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满足学生需求
王强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殊而关键的阶段。本研究从心理健康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教育、建立心理咨询室并提供指导、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几个维度,通过调查了解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现状,借助“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路径的优化和完善。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04-0061-02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心理问题与困惑。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社会向城市群落的急剧变化,学生成长环境发生变化,给学校教育带来巨大挑战[1]。例如,“手机控”“网络成瘾”、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缺乏沟通、离异家庭子女的家庭变故等都会对学生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帮助,营造健康愉悦轻松和谐的成长环境,对促进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十分必要。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现状,借助“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路径的优化和完善。
一、研究概况:基于武汉市S中学1203名学生的问卷调查
本研究在对学校学生、教师、家长访谈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指导意见,自编调查问卷,对S 中学全校学生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1203份,收回1193份,有效问卷1193份,问卷有效率为 99.2%。回收的有效问卷中,七年级428份,占35.6%,八年级411份,占34.2%,九年级363份,占30.2%;其中男生614份,占51.0%,女生579份,占48.1%。
二、调查结果:心理健康教育多管齐下,协同育人机制仍需优化
(一)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个性需求
调查结果表明,只有55.3%的学生认为自己当前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有13.6%的学生认为自己需要心理辅导。这反映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十分重要,特别是八年級学生,需要学校加强心理辅导。以前我们总认为男生心理承受能力更强一些,但通过调查结果看,男生认为自己对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一些,这也说明我们在今后不能因为原来的思维定式而忽视男生的心理问题。此外,从调查结果还看出大部分学生有心理困惑都不会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只有27.3%的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满意,这也反映出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不足,今后还要加强改进,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针对学生个性化需求,关注每一个学生。
(二)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创造全员育人氛围
根据调查结果,28.1%的学生认为在上其他学科课时,没有受到与心理健康内容相关的教育。这反映出学校部分老师在教学中只关注学科内容的讲授,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较少。这一方面是因为当前考试压力导致部分老师仅仅为学科而教,而忽略学生心理问题;另一方面也是部分老师心理知识水平不足,只有极少数学生喜欢跟老师沟通心理问题。这提醒我们需要对教师加强培训,提高育人能力,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真正做到人人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
(三)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提高活动品质,增加活动次数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获取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主要是通过父母、教师和网络,大部分学生觉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次数太少。这需要在今后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活动,同时也不能忽视活动话题的针对性和内容的吸引力。只有33.7%的学生对班会课上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满意,这说明在今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针对学生个性化需求制定活动主题,精心设计主讲内容,提高活动的品质。
(四)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规范心理辅导室建设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课频率太低,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没有开设过这门课,也有学生认为每周一次,这主要是今年学校面向七年级专门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缘故。这说明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还应该加强重视,在课时上予以落实。同时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具体地点和辅导时间,也有不少学生知道但是没有去过,只有极少数学生去过。这说明学校心理辅导室对学生的开放程度还不够,应该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室的建设,为学生健康成长助力。
(五)家校联手共育,挖掘社会资源
调查表明,父母都对孩子进行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指导,不少家长对孩子经常指导,但也有21.2%的家长对孩子没有进行过心理指导,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此外,大部分学生觉得父母不能够理解自己,还有很多学生不能够确定,只有22.67%的学生觉得父母能够理解自己。这说明家长在对学生心理辅导上也存在不足,也同样需要学习。同时有82.3%的学生反映没有接受过社会团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少部分学生接受过。这也说明在今后需要挖掘社会资源,多管齐下,协同育人。
三、对策与建议: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路径,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改变着当今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方式,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随后,国务院颁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所谓“互联网+”就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2]。
结合调查结果,在对问卷进行认真分析,并与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社会各界人士交流访谈的基础上,寻找维护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逐步探索“互联网+”思维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路径[3]。
(一)加强学科渗透,借助技术创新
在平時学科教学中,利用集中机会或网络平台对班主任、学科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专题培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教育教学,如播放心理健康方面的视频、动画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互联网,采用网络问卷等形式收集学生的相关信息,有效改进教育教学。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宣传栏、心理课、主题班会等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二)落实课程要求,利用技术弥补
在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教育方面,一方面应该落实心理课的课时,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同时也可以与其他学校联合,采用网络直播等形式,利用专递课堂弥补师资力量不足、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
(三)建好咨询室,普及心理知识
在心理咨询室建设并提供辅导方面,可以采用网络预约的形式确定辅导时间,防止辅导室资源浪费;同时还可以在辅导室配备电子设备,采用网络测评反馈的形式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并及时反馈,给出指导意见。此外,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心理健康知识,方便学生网络学习。
(四)家校联手,合作共赢
在家校共育方面,可以创建QQ群、微信群等,方便家校沟通,同时可以建立家长网校,以向家长定期推送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方法锦囊等形式,实行“家校联合心育”,为学生“幸福力”奠基。
(五)深挖校外资源,合力共育新苗
在利用校外资源方面,要挖掘学校周边名人事迹心育内涵,借助社会力量,全方位推进落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面向社会招募网络心理辅导志愿者,与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及时沟通。
参考文献
[1]李中霞.改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2]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J].电子政务,2015(7):52.
[3]谢亚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构建[J].铜仁学院学报,2016(3):181-184.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纱帽中学,武汉,430090)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