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课文学写游记
叶红红
摘要:当代中学生随家人外出旅行已是常事,如何在游览途中以游记的形式记录见闻感受,从而获得写作知识技能的有效提升,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话题。文章以课文《登勃朗峰》为例,向学生细致解析创作游记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在领略课文美景奇人等生动内容的同时,充分掌握游记的写作技巧。
关键词:课文;学写;游记
中图分类号:G63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0-061
游记是记录旅行途中的所见、所闻和独特感受的文章,它可以表现山川风景、古迹名胜,也可以反映风土人情、地域文化,还可以介绍科学文化、科普知识,其中最常见的是对祖国壮丽山河和名声古迹的记述和描绘。写好这一类文章:一方面可使学生记录旅行途中的见闻经历,感悟启发;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可谓一举两得。那么,初中生写游记,该如何下笔呢?接下来就以马克·吐温的《登勃朗峰》为例,分析一下这篇课文对中学生写作游记的方法启示。
《登勃朗峰》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游记,学习要求是重视课文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游记特点。这篇课文记述了作者与友人登勃朗峰的经历,或渲染描绘,或白描写意,视角多变,视听结合,动静相宜。写上山时,用散文化的笔法,描摹山中奇景,怪石嶙峋,光影变幻,引人感叹山景奇幻,令人流连忘返;写下山时,转而以小说笔法,叙写奇人异事,旅途惊险刺激,车夫举止怪异,人物形象充满了传奇色彩,读之使人拍手称奇,意趣盎然。教学中,除了要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更要让学生讨论文中体现出的游记写法。
题好文一半,十分有必要先从本文的题目谈起。本文题目“登勃朗峰”,简洁明了,学生看了之后也能用同样的句式仿写几例,特点就是用“登”、“游”、“记”等动词加上游览地点。写游记,不在于题目有多新颖,能点明所游地点,交代清楚最主要信息就可以。让学生联想自己曾经游览过的地方,也能写出类似文题,而游记成败的关键是正文部分,以下就正文部分如何去写,结合例文,详述如下。
一、游踪清晰,重点突出
课文开头,作者即交代了前往目的地所乘坐的交通工具,路途上不同人群的前行特点,炎热的天气带给自己的特殊感悟。字里行间流露着轻松诙谐的意味,也奠定了全文的语言风格。第二部分(2~6段),写作者抵达阿冉提村前看到的勃朗峰变幻的美景。这一部分内容中,有明显的记录作者行踪地点的词语,“黑首”,“阿冉提村”,“勃朗峰”。第三部分(7~11段),写作者前往沙蒙尼途中偶遇的奇人奇事。这部分内容同样有地点标志词语,“马蒂尼”,“阿冉提”,“沙蒙尼旅馆”。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地点变换的词语之后,就可以顺势启发他们怎样安排游记顺序。
游记一般按照游览者的行动踪迹安排文章的记述顺序。行动踪迹简称“游踪”,就是作者从哪儿出发(本课为马蒂尼),按照何种路线前行,途中经过的主要景点有什么,最终停在何处。好的游记,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一般都交织在一起,且交代得清楚明白,景物的描摹也富有特色。学写游记,首先要理清自己的游踪。可以边写边融入一些表明时间、地点变化的词句,放在段首,在此基础上串联成为全篇的线索[1]。还要注意,写作的内容与看到的景物,游览的时间密切关联。要思考哪些语句总括描写,哪些语段具体描画,哪些景物需要浓墨重彩描绘,哪些景物只需简笔勾勒,进而对全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取舍安排。构思好游踪,可以帮助我们更紧凑的安排全篇的构思布局。
二、移步换景,手法多样
有人说,游记是文章和图画的巧妙结合,这个说法一语中的。游记所写之景,乃途中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心之所感、情之所触,取材广泛,手法多样,与散文高度契合。同时,又要把上述内容犹如摄像机镜头一般,色彩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读文如游览,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而写景又不能客观反映,还要融情于景,流露情思,方能引发读者共鸣[2]。《登勃朗峰》2~6段,集中写景,散文笔法的运用出神入化,状奇景于眼前,笔法高超自然,堪称范例。如写“黑首”之景,高处俯视,视听结合,色彩绚丽,对比鲜明,峡谷风景宛在目前。如描绘“白雪穹顶”的文字,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穹顶仿佛独据苍穹,色彩对比鲜明,主观感受强烈。如写勃朗峰周围山峰的奇形怪状,比喻排比综合运用,奇形怪状的山峰,无法名状的奇景,引发了读者无尽的想象。又如作者描繪眼前的一座山峰:“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刻间便飘忽不定,……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这段文字,抓住特点、摹形状貌;节奏整齐,韵律和谐;虚实结合、充满想象;色彩鲜明,变幻多姿;情景交融、传神细腻。总结一下本文的写景特点,不难得出游记写景之法。
