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体育精神,创新体育图书出版
【摘要】 ?当今时代,人们对体育精神尤其重视,这让体育图书的出版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体育图书从早些年的单一出版,发展为当下品类丰富的出版,这其中有人们对体育逐渐重视的大环境因素,也离不开相关出版单位推陈出新,用创新思路深耕体育图书出版。
【关 ?键 ?词】体育精神;体育图书;创新;出版
【作者单位】冉红军,西南科技大学。
【中图分类号】G237.9【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10.015
一、新时代体育图书出版的机遇
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是在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产生和演变的,它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其他活动密切相关。从国家层面讲,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关注体育事业的发展与体育的大众普及。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把握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的定位,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去谋划,深化体育改革,更新体育理念,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体育代表着青春、健康、活力,关乎人民幸福,关乎民族未来。国家积极倡导全民健身,因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而这项倡议正是为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提供保障。
体育图书作为诠释体育精神、展现体育内容的重要渠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当下,体育图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专业类人群的体育读本,包括体育类教材等。这类图书专业性强,阅读起来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另一类则是体育普及类读本,品种多样,包括体育明星传记、体育知识指导等。此类图书读者受众面广,影响力更大。在新时代背景下,众多出版单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体育图书发展质量的效率变革,让体育出版呈现新态势。
1.重视“四化”建设
当下,很多体育图书的专业出版单位都提出注重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的出版方向。如新世界出版社旗下体育明星传记类图书是一条重要的产品线,面临着市场疲软的情况。该社抓质量、抓精品,在各产品板块做精做大的同时,不断提升出版的内容创新力、市场竞争力,扩大品牌化,推出了诸如《皮尔洛自传》等叫好又叫座的产品。
2.坚持出版导向,做好双效统一
当下,众多出版单位尤其重视出版导向,在体育图书出版方面,也要注意图书选题的正能量,维护体育出版的纯洁性。同时,在重要时间节点上,体育图书也要勇于承担责任。如南京出版社出版的《南京百年体育》画册,回顾了南京百年体育发展历程。该书除了获得读者口碑,还作为南京青奥会的文化交流用书,在青奥会期间被赠送给各体育代表团。
3.坚持高品位的出版宗旨
坚持出版品位、格调、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杜绝既不叫好又不叫座的平庸选题是出版社应坚持的出版态度。体育图书出版的高品位在于不盲目跟风,不无原则迁就市场。如中信出版社推出的《中国精神: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中国女排》就是其中的代表。该书图文并茂,以感人肺腑的往事、扣人心弦的赛事,带领读者走进“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中国女排”,其坚持的高品位受到读者与社会的肯定。
4.持续在图书营销上发力
体育图书出版的营销更多的是体育图书出版单位与渠道方面的合作。一是在实体书店合作方面,出版单位在体育图书营销上深挖图书内容及卖点,为实体书店人员提供更加详细的产品信息,让书店相关业务人员能直接运用,帮助其提升对产品的理解,以进一步做好面向读者的导购及产品推介。二是进一步梳理出版计划,结合渠道需求,提供实销对路的产品,加大单品或单系列产品的重点合作。如在2012年奥运会期间,金城出版社出版了《伦敦AB面》,这是出版社和電视台合作的成功案例。旅游卫视在选题策划和后期营销层面提供支持,不仅在1小时的专题节目里推荐该书,还制作了15秒的图书广告片循环播放。
除了渠道创新融合,一些出版单位还在自我品牌营销上尝试创新,尤其注重读者的体验。2001年8月,为适应新形势新市场,蜀蓉棋艺出版社正式更名为成都时代出版社,由单一的棋牌专业出版社转化为综合性出版社。虽然出版社名称发生变化,但成都时代出版社仍然一如既往地投入大量精力编辑出版围棋类书籍,同时也在营销手段上加以创新。在2019年首届天府书展上的成都时代出版社展区,象棋大师、成都棋院院长蒋全胜摆起了“一对六”的象棋车轮战擂台,任由观众攻擂。能与大师现场过招,读者都非常激动,这从侧面对图书进行了宣传。
二、体育图书出版创新路径分析
新时代赋予了出版新使命,要求出版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此,出版单位也在不断思索,积极探索出版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体育图书精品。
