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
陈美霞 陈红玲 罗胜和
【摘要】 目的 探讨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3例常规体检者, 分别采集并检测其静脉血和末梢血, 比较末梢血和静脉血检验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以及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水平。结果 末梢血检验的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紅细胞比容水平与静脉血检验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检验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分别为(7.4±1.5)×109/L、
(91.2±4.8)fl、(30.0±2.4)pg、(329.5±13.3)g/L, 均高于静脉血检验的(6.1±0.9)×109/L、(87.0±3.1)fl、(29.1±
2.6)pg、(337.6±6.1)g/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末梢血和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时检测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临床可在诊断过程中根据患者情况对各指标的精确度要求而使用相应的采血方法。
【关键词】 末梢血;静脉血;血常规检验;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7.047
血液是维持机体各项生理活动的重要基础, 通过循环系统可参与到内部呼吸过程中, 主要起到以下几方面作用:①平衡机体内外环境;②维持机体新陈代谢。血常规检验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式, 也是血液检查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检查项目。血常规检验能够反映患者血液细胞形态、细胞数量以及细胞分布状况, 除此之外, 血常规检验能够帮助医生辅助诊断患者病情, 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在血常规检验中主要有末梢血检验方式和静脉血检验方式。国内诸多学者对用末梢血还是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有诸多争议之处——有学者认为末梢血在血常规检验中临床价值较高, 有学者认为静脉血检验价值比较高[1]。本文将研究用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的83例常规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0例, 女33例;平均年龄(34.7±3.7)岁。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分别采集并检测其静脉血和末梢血。
1. 2. 1 静脉采血方法 ①取体检者坐位, 叮嘱体检者放轻松, 用75%酒精消毒体检者无名指端内侧, 按照一人一针方式采集末梢血[2];②针刺2~3 mm, 采集量为0.1~0.3 ml, 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管收集体检者血液, 混合均匀[3];③所有血液标本需在
0.5 h内完成检验, 采集结束后, 叮嘱体检者使用棉签按压采血部位3~5 min。
1. 2. 2 末梢采血方法 ①取体检者坐位;②采血人员通过看或摸或拍的方式, 确定肘中静脉深处血管, 用75%酒精消毒采血部位;③按照一人一针方式用EDTA-K2真空抗凝管采集2 ml血液, 采集血液结束后, 叮嘱体检者使用棉签按压2~5 min[4]。
1. 3 观察指标 比较末梢血和静脉血检验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以及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水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末梢血和静脉血检验的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水平比较 末梢血检验的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水平与静脉血检验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末梢血和静脉血检验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水平比较 末梢血检验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分别为(7.4±1.5)×109/L、(91.2±4.8)fl、
(30.0±2.4)pg、(329.5±13.3)g/L, 均高于静脉血检验的(6.1±0.9)×109/L、(87.0±3.1)fl、(29.1±2.6)pg、(337.6±
6.1)g/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现阶段来看, 医学检验方向朝着自动化和快速化方向发展, 而实验室诊断是一种最为常见的临床检验方式。人体中血液循环系统具有重要价值,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出现异常会导致机体器官组织受损[5]。机体血液循环可积极调节机体各项活动, 当组织器官发生病变情况时会对全身各个器官组织产生负面影响。血液学检测工作开展能够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程度, 继而确保相关诊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6]。
