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素质“课课练”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燕凌 李京诚 王亚丽 李祺 安宁 白婧
摘? 要:体能素质“课课练”旨在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以及体育学习效果的提升。对当前中小学体能素质“课课练”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实践的研究与思考发现,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实践应用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坚持运动体能的目标性,与家庭体育形成合力,不断提升其趣味性,进一步发挥其与主教材内容之间的互补效应,有效建构其应用的系统性。
关键词:体能素质“课课练”;体育教学;青少年体质健康
体能素质“课课练”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提高学生运动体能而实施的一定运动量和强度的身体练习。体能素质“课课练”的核心目的有二:一是促进体育教师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教学反思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二是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其体育锻炼兴趣及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重点项目“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十三五”重点项目“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持续与拓展研究”实施以来,参与项目的中小学积极探索体能素质“课课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模式,摸索出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可推广性、可持续性的实践经验。对这些模式与经验进行深入研究与反思,可充分挖掘体能素质“课课练”的意义本质,同时也将促进体能素质“课课练”实践的逐步完善。
一、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应用不能脱离学生的主体性
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应用始于体育课堂,体育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否感兴趣,学生能否掌握,学生身体素质是否得到切实提升,学生是否能够在其中获得体育锻炼的意识、知识、习惯养成,这些问题的解决是衡量体能素质“课课练”实践效果的最基本标准。脱离学生的主体性,而对体能素质“课课练”的时间、形式进行刻意追求,将脱离体能素质“课课练”的根本目标,同时也将使其实践模式走向僵化和形式化。因此,在探索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实践应用中,应深入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包括学生的认知特点、情绪特点、学习心理、身体发育规律,以学生为核心,辐射性的思考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实践模式,将体能素质“课课练”作为学生成长的服务性要素进行考量,才是体能素质“课课练”发展及推广的根本所在。
二、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应用不能脱离运动体能的目标性
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内容属性是“身体练习”,通过一定运动量与强度的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虽然“课课练”的提出已经三十余年,其间经历了实践的起起落落,经历了各种讨论与质疑,经历了各种探索与创新,但是无论学术界还是一线教学领域,对体能素质“课课练”体能练习目标的意见和看法是一致的。之所以强调体能素质“课课练”的运动体能目标,是对其实践方向的忧虑使然。不得不说,少数体育教师在实施体能素质“课课练”的过程中,过于追求形式的“花哨”、器材的“新颖”、气氛的“热闹”,使得“课课练”的质量大打折扣。因此,在探索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实践过程中,应对学生运动体能练习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对运动体能与运动技术学习、技能掌握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认识,在此基础上创新方法和手段,才能真正实现体能素质“课课练”的运动体能目标。
三、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应用应与家庭体育形成合力
体能素质“课课练”形式上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安排一定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能练习,但是仅靠体育课堂上的短时间练习很难真正达到学生体能素质改善和提高的目的,因此如何能够使体能素质“课课练”与家庭体育形成合力,促成习惯的养成,切实达到提高运动技能的目的,是当前体能素质“课课练”实践的重要方向之一。近两年,很多学校已经意识到家庭体育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影响,开始探索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的合作方式,为体能素质“课课练”走入家庭提供了重要基础。体能素质“课课练”与家庭体育结合的过程中,相互担任了不同的角色,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课课练”担任了教授者、纠错者、提升者的角色,让学生知晓并掌握“课课练”所授内容的练习方法;家庭体育则担任了陪伴者、鼓励者、监督者的角色,让学生养成“天天练”的习惯。
四、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应用应提升其趣味性
体能素质主要涉及力量体能、速度体能、耐力体能、柔韧体能和灵敏体能,针对性的练习形式容易枯燥,影响学生的练习兴趣,尤其是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更容易出现这一问题。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长较短、对练习意义的认知较浅,容易对单一形式的体能练习产生抵触心理。因此,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应用实践应结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提高趣味性,从心理层面上满足其胜任需求、自主需求、归属需求,进而提升其体育学习动力。例如有的教师将体能素质练习与自编操结合,有的教师将体能素质练习与音乐结合,有的教师将体能素质练习与生活场景结合,有的教师将体能素质练习与比赛结合等,这些手段的应用需要体育教师保持持续的思考、观察和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五、充分发挥体能素质“课课练”与主教材内容的互补效应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体能素质“课课练”应与主教材内容密切结合,一方面针对主教材内容中所需的体能素质进行巩固和加强,另一方面则是能够与主教材内容之间形成互补关系,例如某节课主教材内容侧重下肢的练习,那么“课课练”的內容选择则可以加强上肢的练习。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提升主教材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体现一节体育课的完整性,使学生身体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充分而全面的锻炼。
六、有效建构体能素质“课课练”应用的系统性
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而非体育课堂教学的点缀或修补。所谓体能素质“课课练”应用的系统性,是指在体育教学学年计划、学期计划中,结合教材内容对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内容、形式、时间安排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要兼顾长期性与阶段性、全面性与针对性;在每堂课的教学中,将“课课练”与主教材内容进行有效衔接,形成自然过渡,提高场地器材应用的效率;为体能素质“课课练”应用与课外体育锻炼、家庭体育锻炼的结合提供具体实施方案和路径,使三者能够形成合力;利用教研活动、师徒探讨、现代化仪器设备监测等形式对体能素质“课课练”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以此作为反馈环节对“课课练”的实践进行调整,进而不断提升体能素质“课课练”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京诚.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J].体育教学,2012(7):15-16.
[2]吴健.高中体育课堂中的“课课练”内容设计及建议[J].体育教学,2018(10):22-24.
基金信息:论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YJC880111)、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JYC028)、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项目(SM20201002900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