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镇低龄老年人就业分析老年人口红利的利用

    李晓宁

    

    

    

    摘 要: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倡导老年人积极老龄化、充分挖掘“老年人口红利”成为社会的需要。鼓励老年人再就业以充分开发老年人力资本成为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减轻社会抚养压力的重要举措。但是目前的老年人再就业比率普遍偏低,通过CGSS2015调查数据研究老年人再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可以有針对性地制定政策,完成“老年人口红利”的深度挖掘。

    关键词:老年人口红利;低龄老年人;老年人再就业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6.211

    1 “人口红利”消退和老龄化社会

    “人口红利”一词最早出现于1997年,由经济学家Bloom和Williamson等学者在分析“东亚奇迹”原因时提出的。学者普遍认为,“人口红利”是指人口转变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低人口负担比的利好人口年龄结构,有助于经济投资和经济发展。“人口红利”是人口的产出和贡献,包括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等诸多方面的产出和贡献,不同的人口有不同的产出和贡献。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10年以后,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比重开始下降,此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人口红利”开始出现消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阻力。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的有效供给、产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带来了巨大挑战。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如社会抚养压力不断增长、国家养老支出增加、消费需求逐年降低等。因此,在人口老龄化不断深化、挑战趋大的时期,我们要努力挖掘老龄化社会的力量,通过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等应对措施实现老年人的幸福老龄化。

    2 老年人口红利

    虽然人口老龄化充满挑战,但老年人口将是产生新人口红利的主体,他们在观念和行为层面上的“老有所望、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用、老有所成”对中国的发展意义重大,是产生老年人口红利的新动力。

    学者穆光宗(2011)将人口红利分为四种:人口更替红利(人口增长红利)即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力数量人口红利;人口投资红利(人力资本红利)即劳动力质量提高的人口红利;人口转移红利(人口流迁红利)即劳动力流动和迁移带来的人口红利和人口转型红利(老年人口红利)。老年人口红利就是人口转型红利,就是帮助老年人树立积极的老年社会角色和形象。

    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积极老龄化的希望所在。根据对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60-74岁相对成为低龄老年人阶段,大学文化程度人口总量有110万。如果这些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良好的话,那么应该说这110万老年人口属于比较宝贵的人才资源,有较大的开发价值。而且,随着新一代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年人进入老年期,老年人才资源的含金量会逐步提高。在人口老龄化加快的阶段,我们要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延长老年人口红利的收获期。

    3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

    世界卫生组织对老中青年龄界限的最新划分标准是:44周岁及以下为青年人;45-59周岁为中年人;60-74周岁为低龄老年人;75-89周岁为老年人;90周岁及以上为长寿老年人。在推动“积极老龄化”的进程中,低龄老年人的再就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低龄老年人是老年人群体中较为特殊的群体,与其他年龄段的老年人相比,他们具备生活自理的能力且拥有独立的社会交际能力,能够比较轻松地应对社会生活带来的挑战。与年轻人相比,低龄老年人在长期工作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广阔的人脉关系。再就业不仅可以帮助实现“老有所为”,还可以增加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子女的抚养压力。目前我国再就业现状是再就业率低、再就业意愿不高、再就业渠道少。虽然我国出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已经明确提出老年人是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但缺少有关保障老年人再就业的福利政策。

    4 国内外研究现状

    工作能够给带给老年人的不仅仅是收入,还有精神上的满足感,而外在的因素对就业选择会造成影响。Pienta A M &Hayward M D

    (2002)基于调查数据发现,男性在达到退休年龄后选择继续工作的可能性更大,其原因是男性整体上拥有更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继续工作的意愿也越强

    (Tavernier W D,2015)。此外,老年人的就业问题还表现出了地域间差异,其原因在于老年人的就业选择还会受到政策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Tavernier W D,2015)。比如大多数国家都会给老年人设定一个退休年龄,但因为相应政策的设计不同,该退休年龄对于老年人的就业影响也不尽相同。

    我国老年人再就业现状的研究大多都是采用区域调查的方法,按照一定系统比例进行抽样。比如:万芊(2013)在上海市老年人就业现状的调研中发现再就业的老年人占比仅有12.29%,男性中再就业的比例占到16.7%,女性为7.37%。贾春晓(2011)在长春进行的再就业调研中,发现有就业意愿的老年人的比例达53.85%,但退休后真正在工作的只占有就业意愿人数的23.98%。而如此低的再就业率,其影响因素方面主要可以分为主观层面和客观层面:主观层面主要包括老年人自身和家庭因素,比如:自我认知、身体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王红漫,2001)、家人支持与否(万芊,2013)、经济收入、自身能力等(余洪,2012);客观层面主要是指外部社会环境因素,比如:政策方面表现为老年政策还未形成体系,制度过于陈旧无法满足当今需要(张戌凡,2011);经济方面表现为全球化给劳动力市场带来的压力;文化方面主要是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年人就业观念没有转变,社会对老年人存在歧视等(康宁,2016)。田立法等(2014)认为退休前在事业单位等相对拥有比较稳定收入的再就业意愿小,退休前职业波动较大不稳定的老年人更容易选择再就业。

    5)有配偶的老年人退休后选择再就业的比例较高。

    6)养老金对再就业有挤出效应。

    参考文献

    [1]穆光宗.如何掘金老年人口红利[J].人民论坛,2011(20):174-176.

    [2]Pienta A M,Hayward M D. Who expects to continue working after age 62? The retirement plans of couples[J].J Gerontol B Psychol Sci Soc Sci,2002,57( 4) : S199.

    [3]Tavernier W D,Roots A.When do people want to re-tire? The preferred retirement age gap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Europe explained[J].Studies of Transition States& Societies,2015,7(3):7-20.

    [4]万芊.城市低龄老年人再就业促进研究:基于上海市的调查[J].社会科学研究,2013,(6):114-117.

    [5]賈春晓.我国城市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1.

    [6]王红漫.老年人再就业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来自北京大学燕园地区的调查[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1,(1):64-70.

    [7]余洪.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2,(09):257-258.

    [8]张戌凡.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结构动因、困境及消解路径[J].南京师大学报,2011,(06):35-41.

    [9]康宁.我国老年人社会参与现状及问题研究[J].企业文化,2016,(27):282.

    [10]田立法,沈红丽,赵美涵,张婉婉.城市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以天津为例[J].中国经济问题,2014,(5):30-38.

    [11]张远方,李清英.社会保险对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研究[J].探索科学,2016,(4):322-334.

    [12]张璇,周毓,孙闻,胡稚琦.城镇老年人再就业参与影响因素研究[J].商情,20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