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能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王勇

    摘? 要:体能是运动能力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达成体能教学目标的模式主要有课课练和体能与技能目标融为一体两种,两种模式所针对的是不同的体能运动能力而进行的设计,在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体能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关注体能教学的均衡性、趣味性、运用性和知识性,以更好地达到体能教学的目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体能目标;核心素养;指定

    体能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关于体能与技能的争论由来已久,这种争论随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得到了解决,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运动能力素养将体能与技能合而为一[1],运动能力素养是指“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可以分为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这从理论上为体育教学中的体能与技能之争提出了解决之道,揭示了体能与技能的内在联系。体能是运动能力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目标如何制定才能更好地凸显体能目标的实现是一线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

    运动能力素养要求教师在制定体能教学目标的时候,需要根据相应的教材内容进行设计,目前关于体能教学有两种比较常见的做法:第一种是采用课课练的形式,每节课都专门安排体能训练的内容;第二种是融入到体育技能教学之中,体能教学并不安排成为单独的教学环节,下面笔者就结合案例谈谈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体能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一、体能课课练

    案例一:

    刘铮等老师在水平五《足球必修选学模块(2)》第一课时《提高1v1变向突破射门能力》教学设计中,将教学目标设定为:

    1.理解假动作的动作结构,能记住运球突破的方法和原则。

    2.掌握“左晃右拨,右晃左拨”假动作,在固定标志物模仿防守的条件下能够完成合理运用技术动作,在随机条件下能做出正确选择。

    3.发展爆发力、协调性、上肢核心力量等身体素质。[2]

    在教学设计中,刘老师在课堂教学的最后部分安排了专项体能练习环节,包括单臂持球俯卧撑和胯下“8”字绕球练习,这两个练习是针对目标3进行的设计。

    本例中刘老师所制定的体能目标3中所描述的,发展爆发力、协调性、上肢核心力量等身体素质,毋庸置疑,这些都是衡量学生体能的重要指标,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关于体能的教学目标设计按照课课练的组织形式来展开。

    课课练最初并不是体育教学中的专有名词,而是借鉴了教育行业里的名词,20世纪80年代正式出现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课课练作为体育课堂上发展学生体能的重要手段从一开始提出来就与体能训练联系在一起,特别是体育学科被相继纳入到中考项目之后,体能课课练又一次被人们所重视。目前,课课练被很大程度上运用在体育教学中,由于体育课课练中体能练习的内容是相对独立的环节,因此课课练的内容一般是针对学生的一般运动能力。本节课上刘老师所设计的体能内容是属于一般运动能力,这是学生在所有运动中都需要的能力,虽然一般运动能力与学生参加某项具体的运动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却与学生的健康水平、运动学习能力等都息息相关。比如人体的有氧耐力水平高对于足球运动可能并不是最关键的,但是相对来说,有氧能力高的学生足球运动水平也会相应较高,而且有氧耐力水平高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也更高。在教学中将体能教学目标以课课练的形式来呈现给学生时,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学是按照“小学游戏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的模式来展開的,因此,小学学段并没有体能训练,而是以游戏的形式来实现,体能课课练更多的是出现在初中、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这就提示我们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相应的练习内容。首先纵向来说要考虑不同水平学生之间的差异,比如同样是发展上肢力量和腰腹力量,水平一的学生可以设计为双手俯撑练习,练习的形式可以采用比赛或是游戏的方式来开展,而水平五的学生则可以采用本例中刘老师采用的手持球俯卧撑练习或者是两人合作叠罗汉式俯卧撑的练习方式,以增加练习的难度;其次横向上来说要考虑同一水平学生之间的差异,同样是俯卧撑练习,男生可以根据其能力的不同确定练习的次数,女生则可以采用跪卧撑的形式来开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二)考虑体能教学的均衡性

    由于体能课课练的方式很容易让人误解为体能与技能是互不相关的两个内容,其实不然,体能课课练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到体能教学的均衡性,一般都是安排那些在整节课的教学内容中无法涉及的部分。如果本节课的教材内容是跳跃,那么可以在课课练中安排上肢肌肉力量或是柔韧性练习,这样可以缓解由于单一练习可能会给学生带来的局部肌肉疲劳而引起的练习效果差的情况。这种情况在体操类教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水平一前滚翻教材中最主要练习内容是学生的协调性以及对自我身体的认知能力,对于学生心肺功能、爆发力等素质培养方面就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在游戏环节,就应该增加腿部爆发力、有氧耐力等内容的设计,应该充分注重学生体能各个方面的素养均衡性,设计以跑为主的游戏内容,这样的体能目标设计就能较好地发展学生运动能力素养的形成。

    (三)加强体能教学的趣味性

    课课练遇到的最大困境是体能练习的内容与运动技术是相对独立的,而体能的提高需要长时间的持续锻炼才能见到效果,在教学中针对某项体能的练习需要较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完成目标,这就会在教学中将体能教学的趣味性大打折扣,特别是对初、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因此加强体能教学的趣味性显得尤为重要。采用不同的练习方式或是在练习中增加比赛、游戏、音乐等元素的使用,这样既能够保证体能练习的实际效果,又能提升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在体能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的健康行为素养同时得到提升。比如在学生练习平板支撑的过程中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猜拳游戏,输的学生做一次俯卧撑,或是改变练习的方式,本例中刘老师采用持球俯卧撑的练习方式,既增加了练习的难度,同时也改变了练习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参加练习,挑战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