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非营利性MOOC运营机制探析:edX经验及启示
赵磊+朱泓+吴卓平
【摘要】技術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MIT和哈佛大学在技术引领的教育变革中异军突起,并在继承OCW之开放共享原则的基础上联合创建了edX网络课程平台,向全世界传递高质量的学习资源。该平台以“非营利性、精英主义和教学研究”为价值取向,凭借创始会员和普通会员的协同创新以及有效的经营管理,创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MOOC联盟、管理机制、课程资源、教育技术、学习方式、收益渠道与合作模式。但是,它也面临着课程完成率低下、现行资源及政策限制等诸多挑战。对于我国而言,需要借鉴edX的先进经验,创新经费保障思路,加强校企合作,突出课程质量与特色,以推进中国MOOC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美国;非营利性MOOC;MIT;哈佛大学;edX
【中图分类号】G7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7)12009005
【收稿日期】20170405
【作者简介】赵磊(1984—),男,辽宁绥中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改革;朱泓(1963—),女,江苏江阴人,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教学管理;吴卓平(1987—),女,安徽安庆人,博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作为MOOC的引领者,美国MOOC的研究与实践一直位于世界前列,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与前沿性。其中,Udacity、Coursera与edX“三驾马车”是美国MOOC的发展基石,亦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MOOC平台,其创立与运营成为了MOOC发展的成功典范,开启了“互联网+教育”的有效模式,彻底搅动了世界MOOC市场。与Udacity和Coursea相比,edX是一个非营利性的MOOC平台,其运营机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分析edX的运营机制及面临的挑战,对我国MOOC本土化建设与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一、edX的创立背景与价值目标
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一方面,创建了新的教与学方式,推动课程教学从传统单一的讲授模式向在线或混合模式发生转变,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实现了真正的互动;另一方面,促进了教学结构变革,教师不仅是知识的讲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研究者、引导者和服务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者。网络的连通性打破了身份、地位和时空界限,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们提供了共同学习的机会。一些世界级顶尖高校顺势加入其中,企图牢牢把握这一契机,联合更多大学参与在线教育,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校的国际声誉和教师的社会知名度,共享优质的学习资源,让高深学问惠及更广泛的人群,进一步扩大教育民主,促进教育公平。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和哈佛大学是这场革命的先行者,发挥了引领全球教学变革的作用。
2002年,MIT启动了开放课件项目(Open Course Ware,OCW),首次基于互联网大规模发布了一系列由本校教师创建的支持教学和学习的课件,供全世界的学习者免费使用,从而掀起了人们探索与践行开放教育的热潮。2010年,哈佛大学启动了网络公开课项目,为全球的学习者提供了36门课程视频,展示了哈佛深厚的文化内涵,打破了精英大学的知识垄断。2011年12月,MIT推出了MITx在线学习项目,用于校内学生课外学习和实验学习。2012年5月,MIT与哈佛大学合作,基于MITx项目和开放学习项目(Harvard Open Learning Initiative)各出资3000万美元,共同创建了edX(https://www.edx.org/)平台,继Udacity和Coursea之后,进一步推动了MOOC的发展。
edX是MIT和哈佛大学整合校内资源联合开发的MOOC平台,并逐渐形成了以 “非营利性、精英主义与研究情结”为价值取向的发展路线,具体目标是:创建开源MOOC平台,允许合作机构、高等教育者和教育技术专家创建学习工具,赋予平台新的功能,为分布在世界任意角落的任何群体提供免费的优质课程资源与增值的学习服务;支持校内外教师开展教学和学习研究,了解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了解技术与教学、学习之间的关系,把在线教育技术融入传统大学的教与学,通过教学方法的革新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包括课堂学习与实验课程);肩负时代责任,拓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空间,推广开放在线教育,鼓励更多的大学加入网络开放课程的建设。[1]
二、edX运营方式
1合作机构与管理机制
