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退伍复学大学生适应校园生活问题及对策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退伍复学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以及校园融入程度的调查、访问,来反映这一群体在校的真实情况,并提出退伍复学大学生如何適应校园生活的建议。一方面加速退伍复学大学生群体融入性,另一方面为高校促进教育管理体制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总结了退伍复学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从政府部门完善相关政策制度、高校加强管理服务以及大学生自身观念调整与行为转变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退伍复学大学生管理和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退伍复学大学生? 适应校园生活问? 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提出
退伍复学大学生是指在入伍前未完成学业,在服役期满后返回高校继续完成学业的大学生。随着我国入伍政策的不断调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加入军队行列。据统计,截至2017年8月下旬,全国大学生应征报名总数达到107.8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57,000人,增幅达到5.58%。他们响应国家号召,奔赴祖国各地,献身国防事业,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入伍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其退伍复学后的校园环境适应情况及校园学习生活现状也备受关注,同时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学生管理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1]。
二、退伍复学大学生在校现象及融入困境
(一)退伍复学大学生在校表现
(1)理论水平高、政治素养好
大学生士兵在入伍后所接受的教育除了日常的军事训练外还有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他们每天都有规定的时间阅读报纸和观看新闻。此外,军队将在重大节日周年纪念日举行专题班会、座谈会、党团日等活动。通过各种理论研究和特殊教育活动,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2]。复学后,他们比其他学生具有更高的理论水平、更强的思想意识和更好的政治素养。
(2)意志品质好、组织纪律强
部队两年的训练,不仅锻炼了他们的体魄,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意志品质、自理能力和自律能力。在军队中,他们必须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活,这不仅使他们有独立生存的能力,也增加了他们的洞察力,开阔了他们的视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服从命令是士兵的职责。”这在军队严格制定的典制,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军队具有规范的生活秩序和严格的组织纪律。退伍复学后,他们将继续以合格士兵的标准严格地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
(3)思想成熟、办事效率高
经历了部队的磨砺后,他们敢于面对一切困难,承担责任,因为他们无畏前方的荆棘和挫折,因为他们曾经是中国军人。他们在军队里接受了很好的训练,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学会了很多应对世界的方法。退伍后,他们将依然保持这种习惯,更仔细的考虑,用更好地方法去完成计划,同普通在校大学生相比,他们有更高的办事效率,结果更令人满意。
(二)退伍复学大学生校园融入困境
(1)学业问题
从部队严苛的环境回到学校,失去了高度集中统一的被动管理环境,突然宽松的环境和骤然放松的个人状态,让他们对学习感到不适应。两年的军旅生涯虽然学到了足够丰富的军事本领,但是两年时间的间隙,他们对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外语知识都有一定程度生疏和遗忘。另外,退伍复学大学生退伍前身处在一个保密性高、管理严格、封闭的环境,对于外界事物的兴趣较高,退伍后,一旦缺乏自制力,经不住新媒体、网络游戏等的诱惑,会直接影响到学业。
(2)社会交往问题
退伍复学学生在军营时,由于受到环境限制沟通对象,主要集中于和部队里的首长、班长以及战友交流,他们有着较强的共同目标和心理支持。退伍复学后,他们的交流主体发生变化,主要是具有相同经历的同学以及原来的同班同学,但是之前的同学要么已经毕业,要么已经拥有新的学习任务,他们的沟通话题和情感链接并不牢固,之前亲密无间的战友之情,也转变为普通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退伍复学后,在新融入的班级里,周围同学年龄普遍比其年龄小。因此作为一个年龄较大的退伍复学大学生而言,也面临不小的年龄压力,这也导致了交流中具有明显的压力和紧张关系。
(3)自我发展问题
许多退伍复学大学生在完成学校学习任务的同时思考自己未来职业意向。随着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的持续增加,有很多人面临的将是毕业即失业的困境,而退伍复学大学生在毕业时所面临的是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弱以及自身年龄偏大等问题,导致毕业时和同龄人相差甚远和与同届毕业生年龄上的差距的影响,对这一群体职业规划造成不良适应困境[3]。虽然我国对退伍大学生的就业有所保障,但民政局、安置办能提供的岗位多是保安、驾校教练、酒店服务员等,难以满足退伍复学大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需求。
三、退伍复学大学生适应校园生活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学生做好自我教育,提升自身实力
(1)正确认识参军经历,取长补短
军队一个神圣而又特殊的地方,是一个高效率、高规格、高压力的训练场,同时也是一个严要求高标准的封闭式殿堂。两年的入伍经历可能会影响退伍复学大学生的未来,同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相比,他们的思想层次高,对政治的敏感度高于同龄人,他们有规律地作息习惯,具有能吃苦耐高压的精神。虽然退伍复学大学生在校融入存在很多暂时性困境,但在军队时的优良习惯也是其优势,因此只要正式认识自己,保持军人的优良传统,与新时期大学生活相融合,就能更好的促进退伍复学大学生融入校园。
(2)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发挥优势
