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魏衍胜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腾飞的同时也带动了非政府组织的快速壮大。使之在社会各个方面对社会各阶层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非政府组织在我国起步较晚,因此在实践过程当中,非政府组织也同样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境。因此,认清现阶段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并仔细分析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然后试图寻找非政府组织的稳定发展的路径已经是社会各界的共识。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发展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3-0079-02

    一、非政府组织的相关理论概述

    (一)非政府组织的概念界定

    非政府组织最先是联合国成立时提出的一个概念,它主要是指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根据管理的事务和相关国家、国际非政府组织进行磋商与协调。联合国对于非政府组织的定义是:在地方、国家或国际级别上组织起来的非赢利性的、自愿的公民组织。它们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并发挥着人道主义作用,将公民关心的问题向政府反映、鼓励和监督政策在社区上的政治参与。[1]在一定的程度上它们也提供与分析专门知识,充当早期预警机制。然而目前学术界对非政府组织的概念界定并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美国学者莱斯特·萨拉蒙教授认为任何一个组织,如果同时具备了这五种特征,那么它就是非政府组织。即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志愿性、自治性。[2]清华大学非政府组织研究所的王名教授对非政府组织的定义为: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3]南开大学李维安教授对非政府组织的定义是指:具备法人资格,以公共服务为使命,享有免税优待,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盈余不分配给内部成员,并且具有民间独立性质的相关组织。[4]

    结合以上概念,本文综合分析认为,非政府组织指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具备自治特点、不隶属于政府行政组织体系的独立社会组织。

    (二)非政府组织的特点

    相对于政府和企业来说,非政府组织有着与政府和企业相对独特的特征。其一般特征有:第一,非营利性。这一特征主要是针对企业来说的,相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非政府组织在运作的时候是不将营利作为运营目的的,同时也不会进行相应的分红。但是这并不代表非政府组织在运营的过程当中不营利,而是将营利部分用来促进组织的发展和壮大。[5]第二,非政府性。这一特征指的是非政府组织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组织,尽管它要接受政府的领导和管辖,但是这并不代表它就是政府的一个附属机构,它有自己特有的组织决策能力,以自己的方式为社会提供产品与服务。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靠的是广泛的人民群众和丰富的社会资源,是自下而上形成的民间自治组织。第三,公益性或志愿性。非政府组织不以利润为动机,尽最大的可能利用社会公众提供的资源,提供给全社会所有公众都可以使用的公共产品或者是都可以享受的公共服务。非政府组织运作的方式都是公开透明的。

    二、我國非政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非政府组织具有强烈的官办性质

    在我国,非政府组织很少是自下而上自发成立的,大部分都是经过政府的帮助、指导成立的,其自身具备的能力比较薄弱。所以,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官办色彩非常浓厚,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非政府组织的具有过于行政化的工作方式、办事作风。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非政府组织依附于政府,一方面不仅要受到民政部门的领导,另一方面主管单位还要对其进行一些必要的监督和管理。因此,我国非政府组织要接受双重管理。第二,非政府组织在经济上严重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支持,缺乏本身的经济独立。第三,非政府组织的内部管理层一部分都是公务员,来自于政府。因此,在我国,普遍上将非政府组织视为政府部门的附属部门,导致非政府组织的运作模式具有很浓的“政府”色彩。

    (二)非政府组织发展极其不平衡

    在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极其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各领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非政府组织很少插手那些急需政府参与解决的社会问题,例如大学生就业问题、进城务工人员的安全保障问题等相关问题。反而过多地介入那些不怎么耗费人力物力。但是回报又相当丰厚的领域。第二,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作为区域中心的城市,比农村拥有天然的优势,拥有更多的资源,因此发展也是相当的迅速,更容易吸引更多的非政府组织。但是在农村地区,政府部门对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缺少相应的关注和支持,使得城市、农村之间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状况极其不平衡。

    (三)非政府组织独立性发展不够成熟

    在我国,非政府组织无论大小,其最初的目标都是为了公益。[6]然而,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其独立性的发展往往不够成熟,也就违背了原来的发展初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工作中缺乏主动性,是因为政府掌控着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大部分资源。第二,正是因为非政府组织接受的是多头管理,所以极易导致非政府组织在组织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受到领导机构的干涉和限制。这大大阻碍了非政府组织发挥它应有的功效。