近年来,edX在发展过程中一直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以精英大学联盟为核心,快速拓展合作对象,分别创建了xConsortium与“MOOC.org”两条清晰而独立的高等教育产品线。该平台的合作伙伴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创始会员联盟。由于继承了所属区域和两所创始高校的精英文化传统,edX十分重视合作高校的声誉和教学质量,为此,该平台联合了世界级的顶尖名校创建了xConsortium在线教育联盟。这些高校是edX的创始会员,肩负并驱动着edX的愿景与使命。除了MIT与哈佛大学两个伙伴学校之外,这些会员还包括美国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康奈尔大学,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和麦吉尔大学,韩国首尔大学,日本京都大学以及我国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及香港大学等。另一类是普通会员。2013年9月,edX注册并与Google联合创建了“MOOC.org”平台。尽管与xConsortium相比,该平台降低了合作标准,但还是将经过筛选的高校、非政府组织、商业机构和备受关注的高质量课程的建设者和教育工作者吸纳为会员,并允许其利用平台的Course Builder工具,创建MOOC,改善学习环境,管理课程品牌,增强学习体验,提升教学服务质量。[2]这样一来,edX既迅速扩大了合作的范围,提升了自身的影响力,又为MOOC教育潜力的进一步挖掘提供了可能。截止2017年1月8日,edX共有50个创始会员和57个普通会员,共同开设课程1 333门,覆盖了计算机技术、工程、数学、人文及管理等30个学科。
2核心课程资源
edX的课程资源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共分为五类,分别是验证证书课程(Verified Courses)、学分课程(CreditEligible Courses)、职业教育课程(Professional Education Courses)、高中课程计划(High School Courses)及X系列课程项目(XSeries Programs),用于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其中,验证证书可用于向雇主、高校或其他机构证明学习者的身份,展示学业成就或工作的胜任力,学习者只要通过身份认证和课程考核,便可获得此类证书;[3]学分课程由edX和部分州立大学联合开发,弹性化程度颇高,旨在为完成课程的学习者提供相应学分,如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与edX合作创建了“全球化新生学院”(Global Freshman Academy),为世界各地的学习者提供新生級别的课程,授予学分,学习者可自由选课,自定步调进行学习,为完成的课程支付费用;[4]edX与世界级的教学名师和行业专家展开合作,开发了职业(或继续)教育课程,为学习者提供职业能力认证或继续教育学分,以帮助在职人员提升职业技能,优化个人简历,获得竞争优势;[5]X系列课程项目由edX与全球知名大学或顶级专家、教授联合建立,旨在促进学习者对某一学科、领域或课题的认知,一个项目由某一学科、领域或课题内难度递进的若干门课程构成,学习者按顺序完成这些课程后,才能获得X系列证书;[6]另外,edX还为全球中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高中课程,这些课程覆盖英语、数学、生物、计算机等学科,有利于教师整合优质资源,实施翻转课堂,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应对AP考试,做好攻读大学学位的准备。[7]
3技术特征与学习方式
与Coursera和Udacity追求商业利润的目的不同,edX继承了OCW的免费开放与共享原则,强调教育产业的公益性和教育投资的公益性回报,其目的不仅在于为世界各地的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课程资源,还包括对新技术背景下的教与学进行研究,开展在线学习与混合学习实验,利用技术促进传统课堂和在线学堂的有效教学。[8]
除了MOOC平台的共有特征之外,edX还具有自身的技术特色。一是平台的开源性,即为高校、企业、教师个人或社会大众提供具有开源结构的学习管理系统、软件工具及相关服务,允许其对软件进行使用、修改、发布与运行,从而达到开发数字化课程,改善或增进平台功能,进一步优化在线教育,促进MOOC多元化发展之目的,同时有利于edX和各个会员机构共享教学研究成果,协同创新、互惠共赢,如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就是借助edX开源代码开发的。二是运用了大数据学习分析技术,亦即收集、共享大量的有关学习的数据,描绘出学习者个体或群体的学习轨迹,开展定性或定量的教育教学研究,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设计,促进学习者的有效学习,提升教学学术价值。如教师可以利用结构主题建模(Structure Topic Modeling)工具对成千上万的讨论帖进行分析,提取关键主题,并统一发布与这些主题相关的回答,或采用文字云图工具(Word Cloud)快速提取关键词,对学生行为做出及时的反馈,也可采用A—B测试检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9]三是使用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技术,增强学习效果。如利用Websim软件建立网络虚拟实验室,进行模拟电路实验,或利用3D建模技术仿真陶俑形象。[10]四是利用各种社交软件,如Google+、Twitter、Facebook等,构建在线学习社群或社交平台,为学习者之间或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在线交流与协作创造条件。
