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
武雅君 范益民
【摘要】当前,媒体融合已进入纵深发展的快车道,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激烈,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着巨大挑战。在融媒体时代建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要坚持人民立场、增强问题意识、强化批判思维,通过丰富话语内涵,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力;创新话语表达,提高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感染力;健全话语体系,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引导力。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挑战;建构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内外发展大势,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强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促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的转变。意识形态话语权逐渐成为争夺的焦点,媒介因素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方面发挥的作用更加显著。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1]纸质媒体与网络媒体的深度融合,媒介形态、传播方式、话语载体的深度嬗变,既促进了信息资源共享、宣传渠道多样,同时也加大了意识形态的管控难度,给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带来了挑战。积极探索融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牢牢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才能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和引导力,切实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一、融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挑战
(一)话语主体的多元化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权威性
融媒体实现了多种传播媒介的有机结合,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化传播格局,促使话语主体和传播主体从一元发展到了多元,尤其是随着新媒体的迅猛推进,人人都可以在网络平台发声,都可以成为话语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这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具体来看,一方面,时代的大发展和大变革带来了利益的重新分化组合,由此产生了不同的利益群体,这些群体需要并且会逐渐产生该群体的代言人,导致了话语主体的多元化。他们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宣传代表自身需求和期待的思想观念,传播符合群体利益和特点的思想主张,容易造成各种话语层出不穷、相互碰撞,有些话语有别于官方媒体和主流媒体的话语,有的与主流意识形态不相符合,甚至相反,削减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引导力。另一方面,网络媒体的传播平台众多、准入门槛较低,加之其自由开放性和虚拟便捷性,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一种方式,并且日益拓展为人们阐发思想、生产话语的重要平台,提升了民众通过网络交流观点、表达民意的参与度,但也随之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网络媒体上多元的话语主体产生多种话語信息,加之部分媒体和网络“大V”政治站位不高,只追求热点效应和经济利益,容易发表和扩散不实言论、虚假消息、负面价值,分散受众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注意力,削弱官方媒体报道和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威。
(二)话语内容的复杂化降低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认同度
传统媒体时代的传播格局较为单向,话语内容较为单一。意识形态的传播主要依靠官方主流媒体,主流媒体既发挥宣传的功能,也肩负“把关人”的角色,对内容和影响具有较强的控制力,对国外的不良思想、国内非主流的言论能够有效辨别和清除。但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融媒体时代,新兴媒体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载体,信息环境逐渐开放,传播媒介逐渐增多,信息资讯爆炸式地产生和扩张,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充斥整个网络空间,导致话语内容呈现出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状况。这些海量的信息碎片庞大且杂乱,无法考究内容的全面性,无法反映完整的事实、观点、思想,很多不当言论经过传播和发酵,成为混淆事实、影响恶劣的谣言,削弱了主流媒体的影响力,降低了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认同度。此外,西方国家利用媒体技术的优势推行话语霸权,加快了对我国意识形态的侵袭。表面上看,中西方在媒体领域进行信息技术的激烈竞争,实则是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是国家之间意识形态安全的较量。
(三)话语表达的局限性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吸引力
任何思想观点和意识形态都要依托话语进行表达,不同的话语表达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话语特点和话语效果。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下,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在话语表达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给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带来了重大挑战。首先,传统媒体是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媒介,在话语内容上政治性较强,但话语表达方式过于单调,官方话语、政治话语、理论话语较多,不利于人们的理解和接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阐释、对西方社会思潮的揭露都稍显滞后,缺乏足够的解释力和信服力。其次,新媒体具有自发性和自主性,加之网络语言流行性、生动性较强,促使众多网民成为话语表达和话语传播的重要参与者。但网络话语一味追求生活化和个性化,无视意识形态的政治性和严肃性,在权威性和理性上有较大的欠缺。这些娱乐化的表达方式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吸引力,为非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融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原则
(一)坚持人民立场
话语立场是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核心,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首先要明确的就是站在什么立场,“为谁说话”和“为谁服务”。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的思想和意志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和意志,这决定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必须坚持人民立场,为人民说话,为人民服务。一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话语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充分展现所蕴含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引导人们树立高尚的家国情怀和道德情操,保证人们在精神层面享有更多的获得感。二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要解决人们的现实问题,厘清人们的现实困惑,传播好我们党领导人民努力奋斗的决心和信心,阐释清西方不良社会思潮的实质和危害,实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的良性互动,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认同。三是坚持用人民的话语为人民的利益发声,要在保证话语权威性的基础上,增强话语表达的生动性和创新性,让理论话语和政治话语更加生活化,让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更加“接地气”。
(二)增强问题意识
问题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起点,是反映时代发展和人们内心呼声的真实写照。正是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类社会才实现了不断的进步。马克思指出:“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3]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兴起、发展和壮大于对问题的探索、对现实的批判。正是在一次次对现实问题的积极回应和科学解答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指导我们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也正是在与中国具体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实践中,产生了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不仅要紧扣时代脉搏,回应现实呼唤,继续探索和回答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力和解释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更要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围绕当前我国治国理政的突出难题,聚焦全球发展共同面临的国际问题,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阐释十八大以来采取的一系列新理念和新举措,加强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增强对未来发展的预见性,用中国话语表达中国精神,用中国方案化解世界难题,切实提升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