    三、非政府组织发展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自身的能力建设与水平上受限,制约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在我国,虽然非政府组织的种类繁多,但是真正能够达到高效率、高水平、规范成熟的数量就很少了。这些非政府组织在能力与水平上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制约了这些组织的发展程度,使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与此同时,在表达基层群众利益需求和满足群众愿望的过程中,由于其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不能够完全充当基层人民群体的代言人,因此有些组织的信誉就会遭受到质疑。

    (二)法律环境与监管制度的缺陷,制约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我国现行的法律环境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和不足,迫切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作为非政府组织发展保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监管制度方面的制约。部分主管部门对非政府组织监管地过于苛刻,抹杀了其活动发展的自主性。第二,立法制度方面的制约。在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方面,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导致无法对其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

    四、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相应对策

    (一)提高非政府组织自身的能力建设和水平

    第一,明确宗旨,提高自身能力。非政府组织应该着重关注政府管理相对弱化的领域,特别是那些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但是政府作用不到位的问题,例如基础教育、扶贫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这就需要非政府组织与政府进行积极有效的交流合作。非政府组织要善于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社会资源和各种渠道,积极配合政府工作的开展和进行,来弥补政府职能的缺失。

    第二,規范建设,提高人员素质。首先,非政府组织应强化本身的自律意识。这需要健全组织内部的治理结构,加强组织的自我约束。其次,非政府组织需要尽快建立健全各种规则制度,以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组织制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7]。最后,非政府组织还要建立一整套道德体系标准,规范组织建设。

    (二 )创新非政府组织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

    第一,不断创新管理理念。推进非政府组织管理理念的创新,务必要做好以下几点:1.转变非政府组织原本固有的依赖观念,非政府组织要及时的从传统的依赖观念当中脱离出来,真正的做到自力更生,增强组织本身的资金筹集能力,而不是完全依靠政府资金支持。[8]2.促进政府和社会组织分离。高度重视并坚决杜绝政府管理者对非政府组织进行控制的现象的发生,禁止政府人员同时担任非政府组织职务。

    第二,不断创新管理制度。1.调整管理体制。针对不同种类的非政府组织,应该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摆脱过去一刀切的方式。例如那些专业性较强的(科技类、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等),由民政部门实行管理;而那些综合类的非政府组织,可以考虑建立监察理事会来对其进行管理。2.创新登记制度。我国对非政府组织的登记管理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非政府组织准入的门槛过高。因此政府需要着力解决这一问题,但是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一些重要领域的非政府组织还是不能降低对其的准入门槛,但是相对不那么重要的领域,就可以适当的降低。

    (三)培育有利于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社会环境

    第一,加强和培养公民的社会公共意识。目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我国公民的社会公共意识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随之带来的是公民对自身的价值的认可。这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必要保障。然而,与西方其他国家相对比,我国公民的社会公共意识仍然稍显不足。因此,加强和培养公民的社会公共意识,推动公民积极从事参政、议政、选举、监督等一系列政治活动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第二,完善我国的民主参与机制。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而完善的民主参与机制就为非政府组织的良好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完善的民主参与机制,可以激发公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和民主观念,使的非政府组织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五、结语

    非政府组织作为新兴的社会发展趋势之一,寄托着我们对于现代化、民主化社会理想的憧憬。在观察与分析非政府组织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客观冷静地面对现实,认真思考其在发展中不可回避的困难,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国的非政府组织才会慢慢走向正轨,迈入新阶段。

    参考文献:

    [1]杜英歌,刘延平.中国非政府组织面临的立法困境 及改革[J].东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2]莱斯特·M·萨拉蒙.非营利部门的兴起[M].何增科 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10.

    [4]李维安.非营利组织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5.

    [5]蒋冬青.新时期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J].党政干部学刊,2012,(10).

    [6]范海玉,宋望.论当代中国非政府组织自治与政府 规制的法律协调[J].河北学刊,2011,(4).

    [7]王名.中国NGO能力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 国非营利评论,2012,(12).

    [8]张玲.国际非政府组织准入制度研究[J].河北法学, 2011,(5).

    [责任编辑:秦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