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到底是难学,还是没用?
今年“两会”期间,中小学的英语教育问题再次成为焦点。撇开各方观点、各种立场、各样情绪不谈,我们首先应当感谢大家对基础英语教育乃至整个国家的外语教育事业的关心和关注。在这场“辩论”中,一个特别引入注目的核心问题就是英语到底是难学,还是没用?
先谈“有用没用”的问题。“用”就是用处的意思,它的价值自然取决于用的“地方”,或是对“谁”来说。对国家来说,既需要培养高精尖的外语人才,也需要普遍提高国民的外语水平。高精尖的外语人才,应当有相当一部分是经由基础外语教育成长起来的,而非都是在某种专门的机制下培养出来的。这就像特种兵一样,有些是专门培养的,入伍就是特种兵预备队;而更多的是从基层部队选拔上来的。人才的选拔如果只依赖专门的培养机制,很容易造成封闭的培养生态,也容易滋生各种腐败。所以,没有基础外语教育现有的体量和规模,一定会损失相当一批高精尖外语人才。同时,普遍提升国民的外语水平,是普遍提升国民素养的基本内容,这是常识,几乎不需要论证。这是基本国策,应当长期坚持。
对个人而言,外语有没有用,并非是今天的我们能够确切回答的一个问题——换言之,我们谁也无法负责任地回答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常常把教育比作投资,而投资的回报本身就不是那么确定的一件事。但我们能够确信的一点是,投资一支基金和投资十支基金的风险是不同的。如果教育真是一种投资的话,那么可投资的选项就是公民最基本的受教育权利。但对于义务教育来说,权利也是义务,这种义务既是国家的,也是个人的。一个未成年人既有受教育的权利,也必須履行被教育的义务。受教育是一种义务,这种义务带来的是将来长大成人之后作为一个个体所享有的基本的选择权。缺少外语这么重要的教育选项,将来缺失的就是一个人生的选项。
再谈“难不难学”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基本国策问题、不是教育法律的问题、不是人生选择的问题。这是一个外语教育专业的问题。外语教育和免疫学一样,是一个专业;教育和医学一样,更是一个专业。让外语学习更高效一些的问题,烦请留给外语教育专业的从业人员来努力解决。这也正是《英语学习》办刊的根本学理基础和基本现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