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方式分析与研究
张富中
摘要:学生的语文学习离不开读、写,读与写相辅相成,两者不可分割。文章以读写结合的重要性为出发点,提出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注重读与写的结合、明确教学思路的建议,希望能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高语文学科成绩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思路;教学方法
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不知不觉地提升写作能力和课文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掌握多种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改进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真正进入课堂,积累更多的好词、好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高等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读写结合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常出现课文与作文不匹配的情况,读与写也随之发生较大脱节。事实上,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语文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掌握读写能力,两者不可分离。然而,当前大多数教师将上课总结为在课上学习课文,作文应该单独开课教学,导致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无法相互整合,从而影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学生长时间处于这种教学模式中,他们多年积累的题材选用、词句积累、文章结构、句式引用等多个方面的能力无法正常发挥,语文教学自然收不到预期效果。
二、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
有些教师认为,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相比直接在课堂上教学要费时费力得多,事实上这种教学方法不仅省时省力,而且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教学《小公务员之死》这篇课文时,教师运用引导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在学生明确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采用提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揭露文章主旨,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思考下小公务员再三向将军道歉,将军接受后小公务员为何还会担惊受怕?契诃夫写本文究竟想表达什么思想?课文中有提示,大家尝试找到并标注。你是否赞成小公务员的做法,写下自己的见解。这些问题的共性都是分析文章主旨,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延伸性。教师也可以讲述曾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与课文相关的事情),让学生感受到教育意义的真实性。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将他们分为若干小组各抒己見、共同交流,并选择总结质量高的小组在全班发言,结束后进行表扬、奖励、总结,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调动他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
开设语文课程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更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这四种能力之间,读和写既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又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核心。基于此,教师应该有效将读写结合,运用多种读写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1.仿写教学
模仿是人类的天性,从婴幼儿时期我们就不断地模仿外界存在的事物。仿写教学作为最为基础的语文教学方法,因其具有一定的仿照性质,长期应用会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方式。语言教学与它的属性基本相同,教师让学生持续进行仿照,学习著名作家的写作风格,不仅会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会使他们积累较多的好词、好句,培养他们的表达技巧,从而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2.续写教学
续写教学与仿写教学相比同样具有时效性,并且比仿写教学的层次更高。通过在班级开展续写训练,能够增强学生的基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阅读课文的理解与思考,在学生明确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刻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文章整体的故事脉络、掌握课文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再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续写,以原文中人物的性格为基础创新写出接下来发生的故事情节和教育启示。
3.扩写、缩写教学
扩写教学要求学生进行扩充句子或文章,这是语文教学中较为有效的训练方式。这种方式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对原句有深刻的理解,运用部分限制性语言让句子或文章的表达含义更加生动、形象,带有一定的渲染力。因此,扩写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多次讲解即将要求学生扩写的课文,确保学生足够理解课文的主旨,再布置任务。如果不进行多次讲解,容易起到反作用,学生将会对课文的主旨产生误解,一旦被指出错误,可能会降低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缩写教学与前者相比,教师可以将其理解成为反方向的训练方法。它与扩写教学截然相反,学生要将部分复杂的情节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相应的缩写。在教材中经常会出现较长的课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缩写训练,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还可以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创新教学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保障读写结合的合理性,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有效落实语文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盛林.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方式分析与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9(33).
[2]林尤清.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法初探[J].新课程(中),2019(6).
[3]白双双.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作文教学研究,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