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干预对子宫收缩乏力产妇分娩及产后出血的影响研究

    张丽 管燕芬 翁凤娜

    

    

    【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干预对子宫收缩乏力产妇分娩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2019年1月入院的100例子宫收缩乏力产妇,随机分为两个小组,一个小组为对照组,另一个小组为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选用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护理后产后出血发生率、满意度,并记录产后出血产妇的2 h、24 h出血量。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产妇的2 h、24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干预应用于子宫收缩乏力产妇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量,并提升产妇对临床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干预;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分娩;出血量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9..02

    产后出血作为一种分娩并发症,是造成产妇死亡的一个高危因素[1]。产后出血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凝血功能障礙、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子宫收缩乏力,且以子宫收缩无力为主,而尽早处理子宫收缩乏力可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因此应重视有效护理[2-3]。本研究选取100例子宫收缩乏力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护理干预对子宫收缩乏力产妇分娩及产后出血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2019年1月入院的100例子宫收缩乏力产妇。入选标准:①确诊为子宫收缩乏力者;②无盆骨异常、胎位异常及其他器质性疾病或全身性疾病者;③可配合临床医护工作,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精神病症者;②非子宫收缩乏力性者;④合并胎盘滞留、盆腔感染者;⑤伴发脏器功能不全者。随机分为两个小组,一个小组为对照组,另一个小组为研究组,各50例。前组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30.25±3.71)岁;34例初产妇,16例经产妇;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71±0.68)周。后组年龄24~37岁,平均年龄(30.47±3.96)岁;36例初产妇,14例经产妇;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83±0.76)周。两组一般情况无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应向产妇讲解分娩相关知识,密切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指导其合理使用药物,开展产后宣教等。

    1.2.2 研究组

    基于常规护理选用临床护理干预:①预防干预。产妇分娩后一旦出现产后出血状况会对其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因此应充分重视有效预防,护理人员在产妇分娩之前应向其说明需要注意的重要事项,做好抢救准备工作,特别是高危产妇,产妇分娩后应第一时间为其注射宫缩素。同时,由于大多数产妇对子宫收缩乏力缺乏认知,导致分娩期间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应向产妇及其家属全面讲解疾病情况,加深产妇对自身病情的认知,在此基础上预防产后出血。②产后干预。由于产妇分娩后精神、身体均处于较差状态,且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导致产妇出现负性情绪,如焦虑、恐惧等,因此护理人员于产妇分娩完成后应实时观察其心理变化,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向其讲解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预防策略,并介绍治疗成功病例,增强产妇医疗依从性及信心,消除不良情绪。③应急干预。对于分娩后已经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而言,护理人员应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处理;首先,护理人员应向产妇说明母乳喂养有利于增强子宫收缩能力,提升催产素分泌量,还可减少产后出血量,预防休克;其次,护理人员应实时监测产妇生命体征,清创、注射等侵入操作需要在无菌环境下开展,防止肠道感染,同时对产妇的子宫恢复及出血量予以记录,一旦发生无意识、休克等状况第一时间告知医师,并协助其进行处理。④康复干预。护理人员应做好康复护理工作,必要时按摩产妇子宫,按摩时控制力度,促使子宫内部积压瘀血快速排出,使产后出血量下降,且护理人员应为产妇提供一个安静、整洁的医疗环境,嘱咐其保持规律饮食、作息与避免憋尿,防止膀胱充盈影响子宫收缩。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护理后产后出血发生率、满意度,并记录产后出血产妇的2 h、24 h出血量。满意度选取调查问卷[4]评估,满分100分,80分即十分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选取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由均数±标准(x±s)与率(%)分别表示计量、计数资料,依次采用t检验与x?检验,P<0.05代表有差异。

    2 结 果

    2.1 产后出血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后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8.00%(4/50)、30%(15/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6.498,P=0.011)。

    2.2 产后出血量比较

    研究组产后出血产妇的2 h、24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 论

    从临床分娩方面来看,产妇分娩期间存在诸多不可预知的变化因素,所以分娩期间任何一个环节均可能对产妇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且产妇分娩后也面临着产后出血等多种安全风险[5-6]。子宫收缩乏力作为产妇极易分娩期间极易发生的一种症状,不仅会对产妇的分娩产生不良影响,还可能诱发产后出血,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安全[7]。诸多研究报道[8-10]中明确提出,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出现死亡状况的一个主要原因,以往主要以产妇分娩后24 h内出血量是否超过500 ml作为判定是否出现产后出血的标准,而现阶段分娩时、分娩后细胞比容或需要开展输血治疗均被作为判断是否出现产后出血的指标,若产妇分娩后大量出血,且无法得到有效处理,极易发生失血性休克状况,严重者甚至会死亡,因此应重视有效护理,尤其是子宫收缩乏力产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