edX的教学特色在于其不仅打破了传统的以面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创建了基于内容的在线学习模式,同时还促进了各会员大学围绕MOOC展开各种合作,创新校内教与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学习体验。edX的在线教学模式主要是围绕课程内容,综合运用交互视频、学习分析、在线实验和课程论坛等各种教育技术搭建MOOC学习平台,[11]促进学习者展开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高深学问。许多会员大学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混合教学、SPOC学习、翻转课堂等诸多尝试,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如哈佛大学法学院的“版权法”(Copyright)、肯尼迪政治学院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媒体面临的主要挑战”(Central Challenges of American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and the Press: an Introduction)、加州大学的“云计算与软件工程”(CS169x)及清华大学的“电路原理”、“中国建筑史”等。
4收入形式与合作模式
edX不以营利为目的,并不意味着没有收入渠道,不获得任何经济收益,用于保证平台的持续运营。不过,edX的收入来源仍具有自身特色,主要包括启动资金及捐赠、课程证书及合作收益三个方面。
绝大多数风投机构为MOOC提供资金,都是一种投资行为,目的在于追逐经济收益,期待在未来获得高额的利润回报。由于非营利性的经营理念,edX不提倡追名逐利的行为,规避了Coursera和Udacity外部融资的做法。除使用创立初期的6 000万启动资金外,edX还努力与学习者和其他社会人士沟通,获得他们的捐赠,以维持日常运营。
edX的课程证书主要分为“荣誉编码证书”(Honor Code Certificate)、“验证证书”(Verified Certificate)和“X系列证书”(XSeries Certificate)三类。其中,“荣誉编码证书”和“验证证书”均可证明学习者已通过了某门课程的学习,唯一的区别在于前者不验证学习者的身份,是免费的,后者需要进行身份审核,并根据课程标准收取相应费用。“X系列证书”不仅要求学习者通过身份认证,并支付学费,而且规定学习者按照难度标准依次完成一系列的课程,才能获得证书。
edX与高校的合作模式主要包括三类,即高校自主服务模式(university selfservice model,A类)、edX支持模式(edXsupported model,B类)与混合模式(A+B),在不同模式下,收益形式不同(见表1)。
表1edX的合作模式、主要业务与收入形式
合作模式主要业务收益形式A类模式只负责课程的发布与运行,课程由高校或教师自主开发
学期课程:5万美元/门/学期
持续开设的课程:1万美元/门/半年
剩余收入:获取50%B类模式课程开发与网络运
营
开发费用:25万美元/门
运营费用:5万美元/门/学期
剩余收入:获取70%A+B模式同时提供以上两种服务A类模式的最低费用+B类模式的补充费用资料来源:Kolowich S. How EdX plans to earn, and share, revenue from its free online courses[J].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2013, 21.三、edX面臨的挑战
1课程完成率不高
MOOC面向全球学习者传递了优质的在线学习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高等教育普及化与开放化的发展,但长期以来其课程完成率(注册学生中完成课程的人数比率)仍持续偏低。根据Jordan在2015年的统计,MOOC的课程完成率介于0.7%—52.1%之间,平均值为12.6%,[12]而edX部分品牌课程的平均完成率还不到8%,低于MOOC整体发展的平均水平。[13—14]为此,课程完成率和在线教学质量的有效控制及评估问题仍然是一直令其困扰并亟待解决的大问题。目前,edX似乎有忽略课程完成率的倾向,宣称课程证书的获得才是学习者有效学习的表现,并强调认证证书的获取率应作为评价MOOC质量的重要标准。[15]开放教育追求教育的公平性和学习者的大规模性,MOOC学习者之学习动机具有多样性的特征,不同学习者之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不同,势必会影响课程的完成率。从这种意义上看,上述观点的确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仅强调课程的认证率,而忽视课程的完成率,是否有利于MOOC的质量保障、持续发展与创新扩散还需进一步探讨。
2现行资源与政策的限制
从成本上看,MOOC的开发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等等。[16]杜克大学2013年的研究报告表明,一门MOOC的建设与发行需要600小时以上的时间,其中教师要付出的时间约420个小时。[17]对于edX而言,两校投入的6 000万美元仅能用于平台的初期建设与运营,如果要开发课程,则需追加投入;通常情况下,开发一门课程需要10万—20万美元,之后的每一轮修整,还需要7 000—70 000美元,如果需要对课程进行改进、更新与提升,则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以保证课程的新颖性。[18]由此可见,尽管edX是非营利性的MOOC平台,但仍需要可持续的经济运营模式,亦即平台的非营利性与持续发展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冲突。如前所述,edX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矛盾,企图通过各种合作模式与增值服务,开拓多元的融资渠道,解决这一问题,从而把大部分的课程成本从学习者身上转移给企业和高校。