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自己”
摘 要:郝又明从事基础英语教育近50年,她既是一位英语名师,又是一位对教育有独特见解的校长。本文试图阐述郝又明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及其成果。郝又明认为,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首先要进行德育教育;教育要尊重个体差异;英语教学要遵循语言教学规律。为此,在教学实践中她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不断实验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关键词:教育思想;教学实践;教学效果简介
郝又明,1934年生,祖籍山东济南。解放前曾就读于北京第二实验小学,1946年在北京圣路学校(原北京教会学校路和中学)完成初中学业,1949年考入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读高中,1952年进入清华大学水利专业学习。1963年,在北京第二十五中学开始了她的英语教学生涯,在该校她曾历任英语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并以教学严谨、敢于创新闻名。她采用“分层教学”、改变评价策略,使得她的学生英语成绩大幅度提高,她也因此于1985年获得了“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成为北京市一位名师。1990年,她退休后受聘在北京朝阳区求实中学任教,并积极推行“分层教学”,使得职业高中学生的英语成绩整体提高,为学生搭建了步入大学进一步学习的桥梁。1994年,她在北京市十一学校正式开展自己的英语“分层教学”实验,参加实验的学生不到两年就学完了三年的课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此,她于1996年获北京市“胡楚南教育改革创新奖”。1998年,她虽年过花甲,但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教育思想、实践“分层教学”模式,仍不辞辛劳,四处奔走,克服了重重困难,创办了北京朝阳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朝外),并担任校长,一肩挑起教学和办学两副重担。12年来,她不顾腿疾拄着双拐,虽已近80岁高龄,却怀着一颗年轻人的心参加国内外考察学习、出席研讨会、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不断改革,干得有声有色。郝又明一直执着地坚守着她热爱的事业,把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融于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开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素养高、综合能力强的学生。教育思想与教学实践
在长期的从教、办学过程中,郝又明已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对教育有独特的见解。她认为,无论是育人还是教学,对每个教学环节的处理,对整体教学的改革等都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她特别强调对学生要进行以德为先的素质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
1. 以德为先的素质教育
郝又明是较早开展素质教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在创办了朝外后,她切实把素质教育贯穿到了该校教育和管理的各个方面,以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郝又明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德育,同时应兼顾智、体、美、劳等品质的全方位提高。她还提出了回归教育本真“德”为先导的办学理念,并特别强调教育要与时俱进,要按教育和人的发展规律办事。为了使朝外名副其实具备“素质教育的场”的效应,发挥教育的力量,使朝外培养的学生不仅有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品格第一”、要“做最好的自己”,郝又明校长采取了讨论、体验、灌输、身体力行等多种措施,把各科的教学活动、不同的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等都融入培养德行的教育活动中来,以调动学生培养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能力,全方位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
德的培养。郝又明认为就是要“教学生立做人之根本”,这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但这种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为此,她在学校的课程安排中,一方面倡导国学,开设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等传承中国文化精髓的学习课程,让学生从小学就开始练习写毛笔字,希望“中国人不能忘了自己是谁”;另一方面,学校为学生提供英文原版书,让外籍教师讲解西方经典著作和故事,引导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精粹,学校还陈列了17块有英语表述的、富有象征性意义的各种动物的石刻:Truthfulness(真实)、Confidence(信心)、Responsibility(尽责)、Attentiveness(专注)、Orderliness (井然有序)、Diligence(勤奋)、Determination (决心)、Boldness (勇敢)、 Thriftiness(节俭)、Self-control(节制)、Creativity(创意)、Initiative (主动)、Deference(尊重),Discernment (明辨)、Tolerance (宽容)、Wisdom(明智)、Virtue(美德),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每块石刻的深刻含义,启发他们了解、思考该如何去做人。
