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研学后教”中地理作业批改方式对成绩的影响

    田艳 刘宇涛

    

    

    

    当今社会背景下,教学质量的竞争十分激烈,各个普通高中学校要靠高考成绩来保证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教师必须要理想的教学成绩。在教学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讲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消化及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一、研究背景

    在番禺区“研学后教”课堂改革大力推动下,我校领导十分重视深化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力求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师观念。“研学后教”模式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为了检验学生的自学成果,教师在课前用研学案设置课前作业,每一课学案后都配备一定数量的检测试题以供学生训练,试题设置有一定的层次,学案中的习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学的知识自主解决,一些有争议的习题,靠学生教学生的方法解决,目的是让学生可以在课前自主学习时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尖子生能学得好、后进生能跟得上。课中研学案的主要功能是设计合作探究与拓展练习内容,让小组内部讨论,组间争议辩论,教师引导,师生一起解决问题。在课后部分,研学案有分层设计的课后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课后作业就是为了巩固课堂知识,目前,传统的全批改方式相对于课堂教学改革而言严重滞后,甚至逐渐成为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的绊脚石,这种批改作业的做法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初衷相违背。因为我校高一平均每个地理教师至少担任6个班的教学作务,高二、高三的地理教师都有2~4个班的教学任务,有的教师还兼做班主任。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地理教师不得不在课后抢时间,作业量上加码,这么多的作业若还采用传统的全批改方式,那么批改作业时间太长,就不能及时掌握学生作业的真实情况、反馈需要改进的部分,也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常听到有些教师发出疑问:“为什么我每天布置作业,辛苦批改作业,每一题都耐心给学生讲评,教学成绩还是比别的老师差?”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多了,用在备课上的时间就很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教材和学习教学理论,不仅影响了教师的自我提高,还影响教师的身体健康。为了应付大量的作业,有些学生形成了不良的作业习惯,欠交作业、抄作业现象并不少见,教师得不到真实的作业信息,无法准确、有效地对教学进行调控,学生则对教师的辛勤劳动置若罔闻,地理作业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变成了教师和学生的一道道压力。

    二、地理作业批改现状调查分析

    新一轮课堂改革迫使教师大胆地对作业批改进行研究,减轻学生的负担,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了解我校高二年级地理教师作业批改的现状和学生对地理作业批改的看法,特意对全年级的文科生进行调查问卷,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21份。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突出表现了学生对地理作业的肯定与期望,可以看到学生对于地理作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给予了肯定(图1)。

    从图1可以看出,85%的学生很明白做地理作业可以巩固所学的地理知识,培养自己的地理思维,只有很小一部分学生认为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对于作业布置方面,71%的学生认为每次课后都应该布置作业,这与学生做作业的目的相符合。

    问卷的11、13题是对我校高二年级地理教师作业批改现状的调查,具体数据如图2。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高二年级地理教师几乎都能及时批改作业,且大多数都是亲力亲为,每个地理教师都是很负责任、能吃苦耐劳的,就导致教师每天用于批改作业的时间往往要多于上课的时间很多倍,教师的工作负担很大,长久下去身体健康问题、职业倦怠感等方面就会凸显,教学的实效性就会大打折扣。教师没有办法及时针对学生个体的错误思想进行纠正,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下次遇到同类型的题目,得分率还是很低,这样就没有达到做作业的目的。

    问卷的第12、16题是调查学生对“作业面批”的态度的,具体数据如图3所示。

    很明显,绝大多数学生都很渴望教师在作业批改中能及时与自己交流,指出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纠正。同时,他们也愿意接受作业面批面改,认为作业面批能帮助他们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信心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整个“作业面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中得到教与学的信息反馈,从作业检查中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调整教学的进度;学生可以从中了解自己知识掌握的程度,改进学习方法。

    三、不同作业批改方式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1.不同作业批改方式的实践

    本研究的时间是整个2017—2018学年,在广东二师附中本人所教的两个文科实验班进行实践。在全年级的问卷调查中,又特别对高二(8)班和高二(10)班的问卷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10班学生更多地倾向与教师多交流,愿意接受作业面批面改,认为更能促进学习的积极性。所以,笔者决定在8班仍然采用传统的全批全改的作业批改方式,在10班采用面批面改的作业批改方式。

