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改有“痕” 视野无“限”
彭正 蒋碧玉
摘要:学生作业的批改是教师教学中一项十分繁重的工作,这项工作最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識掌握的程度,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地调整教学。因此,我校在作业批改工作中积极探索与实践,建立考核“尺度”,针对教师苦恼现状多维度考查作业效果;在作业批改中留下“痕迹”,应对学生收缴困难户轻松查缺补漏;在数据分析中总结“提炼”,精准定位重难点知识实现减负提效。
关键词:考核建“尺”?批改留“痕”?视野无“限”?作业批改
长期以来,社会各界都在呼吁给教师减负,而大量沉重无效的作业批改就是一线教师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之一。经过调查,我校高年级语、数、英教师平均每天作业批改时间大约为2小时,中、低年级语、数教师1~1.5小时,加上备课2小时、授课2课时以及班级管理和学校其他工作,常常不得不把工作带回家,不仅负担重,更是难以保证教师教学研究的时间。如何确定作业批改中的考核“尺度”,解决教师烦恼?何种举措能实现教师和学生双向的减负提效?下面就结合实例谈一谈我校在作业考核、作业批改、作业分析中所进行的探索与实践。
一、考核建“尺”,呈现教师苦恼现状引发改进思考
(一)教师苦恼批改现状,笔者调研问题所在
“校长,我跟您说一件事。今天早上在班里我反复将作业数了几遍,确定是缺少2本,可在班里反复问了三四遍谁的作业没有交,就是没有人承认,最后只好一本一本点名,才核对出了这两名学生,大半节课的时间就这样为了作业的完整度而耗费了,真是气死我了。”“二次订正批改后,有的学生还是错的,能不能就不再要求老师回改了?我为了那几个学生的作业,每次都从头翻到尾,看看哪个地方没有订正正确,真的好耽误时间啊!”
这是两位老师在学校的正常月度检查时跟我聊起来的,苦恼中透着一份认真,正因为对学校规定的认真,对学生作业的认真,所以才多了一份烦恼。对此,笔者通过调研发现作业批改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工作强度大,事倍功半
教师将过多的时间花费在了批改作业上,因为要应付学校的检查,而用在课堂结构设计等环节的时间反而不多,再加上平时的单元测验、班级管理和学校的各种活动等,忙得团团转,真正用于探索教学的时间无法保证,教学效率难以提高,事倍功半。
2.信息失真大,没有实效
现实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作业写得很好的同学,一到考试时就做不好题了。其原因,一种是平时作业是抄的,更有些不负责任的辅导机构,直接将正确答案给了孩子,第二种是作业完成后,“好心”的家长检查后发现了错误,然后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全部改对了。这样教师在作业批改时发现学生做得都对,错以为学生都掌握了,导致信息失真大,失去了作业的实效性。
(二)学校确定考核维度,座谈收集批改妙招
作业的批改方式必须改革,但如何改革呢?经过研究,笔者所在的学校分别从作业进度、作业完整度、批改及时性、二次批改及时性、有无错批漏批、评价方式科学性、作业整洁度、作业送查及时度八个方面确定了考核维度。但这些规定让部分老师感觉到力不从心,时间和精力都不够,总是有少数学生不交作业、订正不对作业。因此,在正文的开头教师发出了“不是为师不努力,为师真的是做不到啊”这样的感慨。针对这些现象,笔者分析了教师作业考核结果,发现有一部分教师在作业考核中取得了满分的成绩。笔者通过与这些教师座谈,收集到很多很好的批改方法,推广好的方法的同时也督促各教研组就作业批改中的学生完成作业的高效性、二次批改的及时性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二、批改有“痕”,应对收缴困难户轻松查缺补漏
(一)晨读课间合理分工,收发有序记录精准
我校在学校层面明确对学生的作业完成和上交的要求:每天学生到校即入班,入班即入座,入座后先将要读的书和当天要交的所有作业拿出来,作业按学科顺序整理后在课桌的左上角放好,然后开始晨读;小组长等到晨读结束后,按从前到后的顺序分学科收取作业;科代表将作业整理好后送至老师办公桌上,分工有序,记录精准。
(二)符号明确批注清晰,学生订正主动及时
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我会用到一份“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记录表”,这张表上有全班学生的姓名,每次作业批改的同时会在这张表上记录学生这次作业的完成情况。别小看这张表,它的作用可大了。我批改作业的档次大致分为三类:全对且十分工整、全对不工整、没有全对。学生作业全对且十分工整的会在他的名字后面画个“☆”,全对不工整的会画一个“√”,没有全对的会画一个“△”,并且在△里写上错题的页数,比如12页有错题,就标。
