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增强技术与科技馆展览设计相结合的探索

吴甲子
[摘 要]在今后的30年里,人类增强技术将带领人类突破自身潜力的极限,利用这项新技术开展科普展览、教育活动是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从人类增强技术的发展前景、传统科技展览设计思路存在的问题、国际科技馆先驱们的主要展览设计思路、以主题为核心的人类增强技术展览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提炼。
[关键词]人类增强技术 现代科技馆体系 智慧科技馆 展览教育
人类增强(human enhancement)是指那些希望通过人工手段暂时或永久地克服当代人体的局限。这个术语有时适用于使用技术手段改变人类的素质和能力,人类增强技术不仅是为了治疗疾病和残疾,而且也为了增强人类综合实力。
在接下来的30年里,科技将带领人类突破人类潜力的极限甚至生物的极限。由物联网连接的可穿戴设备将会把与实时有关的信息直接打入人们的感官中。外骨骼和与大脑连接的假肢将会使人类的行动力大大增强。装有探测器和嵌入式计算机的隐形眼镜,或者被永久植入在体内的装备,将给人们带来可以穿墙的听力、天然夜视,以及可以嵌入虚拟和增强现实系统的能力。益智药将会扩大我们的思维能力,改变工作和学习的方式。
综上所述,从建设智慧科技馆的角度讲,将人类增强技术引入科技馆,利用这项新技术开展科普展览、教育活动是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科技馆体系展览教育发展的技术方向之一。
一、传统科技展览设计思路存在的问题
(一)展览设计思路亟需转变的问题根源
在我国科技馆界有一种情况比较突出,那就是“千馆一面”,这四个字本身就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和普遍性。展厅设计拘泥于知识的传播,缺乏对公众进行科学方法、精神、思想等内涵的启迪,也没有引发公众对于科技与社会关系的深入思考;展品创新乏力,科技馆展厅的设计基本上按照学科划分进行展品布展,缺乏引领主题展览的核心思想,缺乏展品与展品之间的相互互动,在展示内容的条理性上也缺乏相应的设计。由此可见,真正立意新颖、展品设计原创度高的创新展区凤毛麟角。
(二)国内外科技馆特点对比
在国内科技馆规模、数量增速加快的同时,作为我国科技馆主要展览教育途径的常设展厅,展览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日益增多。虽然规模不同,但是95%以上的国内综合性科技馆是以电磁学、声学、数学、力学、光学等经典展品配合电子与信息类、航空航天类、新材料类等先进技术作为常设展览的基本展示元素,从展厅布局到展览设计均显现出雷同度较高的问题,展现独创性和区位特色的展览凤毛麟角。
反观国外的科技類博物馆,例如巴黎科学与工业城、美国探索馆、芝加哥科学工业博物馆和加州科学中心等发达国家的科学中心和科技类博物馆,其常设展览总是各有所长。例如美国加州的科技馆大多设置地震科普方面的展览内容,其原因是加州处在地壳断裂带上,大型地震时有发生,从而导致当地人民了解地震知识、自我保护的需求很强。
笔者认为,当今时代我国科技馆正处在展览教育水平提升的爆发期,发展形式上,要从我国科技馆规模、数量高速度增长阶段,进入科普展教能力与水平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现代科技馆体系建立与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与重大命题。
二、国际科技馆先驱们的主要展览设计思路
1926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法国物理学家让·巴蒂斯特·佩兰是世界首个科学技术类博物馆法国发现宫的缔造者。弗兰克·奥本海默于1968年创办的旧金山探索馆在科技馆行业被称为“世界科技馆圣地”。惊人的巧合是,让·巴蒂斯特·佩兰和弗兰克·奥本海默都是具有丰富一线教学经验的实验物理学家,他们为中小学生上课时都使用科学实验、研究及教学仪器,并且以此为契机,开发出最早的科技馆展品。作为展览设计思路的扩展和延伸,冶金开采、农业技术、水利机械、纺织、建筑、航海等生产领域取得的重要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基础科学领域的探索与发现成果等题材,均被纳入展品范畴。
国际科技馆先驱们在展品研发时有两条主要思路:一是如何将科学仪器、生产机械的内部构造原理精炼出来,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背后的科学道理直观、形象地展现在来馆参观的游客面前。二是再现和还原日常生产生活以及科学实验过程的完整逻辑链,帮助公众从实践中去学习,从观察和体验中掌握知识,并使之得以应用。遗憾的是,我国大部分科技馆展览设计者只注重展现内部构造原理,对于还原科学逻辑链的认识不足,而第二点才是科技馆展览设计的精髓所在。
