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
吕健++郭丽园
【摘 要】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部分,是高校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本文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师德师风建设对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当前师德方面存在的一系列严重问题,进而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进行探究,指出建立引导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方法,旨在更好地推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关键词】高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5-0067-02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强则国家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一批拥有师德的好老师。加强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推进教育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義。
一、师德师风建设重要性
201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在坚持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层面上,教育是文化自信的支撑,学校是教育的基地,教师是学校的关键,师德师风是教师的核心。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符合文化自信的要求,满足国家发展的需求,适应国际局势的变化,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师德师风建设是国家前进的动力
“十三五”教育规划中提出,没有强大的学校教育,就没有强大的国家创新体系。学校教育在国家创新发展方面影响重大,是国家依托科技创新走向强国之路的关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坚持文化自信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阶段,学校教育方面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传承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动力。加强师德建设有助于教育事业的进步,有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有助于高品质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发展、国家强盛的动力所在。
(二)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发展的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做到德育和知识并重,素质和文化兼容。“立德树人,不忘初心。”,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部分,是转变学校工作作风的要求,是校风建设的中心环节,关乎学校教育的成败。只有加强师德建设,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教师才能够专心的工作,学生才能够愉快的学习,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学相长,学有所长,师生和睦,共同进步。
(三)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培养的方向
教师之责在于育人,教师之要在于身教,教师之道在于传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道德高尚是身为教师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四有”好教师中提出了,做好教师要有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要用德去培养德,要用爱去传播爱。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行。”就是指师德对于教师的重要性。师德是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质,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德。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师德,才能真正的做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帮助学生。加强师德建设帮助教师提高素质品德,培养了职业道德,增加了人格魅力,优化了职业发展道路。所以,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的重要标准和职业培养的方向所在。
(四)师德师风建设是学生成才的关键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学校的根本目标是教育学生,使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而成为国家栋梁。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师和学生情感认知的互动,是一种人格对另一种人格的影响,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的启迪,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滋养。教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学习丰富的知识,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身心,帮助学生塑造高尚的品德,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当教师具有了良好的师德师风,他才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才能真正的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化。
二、当前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社会转型的负面效应也对教师产生了影响,教师在师德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阻碍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发展,这些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和解决,保证师德建设的纯洁性健康性。
(一)重功利,轻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教师出现了急功近利的情况,教师急于追求功名,热衷于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感,忽视教学工作,缺乏责任心。具体表现为课上不用心讲课,课下不积极备课,机械的安排作业,教条的讲课,秉持“因为教,所以教”的错误教学思想,不强调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教师不重视教学工作,不更新教学内容,马虎对待教学任务,缺乏对学生的情感交流,在教学工作中只注重自身的好处和利益等等问题,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重教书,轻育人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到,“教师的第一位职责是‘传道”。教师应该让学生先学做人,后学做学问,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塑造学生高尚的品德修养。当前师德问题表现在,教师错误的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简单的完成教学任务,忽略了对学生人格的教育和培养。教师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知识上,一切围绕着书本和课堂进行,没有做到以人为本,以德育人。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三)重自我,轻自律
当前教师的教学态度存在问题,没有做到围绕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师德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往往重视自我,轻视学生,自认为在师生关系中处于主导的地位,主张学生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围绕老师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随心所欲,自由散漫,把自己放在过高的位置上,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没有做到设计教,优化教。有的教师在跟学生的交往过程中,缺少自律,仪表行为语言等方面不注意,带给学生坏的形象,宣讲错误的思想观念,误导学生。这些师德缺失的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四)重成绩,轻素质
教师把成绩好坏作为判定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对成绩差的同学不理不睬,严重的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教师不应该根据自身喜好,差别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早在几千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为何到科技文明发展的今天又要根据成绩把学生区分开来,分三六九等。教师应该看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不应该只把目光放在狭隘的成绩方面,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身心健康,品德修养。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欣赏学生,信任学生,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养成。
三、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在师德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单纯的依靠教师自身行为的自律自省,学校方面也要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探究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高校要将师德教育摆在教师培养的首要位置,将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使教师把师德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师德建设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一)建立引导机制
高校要积极探究师德建设的规律,加强宣传活动,搭建交流平台,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施教。
高校发挥引导作用把师德建设的内容融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加强和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学校建立相关的政策和制度要和师德建设相联系,把师德建设落实到和教师切实相关的地方,保证教师向师德教育方向发展。高校坚持价值引导,以组织活动为载体,以加强师德建设为目的,对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具体要求和内容进行宣传讲解,引导教师自觉树立正确的师德信念。
(二)建立监督机制
师德建设的过程中,要强化监督机制,构建一个由高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从根本上杜绝和遏制师德失范现象的发生。
监督机制的建立是指高校要监督教师的行为,提高教师自律自省的能力,规范和约束教师的工作。高校要安排师德考核系统,在年终评优考核中加入师德部分,把师德作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在聘请和任用教师的环节也要加重师德的比重,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把师德作为准则严格遵守。高校要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职业道德管理体系,对师德方面严重犯错误的教师进行严肃批评和处罚,起到以儆效尤的效果。
(三)实行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能够激发教师加强师德的自觉性,通过建立完善合理的奖励制度,大力宣传和弘扬优秀教师的高尚品质和先进事迹,鼓励更多的教师向他们学习,提高教师师德的整体水平。
“见贤思齐焉”,激励机制使更多的教师把师德教育融入到自身的教学中,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责任心,荣誉感,使教师严格要求自己,高标准的遵守师德要求。另外,高校要加强对师德建设的重视,在教师评奖择优方面,加强“师德”考核所占比重,把师德方面的成绩作为重要标准,培养教师师德的自觉养成。
(四)建立保障机制
在师德建设中要合理建立教师的保障制度,提高教师的工资,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关心教师的身体健康,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教师工作上的支持力度,保障教师有个合理舒适的工作环境。
高校建立保障机制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形成“服务意识”“公仆意识”,工作中要善于运用教师喜闻乐见的方法。学校在实际工作当中要为教师办实事,办正事,办好事,让教师时刻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重视和关怀从而自觉养成师德意识。
高校教师师德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培养质量,影响着学校的发展状况,影响着教育改革方向,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高校要继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发展,通过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更加开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王宏.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教学与 管理,2016,(3).
[2]张文强.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J]. 河南社会科学,2016,(2).
[3]张付新.高校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J].沈阳大学学 报,2016,(4).
[4]候丽清.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J].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
[5]董坤.高校師德建设的长效机制[J].安徽科技学院 学报,2016,(2).
[6]薛雷雷.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J].科技展望, 2016,(22).
[责任编辑:秦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