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升小学写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李晓艳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促进语言体系的完善,还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多元化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写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写作的难度也相對较大,因此很多学生不愿意也不爱写作,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水平大幅下降。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消除写作的恐惧心理,让他们爱上写作,提升写作水平。

    一、拓展阅读面,增加积累量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优美的文字自会跃然于纸上,任“君”挑选,一篇优秀的文章就会水到渠成。然而,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不少学生经常大脑一片空白,没有思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阅读量少,积累的知识满足不了写作的需要。广泛有效的阅读对提升写作能力有积极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精心挑选优秀的名家名篇,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欣赏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写作技巧。

    比如,写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一主题时,众所周知,我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让世界为之震撼的文化遗产,如长城、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等。指导学生写作这一主题作文时,首先,要让学生课后搜索相关资料,大量阅读有关文章,对写作对象的大体情况有个基本了解。然后,引导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分类归纳,如描写外观结构特点的、与之有关的典故等内容,以便形成知识体系。最后,指导学生将整理的材料运用到写作中,这样学生的知识储备充足,作文自然有理有据。

    高质量阅读,可以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领略大千世界的千姿百态,拓宽视野和知识面。有了丰富完善的知识体系,写作时自然得心应手,文章也会更加丰富多彩。

    二、立足生活体验,提高写作真实性

    “艺术来源于生活”,指的就是艺术的灵感来源于生活的某一瞬间和情景,写作亦如此,素材和内容可以借鉴生活中的体验,以生活为背景开展创作,可以让文章更加真实和有感染力,能更好地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然而,目前学生的作文存在大量问题,如文章虚情假意,空洞乏味,缺乏真实性或者仿写、抄袭等。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过程和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写出的文章更具创造性和真实性。

    如,以写作“家乡的风俗”这一主题为例,风俗习惯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真实的体验对写作有很大帮助。为了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的能力,首先,我让学生细心观察并回想每个节日的特点和庆祝形式,这样不仅可以积累大量写作素材,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一举两得。然后,引导学生分享参加民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促使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借鉴、共同进步。最后,引导学生将真实的生活经历融入到写作中,让学生根据真情实感自由发挥,不要给学生过多的限制。

    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无论是人文景象还是自然景观都可以激发写作灵感,进而让文章流露真情实感。因此,教师要善于将生活实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观察、参与其中,领会生活的真谛,并将其融入到写作过程中。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篇优秀的作文要情感真挚,有独到的见解和感受。以往的写作教学,通常以“师授作文”的形式开展,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会禁锢和扼杀学生的思维、个性和想象力,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建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学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避免“师授作文”这种狭隘教学方式出现,要营造并保护学生内心独有的一方天地,让他们畅所欲言。

    比如,在写作“神奇的探险之旅”这一主题时,学生对探险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每个小学生都是天生的“童话作家”。因此,指导学生写作该主题作文时,不要设置限制,要让学生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对于一些比较内向、没有新思路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给他们创造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情景条件,鼓励他们畅所欲言。

    此外,教师在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其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同时,要把握好一个大前提,就是不要脱离实际,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地想象,要立足于现实合理想象,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更有意义,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真谛。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出发点,不断探索、创新,找到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