但这种收益模式无形中给高校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和人力负担,对其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具有消极影响。2013年,阿默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的教师委员会以70∶36的投票结果拒绝了与edX的合作,理由是这种模式与学校的教学理念大相径庭,未来的经济收益和教学前景均不明朗,而且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25万美元或更多),花费教师的精力及时间,为此必须对MOOC采取谨慎的态度。[19]另外,一些公立大学也拒绝引进edX课程,原因是他们担心这种合作可能会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拉大公立大学与名牌私立大学之间的差距,使学校的部分教师成为助教。[20]
四、edX对中国MOOC的发展启示
1创新MOOC经费保障的思路
我国的MOOC平台是依托于政府和高校教学系统,由国内顶尖大学创建的非营利性的教育项目,目的在于探索如何利用技术促进在线教学和混合教学,从而为高校提供服务,有效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组织性质和教育愿景上与edX有诸多相似之处,如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上海交通大学的“好大学在线”等等。国家的政策法规和高校的经费支持是其得以持续运营的重要保障。由此可见,我国的MOOC平台在经济上缺乏一定的独立性,一旦政府和高校不再提供支持,其将难以实现持续发展。与我国MOOC不同,edX尽管也是由高校注资创建,但拥有多元的收益渠道,如课程证书或社会捐赠等,不仅保持了部分非营利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身的发展需求。为此,我国MOOC机构可借鉴edX的相关经验,创新经费保障的思路,借助互联网产业的优势,探索新的商业策略、增值服务模式与社会资助方案,以实现自主化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探索更加开放、灵活的高等教育模式,为高校创造新的经济收益。
2加强高校、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联盟
edX开辟了xConsortium与“MOOC.org”两条产品线,分别用于开发精英大学的精品MOOC和拓宽合作广度,促进基于技术的教学研究。它的合作伙伴既包括世界级的顶尖大学,又包括全球知名的课程建设者、教育工作者或商业机构,它们形成了基于MOOC的教育共同体,并通过协同创新的方式促进了edX的发展。“而我国的MOOC建设尚处在自给自足的阶段,长期以来,在资源管理上高校之间的戒备心较强,一直将优质资源封闭管理,即使存在合作,也只是发生在毗邻区域,致使教学资源流转不畅”,[21]在线教育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不利于跨校选课、学分转换机制的推进,不利于优质课程资源的开放共享。另外,国内知名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多发生在科学研究、知识转移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对于教学项目参与较少。除百度、网易、智慧树、果壳网等在线教育机构外,大部分企业几乎没有关注过MOOC的研究与实践。这对MOOC而言,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损失。为此,政府部门有必要采取各种政策鼓励高校、企业之间协同合作,一方面打破高校之间的资源壁垒,创建高校MOOC联盟,开展教学学术研究,开发高质量的MOOC,探寻MOOC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以及有效的MOOC教育实践模式,创新高校教学方式,为国家提供应用开放教育资源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政策建议,推动MOOC快速融入我国公立大学教学系统,促进高校课程模式和教学结构的变革;另一方面形成MOOC平台、普通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盟,充分发挥品牌大学、地方性大学和知名企业各自的优势,促进高深学问在学习者、大学教授和行业专家之间的无障碍流动以及MOOC资源本土化的创新扩散。
3追求MOOC的高質量与特色化
edX创建了xConsortium与“MOOC.org”两大课程联盟,并提倡成果导向的课程认证服务,既渗透着其自身浓厚的精英情结以及对MOOC教学质量的重视,又彰显了注重学习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特色,这一点十分值得借鉴。但是,edX仅重视课程认证率而忽视课程完成率的倾向,亦值得我们警惕。在现行制度的关照下,课程质量(尤其是完成率)是MOOC的生命线,运营特色体现了MOOC平台的教育愿景,二者是MOOC有效创新扩散的决定性因素,为此开发质量与特色兼具的MOOC显得十分必要。首先,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学科特点、教学资源和地域优势,建立富有特色的MOOC平台。其次,我国不仅要创建精英大学的课程联盟,开发优质MOOC,更要做好顶层设计,探寻有效的教育实践模式,如基于MOOC的混合教学模式,以及质量保障模式,如建立招生标准与机制、教学质量评估模式、学习支持服务模式以及课程认证模式,加强对MOOC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edX.About[EB/OL].[20160723].https://www.edx.org/aboutus.
