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团队合作理念对中职会计专业发展的研究

    何霞

    随着会计专业的改革,各大类学校也不再倾向于会计的技术性而逐步转变为管理型,固有的教学模式需要逐渐转变,为了推动中职会计专业的发展,培养更贴近企业需求的人才,基于教师的团队教学合作,学生团队的階梯式培养对中职学生具有教学意义,同时确立培养管理型人才的实验教学目标。

    一、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培养模式现状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对应用型人才要求不断提高,会计专业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共存的专业,非常重视实践操作,在现阶段对于中职学生的培养模式中,授课过程以讲授法为主,采用案例分析,情景导入,课堂讨论,信息化平台辅助等其他方法,不能很好的满足现代社会市场对会计人员的实际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以理论知识为主,轻实操环节

    长期以来,中职院校主要讲授枯燥的理论基础,不可否认,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但长期以固定的教学模式,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完成授课计划, 学生容易产生疲惫感,也无法体现学习的掌握程度,在课时及其他事务的压力下,教师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准备充足的案例或者制作动画FLASH,被迫陷于以教师为主,学生不自主的培养模式中,忽视了学生主动性的培养以及实操环节全面应用能力的培养.打击了学生”学”的兴致和求知欲。

    (二)实践教学内容元素具有局限性,不完全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根据中职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一小部分的实践教学内容,但是现在社会中企业需要大量的既拥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分析能力的会计学人才,根据培养目标的既定性,针对相应课程安排对应课时的实践教学,实训内容具有局限性,没有现代多元化,更加没有设置分岗操作,忽视了企业内部简单预测决策分析内容,同时会计学科知识更新迅速,当用人单位使用ERP、用友等财务软件系统处理业务时,毕业的学生无法得心应手,对工作中出现的专业问题束手无策.主要原因在于实践教学与实务相脱节。

    (三)实训课程中团队协作意识欠缺,创新意识薄弱

    中职学校在培养计划中安排了实践课程,如会计应用技术实训、沙盘模拟实训、会计基本技能实训、会计管理实训,但是大多数的实训都是按照个人设计的,学生独自在实训室完成网络真账模拟实训或者其他实训。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按照给定的会计企业信息上机完成模拟实验,学生之间不会产生沟通交流,协调以及配合,通常采用一人多岗的完成实验操作。而在会计实务的工作中,分岗细则,部门之间紧密配合,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沟通、交流。现在的封闭式实验教学,缺乏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四)实训实习体系依旧单一,多样化建设不足

    传统的会计实验实训的模式依旧留有手工账务处理程度的因素与影响而现代会计越来越通过电算信息化工具来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与信息的分析,因此传统的观念与现在的行业实际无法得到完全的融合,因此只有要打破传统的观念建立新的思维观念并在此基础上改变传统单一模式建立多样化、多角度 、立体化的实验层次体系。

    然而受主观人为因素及过去形势影响,中职类实验大部分以专业技术实验为根本,在不断巩固学生的基础操作技能,实训期间较短,学生无法自主掌握整体实训模式,运用同种实训操作题型,没有以学生为本原则出发,学生被动接受流程,长期以往,学生思维固态化,缺乏战略思维培养,而综合性实训方案、跨项目、多行业融合式教学实训这一类综合性的相关实验开设课程建设仍然不够,且没有贯穿学生学习生涯,据此难以综合性培养,学生思维无法得到系统训练。

    (五)缺乏双师型实验指导老师

    作为实验性指导老师,不仅要求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尤其是在财会知识更新速度极快的程度上能够了解到最新信息,同时要求实验指导老师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预测能力、决策能力。目前中职类学校会计专业的老师拥有专业知识底蕴,但是缺乏企业实战经验,对于上机实验操作讲解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同时也可能由于缺乏信息技术知识、财会知识更新及软件更新问题而不愿意担任实验室指导老师,所以财会专业的实验指导老师基本由专业课老师担任。在信息化财务背景下的双师型实验指导老师匮乏。

    二、团队培养对中职专业的意义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在中职会计专业的发展中完成了从传统手工做账系统转变成 云端账务模拟系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新事物的产生必然导致许多问题滋生,例如:学生酷爱电脑操作忽视理论基础的奠基不利于学生后续的发展。团队阶梯建设培养有存在的必要性。