1.紧跟时事热点,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重要的体育赛事一直是读者关注的重点,不少出版单位也在持续关注这一点,发挥内容优势,在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2022年北京冬奥会即将举办,届时必将掀起冰雪运动的热潮,因此,与冰雪相关的图书也备受读者青睐,各大出版机构也正在以各自的方式,向大众播撒冰雪的种子。如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冰·鉴:时光里的冰上运动》《雪·鉴:人类滑雪的摇篮》,帮助大众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冰雪文化内容,以此传播冬季运动的知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配合2022年北京冬奥组委、总局青少司、冬运中心及北京市体育局等各单位,出版了多种与冬奥和冬季项目相关的知识读本或训练技巧等方面的图书,同时还自主策划了各种有关冰雪运动的教学类及学术类图书。
在编辑出版过程中,这些出版单位坚持选题本身和内容均来源于官方机构和一线专业人士,内容相对权威、专业。可以说,通过这些冰雪类图书的出版发行,大众能够从专业、正确的角度去了解冬奥,了解与冰雪项目有关的知识、理论和方法,由此更好地普及和推广冬奥及冰雪项目,让冬奥文化深入人心。
2.融合出版,让体育图书更灵活
在具体的出版实践当中,融合出版也成为不少出版单位的首选,出版单位凭借多渠道的传播方式,增加相关图书的曝光度。在平昌冬奥会期间,人民体育出版社推出了一本《随时随地看冬奥》,并且关联微信小程序。该书详细梳理了冬奥会15个大项的基本内容和平昌冬奥会相关的详细介绍,紧抓热点,起到了向大众普及冬奥知识的作用。
时下,东京奥运会延期,北京冬奥会备战工作正在推进。为帮助国家队运动员在“防疫情、保备战”特殊时期做好心理调节,排除外界干扰,保持顽强的斗志与良好的竞技状态,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现役运动员心理指导手册》。该书通过线上线下两条渠道发布,目前,体育总局人力中心、人民体育出版社已开始在线上按主题发布图书内容,读者可登录体育总局人力中心网站或人民体育出版社微信公众号随时随地阅读学习。
3.快速反应,精品出版又“好”又“快”
体育既有时效性,也有专业性,这要求出版单位在进行选题策划时,要反应迅速,也要拿出精品。2019年,在围绕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展开的一系列相关活动中,山西人民出版社创造了运作大型项目用时最短的新纪录——用三个月时间完成了《山西体育文化丛书》的策划出版,获得社会与读者的好评。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北京体育大学音像电子出版社组织运动医学专家联合推出《疫情防控居家健身指南》,给大众带来专业的指导和帮助。该书从体育健身角度切入,侧重如何增强体质,提高呼吸系统机能,提高免疫力,从而降低感染风险。为了尽快面世,为抗击新冠肺炎助力,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由社主要領导亲自指挥出版各个环节,积极出谋划策,协调动员国际版权合作分社、审校室、学术专著分社的编校人员通力合作,分秒必争进行三审三校,并动员总编室、融合出版与在线教育分社提供支持,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居家健身指南》的顺利出版和上线。
三、体育图书未来发展展望
体育图书由于其专业特点,有自身的特殊性。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出版单位来说,体育专业化是自身的出版优势,应该对此加以强化。当前,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就是体育精品教材还不是很多。体育教材如何扎根中国大地,总结中国经验,反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体育精神,成为体育发展的蓝本,需要各方积极探索。
对于出版的展望,融合创新是始终绕不开的关键词,它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各领域的跨界合作。体育图书出版也应该在融合创新上下功夫。当前,体育图书数字化程度不高已是业界共识。针对市场需求,出版单位可以参考时下最新的“云纸书”模式,这是一种纸书和在线资源的关联模式,如果出版社有微课、在线视频等资源,可以在书中的任何一页选一段内容,生成二维码放进书里。用户阅读时,用手机扫二维码就能看到出版社的线上资源。体育图书有不少视频内容,完全可以参照“云纸书”的模式,对现有纸质产品进行融合升级。
当然,相关出版单位在融合创新时,也要注重强强联合,降低数字资源在生产、发行和使用上的门槛,以形成良性循环。如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积极创建“北体在线”,与北京体育大学冬奥培训学院一起,用融合出版和在线教育大力推进冬奥相关专业培训,积极服务冬奥会的专业人才培养。
综上所述,体育图书从单一出版发展为当下品类丰富的出版,这其中有人们对体育逐渐重视的大环境因素,也离不开相关出版单位推陈出新,用创新思路深耕体育图书出版。尤其是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日益临近,发扬体育精神,创新体育图书出版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出版界的热点之一。
|参考文献|
[1]肖兰,左晶. 人文奥运与图书出版[J]. 出版发行研究,2005(12):19-22.
[2]王爱萍. 中外体育图书出版比较及其建议[J]. 出版发行研究,2017(10):52-55.
[3]赵添. 新形势下出版工作中图书出版使命的思考[J]. 传媒论坛,2019(24):117.
[4]魏光洁. 基于新媒体时代传统图书出版的生存发展之路[J]. 传媒论坛,2020(1):85-86.
[5] 钟璞,赵飞达,张铖. 习近平关于体育发展论述的理论与实践价值[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190-199.
[6] 叶林,樊玉瑶. 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沿革、现状与未来[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8(2):41-50+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