[2]edX. Schools and Partners[EB/OL].[20160723].https://www.edx.org/schoolspartners.
[3]edX.Verified Certificates[EB/OL].[20160726].https://www.edx.org/verifiedcertificate, 20160726.
[4]edX.Start Learning with Global Freshman Academy Begin your freshman year of university on edX[EB/OL].[20160726].https://www.edx.org/gfa.
[5]edX.Advance your career[EB/OL].[20160726].https://www.edx.org/professionaleducati on.
[6]edX.Master a subject with an XSeries Course Program[EB/OL].[20160726].https://www.edx.org/ xseries.
[7]edX. Get College Ready. Get Ahead. Get Learning![EB/OL].[20160726].https://www.edx.org/highschool.
[8]Rhea Kelly. Inside the FirstYear Data from MITx and HarvardX—Harvard researcher Andrew Ho on what we can learn from the first set of edX MOOC data[EB/OL].(20140127)[20160726].https:// campustechnology.com/Articles/2014/01/27/InsidetheFirstYearDatafromMITxand HarvardX.aspx?Page=1.
[9][18]张麒,刘俊杰,任友群.哈佛“慕课”深度谈——访哈佛大学副教务长包弼德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14(5):4—10.
[10]董晓静,洪明.美国Edx平台的运作方式、特点和面临的问题[J].中国远程教育,2015(7):47—51.
[11]Breslow L, Pritchard D E, DeBoer J, et al. Studying learning in the worldwide classroom: Research into edXs first MOOC[J].Research & Practice in Assessment, 2013(8):13—25.
[12]Jordan K.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completion rates revisited: Assessment, length and attrition[J].Th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ributed Learning, 2015,16(3):341—358.
[13]Jordan K. Initial trends in enrolment and completion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J].Th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ributed Learning, 2014,15(1):133—159.
[14]Francis P J. Students demographics and behaviour in a series of Australian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S)[C]//Proceedings of The Australian Conference on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formerly UniServe Science Conference), 2015:108—113.
[15]Ho A D, Chuang I, Reich J, et al. Harvardx and mitx: Two years of open online courses fall 2012summer 2014[EB/OL].http://dspace.mit.edu/bitstream/handle/1721.1/96825/SSR Nid2586847.pdf.
[16]Casey J. Taking care of busines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MOOCs and Open Education[EB/OL].(20131216)[20160726].http:// alto.arts.ac.uk/l024.
[17]Belanger Y, Thornton J.Bioelectricity: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Duke Universitys first MOOC[EB/OL].(20130205)[20160726].http://dukespace.lib.duke.edu/dspace/handle/10 161/6216.
[19]Kolowich S. Why some colleges are saying no to MOOC deals, at least for now[J].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2013(29).
[20]Tracey R. Much ado about MOOCs[J].Training & Development, 2014,41(4):18.
[21]翟雪松,袁婧.MOOC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10):97—102,109.
An Analysis of Nonprofit Operation Mechanisms of MOOCs in the USA: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from edX
ZHAO Lei1, ZHU Hong2, WU Zhuoping3
(1.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81;
2.Graduate School of Higher Education,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
3.China Education Decelopment Center of Machinery Industry, Beijing 100823, 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has already changed learning. MIT and Harvard University, which set up edX based on the open and sharing principle of OCW to spread highquality learning resources all over the world, emerged in this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led by technology. As a nonprofit, highquality and researchbased MOOC, edX created special MOOC consortiums, management mechanisms, course resource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learning methods, revenue channels and cooperation models by means of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mong charter members and regular members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However, it may face some challenges involving of low completion rate of courses and the restrictions of current resources and policy. Accordingly, it is necessary to innovate the funds safeguard mechanism, enhance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highlight the qual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urs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MOOCs based on experiences of edX.
【Key words】the USA; nonprofit MOOCs; MIT; Harvard university; edX(編辑/赵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