    (一)注重学生“专+本”的阶梯式培养

    专科阶段注重基础性教育和实务操作能力,本科阶段升华专科阶段的内容,内容设置培养学生预算、管理基础性能力以及学生自主研究案例能力,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在专科阶段的教学方法中体现“扎实”“务实”,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构建专业基础知识架构,从团队小组成员合作中,集思广益,深入思考,创新出属于本团队的思维导图,形式多变,对于教师的新问题学会相互沟通,努力配合解决问题。教师上课过程中,团队中要主动配合操作,以此来锻炼自我能力。本科阶段在专科阶段的基础上更具有针对性,迎合最新市场人才需求,重新整合人才培养方案,利用符合阶段的多元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要求学生学会从团队角度出发,分清自我能力,合力从案例中收集有用信息,寻找合理答案,并为解决方案作出合理答疑。一个优秀的团队不仅可以提供“最强大脑”,同时也能提升学生自我能力。

    (二)优化教师团队培养

    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是会计专业改革创新的关键和支撑,创立优秀教师团队刻不容缓,整个团队分工明确,致力于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竞赛、技能大赛,从不同的赛事中学习各类知识或者方法技巧,鼓励并且支持财会专业教师通过产学协同育人模式和机制,利用校企合作的契点,针对现代化会计专业发展方向,适应企业模式化管理,学习专业技能新知,提高其管理会计、预测、决策能力及信息化能力,最后根据财会教师的擅长领域,组成专业教师团队、实验教学团队。共同构建管理型财会人员的课程、软件及相应的教学模式。

    (三)促进教师角色的变化

    在团队阶梯式培养模式下,更加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团队成员间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做到學中做,做中学,既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逐渐转化为知识的引导者,把控整个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最原始的领导者转换成平等中的首席,走进学生生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善于接收学生的不同的观点,与学生形成互助模式,进行双边活动,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善于关注学生学习到了什么,以此来不断的完善自身角色变化。

    (四)培养具有标杆性的学生

    团队由相互互补的学生构成,每个人都有一颗智慧的灵魂,成员之间需要学会单项技能分享、学习心得分享、相互信任、有共同的目标,愿意接受表扬以及批评,同时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对于一些同学来说,认识到错误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教师不需要直接指出相关错误,而是和团队中的其他同学一起帮助去揭示错误,更加容易接受,也不会消灭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学生间需要不断的鼓励,当团队中的成员遇到瓶颈时,相互关心,相互鼓励,突破学习障碍,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也促进学生间情感的升华,以此培养出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责任感、归属感,能够成为中职类具有标杆性的人物。

    三、财会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确立管理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中职财会专业的培养有赖于人才培养方案,决定了培养人才的特点和规格,在企业财务转型同时也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逐渐转向管理型,根据要求改革相应的教学目标是目前中职学校应该做的,同时做出具有特色性质的管理型目标。每个中职院校可以根据学校的性质以及专业开设的特色,增设部分管理型的课程,例如:管理会计、绩效管理等,培养学生专业财务能力,尤其是针对高年级学生,还可以增设管理型会计的实训体系,在校利用实训平台检测学生掌握能力,并根据学生的掌握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设定管理类的证书,搭建各类平台。

    (二)改革实验环境及软件的更新

    在适应当前的形式下,当务之急就是改革实验环境及软件,针对现在市场财会部门的现状改造实验环境,接受专业人员同时对于不同的实验层次,实验环境具有多样化——符合团队合作模式,根据学校专业模式的搭建,购入不同类型的软件,尤其是管理类的软件设定符合条件的实验环境,其次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参与相关软件研究,参与软件标的竞标,以此更加详细了解此项软件作用以及使用方法,保证在采买教学软件后,教师团队能够更加深入研究,能够顺利将教学软件适用于平时教学。

    (三)渗透会计技能竞赛,以赛促学

    财会技能竞赛是将会计技能竞赛和管理项目实训相结合,财会技能竞赛及时响应社会环境变化,主要培养学生及时适应企业需求的财会专业能力和素养。学校应该建立长期模式,鼓励大部分学生参与沙盘竞赛、管理会计大赛、中职类组合会计技能竞赛,以赛促学,根据现时要求规划校级类大赛,从赛事中了解学生的优势和薄弱的地方,培养灵活性的同时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严谨对待专业学习,标杆类学生经常和同级别类院校进行PK,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之外不断寻找改革方法,不断的学习精进学生的技能和知识。

    (四)校企合作,实务中培养管理型人才

    在学校里传统的会计实训很难培养出人才,包括目前信息化的基础会计实训,代替了手工做账,但是并没有体现出合作理念。虽然设定了部分团队合作的项目,也很难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建入校园,以教师团队为主要负责人,学生团队为项目实施者,承担企业的简单的财务工作,了解实务的账务处理程序,运用已学知识得以在实务中培养学生核算能力、管理能力,也为将来工作奠基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