由于军队的严格管理模式以及严苛的军事训练,军人大多都有纪律性强、雷厉风行且容易相处的特点,而且在部队的学习磨练当中,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同时部队会刻意培养军人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团体协作意识。退伍复学大学生应该积极投身于社团学生会等组织机构、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好融入学校融入同学。
(二)高校加强退伍复学大学生服务管理
(1)搭建平台,施展才华
1.建立“老兵俱乐部”
以退伍复学大學生为骨干,建立“老兵俱乐部”等组织机构,由校团委和校武装部共同管理。按时开展军事类活动,吸引大学生参加,这样,不仅可以让更多的大学生锻炼自己的体质,也给退伍复学大学生一个平台,让他们回忆过去当兵的经历,交流重返校园的经验。同时,他们还可以向普通大学生推广参军政策,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军队,为来年的征兵工作打下基础。
2.参与新生军训
大学军事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力,这是大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堂必修课。退伍复学大学生有着自身的优势,他们同军训教官一样,经历着严酷的军事训练,所以在军训期间,他们可以利用“教官”的身份,将自己在军队所学,都带给同学。他们即是新生的军训教官,又是他们的学长学姐,他们的这种沟双重身份,既能让新生更好得学习和锻炼,又能够让退伍复学学生有一个良好的适应环境的平台。
3.参与高校的征兵工作
参军不仅是献出青春、保卫国家,更是磨练和锻造自己。国家大力推进军队素质的提升,国家在大学生应征入伍的政策上给予了补助,大学生应征入伍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让退伍复学大学生参与高校征兵工作,他们的优势在于别人无法取代,他们是高校征兵工作的先行者、从业者、受益者。他们更了解国家、地方的征兵政策,优惠政策,同时作为学长,他们在在征兵活动中可以给其他同学做直接的解读,且具有强烈的说服力。
4.寝室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
退伍复学大学生在军队的艰苦训练,给他们带来的是一生都无法忘记的痕迹,时刻从各方面影响着他们,其中就包括内务整理。寝室作为大学生的重要阵地之一,退伍复学大学生可用自身的优势,以实际行动打造一个样板寝室,为邻寝的朋友们参观学习,为学校的宿舍文化做出贡献。
(2)加强管理与激励
学校可以联合校征兵办和校后勤处共同管理退伍复学大学生[4],时时关注他们的生活、思想状态,此举不仅可以提现学校对退伍复学大学生的重视,也反映了学校对征兵工作的重视。同时学校也可以对退伍复学大学生进行激励,例如对于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在部队获奖的退伍复学大学生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考虑入党、奖学金等评优评先。在退伍复学大学生毕业工作时,可以为其推荐就业,尤其是在各高校自己组织的各种招聘会上,高校在退伍复学大学生毕业时,可以向用人单位优先推荐。
(三)政府优化待遇,推动制度落实
(1)减小优抚安置待遇的地区差别
我国在大学生应征退伍的政策上给予了极大优惠,但对于优待政策的表述存在宏观性和原则化,只是让各“省(市,自治区)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由于我国经济的东西发展情况不同,导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在政策执行的时候存在的过多变数,更有少数地方机构对于政策大打折扣[5]。所以应将差异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使部分地区大学生参军热情不减又能保障基本利益。因此,国家财政在这方面应该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能力,对贫困地区进行财政支持,弥补和缩小参军优待上的区域差异。
(2)确保政策有效实施
中共十五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理念,但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有法可依,而我国对于退伍复学大学生士兵的合法权益保证依处于空白阶段,在第七届世界军事运动会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应制定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退伍复学士兵的相关法规。进一步推进中国法律保障体系的完善,确保他们毕业的工作得到保障。同时有关部门应该借鉴他国的成功案例,结合我国国情,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退伍复学大学生权益保障法。在“依法治国”浪潮的引领下,不断完善我国退伍军人的权利保障法案,完善安置政策,并强有力的保证法案实施,有效解决退伍复学大学生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四、小结
兵者,国之大事也。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布局的高度,提出中国梦、强国梦、强军梦等重大命题,指出强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也是保证中国实现从大国跳向强国的支撑。所以强军也同样重要,而大学生入伍的质与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强军的举措,关系到中国梦基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读的学生携笔从戎,我国每年大学生参军入伍的人数也都以5%增长率稳步增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退伍复学大学生群体所面临的问题也备受关注,这不仅有利于解决退伍复学大学生所面临的融入困境,也对学校和政府的管理机制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1]岳永杰, 杨柳, 巩茹敏. 退伍复学大学生校园适应现状及对策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 591(24):76-77. 5. 蒋东旭, 陆天宇, 冯秋然. 退伍大学生校园再融入问题分析[J]. 教育观察(上旬刊), 2015, 4(2):65-66.
[2]訾彦锋. 高校退伍复学大学生就业适应与职业发展研究[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5):137-139.
[3]胡俊宇, 陈永光, 李蒙蒙. 大学生应征入伍及退役复学现状调查与研究[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6(18):44-49.
[4]李有旺, 张文华. 由“营门”回归到“校门”:退伍复学大学生的校园再融入案例解析[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5):34-35.
[5]曾祥渭, 武全, 齐勇. 浅议如何做好退伍复学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J]. 出国与就业, 2011(11).
许畅?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