恰当地描绘沿途所见的景物风貌,是游记的重点内容,主要是描写手法的灵活运用。描写时切忌平铺直叙,要抓住最美、最奇、最妙、最能打动游览者情思的景、人、物加以描绘,把自己饱览景物时最鲜明、最独特的感受传达给读者。如同为五岳名山,华山险峻,黄山奇特,泰山雄伟。同为险峻,有的奇峰罗列,有的潭深万丈,有的直插云霄。抓住景物的特点,方能写出景物的奇妙所在[3]。关于描写的方法,在写游记时可以尝试运用以下方法:总括描写法、工笔描绘法(如《春》)、白描法(如《湖心亭看雪》)、定点描写法(由一点观察四周)、动点描写法(从四周观察一点)、移步换景法、分类描写法(如《桂林山水》)、由远及近法、时间变换法等。运用以上描写方法时,若能注意到动静变化、视听结合、虚实相生、色彩对比、远近搭配、句式修辞、节奏韵律、情景交融等方面,那就真正成为优秀的山水画家了,写出的游记自然也能打动人心,充满情趣。这些手法在初中课文中都有范例可寻,稍加点拨,学生可心领神会。如本文的移步换景,就是动点动景,边走边看,对看到的景物逐次进行描绘。把握住了不同的立足点,才能体会到作者布局构思的精妙。又如本文的虚实结合,作者将自身置身于美景之中,再融入欣赏歌舞的感受,抒发海市蜃楼般的幻觉,还有瞬息万变、飘忽不定的情思等一系列联想,无不使读者充满遐想,心驰神往。这样有形有色、有声有味的画面,更能使读者领略游记的内蕴之美,从而陶冶灵魂。
三、融情于景,感悟独特
先看课文中的寓情于景的语段:“良久,我们终于感悟到……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作者的感慨是: 那些看上去奇幻美妙、光辉灿烂的事物,往往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犹如白驹过隙的人生之旅。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事物,我们往往会视之为珍宝,哪怕它并不具有很高的价值,但对平凡而重要的恩典却视而不见。这段文字明显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受,情景交融,蕴含哲理,发人深思。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别的伤感,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写作游记的过程中,绘景色而不止乎景色,抒情而不直接抒情,处理好景和情的关系,能使文章含而不露,意蕴深远,深切动人。“情不可以显出也,故即事以寓情。”有时直抒胸臆,有时则需要渗透在字里行间。“不精不诚,不能感人。”在抒情时,还要注意以下方面:情感要逼真,切忌矫揉造作;情景要水乳交融,贴切自然;情感要积极健康向上,这样才能使读者得到美感享受和情感陶冶。
四、奇人奇事,皆可入文
课文的后半部分堪称精彩,和前文散文笔法描绘勃朗峰美景相比,这部分运用小说笔法,塑造了马车夫的车技娴熟,充满自信,豪放热情的特点。前半部分详细描绘勃朗峰的美景,已使读者的思绪徜徉在阿尔卑斯山风光旖旎的山麓,获得了很多感性的认识和美感体验。继而写下山途中遇到的奇人异事,本就是游览途中的收获,且与美景之奇一脉相承。小说笔法的运用,使文章内容奇上加奇,让人真切地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美,起到丰富文章内容和深化中心的作用。这种布局安排,情文并茂,自然之景与人情之美自然结合,给游记写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再看塑造人物形象的具体方法,语言描写:“我是车夫之王啊。你看着吧!”神态描写:出发前,“把握十足”;途中飞速行车,“神情威严”;险遭不测时,“面不改色,和颜悦色”。动作描写:“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这些描写内容,抓住人物特点,语言生动传神,线条明快,马车夫自信自乐,逢客人热情大方,遇危险气定神闲,到终点洒脱自如,无疑给读者留下了比前文更加深刻的印象。抛开游记角度,这种高度洗练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本身就需要中学生熟练掌握,此处再作强调,学生必然印象深刻。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使学生明确:在自己创作游记时,除了写景,还要善于拓展。筆触可以涉及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奇闻异事,民俗风情等,手法上可以借鉴小说手法,丰富文章内容。也可以旁征博引,说古论今,或对某些情况作必要说明,或者给某些传说提供实施依据,记录相关的文化常识。这样安排,会使读者通过阅读自己所写文章,积累一些知识见闻,获得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
综上所述,对《登勃朗峰》的解析,告诉学生创作游记要把握住四个要素,即游踪要清晰,生动描绘景色,融情入景,记录奇闻异事。除此而外,在旅行中,要养成随手记录感触的好习惯,下笔时从最容易的地方起笔,用视觉化的方式思考,注意开头和结尾等。文章写好后,配以图片文字,在“美篇”一类的平台发布,不但会丰富旅行体验,也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自信。就能像马克·吐温一样,在轻松地带领我们欣赏阿尔卑斯山最高峰勃朗峰奇幻景致的同时,也使我们感受到了当地热情醇厚的民俗风情,更领会了作者对世事人生的无限感慨,读完之后收获良多。
参考文献:
[1]林好.跟着课文学写游记[J].汉字文化,2018(23):173-174.
[2]李华.文学文本《登勃朗峰》的写作特点分析[J].散文百家(理论),2020(08):32-33.
[3]黄松海.紧扣游踪 有物有序——游记写作技巧谈[J].初中生,2009(33):14-17.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第十中学,甘肃 平凉 74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