志向的培养。郝又明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立恒志。为此,每当新生入学,在开学典礼时她会送每人一本Ugly Duckling(《丑小鸭》)原版书,让学生用汉语或英语讨论,探讨做人的道理,教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坦然面对偏见,持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自己、树立信心,而且要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通过不断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综合素质的培养。郝又明也特别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此增加了美术、音乐、体育课的课时,并充分利用课外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热情、锻炼他们的体魄。另外,她鼓励并积极安排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四川、贵州等地的赈灾、募捐活动,上海世博会等,几乎处处有朝外学生的身影。她希望通过这种体验,甚至强烈的对比,让学生自然体会什么是人应有的素质、什么是顽强的意志等。
总之,这些有形、无形的活动通过她精心设计和安排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朝外一種多元的、细腻的育人氛围。身处其中的每一个学生都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成为具有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和追求健全、健康品格的人。
郝又明之所以能对教育有这样的认识,并落实到具体的办学和教学过程中,与她的家庭教育和成长经历息息相关。郝又明的父辈多受过良好的教育,特别是其父还亲力亲为教学和办学,父亲严谨、执著的治学作风在她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也让她懂得了“教育是件非常厉害的事”,容不得半点亵渎。一个纯朴、基本的教育观———为学生考虑,在不知不觉中已根植于心。朝外独树一帜的教学模式见证了她对教育的信念和期待。
2. 尊重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由于受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人格等心理活动过程中不仅会表现出来相对稳定的一面,也会表现出异于他人的心理特点,这就是个体差异。
建立沟通渠道。郝又明认为个体差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着的,也深知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对教学的重要性,为此,她特别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在智力、能力、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差异。她在师生间建立了一个畅通的交流渠道。无论是做教师,还是做校长,她有一个好习惯,就是主动找学生交谈,课间、课后她经常与一些学生聊天,与学生家长沟通,以此消除师生间的隔膜,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她关心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感受、需求,对个别特殊的学生她还给予特别的关注。她是一个敏于观察的人,能深刻地体悟学生,准确地捕捉到学生的细微变化;她还是一个勤于思考、积极的教师、校长,懂学生,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想什么。正是这种多方位的接触和对学生深入的了解,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并付诸行动,使得她进行的一次又一次教学改革都能收到相应的效果。
实施“分层教学”。为了使教学目标个性化,让学生有自主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郝又明总结了以往的教学经验,变化了教学模式,开始实施“分层教学”。她曾用20个字概括了“分层教学”模式:“分层不分班,保底不封顶,学生自选层,层间可流动。”当经过实践认证这种教学模式在英语学科有效后,她又把这种模式应用到数学、化学、物理等学科。具体做法是:把各科目分成 A、B、C三个层级,上公共课时,学生回原班上。基本原则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层,或说是起点,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还可以决定是否调层,调到哪一层,学校保证只要学生跟着老师正常学习就一定能达标,如果学生有能力,学校就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这种模式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一方面它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学校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提供了便利,使学生能按自己的学习节奏调节学习进程;另一方面它挖掘了学生的潜力。郝老师认为“孩子其实特别实事求是,没有那么多的虚荣心”“要相信孩子,他们知道如何选择。”她这样总结自己的工作:“我现在做的所有工作都围绕着 EQ(情商)和 PQ (活动能力),我做每项调整,还是改革,都围绕 EQ和 PQ 进行。当你运用心理调试的方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等时,争得大面积,不断地、持续地提高教学质量是必然的结果。在不同条件和环境下都成功的方法,就可能是好方法,就值得坚持下去。”当然,郝老师采用的这种教学模式也是一步步形成的,她先从单项教学(如:阅读教学)开始,然后在北京第二十五中进行教学摸索、积累,开始走向“分层教学”试验,再到北京市十一学校开始正式进行分层实验。实验是从高中四个实验班开始的,所取得的经验一直沿用至朝外。
