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
刘萍
摘要: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是促进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从小学阶段开始注重学生的经典诵读教学,有助于学生更早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地位日益提升,但就目前来看,这一教学方式尚未成熟,大多的诵读教学都是以应试教育取得成绩为目的,忽视了其本身的意义。小学语文教育中,对于经典诵读教学还需要做更多的实践和探索,改进教学模式,使诵读教育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21-0104-02
0引言
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经典诵读教学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对小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提高学习效率有积极的影响。但在目前阶段,很多学校的教育还处于应试教育阶段,盲目的追求高的成绩,忽视了对学生自身文化底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经典诵读教学不能只作为一种形式,单纯地追求成绩,教师要充分认识这种教学的重要性,改进教学方式,发挥经典诵读教学的意义[1]。
1当前经典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认识不到诵读教学的重要性
经典诵读教学开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对其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小学语文教育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诵读教育的开展局限于形式,不关注诵读教育是否取得应有的成果。教育者意识不到其重要性,将经典文化诵读与文章的记忆混为一谈,单纯地要求学生背诵文章,不对文章背后的文化背景做过多的分析,导致学生对诵读教学没有积极性,应付了事,甚至会产生排斥心理[2]。
1.2教育形式单一
就目前对于经典诵读的教育方式来看,形式过于单一,枯燥,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对诵读的教学还停留在讲解内容和朗读记忆上面。长期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激情逐渐减退,上课也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学生难以从中体会到诵读的乐趣,更不用说课后主动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其次,没有相应的评价体系,学习的诵读成果不能及时的得到检验和反馈,老师也疏于对诵读效果的分析研究。过于单一的诵读形式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效果,浪费教学时间和教育资源却取不到良好的教学成果。
1.3没有固定的教学时间
由于应试教育对分数的追求,学校对于诵读教学的时间投入较少,且较为分散。教师难以达成诵读教学和教材教育的相对平衡,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将主要的时间用于教材教育,使得诵读教育只能在课下或者课外极少的时间进行,小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诵读的效率大大降低,很难保证诵读的效果,同时,过多的课外任务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难以得到学生的重视和喜爱。
2语文经典诵读的改进策略
2.1提高教师授课的专业性
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语文老师起着指导性的作用,而诵读教学效果的发挥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的质量则与老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密不可分。因此,要想让经典诵读教学顺利开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果,教师需要有较强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储备。经典诵读的内容丰富,且文化含量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培训是必要的。学校要加强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训,形成专业的技能培训体系,让教师充分意识到诵读教学的重要性,以更专业的知识储备、更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更负责的态度完成诵读教学。在当前的诵读教学中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诵读内容,就语文老师的个人素养层面来说,对教学的模式和教学内容需要去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喜好、学生的成长规律、性格特点等进行调整。另外,有着渊博的文化底蕴和知识储备的教师能够将经典诵读背后的故事适当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诵读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诵读教育小组,专门就班级学生诵读教学的策略,成果等进行分析研究,小组成员互相学习,加强自身文化知识储备,真实把诵读教育落实到位[3]。
2.2教学形式多样化
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诵读教育的需求,教师要在教学形式上做出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寻找更多更好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在现代化教育的今天有着诸多弊端,新课标改革的教育模式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而对于经典诵读来说,其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中国经典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了解诵读内容背后的内涵,形成文化自信,而并非为了单纯的记忆。因此,语文老师要尽可能拓宽教学的形式,使教學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比如,可以开展多种诵读比赛,优化比赛机制,充分做好比赛前的准备,如以《无题》这一诵读题目为例,要求学生除了用充分的感情朗诵诗歌外,要加入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教师在赛前要帮助学生充分理解选题表达的思想感情,时代背景,作者信息等,一段出色的理解陈述也是学生朗诵成绩的加分项。其次,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营造一个良好的诵读氛围。
2.3诵读时间制度化
经典诵读教育与教材教育同等重要,时间的投入是必要的。过度分散的时间不能保证诵读的效率,经典诵读教育需要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将时间制度化,安排出专门的诵读课,保证诵读课的正常开展,定时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注意的是诵读课是专门为经典诵读教育而开设的,不得被占用或者取消。另外,合理的规划诵读训练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是使小学生形成语言感受力的重要手段。小学阶段的学习负担不是很重,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结合课堂教育,通过合理地制定诵读计划,进一步提高经典诵读教学的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将课前几分钟有效地利用起来,用几分钟的时间集体诵读一首诗歌、经典片段等,不一定要强调诵读的准确无误,而是要让学生保持诵读的连贯性和持续性,形成诵读的习惯从而喜欢上这种诵读的模式,为后续诵读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奠定基础。要注意的是,诵读计划的制定一定要保证其合理性,从学生接受的角度的出发,尽量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基础上加强经典诵读内容的渗透。
2.4构建书香校园
良好的校园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障,文化的熏陶对一个人的影响重大,书香校园的学习氛围更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浓郁的书香气息,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够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的行为习惯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学生之间也能加强学习交流,共同学习,良好文化氛围的形成对诵读活动的有效开展意义深远。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和周围同学的影响,书香校园的气氛能够潜移默化的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形成“比”“赶”“帮”“超”的心理,在合作中竞争,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一系列的书香校园创建活动,学生可以走出班级,放眼于整个校园,了解到更多的文化,接触到更优秀的学生,形成榜样的力量,促使学生向榜样看齐,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经典诵读的决心[4]。
2.5创新教学方式
经典诵读的内容对于小学生的理解来说有着一定的难度,因此很多小学生反映在诵读和背诵的过程中比较吃力,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诵读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这一点一定要引起教师的重视,造成这种现象除了诵读内容丰富,难以理解之外,还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传统的经典诵读教学都是以单一的阅读、背诵的方式进行,难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生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不能对经典诵读内容背后的故事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不仅增加了学生诵读的难度,也不能很好地发挥诵读教学应有的目的。针对这一情况,改革并创新经典诵读教学内容是必要的,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丰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经典诵读的魅力,从而从内心深处接受经典诵读。例如,教师可以从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出发,开展诵读比赛,在班内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选定一篇诵读内容,最好是课堂上学过的,让各个小组之间通过比拼,选择成绩最好的一組和最差的一组,分别进行奖励和惩罚。通过定期组织这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结语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是语文教育的重要部分,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当前的教育中,诵读教育的效果得不到发挥,不能引起教育者足够的重视,在教育模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教育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国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育的发展道路还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思想认知,真正将诵读教育落到实处,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
参考文献
[1]何全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价值研究[J].读与写(教育科学刊),2015(2):177.
[2]张春红.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才智,2015(27):38.
[3]鲍宗付,张爱娅.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4):30-31.
[4]赵娟红.传承经典提高素养:浅谈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汉字文化,2020(4):100-101.
(责编: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