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赛道提高小学生跑跨能力
孙茂龙
摘? 要:跑跨能力是人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之一,通过该项练习可以提高速度、灵敏性等身体素质,增强自身在跑动中通过障碍的能力。本文在跑跨活动的设计上,利用了发散思维、条件作业法、探究竞赛法等方法巧设赛道,从器材选择、玩法入手,丰富活动形式,增强练习趣味,强化技能提升。
关键词:跑跨能力;赛道;小学生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发展学生跑跨能力的活动设计往往是形式比较单一、器材选择固定,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符。本文在跑跨活动的设计上,利用了发散思维、条件作业法、探究竞赛法等方法巧设赛道,从器材选择、玩法入手,丰富活动形式,增强练习趣味,强化技能提升。
一、自主学练,节奏为先
在运动技术学习之初,为学生建立自信是成功的开始。笔者在节奏感的练习中设置了不同难度、不同花样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渐建立心理优势,为后续的技术学习做好铺垫。
1.小小障碍,快快跑跨
目的:体验快速跨越障碍的感受。让学生在快速奔跑的过程中,体验跨越障碍的身体感知,为后面跨越高栏做好铺垫。
场地设置:栏间距6米,将软式跨栏平放于直道内(高度30厘米,每组4个栏架)。
要求:器材不限,尽可能采用软质器材;在跑动的过程中,提示学生不要减速。
2.花式障碍,按序跑跨
目的:通过不同样式的障碍,增强快速跑跨的身体感受。
场地设置:栏架初始高度设置在30厘米,可根据练习情况适度调高至45厘米;栏间距6米,跑道可直线与弯道组合,每组4~6个栏架。
要求:由于场地设置为不规则,在跑跨时注意身边环境,提前预判。
二、组合器材,趣玩抢先
在跨栏跑的技术学习中,学生会因为心理胆怯或技术不到位等原因,不敢充分地做出摆动腿提膝向前摆动的动作,因此,可以利用器材的限制诱导其做出相应的技术动作。利用小学生爱比拼的性格特点,在给予其设置障碍的基本原则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合作,开发新的难度,自主挑战。
1.垫子拦路,我敢跨
目的:体验摆动提膝前伸的动作。
场地设置:栏间距6米,每组栏架前摆放相同形状的四折垫(高度约45厘米,每组4个栏架)。
要求:教师利用四折垫的不同摆放方法,逐步加强栏架前的垫子长度,设置不同的挑战难度,让学生体验起跨腿提膝向前摆动的动作。
2.你设障碍,我来跨
目的:诱导学生科学设置不同难度的障碍,比巧、赛趣。
场地设置:栏间距6米,跑道可以直线与弯道组合,障碍物高度30~45厘米,每组栏架允许不同高度,每组4~6个栏架。
要求:难度创设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学生自身能力,勿好高骛远。
三、设难挑战,勇者争先
1. 强弱对抗
目的:采用强弱对抗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拼搏精神。
场地设置:赛道长40米,栏间距6米,每组4个栏架。起点与折返点各放置一个标志杆。
要求:使用接力跑的方式,设置不同栏高的两个组别,能力强的学生跑高栏(60厘米),能力稍弱的学生跑低栏(45厘米)。
2. 擂台挑战
目的:设置不同组别之间相互挑战的机制,激发学生勇于挑战的信念,在挑战中成长。
场地设置:栏间距6米,跑道可以直线与弯道组合,障碍物高度30~45厘米,每组栏架允许不同高度,每组4~6个栏架。
要求:设置守擂队(能力较强组),通过打擂的方式,挑战强者。若击败守擂队,将晋级为擂主,有权调整赛道中的障碍设置。
四、教学建议
1.教师在设计活動时,不要局限于固有思维,可发散思考。跨栏跑的赛道不仅仅是直线的,也可以是环形、“之”字形等;跨栏跑不仅仅是可以一个人跑,也可以是接力、两人合作等;栏架不仅仅是传统栏架,也可以是衣服、短绳、或者组合器材等。
2.在设计动作技术学练环节,适当地采用条件作业法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文中利用器材组合巧妙地设计了多种“条件”,帮助学生改进摆动腿积极前伸的学习难点。同时,适度引入竞赛法,激发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自设难度,勇于挑战,争做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