改革评价方式。这是郝又明校长另外一个大胆的个性化改革,即在她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她所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能力,扬长避短,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所以,当她发现以往的考试方式已经禁锢了学生,有时还产生副作用时,她调整了考试方式,还学生主动权,让他们自己选择考试方式、考试时间和内容,还原了发展性评价的真正意义。一般而言,在学校,考试的内容、时间、要求都是统一的,而这种方式对于英语的口试就是一种局限,功课好的过了,功课不好的还是不及格,没有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口语差的还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郝老师意识到其中的问题,马上调整考试方式,调节学生心理,让他们正确对待考试。为了让差点的学生不掉队,郝老师采用了考试时间、方法、内容自选和自愿报名的方式检测学生,即给学生一个考试时间段;告诉他们考哪些课;提供三种考试方式。三种考试方式是:(1)抽到什么考什么,当时抽当时考;(2)抽完后允许考生准备一会儿;(3)学生自己出题,让考什么,就考什么,由课代表负责安排。郝老师说:“我的方法就是,你只要达到我的标准,不管你考N 次,但最好准备好,不要考N 次,分数是一样的。”“我考试的目的是让学生都会,不是甄别好坏。”这样,她就不会使差生更差,使她的学生一个都不掉队。但就这样一个朴实的目的,为了不使考试流于只批个A、B、C、D 的形式,她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至今仍无怨无悔,因为她认为值得。而就是这样一个举措——改变日常考试方式,让学生选择考试内容、考试时间、互相督促、相互评价等一系列措施,使过程性评价不再流于形式,学生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学生学习不再是被动的。
此外,当她作为校长有更多的支配权时,她更不失时机地把她对教育的理解融于办学之中,赋予学生平等的教育权利、机会、空间,她信任学生,积极扶助学生,她希望自己的学生能了解自己、把握自己。
3. 遵循语言教学规律
语言教学是一个有机联系的过程,语言的教与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遵循其规律和方法,才能有效地促进学习。郝老师懂得掌握教学规律对学生学习是多么的重要,因而,她经常广泛阅读各种版本的教材和其他有关文献,仔细研究选择学习材料,并结合自己的学习、教学经验,实验、总结、归纳、再实践,进而形成一些可大面积推广的教学方法。
改变教学方法。在郝又明从事英语教学的初期,全国教师普遍采用了音标教学,甚至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只见音标不见文字,连句子和课文都用音标教学方法,认为这种方法可以加快学习速度。于是,她也采用了这种方法,但经过一段教学实践后,她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优势,因为当撤掉音标教学时,学生在词汇掌握、词义理解等方面仍存在许多困难,反而阻碍了学生的词汇学習。于是,她结合自己学习英语的经验和学生学习的特点,采用了自然拼音法。这种音、形结合的自然拼音法降低了学生的单词遗忘率,使学生见词可读音,解决了学生记单词难的问题,特别是解决了初中英语学习分化的问题,即各班都有一半学生英语不及格的问题,这一“破”一“立”提高了实际的效果。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她能灵活地掌控教学材料,而她之所以能这么做是因为她对语言教学规律有深入的钻研,对教材有全面细致的研究,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例如:在词汇和音标的教学过程中,她发现初中英语的词汇符合读音规则的较多,于是就按读音规则把整套书进行单词归类,然后再教学生识别音标,进行语音训练,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看见字就敢念,念出声就会写,而且很快懂得什么是音节,会分音节记单词。她使词与音标学习密切结合,充分运用拼音文字的音、形一致的特点,为学生找到突破单词记忆的好方法,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加快了学生学习进度,提高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她教学生如何掌握语言认知规律,来提高语言理解能力,还为学生输入大量语料,让学生做有意义的语言理解,她侧重教授方法而不是拆解讲授词、句;在使用教材时,当她发现由于自己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基础偏差难以适应教材的难度和进度时,她会重新调整教学内容。首先,她会通读全套书,熟悉每一课语料,再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接受能力,对语料做“删减、补充和替代”等整合工作。她能为学生输入有效信息,引导学生,答疑解惑,调整教学进度。对学生还根据实际情况做不同的要求,或理解,或背诵,或通读,充分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学生学习的焦虑感也随之减弱。郝老师还特别强调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反复刺激,烂熟于心。为此,她常把书中的 key words、phrases、structures 等主干内容找出来,简化处理。总之,拿捏得当,把好脉,正确处理教材,整体掌控一套书的做法使得她教学游刃有余而不受教科书的束缚。她曾用两年的时间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三年的教材全都教完,就是很好的例子。
