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证据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进策略

    蔡梅香

    摘要:基于证据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进,需要教师更新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积极探寻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以通过改进后的合理化课堂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基于证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进策略

    一、变应试课堂为以生为本的课堂

    传统数学课堂上单纯的知识讲授是课堂的主旋律,失去了缜密的思维与真理的追寻,变成了定理、定义的生搬硬套。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认清应试课堂的现实存在性,并自觉探寻数学教学的内涵。这样的应试课堂是以追求应试成绩为目标的一种功利性的行为,呈现鲜明的技术性与极端的工具性,与学科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相佐;这样的应试课堂不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自主感悟,自主发现,自主创造、创新;这样的应试课堂是一种研究应试技巧,研究考试规律,与人类文明传承与发展相背离的教学行为;这样的应试教育课堂在现实中是存在着的,而且是相当严重的。

    二、变灌输课堂为高峰体验的课堂

    传统的数学课堂以“灌输式”为主,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课堂的“话语权”在教师,学生只有被动的接受知识,严重压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妨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极大影响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必须变灌输的课堂为学生高峰体验数学的课堂。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曾经说过,高峰学习体验是极为生动的。让学生拥有高峰体验,就必须使数学课堂具有思维密度、思想深度和情感温度,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力。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获得高峰学习体验呢?从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五年级上册“找规律”第60页“练一练”第1题的教学片断中能窥见到努力的方向。

    1.判断并设计规律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题目,依次将围棋子摆成一排:○○●●●○○●●●。

    师:说一说这样摆放有怎样的规律?如果依此规律一直排下去,第25枚棋子应该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主设计一个规律,将棋子摆出来,并提出一个问题让同伴算一算。

    学生自主设计规律摆棋子,并提出问题让同伴解答。教师选择学生展示其作品,选择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让其他学生解答。

    2.设计与解决问题

    教师课件出示题目:○○○○,○○○○,……

    师:每4枚棋子一组,按照同样的规律排列,请大家设计第一组中棋子摆放的情况,以确保第25枚棋子是黑色的。

    学生思考后,教师出示设计:●●●○,让学生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设计,提出多种方案。例如,●○●●,●●○●,●●○○,等等。

    师:摆的方法很多,但是要确保第25枚棋子是黑色的,应该如何设计呢?

    生1:因为25÷4 = 6……1,所以每组的第一枚必须是黑色的。

    生2:只要每组第一枚棋子是黑色的就行了,其他的棋子任何颜色都可以。

    教师用课件指出设计的关键,即●○○○,●○○○,……

    上述教学片断是对教材习题的创新改编,这样的改编拓展了质疑的内涵。“判断并设计规律”的教学环节旨在让学生判断棋子的摆放规律,并借助于计算探究指定棋子的颜色。让学生自主设计规律,有利于深化学生对周期内涵的认识;不同学生的设计规律和提出的问题是多样化的,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变被动课堂为自主建构的课堂

    传统数学课堂以“教”为中心,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主导作用被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教”与“学”本末倒置,这与新课程理念是相悖的。如何在课堂上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教”与“学”的理念,强调数学学习中学生的自主建构,变被动的课堂为自主建构的课堂呢?看教材三年级下册关于“年、月、日”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出生的日子吗?你们还知道哪些特殊的日子?

    生1:国庆节是10月1日。

    师:很好!通常表达时间需要用到哪些单位?

    生2:年、月、日。

    师:老师课前让同学们准备了年历片,取出来独立观察你手中的年历片,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观察年历片。

    师:习惯上我们把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那么一年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想一想有没有记住它的好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师:大家都会用脑记,那么听说过“拳手记法”吗?翻开教材第48页,自己先学一学,然后同桌之间说一说。

    “年、月、日”是继“时、分、秒”之后安排的關于时间计量较大单位的知识,其特点是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有所接触,具有一定的基础,但是知识掌握不全面、不系统。而数学课堂应该专门教学,让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完成对于“年、月、日”知识系统而完整的认知建构。上述教学片断从生活交谈开始,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常识出发,引发学生学习与关注课题的兴趣,导出学生已经具有的部分相关知识,将“年、月、日”知识中的未知部分,如月份天数不一、大小月分布、一年天数计法、四年一闰的设置等,按照有关逻辑顺序续接、镶嵌到学生的思维中,使学生尽可能自我生长出对“年、月、日”知识的完全建构。

    总之,基于证据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改进需要教师更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积极探寻基于证据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改进策略,以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志强.探究活动中搜集、呈现和整理证据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上),2017(2).

    [2]贾美华,黄冬芳.基于证据的教学改进研究[J].基础教育课程,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