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时隔离在3~6岁儿童问题行为干预中的应用

    胡福贞 曾秀虹 石帅

    【摘要】在3~6岁儿童问题行为干预中,计时隔离是一种有效的问题行为干预策略。本文介绍了计时隔离的分类及应用,提醒干预者在应用计时隔离时应当保持平和的情绪,注意计时隔离后及时强化,增强目标行为的针对性,科学使用计时器。

    【关键词】计时隔离;3~6岁儿童;问题行为;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9)1/2-0023-04

    计时隔离(time-out)是指将个体从现处环境中暂时隔离开,或中断个体某种问题行为,以降低问题行为出现的频率。〔1〕当儿童出现问题行为时,通过移除刺激物或暂停活动,可以使问题行为发生的频率降低。儿童的行为若受到强化,行为出现的频率就会增加;儿童的行为若受到惩罚,行为出现的频率就会降低。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强调,当儿童的行为受到惩罚,且问题行为得到有效改善后,要紧接着进行强化才能使改善后的行为得以保持。因此,任何时候应用计时隔离都必须要在应用后紧接着进行强化。若只应用计时隔离干预儿童的问题行为而未进行强化,那么在干预结束后,儿童的问题行为很容易重新出现。在3~6岁儿童问题行为干预中,计时隔离是一种有效的问题行为干预策略,在美国、加拿大等地被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3~6岁儿童问题行为干预中计时隔离的分类、应用及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以期为儿童问题行为干预提供一些参考。

    一、计时隔离的分类

    计时隔离根据隔离期间儿童所在的位置和干预者对刺激物的不同控制方式等有不同的分类。

    根据隔离期间儿童所在的位置,计时隔离可分为排斥性计时隔离、非排斥性计时隔离和隔离室计时隔离三种类型。排斥性计时隔离是指将儿童从出现问题行为的环境中隔离开,不允许儿童观看正在进行的活动,如当儿童出现问题行为时,将儿童带到活动室的另一侧,使儿童远离正在进行的活动。非排斥性计时隔离是指将儿童从出现问题行为的环境中隔离开,但儿童可以观看正在进行的活动。例如,在建构区,当教师看到某位儿童正在破坏建构材料时,教师可以让该儿童暂时离开建构区,坐在建构区外围观看其他儿童活动。隔离室计时隔离是指将儿童从出现问题行为的环境中隔离开,并将其带到另一个环境中,让儿童离开所有可能使其出现问题行为的刺激源。〔2〕这类计时隔离需要一间单独的房间作为隔离室,房间要保持通风、照明良好,且房间内尽量不要放任何玩具、图书等刺激物,还要有专门的人照看儿童。例如,当儿童出现问题行为时,教师可以将儿童送到隔离室,让儿童自己在隔离室内反思,教师在房间外观察儿童的表现。

    根据隔离期间干预者对刺激物的不同控制方式,计时隔离可分为非惩罚性计时隔离和惩罚性计时隔离两种类型。非惩罚性计时隔离是指当儿童出现问题行为时,不采用任何惩罚手段,只是将儿童隔离到另一个环境中,通过为儿童提供玩具、图书或让儿童听音乐等,帮助儿童放松心情。这类计时隔离本身带有惩罚性质,但干预者不把它作为一种惩罚手段来使用。〔3〕惩罚性计时隔离是指将计时隔离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并对隔离环境有严格的控制,如不能让儿童在隔离期间接触到电视、图书等刺激物,以免影响隔离效果。依据惩罚程度以及干预者的不同态度,惩罚性计时隔离又可分为温和的惩罚性计时隔离和严厉的惩罚性计时隔离两种类型。前者是将计时隔离与积极纪律相结合,在隔离中尽可能减少对儿童的限制和不必要的程序。〔4〕后者是将计时隔离与消极纪律相结合,旨在用消极纪律来干预儿童的问题行为,通过让儿童感受到惩罚来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二、计时隔离的应用

    (一)计时隔离应用的时间

    计时隔离的应用要遵循即时性,即当儿童出现问题行为时,干预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应用计时隔离,降低儿童问题行为出现的频率。另外,计时隔离的持续时间不宜过长,既要保证计时隔离的有效性,又要使持续时间尽可能短,以免耽误儿童正常的学习活动。已有研究分析了计时隔离持续时间对儿童问题行为干预有效性的影响。研究者让被试分别接受1分钟、15分钟和30分钟的计时隔离,结果发现,在抑制行为方面,1分钟的持续时间和15分钟、30分钟的持续时间一样有效,可见并不是隔离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二)计时隔离应用的范围