此外,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她还为学生创造语言学习的环境,如:组织国际交流和社会实践等,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各种语言实践机会等,总之,她一直遵循着语言学习最本质的规律,努力帮助她的学生少走弯路,更多地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学效果
从教、办学50多年,诸多显见的成果也因此纷至沓来。由于始终本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的观念,因而无论在什么类型、什么性质的学校,经郝又明老师教过的学生,单就英语学科而言,成绩都整体提高。以她曾任教过的三个学校为例,在北京第二十五中学时,她通过采用自然拼音法,删减整合教材,补充学习资料、调整教学方式等办法,学生两年读完六本英语教学用书,申请提前中考,当年取得北京市英语中考第一的骄人成绩;1990年至1994年在北京朝阳区求实中学,她施行了“分层教学”,结果学生的考试成绩连续获全市第一。1994年她又在北京市十一学校,开展英语“分层教学”实验,结果1994年入学的初一年级,A 层仅用1年零3个月,B层用1年零7个月,C层也只用1年零10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整个初中段三个年级的英语课程。学生们参加市教委组织的初中英语竞赛,老师们依旧遵循学生自主的方针,不做任何辅导,在海淀区参加决赛的41人中,十一学校的学生占了13名,成为全北京市参赛人数最多的学校。在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出题的亚太地区初中英语水平测试中,该校参赛的所有学生各单项成绩都超过全国平均成绩,其中一人获一等奖,两人获二等奖。他们的英语作文,国外的专家看了之后都赞不绝口(李金初,2009)。
再以朝外为例,朝外学生的特点就是外语学习成绩突出。郝又明仍然采用了“分层教学”法,从整个的教学效果看,经这所学校培养的孩子,英语水平普遍较高。一方面,越到高年级学生越感英语的学习压力越轻。因为学校在课程安排、授课模式等方面都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到高中二、三年级,由于英文基础打得好,所以不占很多学习时间,而且不仅英语学习没负担,还给数理化学习让出很多时间,高考成绩平均都在100多分。另一方面,据跟踪研究,学生普遍能独立学习。此外,除了考虑外语具体的教学外,郝又明老师更注重外语教育的延伸性,利用外语教学对学生进行“品质”的培养。在她看来,语言的学习不仅是发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语言更应是一种文化交流的工具,打开世界之窗,拓宽视野的途径。在教学实践中她要求教师把文化的传播和英文的教育结合起来,还大量引进国外优秀教材,为学生推荐经典的原版著作等,使得这个学校获得不少参与国际科研项目的机会,或培养不少获得著名大学全额奖学金的学生,而这些优秀的学生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他们的国际意识和视野被国外学校认可。可以说,朝阳外国语学校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取得了综合性成功。
从以上郝又明校长的所思、所为中,我们可以看到,她有思想、有魄力、有方法,有宏大的教育观。她思考问题总是从大处着想,印证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这个道理。在教书和办学过程中,知识传授固然重要,但她更着眼于给学生一个成长过程的体验,让学生通过受教育,把握自己,并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寻找自己的幸福。这才是她所追求的教育目标。更可贵的是,郝校长是一个乐于奉献、信念执著的教育工作者。她爱教育事业,对于教育的价值有自己的理解,对生命有自己的感悟;她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此她愿意投入、付出,從某种程度上讲,教育是郝校长的精神归宿。也正因如此,虽已近耄耋之年,郝又明校长仍在不断地通过学习提高自身对事物的认识,拓宽视野。她还在思考:外国语学校如何国际化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何把文化的传播和英文的教育结合起来等许多问题。她有许多规划和梦想,谈教育、做教学,她总是有无穷的力量和乐趣,拳拳爱心溢于言表,这就是她——一个孜孜不倦的现代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保罗·埃根, 唐·考查克.2009. 教育心理学:课堂之窗(第6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觉敷,编.2007. 教育心理[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李金初.2009. 平生只想办好一所学校[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徐胜三,编.1993. 中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燕国材, 朱永新. 1991. 现代视野内的中国教育心理观[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章兼中, 俞红珍. 1998. 英语教育心理学[M]. 北京: 警官教育出版社.
杨春玲,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