    2.不同作业批改方式的效果分析

    (1)不同作业批改方式的学科状态与成绩对比。经过一年多的班级实例研究发现,作业面批不仅弥补了学生知识学习的缺陷,扫除了学习障碍,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图4是对2个实验班级学生成绩数据的分析,其中8班是传统的全批全改,而10班是作业面批,高二年级的历次大考2个班级的地理学科状态值情况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根据高一期末成绩进行分班时,两个班的学科成绩是不相上下的。进入高二年级后,就立即进行作业批改现状的摸底,发现10班的学生更多地倾向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就顺势培训小组长怎么操作作业面批,商议建立惩罚机制,并在课代表的全程监督下开展。实施的办法如下:先培训小组长,小组长再面批成员,然后小组长把面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在课堂上统一处理或者找个别有能力的学生进行答疑。刚开始学生因为在小组荣誉与实际的物质奖励激励下,10班小组内的成员都积极承担相应任务,地理学习热情高涨,直接导致高二上学期中段考的学科状态超越8班很多。但是随著新鲜感的下降,小组内的个别成员怕麻烦心理和小组长的不作为使得他们在解决作业问题方面越来越倾向自己解决,而不想浪费时间去帮助别人,不愿意也不想挤出时间来找教师进行作业面批,这种状况的结果直接导致传统全批全改的8班在高一下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学科状态反超。

    看到这一个实验失败的数据后,在第二学期开学伊始,和小组长进行访谈,问清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再在班级里征求全体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该怎样继续努力?有不少学生提出意见,认为课下时间有限,还有各科作业需要完成,如果每天要花费时间去改正别人的作业,会给他们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他们提出轮流制,调整作业面批的方式。协调后实施办法如下:培训轮流小组长—面批成员—小组内每个成员面批其他小组作业—反馈。从上图就清楚地看出调整后的“小组合作,轮流面批”的作业批改成效显著,从高二下学期的中段考开始,10班的学科状态与8班逐次拉大,越来越好。

    图5是历次大考的班级平均分对比,调整后的“小组合作,轮流面批”的作业批改方式大大地提升了学生效率,拉动了成绩的稳步增长。其成效延续到高三并有越发显著的趋势。

    从图6、图7数据中发现,10班在“小组合作,轮流面批”之后,班级的优秀率比之前有较大提升,同时也比 “全批全改”的8班的成绩有了较大进步。尤其是在作业面批中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主动性得到很大提高,学习成绩也得到大幅提升。

    (2)不同批改方式下师生的体会。全批全改有助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情况,但是消耗精力较大,用时较长,可能会影响其他教学环节。若后续跟踪不到位的话,学生对作业的纠正和态度会越发随意,导致作业的批改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对于学生来说,缺乏对批改过程的主动参与,对作业的认识不够,影响改错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只知道完成作业、订正作业,不知道分析反思,成为被动学习的傀儡。

    面批面改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近,彼此之间互相进行学识上的研讨和情感上的交流,共同捕捉作业的闪光点和错因,可以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发展。对于学生来说,偶尔才能轮到的面批面改机会很难得,不太懂的可以直接问教师,扫除了做题时的思想误区,找到了清晰的做题思路,可以更好地补充知识,所以他们很期待更多的面批面改机会。对于优生来说,面批能切实地帮助自己找到弱点。对于差生来说,面批能找出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纠正错误的思维方式,既保护自尊心又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四、总结与反思

    鉴于我校高二年级地理教师作业批改的现状和学生对地理作业批改的看法,传统的作业批改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这些弊端越来越制约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研学后教”背景下,“小组合作,轮流面批”的地理作业批改模式,使作业情况得以及时反馈,使学生可以有效纠错,既能保护其自尊心,又能激发其自信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的地理成绩得到明显提高。还能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锻炼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减轻师生双方的压力等,给师生都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这次实践的对象是班级,对于差生和优生的成绩提高显著,中间层次的学生成绩提升不明显,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個案研究。而且只是两个班的班级实验,可信度不能保证100%,若要得到更准确可信的结果,还要进一步扩大实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