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代视角看马克思主义人本理念的新发展

    黄庆赛

    [摘要]从古希腊开始,我们就一直在追寻一个问题的答案——如何实现自我价值,时至今日,我们仍旧在不停地追问。实现自我是近十年以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一直研究的热点,对此,产生的论著十分丰富,如黄克剑教授的《人韵——一种对马克思的读解》,袁贵仁部长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陈尚志教授的《人学原理》等。这些学者提出的理论和观点,对于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视角,让我们能够开阔广泛的视野,去发掘马克思主义人本理念研究的更多可能性。因此,笔者希望从当代社会发展现状的视角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理念。本文通过对人本理念的概念进行阐述,界定马克思主义人本理念的思想,讨论马克思人本主义的基本问题,如人本理念的逻辑前提、现实基础和价值取向,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指出马克思主义人本理念的发展方向,以我国基本的时代主题为指引,点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题追求,更为国际社会日趋紧张的区域冲突现状表明以人为本、和平友好相处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本理念;以人为本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渗透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本理念思想。人本理念,从通常的方式来说,是以人为本的人的理性思想,它围绕着人的存在、人的目的以及价值等一系列问题来进行阐述,人本理念揭示了世间万物何为本位的哲学问题,这也可以作为人本理念广义上的概念来理解。从微观的角度看,人本理念随着对神学的摆脱,更加突出人的社会地位和自然地位的存在价值的追求。笔者认为,看待人本理念问题,关键在人,人在其中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应当开阔视野,把人置于一个唯我独尊的地位,去思考人的意义所在,而不必单纯地把人抽离出来进行界定。

    一、马克思主义人本理念的基本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人本理念的逻辑前提

    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的思想理论来源于现实的自然生活和精神生活,从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寻找和实证科学产生的方式,并以此引申和抽象出最根本的理论阐述。这是马克思主义人本理念诞生的逻辑前提。

    马克思认为,现实的历史的人是马克思主义人本理念的逻辑出发点,所谓现实的历史的人,首先具备自然属性,一切现实的历史的人都始于自然,并融于自然。人是有生命的自然世界的存在物,人一方面拥有生命力和自然力,是具备主观能动性的存在,这些力量赋予了人天赋和能力,并以情感和欲望为体现存在于人的躯体里。另一方面,作为自然的产物,人与动物有许多相似之处,情欲控制着人的身体,此外,人要接受外界自然力量的制约和限制,“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1],这就使得人与自然关系的发生成为了所有关系产生的原始力量,所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因而得以产生和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人本理念的现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里实践的观点是基本的观点,全部的社会活动都基于实践。实践是人与人之间产生关系的物质行为,也是社会存在的直接力量。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理念是从实践出发的,这是最为现实的基础。实践使人类逐渐脱离动物的世界,走向人类自己创造的社会群体中,并在实践行为中不断发掘新的能动性,使人慢慢对自然界的属性和规律有了一定掌握,以此来发展人类社会的文明。马克思主义认为,“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实践作为人类存在的行为方式,它不仅使人感受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获取存在的状态和规则,还利用主观能动性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人的世界,实践是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连接点,不断创造丰富的现实的人。

    (三)马克思主义人本理念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本理念的着力点是解放人的思想,从而解放人类的行为活动。在铲除一切奴役制度之后,人将得到自由与生命的平等性,这样,人类的实践活动就能够以人自身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解放天性和天赋的前提下,人类将迎着更加灿烂的光芒不断创造出更多的人类奇迹。

    至于人本理念实践的途径则要摒除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人的发展应该以强大的生产力为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的灵魂和躯体得到解放,自由的价值又将通过实践的活动直接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当中,两者相辅相成。其次,应当消灭资本私有制度。资本主义是一项以剥削和掠夺为目的的粗暴的原始行为,资本主义的扩大严重影响人本理念的贯彻实施,只有完全废除资本私有制度,才能真正解放全人类。最后,马克思主义认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人本理念价值实现的重要环节。国家是人民行使权力的合法武器,无产阶级专政的共产主义制度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阶段,虽然现今的生产力远未达到,但是也不妨碍人类将其作为最终实现目标,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人本理念的最终价值指引。