    计时隔离常用于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等的干预。林恩·克拉克指出,计时隔离适用于对儿童经常产生的冲动性、攻击性、情绪性等问题行为的干预,如打人、随意损坏玩具、抢别人的玩具等。珍妮特·波特菲尔德指出,计时隔离适用于对儿童群体破坏性行为的干预,并把儿童群体破坏性行为分为五种。一是攻击性行为,即所有对其他儿童进行身体攻击的行为,如打、推、踢、咬其他儿童等。二是哭闹行为,即儿童边大声哭边做出破坏性行为。三是暴怒的行为,即儿童随意发脾气,并做出破坏性行为。四是随意损坏玩具的行为,如猛砸玩具等。五是制造危险环境的行为,即儿童将环境变成了可能会伤害自己,也可能会伤害他人的环境,如站在长凳上扔质地坚硬的玩具等。〔5〕

    (三)计时隔离的实施程序

    1.与儿童达成共识

    计时隔离的使用需要先与儿童达成共识。干预者要告诉儿童,计时隔离只是将出现问题行为的儿童暂时隔离开现处环境,或暂时不让他参与正在进行的活动。干预者可以适当帮助儿童回忆,或以举例子的方式让儿童了解问题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帮助儿童认同计时隔离的作用。干预者要让儿童明白,每个儿童都会出现一些问题行为,但是要认识到自己出现的问题行为是什么,可能会给身边的人带来什么伤害。干预者尤其要让儿童明白,计时隔离只是要帮儿童解决一個具体的行为问题,而不是因为不喜欢他才把他隔离开。

    2.创设计时隔离的环境

    计时隔离的环境应是干预者与儿童一起创设的。计时隔离的环境首先要保证儿童是安全的,避免环境中存在安全隐患,如有尖锐物品,或干预者难以观察到儿童等。其次,干预者应遵循自主原则,让儿童参与到计时隔离的环境创设之中,根据儿童的喜好来进行布置,如可以通过讨论了解儿童的想法,并为儿童提供所需材料,让儿童自己动手制作计时隔离标识牌、选取隔离区的颜色等。最后,干预者要严格控制隔离区的刺激物,因为刺激物过多会让儿童分心,影响隔离效果。

    3.具体实施计时隔离

    案例:

    谢丽尔和其他儿童一起围坐在一张桌子旁玩橡皮泥。玩了一会儿,谢丽尔突然扔掉了自己用橡皮泥做的玩偶,还将其他儿童做的玩偶摔坏了。教师看到后,走到谢丽尔面前,平静地说:“谢丽尔,你跟我来一下。”然后,教师拉着谢丽尔的手,将她带到活动室的另一侧,指着一张椅子对她说:“谢丽尔,因为你刚刚乱扔东西,还摔坏了其他小朋友做的东西,所以你暂时不能玩橡皮泥了。你先坐在这里,等我来叫你你再回来玩。”2分钟后,教师走到谢丽尔身边说:“谢丽尔,你现在可以回去和大家一起玩橡皮泥了。”当谢丽尔重新回到活动中,并且没有再出现问题行为时,教师表扬了她。

    案例中教师所采用的干预方法就是计时隔离。研究表明,当教师使用计时隔离干预谢丽尔的问题行为后,谢丽尔问题行为出现的次数大大减少了。〔6〕从上述案例可见,计时隔离的具体实施主要包括隔离指示与身体管理、隔离原因解释、隔离释放、强化等步骤。隔离指示是指当儿童出现问题行为时,干预者口头为儿童指明隔离的地点,让儿童自己去反思。身体管理是指当儿童出现踢、打等攻击性行为时,干预者立即将儿童移至隔离区。其中,口头指示是首选,因为这能让儿童学习自我控制。隔离原因解释是指干预者用尽可能简短、明确易懂的句子,为儿童口头说明被隔离的原因。让儿童理解自己为什么被隔离,有助于有效降低问题行为再次出现的频率。已有研究表明,许多儿童不清楚自己被隔离的原因,这使计时隔离的效果难以持续,而当儿童清楚地知道自己被隔离的原因后,计时隔离的效果会更好。〔7〕隔离释放是指隔离结束后,干预者让被隔离的儿童重新回到活动中。隔离释放有两种模式。一是根据固定的计时隔离时间,如按照儿童的年龄,一岁代表一分钟,时间到了就可以结束计时隔离。二是根据儿童隔离期间的表现,若在隔离期间儿童仍出现问题行为,干预者可适当延长隔离时间,但时间不宜过长。隔离释放既可以由儿童发起,也可以由干预者发起,即儿童自己告诉干预者隔离结束,或干预者告诉儿童隔离结束。强化是指当计时隔离结束后,干预者对儿童的良好表现予以肯定,如当儿童没有再出现问题行为或有其他良好的行为出现时。

