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研究

    王怡

    [摘 要] 伴随着近年来我国事业体制改革进度的不断加快,内部控制审计的优化和完善对于事业单位提升管理质量、规范业务流程、提高公共服务管理质量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内部控制审计的完善和优化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当前国内很多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审计系统还存在一些问题,对运行过程造成影响。文章首先从事业单位优化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入手,随后梳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审计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优化方法,以期能对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系统的优化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概述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是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再优化,其审计主体主要为民间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主体通过审查单位内部控制各个环节,对单位内部控制设计的完整性、合理性、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通过审计流程得出具有针对性的合理的审计意见,解释内控存在的薄弱环节与缺陷,是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再检验、再控制,能够起到对单位内部控制再优化的效果。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

    1.加强风险管理的实际需求。目前事业单位正在转型成为公共服务事业的管理和控制的主体单位,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而不仅仅只是执行政府的相关指令。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审计需要对审计单位内部执行情况进行审查,还能够评估存在的风险并找出对应策略降低这些风险因素对于单位产生的负面影响。

    2.优化单位内部环境。内部控制的环境是进行内部控制的前提和基础条件,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审计体系能为事业单位的业务流程规范和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撑,有利于帮助事业单位优化单位内部环境,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促使事业单位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

    3.提升内部监督。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执行审计工作可以规范权力的使用,仅有内控制度是完全无法保障单位完全合规、高效运行的,甚至一些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只停留在表面,没有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完善制度,也没有真正渗透到单位具体工作的实践中,没有真正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1]。审计工作可以通过再次检验单位的风险防范能力,确保单位不滥用权力,坚持合规操作,杜绝舞弊现象,从而使单位更规范地履行公共责任。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审计的管理工作缺乏重视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建设是一个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工作,涉及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和业务的各个方面。但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对于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审计管理缺乏相关认识,不愿意对内部控制工作投入时间、精力、人力;或者对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思路比较陈旧,仅仅只是沿用在单位最初发布的相关的文件制度,且这些制度规定大多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和单位的实际运营和管理相结合,因此在执行中也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另外,不同事业单位在不同发展阶段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自身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各阶段、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审计的思路设计、工作方法的侧重也应有所不同。但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并未随着单位的发展、部门职能的变更而相应地进行完善。长此以往,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并未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会使企业的日常管理、业务开展缺乏相应的约束。

    (二)相关的管理机构不够健全和完善

    根据我国相关的审计法可以知道内部审计工作是我国审计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控制相关机构,这就表明了在该方面我们仍然缺乏完善的法律意识和管理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虽然有提到要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但没有突出强调其独立性。从部分单位内部来看,内部审计部门由单位内部人员组建产生,受单位领导管理,甚至由于领导意识不到位或人员不足,部分单位内审岗位由单位财务人员兼任,使内部审计失去了客观性,内部控制的执行与监督未实现有效分离,且因受控于管理层而导致内部监督失效。所以说事业单位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和监督制度。

    (三)相关管理机制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当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部门设置不够科学,同时内部控制审计在技术方面也不够广泛和先进,而且关于制度化和体系化建设也还有待完善。这就导致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审计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疏漏等情况,同时也缺乏对出现偏差后的差异的总结和归纳,使内部控制体系制度中不合理的地方无法得到及时的调整、修正。推行不合理的审计监督制度反而影响到事业单位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容易让管理层和工作人员产生“内部控制审计是在内耗”的消极想法,这些都不利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相关工作的推进。

    三、优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的措施建议

    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是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再检验、再控制,能够使单位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因此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完善、优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很关键。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一)重视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

    要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体系,首先需要转变管理者的观念,使管理者认识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对于提升单位公共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性。单位要想将内部控制审计的价值最大化发挥,应该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制度、设计相应的审计思路和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并将这些体系和制度贯彻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之中。

    在转变管理者观念的同时,也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内部审计人员是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主体,其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能力是内部控制审计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目前事业单位审计人员普遍缺乏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单位需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水平,熟悉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规范并熟练运用内部控制审计的专业方法,积累内控评价的实践经验;也可以与时俱进,引进人才来不断推动事业單位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和高效性[2]。

    (二)完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制度

    为防范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的产生,事业单位应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科学化管理审计工作。首先要针对现阶段审计工作制度上的问题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审计制度,并且确保内部控制审计机制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敦促审计人员严格按照审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审计工作,并且确保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审计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够进行及时批评和指正,这样内部控制审计部门才能发挥其作用。领导层要根据当前自身的发展状况制定科学的审计工作流程,建立起完善的审计计划和方案、报告等内部控制结构,要发挥对单位重要的项目全过程进行审计监督,服务、咨询的职能[3]。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也要不断完善单位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流程,根据各部门协调的具体实时动态正确地为各项项目作出风险评估,并且从中总结出经验,为事业单位将来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发展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沟通制度

    审计人员需要正确处理与审计对象之间的关系,双方在建立互相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工作关系。事业单位的整体工作氛围也是影响沟通的重要点,和谐的工作氛围是保证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稳定进行的前提,只有和谐的工作氛围才能使各部门建立其良好的沟通,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另外,从单位层面上可以为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建立单独的沟通机制,由内部控制审计部门负责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在面对问题和特殊情况时,可以运用现代审计工具客观分析得出评估报告,然后直接向单位领导人员汇报。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建设和优化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覆盖面广泛的工作,需要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在其运行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通过提升重视程度,完善制度和运行机制等来提升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保证事业单位的长远和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秦黎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完善策略探究[J].新西部,2019(06):61,90.

    [2]钟秀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的必要性及完善建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24):81-82.

    [3]张燕.新形势下国家审计推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08):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