    二、马克思主义人本理念的发展方向

    人的社会活动,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渗透着一种无形的力量,那就是利益。人类之所以在实践中奋斗,主要原因是他们有欲望、有需求,而人的社会行为能够给他们带来需求的满足,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全球化作为当今时代的主流趋势,深刻影响和牵引着马克思主义人本理念的发展方向。全球化具有五层含义:一是尊重全球共同意志的发展。思想文化的多元之间必然发生激烈的碰撞,但是人类又不得不求同存异以谋得共同发展的机会,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族群都受到全球化的作用力。二是构建全球秩序的过程。所谓全球秩序,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自由,共同发展。三是人类关系的变革。全球化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既相互尊重又相互依赖,既是竞争关系,又是合作关系。四是持续长久的态势。至少在人类发现外太空的生命体之前,全球化视为人类认识的最大化,我们生活的每个领域都能够确切地感受到全球化的影响,无论生活还是生产。

    人类是作为一种类的整体,如今面临着许多生存危机,如资源、气候、安全等一系列全球性难题。个人与整体的关系密不可分,尤其是人类社会。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问题,应当理性地看到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之间的关系,政府及相应国际组织应当带领人类的个体,用人本主义思想进行教化,以社会共同利益为目的,科学地进行人类的实践活动。中国有句谚语:祸兮福所倚,在看待世界发展危机的同时,我们应当转变思想,从另一个角度看到机遇的深藏,并从中挖掘,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在实践道路上前行。

    三、和谐社会之于人本理念的时代主题构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世界由自然与人构成,人类尚未发现除地球外其他适宜生存的星球,因此,保护地球资源环境,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变得尤为重要。和谐意味着求同存异、共存共生,在价值观发生冲突时,应当尊重他人的意识形态,而不应行使强制性的文化霸权主义。和谐也象征着人类相处的最高境界,人类潜能的最大限度发展,与自然的科学相处方式,最终实现人类文明在地球上的可持续性。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本理念的主旨,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理念构建的主题,尤其是今天的全球化已经拓展到了经济、文化、政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应该摒弃非我即你的极端态度,试着用更加包容的心态看待对方的外在与内在状态,因此,思维方式转变是当务之急。用著名思想家欧文·拉兹洛的观点来说就是:“今天,我们正目睹一场思维方式的转换:转向严谨精细而又是整体论的理论。这就是说,要构成拥有他们自己的性质和关系集成的集合体,按照同整体联系在一起的事实和事件来思考。[2]”马克思则站在人类社会的现实角度,传承前人的人本主义思想,以辩证唯物法揭示世界持续发展的趋势,我国通过几代人的思考和探索,把古人“和”的思想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人本理念当中,创造出符合我国和世界人民共同发展实际情况的和谐价值观,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论述,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到今天,需要更加高级的价值体系引领人类走向更加文明的世界。前面的道路险象环生、崎岖不堪,正因为这样,解放思想才会被人类所需要,实事求是的原则才具有其实践意义的价值,尊重自然与社会发展规律,以人为本,创造出属于人类文明的地球。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78-79.

    [2](匈)欧文·拉兹洛.王宏昌,王裕棣译.用系统的观点看世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14.

    [参考文献]

    [1]虞新伟.以人为本的数学教学[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09).

    [2]姜海波.论施蒂纳是马克思建构唯物史观的最后契机[J].教学与研究,2012(07).

    [3]王宵前.从价值观视角看西方最早关于教师角色的争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01).

    [4]林钊.“在同一块自由的荒野上相互对立”——论施蒂纳与马克思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05).

    [5]俞吾金.如何理解康德关于“人是目的”的观念[J].哲学动态,2011(05).

    [6]曾小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践行以人为本[J].改革与开放,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