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冯彩云

    

    【摘要】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患者运用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2例血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沟通能力、认知等能力均正常,患者抽血时间段介于2019年2月~2019年8月期间,符合本次研究标准。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将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n=36例)运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血液透析患者(n=36例)采用预见性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社会功能94.32±2.46分、物质生活96.03±2.43分、躯体功能97.64±1.04分、心理功能95.32±2.44分;对照组血液透析患者运用常规护理社会功能76.23±2.49分、物质生活77.86±2.69分、躯体功能75.25±2.06分、心理功能74.89±2.43分,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提升生活质量,降低感染、低血压、内瘘穿刺失败以及导管堵塞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血液透析;护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9..02

    血液透析为临床中常见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弥散、对流等方式对血液垃圾进行清除,适用于急性肾损伤、尿毒症等疾病患者。本次研究对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72例血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沟通能力、认知等能力均正常,患者抽血时间段介于2019年2月~2019年8月期间,符合本次研究标准。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方式,患者年龄≥34岁,≤76岁,患者平均年龄(54.63±4.23)岁,患者男女比例(20:16)例;观察组血液透析患者(n=36例)采用预见性护理方式,患者年龄≥32岁,≤78岁,患者平均年龄(53.08±4.78)岁,患者男女比例(21:15)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度低(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血液透析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方式,主要在血液透析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指标监测等。

    观察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方式,具体实施如下:(1)成立预见性护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科室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担任小组成员,成立小组的目的为对血液透析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及时预防,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此外,成立预见性护理后需要对小组成员进行针对性护理培训,不断提高小组成员专业水平。(2)导管感染预见性护理,血液透析患者需要留置导管,长时间使用导管比较容易诱发皮肤感染。因此,在使用导管前需要对患者皮肤进行评估,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置管,置管后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导管周围皮肤,并嘱咐患者尽量保持皮肤干燥。患者导管周围皮肤一旦出现红肿、渗液状况,需要运用庆大霉素、碘伏等进行湿敷。(2)低血压预防护理,低血压为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与循环血容量不足、患者血管调节功能有关,可以通过减少水盐摄入,透析后采取合适体位等方式缓解低血压状况。此外,透析前对患者实际机体状况进行评估,检测其血压是否在正常水平。(3)导管堵塞护理,患者建立静脉通路的顺序为先静脉后动脉,建立造成后需要做好消毒管理工作。透析完成后需要进行封管,封管时需要先用氯化钠溶液进行清洗,随后使用肝素液封管,避免形成血栓。(4)内瘘穿刺不成功护理,科室部分护理人员护理经验缺乏,比较容易造成内瘘穿刺失败。需要对还部分护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在进行内瘘穿刺时可由资历高的护理人员进行指导。

    1.3 观察指标

    本次参与研究的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液透析患者观察指标为患者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需要将观察组与对照组计数资料、观察指标统一录入计算机设备中,研究所涉及的数据较多需要通过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n)表示本次研究的例数,患者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使用(分)来表示,采用t进行数据检验,两组数据存差异度高时,以(P<0.05)为具有可比性。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为8.33%,感染事件发生率为2.78%,低血压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78%,内瘘穿刺失败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78%;对照组血液透析患者运用常规护理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0.56%,感染事件发生率为11.11%,低血压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56%,内瘘穿刺失败风险事件发生率为8.33%,导管堵塞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56%,觀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研究数据差异度高(P<0.05)。

    3 讨 论

    肾功能衰竭为泌尿科常见疾病,主要是指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衰竭,其发病原因为外伤、手术、感染以及肾缺血等原因所致。患者在出现肾功能衰竭时的典型表现为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消化系统以及心血管等全身系统疾病。临床对肾功能衰竭疾病的治疗主要以血液透析为主,主要是对血液进行净化,将血液中的代谢废物有效清除。不过,血液透析治疗属于有创性操作,治疗过程中患者比较容易出现应激反应,出现神经功能紊乱。治疗后比较容易出现低血压、感染以及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对透析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本次研究对透析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该种护理方式具有较高全面性、整体性,可以对血液透析中会出现的护理风险有效预防。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为8.33%,对照组血液透析患者运用常规护理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0.56%,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研究数据差异度高(P<0.05)。观察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社会功能94.32±2.46分、物质生活96.03±2.43分、躯体功能97.64±1.04分、心理功能95.32±2.44分;对照组血液透析患者运用常规护理社会功能76.23±2.49分、物质生活77.86±2.69分、躯体功能75.25±2.06分、心理功能74.89±2.43分,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主要因为预见性护理会成立专业的血液透析护理小组,并对感染、低血压、导管堵塞等护理风险,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而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提升生活质量,降低感染、低血压、内瘘穿刺失败以及导管堵塞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郭 雯.极速脉搏波技术评价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颈动脉僵硬度的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20,22(04):246-249.

    [2] 陈汝满.2017年海南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结核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5):1942-1949.

    [3] 曾剑慧.PDCA管理模式在血液透析内瘘失功患者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8):182-183+185.