根据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记录表,第二次批改作业记录时,看到前一天的作业记录中有这样的符号的,就将作业翻到第12页,看看这名同学的错误有没有主动进行订正,如果订正好了,就补上“√”,并将其用斜线划掉,表示这一页已经订正好了,同时在这一页给学生补上等级,这样二次订正就及时批改完了。
对于少数没有能够及时订正或没有订正正确的,在当天作业批改完以后,将没有及时完成订正的做个统计,告知学生及学生家长:对于错题要及时订正,不会订正的需要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当然,对于班级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予以统一的讲解和示范,以便学生真正掌握。
对于作业记录本上显示的有2次以上错误没有订正的,一方面扣掉学生的一颗“☆”,另一方面还要单独找学生进行面批并告知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自主订正错误的习惯,以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关注。这样坚持下来,除了极个别的特殊情况外,绝大多数学生慢慢地都养成了自主订正错误、自主检查的好习惯,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大大加强。
(三)家长督促习惯养成,依托数据及时调整
我要求家长在检查学生作业时只检查工整度,不要检查对错,并且要对写作业的时间进行记录,作业完成后要注明本次作业的完成时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统计出每次作业的平均完成时间,将平均时间告知家长,便于家长指导孩子合理分配作业时间,避免“磨蹭”现象。另外,教师知晓了作业的平均完成时间后,也便于及时调整作业量,时间多说明作业量多了,需要减少,时间短说明练习的量可能不够,也可能说明班级的孩子效率提高了。总之,教师的一切调整都有数据来做依据,做到了用数据说话、以数据教学、依数据调整。
三、视野无“限”,定位知识重难点实现减负提效
如何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价值,感受到一份付出、一份收获的喜悦?这需要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好“作业奖励及处罚制度”的前提下做好作业记录结果的数据分析。
(一)建立制度,奖惩有章可循,发挥作业检测实效
我的学生作业每得一颗“☆”记1分,每2次作业未订正扣1分,每次忘交或未交扣1分(请假说明原因的除外),家长没有签名和注明作业完成时间的每2次扣1分,每次单元测试平均分以上记1分、满分记2分,学期结束时计算总积分。积分排名高的授予“数学王国小王子”或“数学王国小公主”称号,完成时间短、正确率高的同学授予“数学学习高效大王”称号。
(二)横向比较,及时查缺补漏,构建良好知识框架
当我们运用数据分析视野进行作业批改时,虽多了记录的麻烦,但在查缺补漏方面高效了许多,学生的作业上交情况一目了然,教师不用再为一两本作业数来数去而不知是谁没上交生气了,也不用再为学生没有进行二次订正而将作业从头翻到尾了,学生的评价变得有据可依、有数可查。另外,对于学生个体的横向比较清晰明了,教师只要依据作业记录本上的记录就能及时查缺补漏,错题集的整理也更加高效,便于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知识框架。
(三)纵向比较,定位知识难点,精准突破知识壁垒
不仅是学生个体,教师也能在作业批改记录中精准定位知识重难点。例如:教师基于学生作业检查表上当天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全班同学的纵向比较,可以定位到当天学生作业中的难点,真正基于学情精准突破知识壁垒。
运用数据分析视野进行作业批改,就像北斗导航一样,精准、精确、精细,学生作业质量、作业效率越来越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也越来越好。总之,我们只要用高度的事业心去对待教育,用爱去对待每一名儿童,用研究去解决问题,就一定能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能够实现“考核因有维度而轻松,定位因留痕迹而精准,师生因大视野而减负”的美好夙愿。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