味”等商标,其中“祥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陇南市祥宇油橄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7年。出于对中国油橄榄事业奠基人周恩来总理的怀念,其注册商标“祥宇”取自周总理的字“翔宇”二字谐音。下面以祥宇公司为代表,分析企业在油橄榄产业链条中的作用。作为陇南油橄榄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祥宇公司一直坚持“优势互补、共同建园、合理开发、利益共享”的企业发展理念和原则[10]。
首先,原料收购方面。公司推行“订单农业”,按照公司+协会+农户的模式,采取订单预约式采摘收购,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具体做法是,公司免费为农户提供种苗和种植技术推广指导等服务,同时与农户签订油橄榄鲜果永久收购协议,采取租用运输车辆下乡收购方式,把收购环节前移,以片、乡或协会为单位,就近设点、就近收购,从原来的坐等果农上门交果变为上门收购,上门服务。不仅解决了油橄榄种植户种植技术难、鲜果销售难的问题,而且缩短了油橄榄鲜果的运输流转过程,保证了特级初榨橄榄油品质的实现。公司还与兰州银行合作,推出了公司与种植户卡对卡特色结算服务,深入油橄榄收购点为种植户办理储蓄卡,POS机现场支付,方便群众,解决了支付收购资金的难题。
其次,生产加工方面。公司拥有三大橄榄油生产线。1997年,祥宇公司建成武都区吉石坝油橄榄综合生产加工厂,并且购进了国内首台意大利生产的贝亚蕾斯橄榄油冷榨设备一台。2009—2010年,引进了两条德国福乐伟油橄榄生产线,建成了占地60亩的栈道湾油橄榄综合加工基地。2007年,公司投资460多万元建成了甘肃省首家油橄榄行业GMP净化车间。2014年,祥宇油橄榄生态产业园正式启动建设,一期工程“阳光工厂”于2015年投入生产。
再次,科研投入方面。祥宇公司先后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甘肃省轻工业研究院、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和陇南市油橄榄研究所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聘请专家顾问,在优良品种选育、良种苗培育、丰产试验园建设、高品质橄榄油加工、保健品、化妆品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2018年10月,公司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
最后,产品销售方面。祥宇公司通过在各地区开设销售公司及直营店来开发消费市场。2009年,公司在兰州组建了营销中心,并在北京设立了销售分公司。2012年,祥宇公司将电子商务独立运营,成立了“祥宇电子商务部”,全面承载互联网产品销售及品牌推广工作,与互联网公司共同打造互联网销售模式[11-12]。
目前,祥宇公司已发展成为集油橄榄良种育苗、集约栽培、规模种植、科技研发、精深加工、市场营销、旅游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油橄榄生态产品开发企业。探索出了一条“公司+科研+基地+协会+农户”的特色农业产业化运作方式。从种植、加工、研发、生产到销售,打造出了产销研为一体的油橄榄产业链,发展了食用油类、化妆品类、保健品类、文化创意类、生物科研类五条油橄榄延伸产品线,形成了中国第一个橄榄油全生态产业链。
5.农户通过油橄榄种植,为企业生产加工提供原料,在整个油橄榄产业链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农户即油橄榄种植户,就是进行油橄榄的种植,为企业生产加工提供原料。主要工作是整地与栽植、油橄榄园的土肥水管理、油橄榄整形修剪、油橄榄的病虫害防治以及油橄榄果实的采收与分级[13]。以陇南武都区油橄榄种植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一是建园,要选取土壤肥沃,理化性能好,质地疏松,通透性良好,钙质含量高的中性偏碱性土壤,pH值在7—8之间。二是栽植,栽植的苗木要求選用二级标准以上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优质壮苗,而且每年采果要对树盘进行松土除草,保持土壤疏松。三是土水肥管理,橄榄园采用全园深翻法。施基肥于冬季果实采收后,结合深翻进行,以有机肥为主;追肥在花前或花后进行,以速效肥为主。灌溉分冬、春、伏和果实采收前4个阶段进行。四是整形修剪,树形以三主枝开心形、单圆锥形为主,逐年修剪。五是果实采收与分级,采收是在10月下旬—11月中旬果实成熟率达到60%~70%时,分品种采收。果实分级是按照果实品种、形状、大小、成熟度分级,保护范围为1—3级。六是在采收分级完成之后,为保证果实新鲜度,以最短的时间将其销售到企业进行初榨橄榄油的生产。
五、案例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陇南依托当地生态环境优势发展油橄榄产业,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其价值。一是油橄榄系列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这一过程主要是以“消费者+企业+科研+协会+基地+合作社+农户+电商”的模式,以市场牵企业,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方式形成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产业链。基地是指油橄榄种植基地的建设,根据不同品种的油橄榄生物学特性,正确的选择种植区域,建立良种采穗圃、育苗温室等。企业主要指的是在发展基地的同时,配套相应的产品加工厂,加工、生产、研发和销售油橄榄系列产品。农户是指油橄榄种植户。消费者即市场。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电商可以说是在企业、基地、农户、市场基础上保证油橄榄产业顺利发展的“工具”。因此,通过政府的支持、龙头企业的带领、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以及对农户的指导和帮助使油橄榄这种舶来品稳稳的扎根在了陇南这片土地上。二是通过油橄榄生态产业链的延伸,建设陇南橄榄小镇,打造中国橄榄之城,发展生态旅游。这两种方式不仅是企业和农民的共赢之路,更是陇南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共赢之路。
通过调研发现,陇南油橄榄生态产业发展目前还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14-15]。
第一,油橄榄良种化程度低。由于早期油橄榄专业技术人员很少,科研力度不大,对农户的技术指导不健全,因此农户种植管理水平低下,并没有采用良种建园的方式建设油橄榄园。现有的新品种尚无良种采穗基地和智能繁育温室,所以扩繁能力不足。因此,与油橄榄主产国相比,良种化程度低。为此,政府应该积极建设油橄榄良种繁育园,科研人员应该加强技术合作与交流,重点开展良种引进、品种改良等关键技术科研攻关,并加强对农户的技术培训,提高其油橄榄种植管理水平。