人体组织器官出现病变情况后, 血液成分也会发生显著变化。此时, 需采取血液检查方式来帮助诊断临床疾病。实验室血液检查能够帮助反映患者的病理发生情况, 血液标本采集的方式主要包括毛细血管采血、静脉采血、动脉采血。不同血液标本采集方式所检验的结果具有一定差异性。血液主要由有形细胞和液体组成。血液中的细胞主要包括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病理学研究资料显示[6], 血小板是人体凝血功能窗口。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 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作为携氧或二氧化碳的呼吸载体和维持酸碱平衡等。临床可通过各项红细胞参数检验和细胞形态观察对贫血和某些疾病进行诊断或鉴别诊断[7]。白细胞则是判断患者机体是否出现感染或炎症的指标, 也是对血液病进行初步诊断和评估疗效的基本指标。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上进行血细胞检测时, 一般有静脉全血模式、末梢全血模式和稀释模式。对于静脉全血与末梢稀释血的比较多有报道, 但对于静脉全血与末梢全血的对比少有报道, 基于此, 本文了探讨静脉全血与末梢全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各项指标差异。
有学者认为[2], 毛细血管是末梢血的主要来源, 如果采用末梢血检验方法, 采血人员需对采血点进行挤压, 使组织液渗入到血标本中, 继而使血液样本被稀释;挤压处理过程中有可能破坏白细胞的整体结构, 导致白细胞计数受影响。末梢血采集受到位置因素影响, 所以血流速度比不上静脉血, 一旦需要进行大量采集血液情况时, 必须反复按压指末端。有学者认为, 末梢血在采集过程中由于血液循环速度相比起静脉血更为缓慢, 一旦出现未合理控制穿刺部位和穿刺深浅或未合理控制采血速度等情况, 将会对采血结果造成一定程度影响[8]。相关资料显示, 静脉血采集相比起末梢血的采集具有更高稳定性, 适合用于大量采血[9]。静脉血采集过程中具有误差率低和重复性强以及血量大等优势, 最终能够帮助医师获得较高检验精确度, 真实体现体检者的机体状况。若末梢血采集时间过长, 极易发生微凝血块情况, 继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小板计数和红细胞计数, 最终对血小板的汇集过程产生促进效果。但是也有关研究资料显示, 末梢血的采集步骤较为简单, 采集血液过程中疼痛感也较低, 可在任何情况下进行血液采集[3]。在实际检验工作中, 经常会遇到难以进行静脉采血的患者, 如新生儿婴幼儿, 难以找到血管, 有时抽血不顺利, 抽取的抗凝静脉血更容易产生凝块;大面积烧伤患者, 有时护理人员从静脉输液管道留取标本由于管道残留液体稀释血液而导致结果不准确, 这时用末梢采血很有必要;多次放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 血液病患者, 往往由于采血困难或者短期内需多次采血复查血常规, 更易于接受方便快捷采血量少的末梢血。而且相比静脉血采集, 末梢采血法更方便门诊窗口采集, 上机出结果更快, 只要控制好进针深度和挤压力度, 末梢采血与静脉采血的差异几乎可忽略不计。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遇到特殊患者, 用末梢血代替静脉血进行血细胞分析, 也可以满足临床需求。静脉血、末梢血虽然标本的采集方式不同、处理方式不同,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末梢血检验的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水平与静脉血检验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检验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分别为(7.4±1.5)×109/L、(91.2±4.8)fl、(30.0±
2.4)pg、(329.5±13.3)g/L, 均高于静脉血检验的(6.1±
0.9)×109/L、(87.0±3.1)fl、(29.1±2.6)pg、(337.6±6.1)g/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末梢血与静脉血检验各有优点, 当患者只需要了解贫血程度和贫血治疗效果监测时, 可以根据采血方便而选择末梢采血法或静脉采血法;当患者需要了解感染情况或者贫血查因时, 建议选择静脉采血法。临床应用可根据患者情况需求而选择相应的采血方式。
参考文献
[1] 赵茜. 末梢血与静脉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 37(20):2936-2937.
[2] 何新民. 末梢血与静脉血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 当代医学, 2016, 22(12):43-44.
[3] 杨灿.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分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 37(25):3197-3198.
[4] 田斌, 鄧虎重, 刘海燕, 等. 两种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29(7):946-947.
[5] 彭科燕. 末梢血和静脉血两种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研究.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 28(11):2042-2043.
[6] 李明, 林发波, 金昕, 等.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相关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 中国伤残医学, 2016, 24(6):180-181.
[7] 葛高霞, 张美娟, 黎青, 等. 新生儿的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结果的比较分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 38(23):
3314-3316.
[8] 熊明珍, 王志娟, 聂颖俊, 等.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 24(22):151.
[9] 果基牛牛. 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与静脉血的比较分析. 智慧健康, 2018, 4(6):12-14.
[收稿日期:2019-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