综上所述,科技馆展品的本质特点在于它模拟再现了科技实践的过程,而科技馆展示教育的本质特点也恰恰在于为观众提供了从实践中体验和学习科学的情境。为营造这一情境,不仅需要参与体验型的展品,还需要通过建立不同展品之间、展品与辅助展示手段、展品与环境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发挥它们的协同作用。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展品的设计思路,也为我们厘清了展品设计与展览设计之间的关系。
三、以主题为核心的人类增强技术展览设计
(一)人类增强主题展览理念的解释
主题是展览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展览的灵魂。人类增强主题展览也不例外。例如:“人类增强主题展馆”的第一主题可以设置为“人类增强进化与社会变迁的关系”,该展馆通过各种文献、实物表现在人类增强技术发展的不同时期,社会的变化是如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其核心是社会对人类增强技术进化的选择作用,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技术进化思想的科学内核。同时,展览还通过展示哪一位科学家、在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方法、发现了什么来证明时代变迁和人类增强技术进化,表现了展览的第二主题,即“一切科学的发现与结论必须来自对自然的考察与科学实验”。它不仅使观众更加信服人类增强技术进化与环境变迁的关系,而且表达了更深层次的科学思想。这两个相辅相成的主题,既是展览设计者通过展览最想让观众理解的核心科学思想,也是统领展览全部内容与展品的灵魂。
(二)人类增强主题展览的表现形式
20 世纪 80 年代初,美国博物馆首先提出的“主题展开式”展览设计方法认为,展品是为表达展示内容服务的,展示内容又是为表现展览主题服务的。如何选择最典型的知识点(如科技原理、科技事件、科技人物等),以更好地表现展览的主题,是展示内容设计的根本任务。其核心是设计一条清晰的展示内容发展线,将各个知识点循序渐进地串联起来,从不同侧面表现展览的主题思想,帮助观众形成整体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意识,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倾向。人类增强主题展馆可将“科学家是如何发明人类增强技术的”作为展览的开头,结尾处又专门设计一个“探险森林”,让观众像科学家一样在模拟场景中去探索和发现人类增强技术的奥秘,首尾连贯,前后呼应,强化“一切科学的发现与结论必须来自对自然的考察与科学实验”的主题。
(三)人类增强主题展览设计程序
如前所述,人类增强技术主题展览要综合考虑展览设计需求、展览资源、展览对象、展示内容、展览教育目的、展示效果等因素。这些需要在进行展示内容和展品设计之前的基础调研阶段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特别是展览设计者所不熟悉的领域,还需进行大量的文献研究工作,了解相关的科技、经济、文化及其历史知识,并发现其思想性、规律性的内涵。
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类增强这一主题,需要在基础调研的基础上,选择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知识点”(包括具体的科技原理、科学家、事件、案例等),并考虑展示内容如何切入、如何展开、如何“画龙点睛”,构建主次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搭建展示内容的发展脉络,并对如何表现展示内容提出展示效果、展示形式、技术手段和展示风格等方面的要求,为此后的展品设计、环境设计提供指导性意见。
这些基础性的调研和前期策划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进行专门研究,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发达国家科技馆、博物馆设计一个短期展览要花费 1~3 年的时间,设计一个大型科技馆、博物馆的常设展览要花费5~10 年的时间了。
四、结束语
传统的技术展览设计思路已成为制约我国科技馆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阻碍之一。用“以主题为核心”的设计模式取代“以展品为中心”的設计模式已经成为科技展览设计发展的趋势。人类增强技术展览设计思路的转变或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科技馆展览设计的创新与发展,并促使科技馆的科普展教能力与水平产生飞跃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齐欣,赵洋,朱幼文.我国科技馆转变展览设计思路必要性、可行性的探讨[J].科普研究,2012,7(3):70-77.
[2]胥彦玲,何丹,吴晨生.国外科技馆建设对我国的启示[J].科普研究,2010,5(1):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