第二,油橄榄园基础设施不配套。陇南现有的多数油橄榄园水、电、路配套不健全,与油橄榄主产国相比差距很大。受地形、地貌和土地资源限制,陇南油橄榄园大多没有相应的灌溉或补灌设施,通往油橄榄种植基地的道路、田间路渠配套程度比较低。因此,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快橄榄园基础设施建设。
六、案例启示
第一,生态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劳动的对象和劳动的资源。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依赖于自然界的,所谓工业文明所创造的人工产品,归根结底不过是自然资源的一种变形和改装,离开自然界,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无从进行。陇南紧紧抓住了这一点,充分合理地利用了其原生态自然环境条件,在原本的自然条件下种植油橄榄树,不仅维护了原来的生态环境,使其没有被破坏,而且发现并实现了其原自然环境的生态价值。
第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绿水青山本身就是财富,绿水青山可以引来金山银山,金山银山更能反哺绿水青山。因此生态优势能够变成经济优势,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陇南的“绿水青山”非常适宜油橄榄的生长,发展油橄榄产业即保护了陇南“绿水青山”,更为陇南带来了“金山银山”,陇南还一直不断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更能保证油橄榄产业持续顺利发展,保证陇南“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从而获得更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实现陇南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统一。
第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惠普的民生福祉和最优质的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如此,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才能真正以扬弃的形式在人的本质需要即民生的基础上统一起来。陇南油橄榄加工企业积极创新油橄榄鲜果采收程序,采用“订单农业”模式,以入户宣传→提前预约→有序采摘→按约交售的采收程序,实施全程管理和严格品质控制机制,独创8小时限时鲜榨,不仅达到了“果农不损失”的期望,而且实现了“鲜果保品质”的目的,将陇南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统一到了民生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了陇南油橄榄生态产业价值的真正实现。
总体来说,生态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陇南油橄榄生态产业是在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原则指引下的成功经验,是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在特定区域内所形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产业。该产业所体现出的一个主要理念是: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洁净的产品,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生产关系,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陇南在发展该产业的过程中,得益于政府在识别和发现油橄榄生态价值过程中发挥的主导作用。政府利用陇南适宜的生态环境特征,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和组织农户种植油橄榄树,进而成立加工企业,生产出一系列相关油橄榄生态产品。吸引金融行业的积极参与,而且专门建立了油橄榄研究机构进行油橄榄相关科研工作,使油橄榄在陇南原自然环境状态的土地上顺利扎根发芽,油橄榄产业在陇南慢慢发展起来,改变了陇南以往“山多水多,收入不多”的局面,真正实践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了陇南原生态条件下生态产品价值。
【参考文献】
[1] 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2-13.
[2]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A].国发〔2010〕46号,2010.
[3] 陇南市人民政府.魅力陇南:自然地理[EB/OL].(2019-
10-10).http://www.longnan.gov.cn/4448222.html.
[4] 张佳宁,田茂琳,肖志强,等.甘肃省陇南油橄榄生态适宜性研究[J].甘肃科技,2017,33(2):121-124.
[5] 高文兰.中国油橄榄的发展历程——以甘肃陇南市为例[J].现代园艺,2018(22):15-16.
[6] 韩华柏,何方.我国油橄榄引种研究进展[J].中国南方果树,2007(3):37-42.
[7] 韩县银.地中海特产长成陇南致富树[N].陇南日报,2018-08-16(002).
[8] 彭科峰.科技帮扶:让陇南油橄榄产业壮大[N]. 粮油市场报,2017-11-04(B02).
[9] 石鼓,陈多.以金融服务助力油橄榄产业发展[N].陇南日报,2016-03-24(001).
[10] 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油橄榄研究所. 中国陇南油橄榄网:企业风采[DB/OL].(2011-07-29)[2019-02-15]
http://www.olive.org.cn/News6More.asp?id=1.
[11] 蒋昕桦.甘肃陇南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问题研究——以油橄榄为例[J].商,2016(21):134.
[12] 王芳.从“万水千山”到“近在咫尺”——陇南电商扶贫及产业发展纪实[N].陇南日报,2018-08-16(004).
[13] 杨凤云,崔学云.油橄榄的栽培与加工利用[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
[14] 徐森.陇南市武都区油橄榄发展现状及效益评价[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16):71-72.
[15] 刘婷.武都油橄榄产业发展优势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