    儿童对计时隔离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在使用计时隔离前,干预者可以与儿童一起为隔离区取一个名字,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计时隔离给儿童带来的恐惧感。另外,为了让儿童更好地理解计时隔离的实施步骤,干预者可以通过游戏等方式让儿童提前熟悉计时隔离的环节。

    (四)计时隔离的效果评估

    计时隔离是为了纠正儿童的问题行为,因此干预者需要对计时隔离的效果进行评估,即计时隔离是否纠正了儿童的问题行为。干预者可以通过建立日志的方式来评估计时隔离的干预效果。日志内容应包括儿童的姓名,计时隔离的原因,计时隔离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每次计时隔离的总持续时间,所用的计时隔离类型,以及在计时隔离期间儿童的行为表现等。〔8〕通过建立日志的方式,教师可以周或月为单位,对比儿童被计时隔离的次数,如果次数减少,则说明儿童的问题行为减少了,表示计时隔离的干预效果较好。

    三、应用计时隔离需注意的问题

    (一)保持平和的情绪

    干预者应明确计时隔离不是为了惩罚儿童,而是为了纠正儿童的问题行为。若干预者被儿童的问题行为激怒,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那极有可能会采取一些不适当的方式惩罚儿童。儿童在接受惩罚时,很难去反思自己的不良行为,更多的是感受到被成人的绝对权威压制。这样的干预往往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在使用计时隔离干预儿童的问题行为时,干预者要保持平和的情绪。只有保持平和的情绪,才能更好地帮助儿童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行为,提升干预效果。

    (二)计时隔离后及时强化

    计时隔离后若儿童的问题行为减少了,通过强化可以使儿童的良好表现得以持续。如果在计时隔离结束后不使用强化,那么儿童的问题行为很容易重新出现。在计时隔离结束后,若儿童表现出良好的行为,干预者应给予奖励,以增加这种良好行为出现的频率,减少儿童问题行为出现的次数。

    (三)增强目标行为的针对性

    在对儿童進行计时隔离前,干预者可以选取一种或两种问题行为,如咬人行为。若儿童出现咬人行为,就会被计时隔离。持续反复应用计时隔离来有针对性地减少儿童的咬人行为。如果选取的目标行为过多,那么儿童可能一整天都会处于计时隔离之中,这不仅会影响儿童正常的学习和活动,也会降低计时隔离的有效性。

    (四)科学使用计时器

    干预者可能会由于其他事情忘记或延迟结束计时隔离。科学使用计时器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可以使计时变得更加准确、客观。干预者应当将计时器放在离隔离区较近但儿童拿不到的地方。当计时器响起,就是提醒干预者也是提醒儿童计时隔离结束了。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00.

    〔2〕TERA? L? WOLF,T? F MCLAUGHLIN,RANDY LEE WILLIAMS.Time-out interventions and strategies: A brief review and recommend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2006,21(3):22-29.

    〔3〕简·尼尔森.正面管教〔M〕.玉冰,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9:109-112.

    〔4〕TANIA BLAZEVIC.Time-out room in the school setting〔J〕.Journal for Pedagogical Theory and Practice,2014,(1):213-221.

    〔5〕JANET? K? PORTERFIELD,EMILY? HERBERT JACKSON,TODD R RLSLEY.Contingent observation:An effective and acceptable procedure for reducing disruptive behavior of young children in a group setting〔J〕.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1976,9(1):55-64.

    〔6〕米尔滕贝格尔.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方法〔M〕.胡佩诚,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289-291.

    〔7〕CHRISTINE? A? READDICK,PAULA? L CHAPMAN.Young childrens perceptions of time out〔J〕.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2000,15(1):81-87.

    〔8〕WILLIAM? J WARZAK,MARGARET? T FLORESS.Time-out training without put-backs,spanks,or restraint:A brief report of deferred time-out〔J〕.Child & Family Behavior Therapy,2009,31(2):13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