(三)强化批判思维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核心内容,批判贯穿了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从法哲学到经济学、从政治到宗教、从理论到实践,无不充满和体现了强烈的批判精神。当前,我们构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必须继承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强化批判思维。在理论层面,面对复杂多元的社会思潮,必须做到科学评判和理性分析,对于合理的成分、有益的观点要吸收借鉴,对于消极错误的成分、反马反党的言论必须批判到底,坚决回击,揭露其背后隐藏的理论实质和政治图谋,帮助人们认清社会思潮,增强辨别能力。在实践层面,面对波澜壮阔的改革事业,需要分析攻坚期的新特点和新难点,审视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把主流意识形态转化成人民认同的社会共识,才能汇聚强大的实践力量,真正实现批判基础上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力量。
三、融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路径
(一)丰富话语内涵,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力
融媒體时代重塑了媒体格局,“在物联网、人工智能、云技术等新技术推动下,万物皆媒的趋势越来越明显”[4],在舆论生态深刻改变的背景下,媒体传播力的加强和话语权的构建更要靠优质的内容吸引人,丰富的内涵感染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需要强调的是,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5]因此,要用媒体融合的理念抓好内容建设,生产科学丰富的话语内容,同时利用媒体融合的平台积极发声,有力传播主流意识形态。首先,要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做大做强精品栏目,推出高质量的精品力作。主流媒体要把准政治方向,注意舆论导向,始终坚持和阐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且结合重大会议和重要事件宣传好我国治国理政的新理念和新战略,壮大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其次,要遵守和探索新媒体的传播规律,深入研究和推进理论创新,注重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深厚的文化根基,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不竭的精神底蕴,从网络平台中吸收积极健康的流行话语,全方位丰富话语内涵,多角度充实话语生命力,让党的好政策、政府的好举措传得更快、传得更广,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影响力。再次,要立足社会现实,回应当代实践,从实际生活出发,为人民群众发声。通过不断推出更多贴合人民生活的主题栏目,努力提供更多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将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内涵与人们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切实提升话语内容与现实问题的结合度,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现实引导力。
(二)创新话语表达,提高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感染力
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不仅包括“谁来说”和“说什么”,也内在地包括“怎么说”的问题;不仅要包括科学丰富的思想内涵,也要包括具体有效的表达方式,是话语生产者、传播者、接受者之间复杂的互动过程。创新话语表达,改善话语方式,一方面,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把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政治关。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6],必须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党对舆论工作的领导,做到爱党信党,在党言党,准确阐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维护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的安全。同时,要在党性和政治性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人民生活,通过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民间话语表达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实现党性与人民性、政治性与通俗性的统一。另一方面,坚持权威性和生动性的统一。主流意识形态要想提升感染力,需要实现政治话语向学术话语的拓展,在学理上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的中国特色和民族特性;从学术上驳斥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霸权主义以及歪曲事实、诋毁社会主义的西方话语,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保障中国特色话语的权威性及合法性。同时,为了让主流意识形态更好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更广泛地得到传播和信任,理论化的宣传表达和多样化的创新方式缺一不可。要综合运用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通过学校教育、理论报道、影视作品、文学艺术等多种方式让话语表达活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简明活泼、亲和质朴的话语风格让主流意识形态强起来,坚持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提高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感染力,让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成为时代最强音。
(三)健全话语体系,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引导力
健全话语体系是构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关键环节,完备的话语体系才能具有较强的解释框架,便于掌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引导力和竞争力。精心构建既立足我国实际、又面向未来,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国际视野的话语体系,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推动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实现创新性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但马克思主义最早源自西方,其内容包含西方的概念范畴,其表达带有西方的话语风格,因此,在与我国国情相结合进行中国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更要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将其转化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风格的话语。第二,打造真实有力的对外话语平台,“构建由中央重点新闻网站—重点地方新闻网站—驻外使领馆新闻网站形成的对外网络传播体系”[7],增强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国际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们要将这些特色和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充分展示中国精神的蓬勃强大和中国实践的光辉璀璨,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能力和影响力。第三,加强网络治理和自媒体管理,净化话语环境,守好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8]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我们必须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强化对融媒体的引导和对自媒体的监管,完善网络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平台的主体责任,增强广大网民的法治意识、规范意识,提升媒体记者和从业人员的素质,让网络“意见领袖”发挥积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优化网络话语环境,为话语体系的完善和话语引导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生态氛围。
[本文为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新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机制研究”(编号:19YJC710019)、2019年度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习近平立德树人学校德育思想的理论导向与实践策略研究”(编号:TJKS19XSX-010)、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19SJGLX042Y)、2019年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重点研究项目之系列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N].人民日报,2019-01-26.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0.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3.
[4]范红娟.全媒体是媒体深度融合的方向[J].新闻爱好者,2019(7):29-32.
[5]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46.
[6]王仕勇,李进.习近平关于舆论监督的重要论述探析[J].新闻爱好者,2019(10):23-28.
[7]杨静娴.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的路径分析[J].新闻爱好者,2019(7):20-25.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2.
(武雅君为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范益民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概论教研室主任,法学博士)
编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